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曹雪葵杭州阿立
萬維讀者網 > 詩詞歌賦 > 帖子
隨筆:古詩詞中的“戟”字
送交者: 曹雪葵 2014年09月16日04:06:49 於 [詩詞歌賦] 發送悄悄話

 

隨筆:古詩詞中的“戟”字


 
前幾天在網上,俺碰巧提到了戟,忽然對古詩詞中的“戟”產生了興趣。於是先讓古狗聞了一下“戟”,再放出去,不一會就叼回了幾首古詩詞。速讀一番,發現最值得一提的還是“射戟”二字的用法:

(一)和董庶中古散調詞贈尹果毅(唐.劉禹錫)

昔聽東武吟,壯年心已悲。如何今濩落,聞君辛苦辭。
言有窮巷士,弱齡頗尚奇。讀得玄女符,生當事邊時。
借名遊俠窟,結客幽并兒。往來長楸間,能帶雙鞬馳。
崩騰天寶末,塵暗燕南垂。爟火入咸陽,詔征神武師。
是時占軍幕,插羽揚金羈。萬夫列轅門,觀射中戟支。*** 
誓當雪國讎,親愛從此辭。中宵倚長劍,起視蚩尤旗。
介馬晨蕭蕭,陣雲竟天涯。陰風獵白草,旗槊光參差。
勇氣貫中腸,視身忽如遺。生擒白馬將,虜騎不敢追。
貴臣上戰功,名姓隨意移。終歲肌骨苦,他人印累累。
謁者既清宮,諸侯各罷戲。上將賜甲第,門戟不可窺。
眥血下沾襟,天高問無期。卻尋故鄉路,孤影空相隨。
行逢里中舊,撲樕昔所嗤。一言合侯王,腰佩黃金龜。
問我何自苦,可憐真數奇。遲回顧徒御,得色懸雙眉。
翻然悟世途,撫己昧所宜。田園已蕪沒,流浪江海湄。
鷙禽毛翮摧,不見翔雲姿。衰容蔽逸氣,孑孑無人知。
寂寞草玄徒,長吟下書帷。為君發哀韻,若扣瑤林枝。
有客識其真,潺湲涕交頤。飲爾一杯酒,陶然足自怡。

(請看 *** 號 所指的“是時占軍幕,插羽揚金羈。萬夫列轅門,觀射中戟支”這幾句,隱約感到這“轅門射戟”原來並非呂布的專利,您瞧詩中的這位尹果毅也有這個功力。)

(二)贈李彥威秀才(唐.蘇軾)

魏王大瓠實五石,種成濩落將安適。可憐公子持十牛,海上三年竟何得。
先生少負不羈才,従車數到單于台。天山直欲三箭取,白衣將軍何人哉。
夜逢怪石曾飲羽,戲中戟枝何足數。誓將馬革裹屍還,肯學班超苦兒女。***
封侯衛霍知幾許,老矣先生困羈旅。酒酣聊復說平生,結襪猶堪一再鼓。
棄書捐劍學萬人,紈絝儒冠皆誤身。窮途政似不龜手,與世羞為西子顰。
如今惟有談天口,雲夢胸中吞八九。世間萬事寄黃粱,且與先生說烏有。

(串讀全篇,總覺得李彥威也是位秀才造反式的人物,有李白的影子,也像蘇軾本人,俺甚至懷疑蘇軾在寫他自己。文人好玩兒刀劍的不少,不過這兒可吹得有點兒玄哪:“戲中戟枝何足數”,比呂奉先還厲害。)

另外,詩中用戟比喻鬍子的蒼勁也頗逗趣,因為俺自己也是大連吧鬍子:

(三)劍客(唐.慕幽)

去住知何處,空將一劍行。殺人雖取次,為事愛公平。
戟立嗔髭鬢,星流忿眼睛。曉來湘市說,拂曙別遼城。***

 
(請看“戟立嗔髭鬢”這句:“嗔”者,怒也。一怒頭上的發還未衝冠,兩腮的大鬍子先“戟立”了。哈哈。這首俺最愛,凸顯大連吧鬍子乍起來的雄威)

(四)司馬將軍歌(唐.李白)

狂風吹古月,竊弄章華台。北落明星動光彩,南征猛將如雲雷。
手中電擊倚天劍,直斬長鯨海水開。我見樓船壯心目,頗似龍驤下三蜀。
揚兵習戰張虎旗,江中白浪如銀屋。身居玉帳臨河魁,紫髯若戟冠崔嵬,***
細柳開營揖天子,始知灞上為嬰孩。羌笛橫吹阿嚲回,向月樓中吹落梅。
將軍自起舞長劍,壯士呼聲動九垓。功成獻凱見明主,丹青畫像麒麟台。
 
(介句“紫髯若戟冠崔嵬”太牛了,不怒已戟了。)

在古詩詞中,戟,劍戟,矛戟等更多的是用作兵器的代稱:

(五)割飛二刀子歌(唐.盧綸)

我家有翦刀,人云鬼國鐵。裁羅裁綺無鈍時,用來三年一股折。
南中匠人淳用鋼,再令盤屈隨手傷。改鍛割飛二刀子,色迎霽雪鋒含霜。
兩條神物秋冰薄,刃淬初蟾鞘金錯。越戟吳鈎不足夸,斬犀切玉應懷怍。***
日試曾磨漢水邊,掌中恄栗聲冷然。神驚魄悸卻收得,刃頭已吐微微煙。
刀乎刀乎何燁燁,魑魅須藏怪須懾。若非良工變爾形,只向裁縫委箱篋。

