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竟然沒有人能說清楚中國畫的特點!!
送交者: 春秋戈博客 2015年01月01日07:22:35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道理講半天,還是一頭霧水。誰能用一句話概括中國畫的特點,就是真懂了中國文化。除此之外,都是瞎掰,唬人,招搖撞騙。看完下面冗長的議論,你能知道什麼叫中國畫嗎?看來,會畫畫的人,最多就是高中畢業,木匠出身,像齊老一樣偉大。


中國畫一般特點 
學習中國畫,首先應了解中國畫的特點是什麼,所以這本書就先從這裡談起。 
要想簡明地用幾句話回答以上的問題並不容易。傳統的中國畫具有悠久的歷史,適應中國的文化土壤而生根開花,在立意、構圖、技法和程式化的表現諸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點,這些特點,也正是目前國畫理論家正在討論總結的問題。這裡試舉數點。 
一、首重立意胸有成竹- -中國畫的構思 
中國畫創作,以立意為先,許多繪畫理論家都首先強調這一點,不管是畫山水、畫人物、還是畫花鳥。 
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有一段關於"六法"的論述:"夫象物必在於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於大意而歸乎用筆。"他認為立意在完.畫中才能有變態、有奇意。 
宋代以畫梅花著名的華光和尚,法號仲仁,傳為華光著作的《畫梅指迷》中,有一段"畫梅全決", 開頭就是"畫梅全決,生意為先"。到了清代的方薰,著有《山靜居畫論》.在這裡也強調了立意與作畫之關係,他說:"作畫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則奇,意高則高,意遠則遠,意深則深,意古則古"。他認為平庸者作畫必平庸,俗氣者作畫也俗氣,因為缺乏畫家最寶貴的"立意",所以作品平庸。 
意人利文藝復八時期的畫家達·芬奇,也有近似的近在他曾說:"一個畫家應當描繪兩件最主要的東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圖。"這與我國晉代人物畫家顧消之所提出的"巧密於精思"是十分一致的。 
"意"是從哪裡來的?一是畫家對現實生活的豐富體察、創作經驗的充分積累;另一點便是畫家本人的修養,這樣在創作之先,畫什麼,怎麼畫,在頭腦中形成了成熟的構思。 
宋代畫家文與可,別人稱讚他"胸有成竹",即在他沒有落筆畫竹之前,頭腦中已經有了竹子的形象,在胸中、筆下躍躍欲出,這時便能落筆而就。"'胸有成竹"遂成為我國讚譽善於計劃安排事情的成語。 
在張彥遠提出的"立意"之前,南產時代的謝赫即有'創意"、'明意"之說。創意之畫,不落陳套,用意精當,借景以生境,筆少而意多,在這一意義上講作為一個畫家,不僅要在平時注意練筆、錘鍊個人的表現技巧,更為重要者,還要認真地加強練意之功。很多習畫者,常常只是注意在練筆上下功夫,而忽略了練意,這是值得注意的。 
二、以線造型以形傳神——中國畫的造型規律 
中國畫是以線存形的,通過線勾出輪廓、質感、體積來。德國的詩人歌德稱美術有用光表現得神態活現的那種本領,說明西洋畫用光為造型手段之一。但中國畫主要是以線為造型之基礎,這就使中西繪畫在造型手段上有明顯之分野,但這並非說西洋畫完全排斥用線,而是說光可以作為繪畫的主要語言而用於繪畫的。法國的羅丹曾經強調過:"一根規定的線通貫着大宇宙",是說造型藝術從宇宙如何分割出來的問題,也並非以此作為繪畫的主要表現手段來看待。而中國畫無論對山水的破線或是衣服的紋線,都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線型,巧妙地描繪着各種形象。 
"以形寫神"是晉代畫家顧愷之的一句名言,從而確立了中國藝術神高於形的美學觀。它與純以抽象性為高的近代歐洲美學觀具很大的區別,即畫人不僅僅於形似.還要升高於神似,畫出人的精神面貌,不停止於外形之模擬,不拘泥於自然之真實,這一論見為藝術家建立起藝術應竭力企求之高度,在這一理論指導下,歷代出現許多傳神寫照的佳作,成為指導繪畫的一個重要準則。 
三、多點透視 計白當黑——中國畫的構圖法則 
中國畫既用焦點透視法,也用散點透視法,既有嚴守真實的畫面空間和布白.也有打破真實按構圖需要而平列的空間和布白,這樣就使物象在畫面出現時,可以按實物在畫面上的藝術需要.伸長或縮短變化其形象,更換其位置。一株低於視平線的牡丹花.也可架高於祝平線之上,而取得透視的最佳效果。 
