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演藝界流行“瘋牛病”,還記得毛主席的話嗎?
送交者: 艾琳 2006年03月21日10:44:54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瘋牛病起源於英國,醫學上稱瘋牛病為牛腦海綿狀病,簡稱BSE。牛一旦患上這種病,就會神經錯亂,直至痴呆、死亡。更重要的是,這種病蔓延很快,後果嚴重。英國自1985年發現這種病毒後,每年都有成千上萬頭牛死於“瘋牛病”,進口英國牛肉的國家,也受到了這一病毒入侵。

  凡愛食牛肉者,聽到“瘋牛病”,都多少感到恐懼。

  “瘋牛病”讓人感到恐懼,除了它需要面對死亡外,死亡之前的神經錯亂,可能讓人感到更加恐懼。因為,牛一旦神經錯亂後,不知道會發生些什麼。

  如果人神經錯亂了,我想也會讓人感到十分恐懼的。

  最近來,中國的演藝界好像也突然染上了“瘋牛病”一般,一些演藝人員就像剛剛患上“瘋牛病”的牛一樣,神經錯亂了,指責、謾罵聲不絕於耳。你唱罷我登台,你罵畢我開攻,你指責我作假我痛罵你無情,你說我亂搞情人我說你嫖娼,你罵導演我罵師傅……反正,哪樣痛快就哪樣做,哪裡能夠挑出事端就往哪裡蹦,老藝人這樣,新藝人也一樣,男藝人如此,女藝人也不甘落後,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一個個都登上了罵台。

  演藝圈本就是一個不安靜的地方,而現在有些藝人更是不安分。過去,我們看到的還只是哪個藝人離婚了,哪個藝人與哪個藝人什麼什麼了,還很少能夠看到藝人罵藝人、藝人辱藝人的,即使有,也比較文明,比較客觀。現在可好,藝人與藝人互罵,已不是“潑婦罵街”可相比了,想來想去,用“瘋牛病”來形容,可能更恰當一些。

  我們說,藝人是給觀眾、聽眾創造精神產品、製造精神快樂的,是給人送歡樂、送笑聲的。相聲給人的是歡欣鼓舞的笑,小品給人的是痛快淋漓的笑,歌聲是給人的是心情愉悅的笑。除了笑,還有精神享受、情操陶冶、思想淨化,觀眾、聽眾喜歡相聲,喜歡小品,喜歡歌聲,是想從相聲、小品、歌聲中感受到生活的樂趣、生活的幸福、生活的愉快,即使是悲情的故事,也能在悲情過後淨化自己的靈魂。

  老一輩藝術家們獻給觀眾和聽眾的,不知有多少視覺和聽覺的快感。

  藝人罵娘、罵街、揭短,似乎也能夠讓人感到一些視覺、聽覺上的快感,可惜,這種快感是建立在對藝術的褻瀆、對觀眾和聽眾的污染之上,讓人感到厭惡、噁心、倒胃。

  藝術需要代代相傳,老藝人好好傳,新藝人好好學,不知咋的,也不知從何時開始,老藝人不顧了身份,新藝人沒有了理想,這樣你一句我一句的置藝術於不顧,學會“潑婦罵街”了。

  毛澤東同志早在1942年就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中指出“文藝界的主要的鬥爭方法之一,是文藝批評”,同時又指出,“文藝批評有兩個標準,一個是政治標準,一個是藝術標準”。對照毛澤東同志的講話,現在演藝界出現的這些“罵街”聲,是符合政治標準呢,還是藝術標準?毛澤東同志還說,文藝是為人民大眾的。而現在一些藝人之間的相互謾罵,是為了誰呢?

  我們承認,現在搞市場經濟,但是,藝術的標準並不能因此而降低,藝術為人民大眾服務的目標不應該放棄,藝人的品行也不應該因此而墮落。

  試想,一個藝人,如果品格不行,又如何能夠創造出人民大眾滿意的作品呢;一個藝人,如果品格不行,他所送給觀眾、聽眾的東西,群眾會感到美嗎,能夠從中吸取到什麼呢?

  演藝圈出現的“瘋牛病”症狀,已經不輕,但願藝人們能夠靜下心來想一想,能夠心平氣和一些,能夠更寬容一些,能夠更大度一些,多花些時間把作品寫好、演好,對得起觀眾、聽眾,也對得起自己。

  作為一名文藝愛好者,我真得不希望演藝界的“瘋牛症狀”繼續蔓延下去。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想起了"東一榔頭,西一棒子"(
2005: 文強口述自傳 第十九章 結識孫殿英
2004: 從台灣大選看西方式的民主
2004: 台獨的根子在北京
2003: 北朝鮮的防華戰略
2003: 淪落為暴君的上帝
2002: 自由的收穫
2002: 美國政治“限金”改革誤入歧途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