跟着《七言绝句作法举隅》,每天学写一首:56法之46
《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46法
此第46法,第三句中用“似、如”这类动词来与某事物或情景作比,而第四句则点明其之所以相似的特征。(在这个修辞方式中,“似、如”是针对第三和第四句的,两句一起常可译成类似下面这样的英语定语从句:
It is always the melancholy of parting like the spring charm which follows you from the south bank to the north.
若“似、如”只针对第三句本身某字而与第四句并无不可分的关联,则不再属于此46法。)请看下面的例诗最为明了(“---”号后为曹评):
1- 醉醒(唐·元稹)
积善坊中前度饮,谢家诸婢笑扶行。今宵还似当时醉,半夜觉来闻哭声。
--- “似”字针对三四两句,属46法:“还似当时醉的情景,也是半夜醒来好像听见哭声。”估计是崔莺莺的魂魄在哭吧。哈哈。
2- 襄阳为卢窦纪事 其二(唐·元稹)
风弄花枝月照阶,醉和春睡倚香怀。依稀似觉双环动,潜被萧郎卸玉钗。
--- “似”只针对第三句中的“觉”字:“觉得双环有响动,原来玉钗被萧郎给偷偷摘下来了。”看!三四句之间并未“作比”,故不属46法。
3- 夜看扬州市(唐·王建)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 这首初看不是46法,其实是,乃“反比”也。关键是三四句要“作比”。
4- 江陵使至汝州(唐·王建)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 不是46法,“似”只针对“染”。
注意啦:“似、如”可出现在第三句任何位置上:
5- 题悟真寺(唐·卢纶)
万峰交掩一峰开,晓色常从天上来。似到西方诸佛国,莲花影里数楼台。
6- 诗(唐·丁元和)
九重天子人中贵,五等诸侯阃外尊。争似布衣云水客,不将名字挂乾坤。
7- 醉醒(唐·元稹)
积善坊中前度饮,谢家诸婢笑扶行。今宵还似当时醉,半夜觉来闻哭声。
8- 送沈子归江东(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8- 送僧游扬州(唐·皎然)
平明择钵向风轻,正及隋堤柳色行。知尔禅心还似我,故宫春物肯伤情。
9- 奉使往蜀路傍见山花吟寄乐天 其二(唐·元稹)
向前已说深红木,更有轻红说向君。深叶浅花何所似,薄妆愁坐碧罗裙。
抢答题来啦:下面这三首属不属于第46法?
10- 得乐天书(唐·元稹)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11- 白牡丹(唐·韦庄)
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12-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其一(唐·王昌龄)
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跋:《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的作者是冯振心。简介:“冯振心先生(1897年——1983年),名振,号“自然室主人”,素有“广西才子”之称的。他17岁学诗,是我国有卓著成就的教育家、出类拔萃的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杰出的近代现代诗人,有《自然室诗稿与诗词杂话》等著作传世。当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任教于上海大夏大学时,著《七言绝句作法举隅》一书,“就七言绝句之作法不同或大同而小异者,略分如干类,先博举其例,而后综籀其法”,授于门生,周振甫、冯其庸咸得其惠。”
《举隅》从古人七绝中归纳出56种写法,虽然拘于构思形式,习作纯熟后,也能悟出作七绝的精神追求。俺记不清什么从网上搜到这篇好文,自己也没有兴致跟着学写。今日又看到,想起以前曾在诗坛介绍过,但没介绍完。可又记不住介绍过多少,干脆从头来,陪着大家再来学写。一天一到两首,一个月,学完。俺吧,每天从《举隅》中摘录一两种写法贴来,大家读完古人例子后,自己找题目写一首。多写不限。要求:一定要严格按照《举隅》所介绍的方法来写,否则就毫无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