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曹雪葵杭州阿立
萬維讀者網 > 詩詞歌賦 > 帖子
評沈利中"試問宋詞的樂譜真的遺失”一文
送交者: GEORGES3000 2014年07月19日16:07:03 於 [詩詞歌賦] 發送悄悄話

評沈利中"試問宋詞的樂譜真的遺失”一文

沈利中:

其一.從你這一篇文章標題與你在文中觀點所談,你知道你給了我一個什麼感覺嗎?
你對相應主題不做深入研究,不懂歷史,就下車伊始,一派胡言.認識淺薄之極.你懂整個中國音樂與詩詞史嗎?不懂!

下面是你文章之標題和節錄:
1.標題:我們不要再自欺欺人了!--試問宋詞的“樂譜”真的“遺失”了嗎?
2.你的繆論之一:因而人們都“願意”相信一個古老的傳說,所有詞牌在宋代是有相應的“樂譜”的,只是在以後的朝代,特別是元朝“遺失”了。
3.你的繆論之二:筆者要問這樣的一個問題,古樂譜或者曲譜,真的是“遺失”了嗎?為什麼那麼“乾淨徹底”?一點歷史的痕跡都不留?

4.你的這篇文章中心思想:就是你認為中國以前從來就不曾有過古樂譜或曲譜,這就是你的結論.(見附你寫之文)

本站內三位有識之士曾好心婉轉地告訴你,你的這個觀點是片面的.被你武斷地拒不承認.

故我就專門寫下這麼一篇貼子,記錄在案.否則,人家會說,這麼大的專業網站具然無人.
5.看完你這篇繆論,我就馬上有了下面一個概念,如果你今後再出的書中,出現與你自己這篇文章觀點相異者,那肯定又是搬了人家的東西.

6.搬人家的觀點,這在學術上很正常,但其前提是要引用人家的參考文獻(既便是網上的文章,也不是拿過來就是你的,用了就必須給出該篇文章之鏈接地址出處). 特立此據!


其次,你一而再,再而三鼓吹你的什麼新論:五絕雄正,五絕雄偏,五絕雌正,五絕雌偏.-->實際也是廢話!
實際用下面四式可做到:五絕仄仄,五絕仄平,五絕平仄,五絕平平.這才合符大家一貫思維.對了對你又必須提醒,這可不是你的東西啊.是我的啊.


其三.你的詞譜自封標準,經過學術界討論嗎?有專家學者們的共識嗎?->不過,也理解這年頭拿錢買個號就可出書!

我初步看過你編的那本東西(在本站你自己貼出的),給我的感覺是:1.越搞越複雜.2.你那"中"是廢話,凡懂詩者就懂.


其四.你在中國文學學術科研上,還沒入門,恕我直言.


D.QU 2014.7.19 IN PARIS


-------------------------------------------------------------------------------------------------------

沈利中(湖邊小鎮):

 我們不要再自欺欺人了!-----試問宋詞的“樂譜”真的“遺失”了嗎?

題引一,和王樹昌先生探討宋詞【漁歌子】結構理論時,王先生有這樣的觀點“唐宋人填詞是據該詞調樂曲填寫的,不會樂曲者選別人的詞作範本,照葫蘆畫瓢。‘詞譜’是 在樂曲失去後,人們才按唐宋人不會樂曲者填詞的方法制詞譜,且只是平仄譜。現在詞所依附的樂曲已失,只好選前人詞作範本了。
 從‘四聲二元化’後產生律句,一邊寫律句詩,一邊用律句填詞。自律句歌詞誕生至李清照強調‘倚聲填詞’,探索了四五百年。在這四五百年中,有的詞受漢樂府影響,沒有完全‘倚聲填詞’,才產生像《漁父》詞這種多體的詞。由於樂曲已失,此《漁父》合樂音情況已說不清了。但詞的探索結果有‘倚聲填詞’。你從不談詞與樂曲的關係,我和你對詞的看法恐怕只有詞句是律句這一共同點了。從李清照的‘倚聲填詞’變成你的‘依律句結構填詞’,我不敢苟同。“   。   


題引二,究竟宋詞是否是“合樂”的產物?宋詞的“樂譜”真的“遺失”了嗎?目前有很多人提出了質疑,筆者也是其中之一。我想請教王樹昌先生,既然您也說“有的詞受漢樂府影響,沒有完全‘倚聲填詞’,才產生像《漁父》詞這種多體的詞。由於樂曲已失,此《漁父》合樂音情況已說不清了。”,如果用“合樂”的方式解釋不清楚,而用格律的規律可以解釋清楚,那麼為什麼人們總要死抱着一個永遠說不清楚話題,包裝美化着宋詞結構,老生常談地“欺騙”自己,同時又“忽悠”別人?為什麼不試圖走出來呢?簡單說,目前我們的認知範圍,宋詞結構與樂曲沒有關係(目前沒有任何一個詞牌的結構,能用樂曲來詮釋),而確確實實與格律的平仄結構有關係,我們要正視這個現實,一切應以實踐來說話,“倚聲填詞”的“聲”是漢字平仄之聲,依然有語音、語調、語速、節奏等等所生產的聲律、韻律迴環之美,您不這樣認為嗎? 大家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和觀點,我的想法也不一定完全正確,但起碼可以“一板一眼”地解釋清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且真理只能有一個,您贊同嗎?

