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為什麼鄧小平非要動真槍真坦克?
送交者: 北京小左 2003年04月04日09:03:54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作者: 北京小左 為什麼鄧小平非要動真槍真坦克?

很多反對鄧李鎮壓六四的同志,他們對中共殺人是義憤填膺的,往往還是和六四時的中國老百姓一樣,只有義憤,沒有理性。(俺說這很正常,因為中國人沒有權利參與政治和社會活動,所以沒有政治經驗)

很多人把鄧小平他們看作‘殺人狂’,這是很不對的。那些個高乾子弟、各種憤青也許不在乎人命,可以做‘殺人狂’。他們只是鄧小平肆意殺人的基礎,卻做不了鄧小平。因為這些人也是只有‘義憤’、沒有理性思考的。

鄧小平是老奸巨猾的政治人物,幾十年政治鬥爭的血與火中拼殺出來的,不但面對敵人,還要背後長眼,對付自己人的暗算。他能生存下來,不但靠運氣,更要靠他的智慧、他的不要臉、他的冷靜、他的善於學習、他的堅強、他的善於平衡人際關係等等‘優良’品質。

鄧小平雖然不在乎別人的生命,卻很在乎他自己的命。為了他自己的政治生命,‘悔過書’這樣的無恥事情都做出來了,‘文革’初期鄧小平預見到自己將被打倒,就告訴子女們‘到時候必須和自己劃清界線’,就是讓子女們出賣而自保。所以鄧小平是很理性的、最精於算計的。鄧小平不在乎殺人,但卻不願意殺人,因為他知道坦克上街、機槍殺人國際、國內影響太壞,所以會影響到他的統治。影響到他‘改革開放’的統治術。

鄧小平事情發生後馬上說,‘不要怕國際影響,不要怕別人說。’這是給手下人和自己壯膽,正說明他其實害怕國際影響、害怕別人說。事實上,1989年、1990年中國經濟增長停止,西方國家一致制裁,鄧小平在80年代掙得政治資本幾乎完全喪失,鄧小平被迫辭去軍委主席,之後李鵬雖然不是老大,但那時在經濟上的保守派支持下,跋扈的很,根本不買鄧的帳,江澤民那時羽翼未豐,牆頭草隨風倒,也跟着李鵬‘治理整頓’、要整垮私有企業和非國營企業。以至鄧小平必須在92年南巡重起爐灶,說出‘誰不改革誰下台’的重話--但最後下台的卻是鄧的代言人楊家將。所以,64對鄧小平傷害很大,這是毋庸置疑的。

那麼下面的問題就是,既然鄧小平很有理性、精於算計、擅於趨利避害,不是瘋子和殺人狂,他為什麼要選擇一種對自己傷害極大的行動呢?這裡面的政治邏輯何在?

首先,我們的大前提認為,鄧小平的根本目標是維持其政治統治,他的一切行動都是以此為依據。為了維護其統治,他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的。其次小前提,鄧小平認為,學生運動和市民抗議活動已經威脅到其個人和中共的統治地位--這是鄧小平和趙紫陽的分歧點,趙紫陽、胡啟立等人認為這些事情沒有大關係的。鄧小平的判斷無疑更接近於事實,六四之後的前蘇聯、東歐之極權國家解體說明了這一點。那麼結論就很明白了,鄧小平會利用一切‘經濟的’手段來對付市民和學生。

鄧小平嘗試了各種手段。最初是4。26社論,這已經比對付86年學潮升級了。當時是用內部中央文件就把學潮平息了。但89年的中國比86年更開放、更自由化了,所以這次沒有鎮壓下去學生,反而激起了學生更大的‘義憤’,引發了學生4。27遊行,而且學生首次得到了市民的支持。之後在改革派的壓力下,搞‘對話’,但這種假對話之名、行訓話之實,企圖拖垮學運的做法又不能鎮壓學生,反而激起了學生絕食和市民的大規模聲援。於是鄧小平又搞軍事戒嚴,以為這下子可以鎮住老百姓了吧!誰料想這更激怒了‘義憤’的北京老百姓,硬把戒嚴部隊給堵到了城外。而中共內部,鄧選定的接班人和大管家趙紫陽卻在關鍵時刻和鄧小平窩裡反,又給了中共內部反經濟改革的勢力看笑話。這時的鄧小平可算是內外交困。

恐怕這時候鄧小平才意識到他的失策了。在此之前,中共每一次對學運和市民抗議的反應行動,都加壓升級的不夠強,所以都不能壓下抗議活動,反而進一步激化矛盾。這就是‘梯次增兵’(日本對中國戰爭中犯下的最大錯誤)。而因為低估了老百姓的反應力,每一次都是匆忙的被動反應,沒有經過仔細的內部評估(如趙紫陽4。26時還去朝鮮訪問)。

但鄧小平終究是經過大風大浪的政治人物。鄧對形勢和自己的利益有清醒的認識。所以鄧小平才不會向羅馬尼亞的齊奧塞斯庫那樣犯傻,以為自己真的‘代表人民’、得到人民‘衷心擁護’。齊氏在首都向黨內外經過精心挑選的骨幹們演講,電視直播,結果被哄,一下子土崩瓦解。鄧小平聰明的很,和毛澤東一樣,會騙人,卻不自欺。根本不相信‘代表人民’、‘為人民服務’之類的鬼話。所以即使64平息之後,6。20的人大會也被推遲。就怕‘橡皮圖章’有個閃失。

