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再读王希哲《三大专制形态》,想到王策与杨建利
送交者: 余大郎 2003年08月31日16:04:27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下班晚归,一上网,赫然见王希哲再发来的《三大专制形态(修订版)》伊件,留言云:“拜托批评拙文”。王既抛玉引砖,余恭敬不如从命,故简评如下:

一、王文的好处是:1、他第一次明确承认国民党有过“体制性专制”,并对其来龙去脉风雨转折直至后来的“政党轮替”影响,作出了中肯的分析,为台湾及国民党在将来中国民主化中应有作用作了充份的铺垫。2、全文最精彩的是对北洋军阀时期“非体制性专制”的论述。因为这本是被国共两党合作“妖魔化”了的一段近代史,而又为左右派共同列为禁区;这就石破天惊,为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客观评述“近代相对最自由的时期”奠了基。3、大胆指出“四十年代的中共俨然是民主的旗帜”,这就既点明了“大陆沦陷”之由,也点明了今日中共坚持专政之谬。4、虽然,对孙中山“二次革命”的辩解尚嫌牵强,但对袁伟时们的“潜台辞”却是说得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发人深省。推演开来,将使一大群中国“独知”知难而禁足!

二、王文的缺点是:1、劈头的假设,发民运所不敢言;但小标题“现代训政”是重大败笔,等于将全文釜底抽薪去了灵魂(因此后面才有人有胆作“邓小平答应五十年后民主化”的跟贴)。同时可以发现,关于国共两党“体制性专制”的本质区别之论述,是王文最薄弱处:中共的“党领导”既无期限,则何能冠之以“训政”二字!2、对中共背叛在四十年代自诩的“民主大业”的批判,基本未到位。应该从批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的“无产阶级专政”着手,联系考茨基的“阶级专政变成一党专政再变成领袖专政”,才能说清今日中共“国家官僚资本寡头专政”的本质。3、对今日的国际环境(WTO的双刃,反恐的走向),台海态势的丕变,基本未涉足;因而就难以对民运作出新定位,结果只能在机会主义道路上模棱两可-“新百花放”貌似策略,实在成了随风飘去的遁辞。

三、想到王策与杨建利的悲剧王希哲在王炳章-张宏堡-彭明及王策-杨建利这两条路线中徘徊,原因就是上面第二条第三项所说的。前三位,我不再多言。后两位,我斗胆直言几句作结:

王策的“中共卅十年执政不变案”,说到底,就是想要讨一个中共方面的“最高训政期限”。如何才能讨得此价钱?这本来应该是王希哲文章的重头戏。但是,看起来他自己就一锅浆糊。借国民党及“中国统一”的民族主义题目作引子来射民主政治之的,本来也不失为大手笔谋略;但如何操作,统筹程序,就非满腔热情一味挂上个“乐不思蜀”的阿斗可以得个好结果的。希鉴不远,在王策后尘啊。

我至今不明白杨建利去春究竟要干啥,为何既要我“打招呼”又不肯坦诚相见。但几年前他是明确向我“问卦”:“XX党在大陆发展的前途”的。在这方面,看来他与王希哲确是“所见略同”,这也就是后来我悟出杨被捕后王之所以要堂而皇之代为宣布政党身份的苦衷。

然而,以王昏昏,焉能使杨昭昭?杨案难判,在此;若杨终于不免于难,原因恐怕还在此哪。

呜呼!一本近代史,几辈辛酸泪。愚乎哉,近代史未彻底了了,大中小气候又一头雾水,想要亲手纂写现代史,焉可得乎?! 【附件】


王希哲《三大专制形态(修订本)》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时殷宏一喜,吉安三忧
2002: 消除西方恐惧,扬弃公社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