(還是盧綸牛逼,他家的剪子折了一股,找人改鍛成“二刀子”,脫胎換骨後,居然“越戟吳鈎不足夸”了。“戟”在這首里泛指兵器,成了剪刀的陪襯。)

歷史的真相是什麼?其實到秦漢之間,戟已基本上退出了戰場,為啥?因為最適於用戟的戰車已經過時,代之以騎射:

(六)白舍人曹長寄新詩,有游宴之盛(唐.劉禹錫)

蘇州刺史例能詩,西掖今來替左司。二八城門開道路,五千兵馬引旌旗。
水通山寺笙歌去,騎過虹橋劍戟隨。若共吳王鬥百草,不如應是欠西施。***

(“騎過虹橋劍戟隨”正是儀仗隊的寫照。古詩詞中“劍戟”二字合用非常多,初泛指兵器外,主要指儀仗的隆重。傳東方朔是個“高而帥”的人物,漢武帝就專門讓他為自己執戟侍衛,以壯門面。後來“執戟”變成了官名,類似清代的“帶刀護衛”。對百姓而言是個大官,終究在國家主席身邊;但對朝堂而言,其實是個小官,就像戲台上打旗兒的一樣。唐詩中“劍戟”作為儀仗的描寫屢見不鮮,而在真正的戰場上二者都不大用了,戟為矛/槍取代,而劍則被唐刀取代。唐刀像劍,刀身是直的,與劍唯一不同處是僅一面開刃。當時來長安的日本留學生學會了唐刀,帶回日本,演變成了日本刀。二者又有不同:唐刀直,便於刺擊;日本刀彎,便於砍擊。“直”得速度,“彎”得砍力。砍人,直刃永遠也砍不過彎刃,不過,討論其原理則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七)酬許十三秀才兼依來韻(唐.杜牧)

多為裁詩步竹軒,有時凝思過朝昏。篇成敢道懷金璞,吟苦唯應似嶺猿。
迷興每慚花月夕,寄愁長在別離魂。煩君把卷侵寒燭,麗句時傳畫戟門。***
 
(上面這首詩中的“麗句時傳畫戟門”也是戟做為儀仗的典型佐證:門兩邊立着畫戟,這陣勢非侯門不可。這是杜牧恭維許十三的話頭,說他的詩常傳誦於權貴之門。)

近代詩人用“戟”字入詩,更是純文學追求了:

題《彷徨》(魯迅)

寂寞新文苑,平安舊戰場。兩間餘一卒,荷戟獨彷徨。***

(余煙未熄的戰場... 天地間只剩下一個孤獨的士兵,肩扛着戟,不知所之。俺喜歡這幅畫面的蒼涼)

七律:到韶山(毛澤東)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了解了戟的身世之後,自然會覺得“農奴戟”這個比喻並不貼切,因為戟是“貴族”的兵器,而農奴還是“斬木為兵”最合適,請參考司馬遷陳涉吳廣起義的描寫。可是寫成“農奴木”又實在費解,且詞句不給力,於是就“戟”了,詩詞之折磨詩人大約如此。呵呵)

小結+科普一下:

戟是春秋戰國時的兵器,大家知道,矛是前刺的,如紅纓槍頭,戈是鈎啄的,像鐮刀,若在矛下面再加上戈,就是戟。戟具備了矛和戈的挑刺和鈎啄的能力。一個矛可以加一個到三個戈,都稱為戟。古代的戟杆子很長,適合在戰車上使用,而“車”是春秋戰國時某國武力大小的象徵,如“千乘之國”等。

漢之前,戟還是兩拿着的,即矛+戈。漢代開始把矛和戈鑄造在一起,像個“卜”字,稱為“卜字戟”,多用於騎兵。不過那時戟在戰場上的使用已逐漸式微,漢唐用戟的名將如呂布,薛仁貴等用的其實都是矛!

而戟成為現在這個模樣:矛的一側用兩根兒橫枝再連上一片月牙(稱為青龍戟),或兩側各連一個月牙(稱為畫戟),都是清代才開始的。目前武林中還傳承戟法的主要有尹式和梁式八卦掌,都稱作“六趟戟法”,乃八卦掌創始人董海川的高徒劉德寬所傳,而師父董海川並不會戟法,是劉在保鏢到包頭時巧遇呂布後人才學到的。這怎麼可能?你剛才不是說呂布根本不用戟,用是矛嗎?雪葵不才,幼曾習練過戟法,也是這六趟戟法,俺卻在這兒斷定呂布不用戟,真得很諷刺,呵呵。所以人間的事認不得真,讀書也是如此:練戟何須勝呂布,讀書能寫姓名休!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七律】秋晨 四首(曹雪豆)
2012: 俗女,秀女,媚女,仙女
2012: 美女如此多嬌(倩照題詩)
2011: 四言:善意提醒---迂腐面面觀
2011: 浣溪沙
2010: 六言.有感
2010: 秋思
2009: 秋白 [紅樓]詩論
2009: 【七絕】獨木橋體 鄉思長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