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英雄史詩才是人類文學的方向
送交者: 魔尊東來 2014年10月22日20:49:00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英雄史詩才是人類文學的方向

--顧曉軍主義:大腦革命·之二千五百七十六


2014年10月22日,盧德素寫了篇、“向2015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們推薦顧曉軍先生和他的文學作品”的文章、《諾貝爾文學獎的今夕和明天》。
文章談到“今年今夕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六十九歲的法國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亞諾,表彰他的作品‘喚起了對最不可捉摸的人類命運的記憶’、捕捉到了二戰法 國被占領期間普通人的生活”,也談到“明年是二戰結束的第70個年頭”、談到屆時“慶祝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還談到“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都會反思 二戰”。

讀罷盧德素的該文,我確實為人類社會、對人類文學的表彰的取向、而感到悲哀。人類從來都是表彰英雄與史詩,何時變成了開始表彰“被占領”的普通人的生活了呢?
在反法西斯的戰爭中、中國是有一定的地位的,打個比方、人們就能很容易理解了。“捕捉到了二戰法國被占領期間普通人的生活”,不就是寫亡國奴嗎?不就是寫、那些沒有投入到抗爭、沒有參加抗戰的人們嗎?
那麼,紀念也罷、慶祝也罷,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豈不成了與英雄們沒啥關係的活動了嗎?

文學,需要歷史作背景;文學,需要真實作底蘊。法國人、之所以寫不出象樣的二戰作品,就是因為--在反法西斯的二戰中,他們在當亡國奴;他們的一戰英雄,成為了汪精衛一樣的敗類。
我們,要德國人反省二戰;日本人反省的不夠,我們都不依不饒。那麼,諸如做亡國奴的法國人(其實就是幫凶)等、就不應該深刻反省自己嗎?
諾貝爾文學獎、以“喚起了對最不可捉摸的人類命運的記憶”為價值取向,就顯然、改變了人類有史以來的英雄史詩觀。

我顧曉軍以為:你可以不寫大英雄,但、小人物身上也有英雄氣概、英雄本色;大英雄,往往出自於那些普通的小人物。
刻畫小人物,要有血、有肉,要寫他們的血性、寫他們的氣概、本色……這些,就是英雄的底色。
這,就是英雄史詩觀,就是構成人類社會、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真正原因。

什麼“喚起了對最不可捉摸的人類命運的記憶”,對於構成人類社會、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沒有意思!至少也是沒有積極意義,屬於無病呻吟。
表彰無病呻吟,只會讓人們更加自私;表彰無病呻吟,只會讓人類不知自己該做什麼;表彰無病呻吟,就是一種無聊……
表彰無病呻吟與老毛的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是一個問題的兩種極端。

在反法西斯的二戰中,法國就是一“淪陷區”。“淪陷區”,也不是不可以寫;寫、就應該寫“淪陷區”民眾的抗爭、寫《老槍》,而不是寫什麼“喚起了對最不可捉摸的人類命運的記憶”。
抓住“最不可捉摸”、挖掘“最不可捉摸”,只會走向虛無、走向神學、走向玄學……而這些也決不可能是人類的命運。
人類的思維,應該清晰;人類的精神,應該是一種打不垮的東西!這樣,我們人類、也會有希望。

文學,就應該關照歷史、關照未來,關照個體、關照整體,關照存在、關照精神……的藝術真實的虛構、與想象和能力。
文學,也不應放棄人類有史以來的、英雄史詩的總體方向。沒有英雄史詩,人類不可能主宰世界。
即使人類社會發展到了平民主義民主的階段,人們、也不會放棄成為英雄的渴望。只不過,那時的英雄、少了精英主義的弄虛作假、而更加真實。


顧曉軍 2014-10-23 南京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一個改革開放暫時受益者的肺腑真言:只
2013: 左輪們向貪腐當局叫板是進步的,值得大
2012: 抗美援朝戰爭,豐碑永存!
2012: 中央全會不提毛思想,俺就納悶與會委員
2011: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的下場....
2011: 洋買辦們,用文革的鬥爭哲學來反老毛,
2010: 李敖:國共和談因何破裂,蔣介石發動內
2010: 落基山人: 一種對中國未來制度的新設想
2009: 大法弟子的幻覺
2009: 解放軍 177 位開國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