         “倚聲填詞”的說法由來已久,但為什麼人們潛意識裡的“聲”就一定是“樂曲”之聲呢?為什麼不可以是漢字平仄之聲呢?漢字的平仄依然有語音、語調、語速、節奏等等所生產的聲律、韻律迴環之美,大家不這樣認為嗎?影響並且導致這種現象形成的結果,主要因素是一個根深蒂固的思維定勢,那就是,詞是和樂而成的產物,是依照“宮商角徵羽”古音為配樂演唱的韻文詞章,是按古代樂工的“工尺譜”而成的平仄文字結構。因而人們都“願意”相信一個古老的傳說,所有詞牌在宋代是有相應的“樂譜”的,只是在以後的朝代,特別是元朝“遺失”了。雖然沒有一個人看到任何一個詞牌的對應“樂譜”,但人們還是信以為真地守着“倚聲填詞”的“古訓”,以至於後人,或者說當代人對於目前人們能夠看到的、各種各樣的詞譜論述及書籍所給出的詞牌平仄格律譜,選擇了“畢恭畢敬”的遵循,即便也或多或少地對某個詞牌中的某些、或者個別句式產生過疑問,但終因無力抗衡個“古樂譜”的緊箍咒,而最終選擇了全盤接受。這個現象使得宋詞的平仄格律結構,一直處於無法前進、無法完善、無法超越的“停滯”狀態,那麼當然也就不可能像唐詩那樣,精華出一個詞牌,能可以是一個經典的、平仄結構完全符合格律規律的標準詞牌詞譜來。筆者要問這樣的一個問題,古樂譜或者曲譜,真的是“遺失”了嗎?為什麼那麼“乾淨徹底”?一點歷史的痕跡都不留?為什麼文字的詩或者詞能留世大量的篇幅?為什麼字畫、瓷器、珠寶、青銅、、、、都遺留了各個時期的烙印,唯獨偏偏“遺失”了中華文化遺產中非常至關重要的“樂譜”?能解釋通嗎?

       我們暫時拋開這條思路,換另一個方式思考,目前我們能夠見識到的各種各樣的詞譜,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詞譜?它們是如何產生的?其實當下能追溯歷史淵源最早的詞譜書,是明代張延所編制的《詩餘圖譜》;影響比較大、收集詞牌比較多、比較全面的是清代王奕清主編的《欽定詞譜》,幾乎堪稱詞牌譜書之“聖祖”;清代萬樹主編的《詞律》雖然也保存了大量寶貴的資料,在格律詞的發展過程中,也有不可磨滅的功績,但已經基本上“淪落”為理論界的研究參考資料而已;清代嘉慶年間詩人舒夢蘭父子所編撰的《白香詞譜》,簡稱《白譜》,仍是目前人們依然追捧的一部簡明實用的詞譜書;近代潘慎所編《詞律辭典》,其規模及詞牌量比《欽定詞譜》還要大和多,然而面世十多年來,很少被人們引以為據,入圍詩詞界的“主流”,而受“冷待”的旁落;近代比較逐漸被人們接受的是龍榆生《唐宋詞格律》,簡稱《龍譜》,所選詞牌規模稍微大於《白譜》,用新式符號註明平仄,較為簡明易讀,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值得一提的是,王力所編《詩詞格律詞譜舉要》,也詮釋了一定規模量的詞牌,與《龍譜》有着異曲同工的效果,但遺憾的是沒有形成一個單獨的譜書,也走向了理論研究的參考資料;從清代到近代,還有很多形形色色的詞譜類的書籍,但大多因特點不明顯而不能形成“氣候”。縱觀所有這些詞譜,究竟是依據什麼得來形成的呢?《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欽定詞譜》條目下,有段說明可以說是“一語中的”,現錄之體會“今之詞譜,皆取唐宋舊詞,以調名相同者互校,以求其句法字數;取句法字數相同者互校,以求其平仄;其句法字數有異者,則據而注為又一體;其平仄有異者,則據而注為可平可仄。自《嘯余譜》以下,皆以此法推究,得其崖略,定為科律而已。”細品這段話,不可否認,先人制譜的理念及邏輯是較為清晰和嚴謹的,是非常認真和細膩的重新“補”回已經“遺失”的譜,不過這些譜充其量也只能是“按詞制譜”,並非是傳說中的“樂譜”或者“曲譜”;後人按照這樣製成的詞譜填詞,其實只是“按詞填詞”而已。在這種指導思想的束縛下,當今所能見到的詞譜理論與書籍,幾乎無一例外的都沒能“逃脫”這個範疇,這種思維定勢主宰了詞結構可以進一步完善局限;嚴格說,以往的傳統詞譜,是按歸納比較法、以舊有僅存的詞例、羅列疊加合成的“表象”詞譜,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標準的、系統工程下的、完備的、符合邏輯“機理”與規律的格律譜。深的不說,大家只要思考一個問題,就可以窺視出前面這種方式下制譜的“尷尬”,對於一個相同詞牌,如果有很多存世的唐宋舊詞,可以用來比較結構,然後歸納整理出詞譜;那麼還有很多詞牌,歷史上沒有很多的舊詞留世,甚至有些冷牌是孤篇,將怎樣制譜呢?以《欽定詞譜》為例,人們可以經常看到其無奈的解釋,比如《龍譜》所選詞例【傷春怨】,《欽定詞譜》給出的表述是:

傷春怨雙調四十三字,前後段各四句,三仄韻          王安石
雨打江南樹韻  一夜花開無數韻  綠葉漸成陰句   下有遊人歸路韻  與君相逢處韻   不道春將暮韻
●●○○●               ●●○○○●          ●●●○○            ●●○○○●             ●○○○●           ●●○○●
把酒祝東風句  且莫恁讀  匆匆去韻
●●●○○             ●●●       ○○●
•  此調惟此一詞,無他首可校。

       “無他首可校”?    言外之意對於這個詞牌的平仄結構,詞譜書給出的結果是“束手無策”?那麼人們將怎樣遵從呢?是否是平仄結構一字不可異的與之相同?答案只有一個:別無選擇!這就是標準詞譜嗎?筆者可以肯定地答覆:非也!那么正確的標準平仄格律詞譜是什麼呢?
 
《雲翔詞譜》給出準確的標準平仄結構是:
 
           中仄平平,中仄中平平
           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
           中仄仄平平,豆仄仄、平平

         格律譜中的“中”字,意涵此位置是既可以用平聲,也可以用仄聲,但沒有必要強調所謂的“應仄可平”或者“應平可仄”。這樣,這個孤篇的詞牌,即便是一個“冷牌”,其標準詞譜也就不是一個不可平仄異一字的“死譜”。如果用上闋第二句的平仄結構比較,《欽定詞譜》定義下的句式結構,其第一、三字的位置一定分別是“仄”聲字及“平”聲字,其句式結構結果,只能有一種形態即“仄仄平平平仄”;而《雲翔詞譜》定義下句式結構,由於其第一、三字的位置標註的是“中”,則句式形態可以是:1,“仄仄平平平仄”(《欽定詞譜》定義下的特定結構);2,“平仄平平平仄”;3,仄仄仄平平仄”;4,“平仄仄平平仄”。同理標準譜中其它句式結構里的“中”字一樣是可以平仄替換的,這樣的標準詞譜和《欽定詞譜》定義下的“死”結構詞譜相比,學習者在使用“填”詞時,是否是“活”了呢?而標準譜中其它位置的平仄,則的確是“一字不可異”,為什麼是這樣呢?詳細分析請參見《雲翔詞譜》中該詞牌的解釋。

       值得一提的是,筆者曾經在網上看見過,有人居然是按照《欽定詞譜》所給出的平仄結構,亦步亦趨地、一個平仄結構都不差地“填”出他(她)的作品;當然了,不僅僅是這個詞牌下,他(她)是將《欽定詞譜》中的每一個詞牌下的各種“又一體”,都試圖模仿其平仄結構,填出對應的一首詞來;大家知道《欽定詞譜》中,絕大多數的詞牌,只有“正體”中的平仄,才用“可平可仄”的方式標註,而“又一體”則基本上是詞例平仄的實際標註,換言之這個人所填的所有“又一體”(筆者曾核對了幾首)真的是平仄結構“一字不差”啊!他(她)錯沒錯呢?當然沒錯!然而,對於詞的繼承與發展,是喜還是憂呢?引人深思!大家怎樣認為?

        好啦,不多說了,回歸主題;從以上分析其實我們已經看出了端倪,其實目前存世的詞譜,沒有一個是真正意義上和“合樂”有關(筆者才疏學淺,只知這麼多,請方家指正!)  ,我們還要繼續“自欺”並且“欺人”下去嗎?何時醒世?大家評說!

不過需要闡明的是,一個準確的基礎理論結論的推導和論證,其邏輯推理一定能站得住腳,能夠“自圓其說”,否則得出的結論。。。。。。。



不當之處懇請批評指正!謝謝!


2013/04/05http://www.52shici.com/space.php?mem_id=8202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詩里的故鄉 之八 【賀新郎】巴音布魯克
2013: 詩里的故鄉:《沁園春 黃山》
2012: 憶江南 山光好
2012: 風花雪月盡情偷
2011: 紀弦的詩
2011: 四季讀書歌與四時讀書樂(轉)
2010: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全集中譯前言 (2)
2010: 要批判英國和歐洲舊詩 英語莎翁之前和
2009: 申時行: (詩) 夏的葡萄
2009: 七律:自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