總之,5。19戒嚴失敗之後,鄧小平迅速調整戰法,把節奏放慢,不再急於解決問題了。所以中共要人都不露面了。但中共內部整合卻加速,撤換趙紫陽等一干人馬,把江澤民、李瑞環等調入中央,平衡李鵬的反動勢力。要求人大、政協、軍委、國務院各部委、以及最重要的各個省委(封疆大吏們)單獨表態支持軍管。不開會而要求單獨表態,這是為了使黨內反對派不能形成組織力量,而各個擊破。最後,被當時老百姓寄予厚望的廣東省葉選平、國外訪問的人大委員長萬里都被降服,在5月26、27號分別在報紙上發表了支持的講話。這時中共內部的統合完成了。

現在很多人以為‘拖下去’是一個可行的策略,以為市民、學生沒有組織,無力久戰,5月底時候似乎已經到了‘強弩之末’了。何必開槍呢!其實不然,一方面市民學生也在整合,時間越久,中共最怕的‘反動組織’將越強,這個時候陳子明、王軍濤等體制外人物已經開始走上檯面,組織‘聯合會’了。另一方面,長期對北京失控,無疑極大的損害了鄧李權力的合法性或者權威性,所謂‘夜長夢多’、日久生變。所以鄧小平不能再等待下去了。一俟準備周全,立刻就開始‘平暴’了。選擇在6。3晚,6。4晨動手,是因為6。4是星期天,這樣做也應該是為了消弱抵抗和減少無謂傷亡。

‘但為什麼不可以用武裝警察、或者軍隊徒手進入呢?’很多善良的人們發善意的問。事實是6。2日夜,鄧小平確實派了一個師或者數千人的部隊從東長安街方向向天安門進發,結果被北京老百姓堵截驅散。以我這個善良人士的猜測,這支部隊大概有兩重目的,第一個大概就是測試一下,軍隊是否可以不用槍而成功進城,第二個是更主要的,就是造成一個‘暴亂’的口實,為第二天的‘平亂’做準備。6。3日中午突然出現在西長安街六部口的軍用麵包車,也同樣是為‘平亂’做藉口的事件。這個時候使用了催淚彈,但催淚彈威力有限,面對上百萬市民,催淚彈絕對是不夠用的。

那麼唯一的選擇就是坦克開道,機關槍衝鋒了。6。3晚,西長安街的38軍最初沒有開槍,只是用防暴部隊或防暴警察,以木棍、盾牌做先鋒,但這無濟於事,軍隊無法前進。所以才開槍,即使開槍後在木樨地至西單一代的西長安街上還是遇到了市民的強烈抵抗,這裡的死傷最重。西單附近的民族文化宮中(就在長安街上),有數千武警在軍隊開槍後,手持盾牌大棒衝出來,要和軍隊接應,結果被市民堵了回去。事實上,如果不開槍,軍隊絕對不可能衝進城,另外一個事實,64夜沒有開槍,為長安街上軍隊做佯動(?)的軍隊,絕大多數都被市民阻截了。我相信,那些死去的軍人(多數是因事故(翻車)、被軍人誤傷),應該是沒有被允許開槍的。

以上的事實說明了什麼?鄧小平確實是希望用‘最小的代價’來獲得勝利的。但是鄧小平已經‘王牌出盡’,他輸不起了,所以最後一次,他計劃準備的很周到。一舉獲勝。直到大局以定的6。9日,鄧小平才又一次以‘大當家的’身份露面(上一次是5。16見蘇聯戈把契夫)--不露面是他對自己黑勢力有信心、沉着得表現,羅馬尼亞的齊氏露面則是沒有底氣得結果,現在傻大木也是沉不住氣,肯定也是死期不遠了。

如果廣東或者上海等地方勢力,能在當時公開宣布反對‘64平暴’,則歷史或可能改寫(滿清垮台就因為地方勢力割據),但中共數十年教育出來的都是老滑的奴才,都是準備‘悶聲發大財’的,連魯智深(如彭德懷)這樣的暴徒都不能容,所以沒有人有這個魄力的,趙紫陽甩手不干就算是最牛B的廢物了。他手下的‘智囊’也只有束手就擒的份兒了。一個‘葉利欣’可以改變歷史。可惜中國沒有產生‘葉利欣’的條件。如果北京學生或者市民能夠更好的組織,有更多的活動經驗,能夠在6。3晚上組織更有效的抵抗,如果後來能夠不搞‘空校運動’,繼續堅持校園活動,那麼即使軍隊占領了天安門廣場,事情也沒有完(可以苦撐待變)。北京學生一散,旗幟就倒了,於是各地的運動就土崩瓦解了。這些都是事後的教訓。

64事件,鄧小平成功又失敗,他完成了他‘保權’的目標,這他成功了。但歷史上的名聲也完蛋了。這他失敗了。在面對80%民眾強烈反對下,中共政權的‘合法性’喪失了,只能依靠軍隊來建立政權權威,黨國的性質已經很明了了。這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無關,只屬於‘極少數、極少數’,這就是事實的真相。

(所謂‘政權的合法性’,不是寫在紙面上的東西,而是一般公眾(THE PUBLIC)對對政治體制的認可程度,所以,用槍和恐怖可以建立政權、甚至可以建立穩定的政權,但這個政權並不因此而獲得‘合法性’。)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中美示威文化比較
2002: 民主政治的希望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