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雞的故事
送交者: 山里人 2014年08月17日23:15:50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2011/12/21

 

     此雞,非東莞雞,革命雞也!

     雞是我們最了解不過的東西了,不過我對她的了解卻從未徹底過,總又一種‘這就是雞!’的慨嘆。

    小時候,生了病之後,媽媽總會想辦法不知從那裡變出一隻雞來,濃濃地燉一鍋湯,一勺一勺地餵我喝下去,湯很香,以致我會產生一種錯覺:“要是我的病老是不好,就好了。”,雞成了夢想中的美味。要知道,那是個連買布都要有布票的年代,當爹媽的都會為孩子長得太高而發愁得時代。

    再後來,跟爹媽去河南幹校,常常往返在北京——河南的17次列車上,每每路過德州,總要在火車車窗口買幾隻德州扒雞,別認覺得好吃,我卻覺得不怎麼樣,覺得落迫得很,臭哄哄得車廂里吃不出好來。

    從此我對雞便沒了念想。

    這是我對雞的最初的認識,說真的,在這樣的認識水平上我停留了很久,後來,充其量也不過是雞來得更容易了,不生病的時候也可以吃了,吃的方法也變得五花八門了,但我卻一直停留在‘德州扒雞’的感覺上,一直對雞不感興趣。

    後來,雞被賦予新的含義,演繹了很多風情故事,從‘派出所養雞釣魚’、‘收罰款不開發票’,到‘警察局長成了洗浴城的股東’、‘東莞酒店業發達,不能稱為淫都、、、’,人間亂象唯‘雞’可解。我算是對雞有了新的認識,‘喔,雞,雞是財!’。

    不知什麼時候,我看到了一個名字:王實味,因反對‘衣分三色,食分五等’,被抓了,被殺了,覺得很不舒服;與此相近的時間裡我看另一份史料,毛從一處視察地回營,制服兜里鼓鼓的,據當事人會議,兜里放的是用油布包的半隻午餐沒有吃完的雞,我感到很驚愕,這就是我們的領袖。

    我這個人記性有時候好得出奇,想都忘不掉,從此我再看到毛主席像,總要看看他的制服口袋。

    還是‘雞’搞的。

    我從此對‘雞’的認識算是又上了一個階梯,知道了‘人可以吃雞,雞也可以吃人!’

又過了一段時間,我看到司馬璐的回憶片段陳雲在做《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的專題報告時被問到‘既然共產黨是講平等的,為甚麼我們大家的生活這麼苦,毛主席卻每天吃一隻雞?’,陳雲是這樣回答的:“是的,毛主席每天吃一隻雞,這不是毛主席願意的。毛主席希望和我們大家過一樣的生活,但是同志們想想,毛主席的健康對中國革命多麼重要!所以,毛主席不願吃雞,黨中央的命令一定要毛主席吃雞。和我們每一個革命同志一樣,毛主席吃雞也是一種革命任務。”

    完美的解釋,毛澤東在幫‘革命’吃雞!

    反對‘衣分三色,食分五等’的人被殺了,講“毛澤東在幫‘革命’吃雞!”當了大官,我不識貨,但我會比比看,對‘雞’的不同觀點決定了個人的命運,此謂‘識時務’。

    一隻小雞決定了一個家族的命運,王實味,無子,則無孫,就是人們通常所言:斷子決孫,陳家我就不多說什麼了,明白的人都明白,不明白的人也就不用明白了,這樣會離危險更遠些。

    講真實觀點的人,我也分不清到底是勇敢還是無知,反正被斷子絕孫了;贊同‘革命雞’的人,自己也可享到革命蛋,蔭及後代。

   雞,乃神鳥也——-此為我對雞的新覺,儘管如此,我還是提不起對雞的任何興趣,一來,生性直白,看不順眼的總想踢一腳;二來,怕老婆。

    不過,斷子絕孫卻不是我想要的,古人云:事之難易,不在大小,在於時機,‘想踢一腳’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的,踢得太早容易傷到腳危及小命,踢得太晚,喪家之犬,恰如酒加弱夫之流,何必呢,人道些嘛。

    所以,起腳不可任性,否則貽誤了卿卿性命不說,還會貽害子孫,但也不能不踢,那樣太對不起自己得良知了,‘踢,還是不踢?’,‘在於時機’。

    順便提一句,我是不贊同‘雞也是參加革命的’,雞,燉湯最好喝,除此之外,除了無恥,就是不足掛齒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中國首席女法醫不願與黑暗的中國法醫界
2013: 薄瓜瓜“非常想糾正父母的負面價值觀”
2012: 紐約時報: 谷開l來案里的12個疑點
2012: 有獎大競猜---薄熙來的命運
2011: 語錄:社會的發展規律最簡單就是這三樣
2011: 華夏族與非華夏族的區別:男子髻發與否
2010: 中共內部的左傾盲動主義再次遭到了徹頭
2010: 英國《金融時報》:小心為美國衰落鼓掌
2009: 文革的第一批受害者正是底層反抗壓迫者
2009: 60年前,共產黨新華日報上的新民主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