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鰂魚、鯛魚的區別 組圖 |
送交者: `嘻嘻 2011年11月27日02:10:08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
鯽魚、鰂魚、鯛魚的區別作者:kylelong 於 2010-5-25 02:22
鯽魚(Golden fish,Crucian carp,拉丁名:Carassius auratus),又名鯽、喜頭(魚)、鯽瓜子、鯽殼子、鯽皮子、鯽拐子、鮒魚、朝魚、刀子魚、肚米魚、金魚(江蘇金壇)等。隸屬鯉形目鯉科魚類。一般體長15-20厘米。體側扁而高,體較厚,腹部圓。頭短小,吻鈍。無須。鰓耙長,鰓絲細長。下咽齒一行,扁片形。鱗片大。側線微彎。背鰭長,外緣較平直。背鰭、臀鰭第3根硬刺較強,後緣有鋸齒。胸鰭末端可達腹鰭起點。尾鰭深叉形。一般體背面灰黑色,腹面銀灰色,各鰭條灰白色。因生長水域不同,體色深淺有差異;肌間刺豐富。
鯽魚屬於淡水魚,經過人工養殖和選育後,可以產生許多新品種,例如金魚(Goldfish)就是由此產生的一種觀賞魚類。在鯽屬的自然資源中,我國的鯽魚有2個種和1個亞種,即鯽、黑鯽(即歐鯽,Carassius carassius)和銀鯽(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地方品種有江西彭澤鯽、滇池高背鯽、湖南紅鯽、貴州普安鯽、廣東縮骨鯽和河南淇河鯽。雌核發育的鯽魚種類有異育銀卿、滇池高背鯽、廣東縮骨鯽、河南淇河鯽、貴州普安鯽A型和江西彭澤鯽等。雜交育種的鯽魚種類有湘鯽、高郵雜交鯽、松浦鯽等。引進品種有白鯽,又稱大阪鯽(來自日本琵琶湖,びわこ,Biwa Ko)。此外,鯽魚的嘴巴上沒有鬍鬚,而鯉魚有,很多人分不清。
羅非魚(Tilapia;日文テイラピア、チカダイ、イズミダイ),又名越南魚(越南)、日本魚(新加坡)、南洋鯽、非洲仔、非洲鯽、非洲魚(馬來西亞)、福壽魚等。羅非魚不屬於鯽魚,因外形有點像鯽魚而得名。隸屬鱸形目、鱸形亞目、麗魚科Cichlidae、羅非魚屬Tilapia(亦劃歸入麗鯛科麗鯛屬;一說慈鯛科)。該屬原產於非洲(尼羅河),有600多種,體長15-30厘米,目前被養殖的有15種,常見的有尼羅羅非魚、莫桑比克羅非魚、奧利亞羅非魚等。拉丁名:Tilapia nilotica♂× T. mossambica♀。
在北美華人水產品市場,羅非魚又稱鰂魚。在字典解釋中,鰂魚是烏賊,或墨魚。但當地人就把羅非魚叫着鰂魚,看來,此鰂魚非彼鰂魚。在台灣,羅非魚又稱吳郭魚。吳郭魚是由吳振輝、郭啟彰兩位先生於1946年從印尼(新加坡?)引進到台灣的。當初引進時只有13條,因為在高雄長得很好,後來台灣各地都養這種魚。在中國大陸,1956年首次從越南引入莫桑比克羅非魚;珠江水產研究所於1978年7月把自泰國引進的尼羅羅非魚作為父本,莫桑比克羅非魚為母本雜交得到的子一代;1978年長江水產研究所引進尼羅羅非魚,是最早引入我國的尼羅羅非魚。
鰂魚
羅非魚通常生活於淡水中,也能生活於不同鹽份含量的鹹水中,可以存活於在湖、河、池塘的淺水中。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且對溶氧較少之水有極強之適應性。絕大部份羅非魚是雜食性,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此魚在面積狹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甚至在水稻田裡能夠生長。以它為主要材料的著名料理是鰂魚蒸蛋、醬蒸非洲魚、咖哩魚頭、薑蓉非洲魚、羅非魚湯等。
