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中國的傳統還剩下什麼?
送交者: 海淀中學 2003年10月04日08:30:14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從鴉片戰爭到現在一百多年來,中國基本上已經完成了西化,中國自己的傳統剩下的寥寥無幾。經常好笑的是中國政府和中國的民族主義者還在頑強的抵抗西方文化和西方價值觀,“中國特色”就是中國抗美、抗日、抗歐的大旗,於是我想,不僅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也有中國特色的民主,中國特色的自由,中國特色的法治,中國特色的教育,中國特色的媒體宣傳,中國特色的……,“中國特色”實際上是中國的民族特色,中國傳統特色。可惜中國的傳統大都已不復存在。

從寫字來說,中國的傳統是用毛筆,可現在除了書法家作為國粹藝術玩兩下,要麼就是偉人、名人、大人物以書法來美化自己。如偉大領袖毛主席不僅用毛筆寫下了不朽的詩篇和文章,而且“向雷峰同志學習”、“為人民服務”這些題字也家喻戶曉,中國人皆知;後來中國領導人也為建築物題字,甚至為酒樓、商店題字。國家領導人題字,省市縣領導人也到處題字,象敬愛的胡長青副省長的漂亮的題字在南昌市到處都有。我想,題字的另外一個目的一定是為了弘揚中國的傳統國粹文化。中國人講究“名人字畫”,更講究“政治名人字畫”,象所有的書法家的字都不如毛主席的字漂亮,就是因為他是偉大領袖,別人怎麼敢超越他?我又離題了,打住。現在中國人都用鋼筆、圓珠筆、鉛筆等西方人發明的寫字工具,誰還用毛筆寫字?

還從寫字來說,中國的傳統是自上而下,自右向左,豎着寫,現在也都改為西方人的寫字習慣,全部自左向右,橫着寫。港台的中國人傳統的寫字習慣保留的更多一些,所以大陸人看港台的報紙並不習慣。

還從寫字來說,中國的傳統是沒有標點符號,標點符號是從西方引進的,你現在不可能再看到沒有標點符號的文章。

從穿衣來說,如果和一百多年前比,現在的中國人都成了“洋鬼子”,哪裡看的到中國傳統式的服裝,除非在舞台上電影上還可以看到,我老是覺着在穿衣文化上,中國人比世界上其他民族都西化的快,因為你還可以看到阿拉伯人、印度人、中國藏族人等穿他們的傳統民族服裝,你卻難以看到中國人穿傳統的長袍馬褂。有一則笑話,說領帶是中國人發明的,因為中國人過去沒有皮帶,只用束腰帶,去廁所大便解開束腰帶蹲着,順便把束腰帶掛在脖子上,這就是領帶的雛形。當然這是中國人自己開心,就象中國人會說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是中國人,誰?嫦娥。

從哲學思想上看,中國引進的是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傳統的儒家或老莊哲學已經被中國共產黨完全拋棄。就是“三民主義”也是從西方那裡拼湊而來。中國一方面害怕西方文化入侵,自己也實在拿不出自己祖宗的東西,卻讓陳獨秀、李大釗等革命家搬來德國馬克思的學說來,這洋學問毛澤東也就是取其所需,其他依然用中國傳統農民起義的“均貧富”口號,加上日本人打進中國的歷史巧合因素和俄國人的支持,竟然真的奪得了天下。

從音樂戲劇來說,中國也全盤西化了。中國傳統的樂曲沒有聽說流傳到現在的是什麼,如果地方戲曲和民歌小調什麼的算數的話,也太可悲了。我真想看一下《笑傲江湖》的曲譜,不知金大俠那裡是否有。現在的年輕人一代基本上已經沒有中國戲劇票友,誰還唱那“老土”的戲曲呢?只能裝裝門面用。使用中國傳統樂器的也鳳毛麟角,年輕人都學鋼琴、小提琴、吉他等西方樂器,中國的二胡、京胡、琵琶、笙、蘆笛等樂器還有幾個人欣賞?街頭酒肆賣唱的還能聽到二胡的聲音,其餘也只能在逢年過節什麼聯歡晚會上才可以欣賞。為什麼如此,我引用蘆笛先生《中國需要的是常識》裡的一段話來說明:

上次去荷蘭,酒足飯飽之餘,東道主問我:“為什麼中國沒有音樂家?”我頓時面紅過耳。有那麼一會兒工夫,我想到了伯牙和鍾期,然而自己卻從未聽到過俞老先生的作品。後人偽托的《高山流水》,讓我老是想起兒時家門口的棉絮鋪。老祖宗不但不懂和聲、對位、陪器等復聲音樂的那一套,竟連七聲音階都不知道,就是現在仍然還是在五聲音階的大調裡頭混。“國歌”里只有一個“提”,其餘全是“哆”“咪”“嗦”在那兒撞來撞去,其馬戲團式的鄙俗直讓人打哆嗦(可能“哆嗦”的典故就是打這來的)。我只好說明中國古人歷來鄙視音樂(其實“樂”乃儒家“六藝”之一。“制禮作樂”更是聖人的活兒,應當算是高度重視的),所以有才能的人都不去搞音樂。幸虧他沒有跟着問我有才能的人都搞了些什麼,更沒有量出他們的鎮山之寶,問我:“中國為什麼沒有倫勃朗、梵高?”否則靠誰也不知道的顧愷之、范寬、石濤、八大山人之輩,無論如何是打不過那個低洼的彈丸小國出的才俊的。

從治療疾病上看,西醫已經占據了絕大部分中國市場,傳統的中醫沒有化驗,沒有解剖、沒有經過人工提煉的化學藥品,現在的中國人一發燒,就去看西醫,化驗一下血象,X 光透視一下,然後打一針或者拿點西藥,很少有人找個老中醫去把脈,就是生孩子也要進醫院,那裡還有接生婆到家裡去接生。中醫鬥不過西醫,老百姓還是實用,並不去考慮中醫是中國的國粹,更沒有因為愛國就去看中醫;就是發明一個中西醫結合,試圖把中醫參合進去,看來也是徒勞。

從體育運動看,中國傳統根本沒有體育運動一說,所知道的球類運動好象是在《水滸傳》裡看到,也只是高俅之輩的遊戲,談不上運動,摔交、拳術、賽馬、射箭、刀法劍術、武術等也沒有形成群眾的健身運動,更談不上組織運動會。運動會這玩藝不是中國的傳統,純粹是從引進西方的。

從教育上看,中國的的傳統教育內容“四書五經”之類的早已不復存在,只是留下了八股式的教育方法,不要學生理解,而要學生死記硬背,這種方式也就要淘汰。我們所知道的中國歷史上的文人,只憑寫文章、吟詩作畫就可以當官了,理工科之類不登大雅之堂,對西方的能工巧匠製造出來的火車、蒸汽輪船、鐘錶、槍炮等被稱之為“奇技淫巧”,嗤之以鼻,不屑一顧。現在中國的學校哪個不學理科,只是方法還是祖宗的那一套。

吸煙也是西方引進的,愛滋病也是西方引進的,共和制、鐵路、柏油馬路、汽車、電話、電報、電燈、西紅柿、洋蔥、所有電器類的商品等等數不盡的從西方引進的東西。

屬於中國自己傳統的有哪些?哪些傳統能長久不衰使中國人自豪?哪些傳統如同夕陽西下日漸沒落?首先最令中國人自豪的是中餐,中餐的烹調方法和菜式的種類,西方人望塵莫及;其次是中醫,但也在衰落之中;第三是中國武術;第四是中國傳統戲劇,也在衰落之中;第五是書法,也在衰落之中;第六是……。當然中國的傳統思想文化還根深蒂固,本文今天還不把它列入這篇文章的內容,因為它是無形的。就說有形的,看得着摸得到的傳統,我很難再列出多少。既然屬於我們中國自己偉大傳統的東西越來越少,只能說明我們祖宗的東西大都是落後的。承認落後就行了,為什麼還要頑固抵制西方先進。只接受西方的物,不接受西方的思想文化,用“國情”和一句“中國特色”搪塞,豈不是自欺欺人!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只准我打你的臉,不准你打我的臉
2002: “美國國會中有些議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