鯛魚(porgy,snapper,red snapper),在北美水產品市場中最常見的名字是[立魚]魚(通常分為黑[立魚]、白[立魚]和紅[立魚]),其它種類的名字有加吉魚(真鯛)、班加吉、加真鯛、銅盆魚等。鯛魚隸屬鯛(SeaBream)科,體高側扁,長50厘米以上,呈長橢圓形,頭大口小;上下頜牙前部圓錐形,後部臼齒狀,體被櫛鱗,背鰭和臀鰭具硬棘;真鯛體呈銀紅色,有淡藍色的斑點,尾鰭後綠黑色。
鯛魚生活在海洋中,種類繁多。常見的品種有:加吉魚(真鯛、赤鯛、赤[立魚]、紅[立魚])、青銅鯛(歐鯿)、多瑙河鯛、愛爾蘭鯛、軟口魚、文鯿、銀鯛(白鯛)、黃腳[立魚](黃鰭鯛、白[立魚]、白果、白鯛)、黑沙(牛屎[立魚])、藍茉莉、畫眉鯛、日本牛目鯛、禿頂鯛、雀鯛、雪鯛、黑橫帶鯛、黃尾雀鯛、金焰笛鯛、金帶笛鯛、四帶笛鯛、紅鰭裸頰鯛、斜鱗鯛、雜色裸頰鯛、雜色裸頰鯛、千年笛鯛、黃背梅鯛、星斑裸頰鯛、石鯛等。
鯽魚、鰂魚、鯛魚三者相比,鯽魚的刺最多,而鰂魚、鯛魚只有一根主刺(脊椎),沒有肌間刺。日本的鯛魚通常用於做壽司,而且要把刺全部拉出來。鯽魚和鰂魚通常用來做湯,但也可以清蒸、紅燒。此外,由於羅非魚也劃歸入麗鯛科麗鯛屬,因此,羅非魚(Tilapia)也稱麗鯛、凱鯛,而彩虹鯛則是羅非魚體色的變異品種。這個“鯛”可不是鯛魚(snapper)的“鯛”。
還介紹一種魚――花鯽(名稱也是鯽)。
花鯽(Crappie),又叫“小翻車魚”、“莓鱸”,是一種淡水魚(與河鱸和太陽魚有親緣關係),主要產於北美五大湖。多倫多唐人街超市叫“花鰂魚”,或者直接翻譯為“卡拉啤”。市場上的Crappie分為兩種,白莓鱸(White crappie,Jumbo crappie),即六棘刺蓋太陽魚(Pomoxis annularis,Pomoxis annularis Rafinesque)和黑莓鱸(Black crappie),即暗斑刺蓋太陽魚,或黑斑刺蓋太陽魚(Pomoxis nigromaculatus),都屬於鱸形目(Perciformes)日鱸科(Centrarchidae,即棘臀魚科)莓鱸屬(Pomoxis)。Crappie群居性非常強。花鯽體長15-30厘米,重0.45公斤,可以通過垂釣或用干蒼蠅作魚餌捕捉小翻車魚。而“大翻車魚”(又稱翻車魨、曼波魚、頭魚,為魨形目翻車魨科)則完全不一樣,可以長到2米長、1800公斤重,算是相當大型的魚類了。
Crappie屬於Pan fish(又稱Panfish或pan-fish),所謂Pan fish是指小到剛好夠一個平底鍋煎魚的大小。Crappie專吃小魚、馬鰂、甲殼動物、海蟄、膠質浮游生物和海藻等,但他們最喜歡吃的食物還是月形水母。Crappie爽、滑、嫩、少刺,味道的確不錯。Crappie的胸腔靠近尾部有一束(6-7根)刺,像大廳的柱子一樣支撐着,十分獨特。花鯽(Crappie)、太陽魚(Bluegill)、大頭魚(Bullhead,鯰形目鮡科紋胸鮡屬魚類的總稱)等魚,要比其它魚類更環保、含重金屬更少,是因為食性和生活環境的緣故。
另外還有一種花鯽,即“花鯽魚”。
桂花鱸又稱作“花鯽魚”,英名:Freshwater grouper,拉丁名:Siniperca chuatsi,別名:鱖魚、桂花魚、季花魚、桂魚、鱸桂、鱖豚、水豚、石桂魚、蘮魚、錦鱗魚、鯚魚、鰲花魚、母豬殼。在魚類分類學上屬鱸形目,屬於淡水魚。與上述鯽魚完全不同。
說起鰂魚,多倫多老華人除了稱羅非魚為鰂魚、金山鰂,稱花鯽或莓鱸為花鰂外,還稱普通的鯽魚為唐山鰂。 (收集)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