中國畫在空白處尤其注意經營,常常借用書法上的計白當黑.即沒有畫面的部位要象有畫面的部位一樣作認真的推敲和處理。 
四、隨類賦彩色彩相和- -中國畫的色彩法則 
中國畫的色彩,不拘泥於光源冷暖色調的局限,比較重視物體本身的固有色,而不去強調在特殊光線下的條件色。畫那一件物品,就賦予那一件物品的基本色,達到色與物、色與線、色與墨、色與色的調和。 
五、情景相生氣韻生動- -中國畫的意境 
中國畫要求筆與墨合,情與景合、現實中無限豐富的景象,繪畫家以強烈的形象感染力。畫家憑藉着這種感受,激起描繪這些景象的激情,於是作品作為情景相生的複寫而重現,使情景交融在一起。 
至於氣韻生動,即是畫家所創造的藝術靈境,不同於一般的寫生畫,應成為富有生氣,新鮮而活潑,有詩一般的韻味,使觀者神往無窮。如果沒有表現出如此生動、如此韻味豐富的內涵,當然,就不能給予人這一些感受,而達不到中國畫富有引人入勝的意境。 
六、詩書畫印紙筆- -中國畫的獨特形式 
可以說只有中國畫,才有題字蓋印的做法,不僅文人畫,可以顯示其詩、書、畫三絕之長,即是一般的畫作,也總要題字蓋印,這樣才有傳統藝術的濃厚風味。 
題字和詩句,可以提高或補充觀者對作品的欣賞和理解,也豐富了構附的變化,起到互相襯映,互為顯彰,點綴與平衡構圖的多方面作用。 
中國畫的工具和材料之性能,也決定着中國畫的特色。中國畫是運用絹和紙作畫,特別是生宣紙的出現,更加發揮了筆趣和墨彩。宣紙的滲性,毛筆的尖錐,使得筆鋒無窮變化,產生出奇妙的效果。同時形成了各種效法和描法,畫法和筆法。 
從寫生到寫意 
國畫在初學時以臨摹作為入門的手段,逐漸地對物寫生。再轉而對物象寫意,不僅粗筆的寫意畫是如此,就是細緻的工筆畫,也有其寫意的成份。因為中國畫在描繪物象時,不管是為工筆或為寫意,其處理手法都帶有寫意性,不是簡單複寫一遍,而是要得其精而忘其粗,繁其所當繁,而簡其所當簡,對物象提煉加工的程度較高,不以光色外型的逼真為能事,着重於內在的認識。 
根據董其昌的記載,好多著名的山水畫家,都是以真山水為稿本進行創作的,如"李思訓寫海外山,馬遠夏圭寫錢塘山,趙吳興寫營雪山,黃子久寫海虞山"。當後人看這些畫幅時,感到他們既是在寫生,又是在寫意;既師法於自然,又不為自然現象所困。拿黃子久的《富春山居圖》來看,作者取材於富春山,並不就是富春山的環境地理圖,他表現的是黃子久理想化了的境界。 
由此說明古代畫家對自然界各種物象是如何認識並表現出來,使真實物變為藝術形象,並且逐漸使之規律化、程式化,同時可以看出他們豐富的表現技法。 
對照《芥子國畫傳》及其它畫譜,再對照歷代畫家對這一程式的運用,讀者便可以摸到從自然生態變為國畫中的藝術形態,如何加工和概括的過程。從中也可理解到從寫生到寫意的處理加工手法,從技法上掌握中國畫的造型特點。 
主題突出 
明代汪珂玉在《珊瑚綱》中說:"古人作畫,皆有深意,運思落筆,莫不各有所主"。"所主"也即是主題。主題突出,是藝術創作中的一個共性。一個主題思想形成了,便可決定用何題材去表現,再決定素材之選擇,以至確定下作品的標題,採用什麼樣的表現方法,都要取決於主題表現的是什麼。象唐代閻立本的名作《蕭翼賺蘭亭圖》(傳),這個故事的曲折情節很多,但閻立本選取的是蕭翼的意在"有意、機詐和騙誘"和辯才的出於"無心、善良和受騙"兩個典型情節,以突出畫中的主題。主題突出在"賺"字上,其他的細節則盯以減略或概括,這是完全符合《法書要錄》上對這一事實所作的記述。 
在國畫創作中,發現了好的題材,並不等手都能突出主題。如只求人物之生動刻劃,或求畫面之豐富變化,或者平鋪直敘,均不能算是突出主題。作者只有從國畫藝術的特有規律和表現手法來考慮應該突出什麼,要善於按國畫形式概括題材,確定主題,把人物的刻劃,細節的組織,都用來烘托主題,使觀者從畫面上叮以不加解釋的領會到作畫者的意圖何在。所以郭熙認為?quot;作畫先命題為上品,無題便不成畫"。 
主題明確了還應給作品取個最恰當的題名,大多數情況下還要題在畫面之上。標題要言簡意賅,寓有深意,也可以直接地揭示出主題,也可以暗示出主題的含意,以取得畫龍點睛之妙。 
積累素材 
文藝工作者都需要在生活中積累大量的素材。文學家使用的是文字,畫家有時也用文字,但主要的是用畫筆寫生。在畫家接觸自然界的風景、花卉和人物時,要經常以速寫為記錄,把觀察到的實物用畫筆隨時收集。象畫家齊白石,對於各種小生。的生理結構,都有非常細緻的觀察和了解,這樣做下去,也鍛煉了美術工作者觀察生活和造型的能力。 
魯迅先生提到過,"作者必須天天到外面或室內練習速寫,才有進步。到外面去速寫,是最有益的"。 
從生活中記錄下來的原始材料,如同開採到的礦石,也象是活水的源頭,有無限的生動和豐富,比之於拍照片,抄畫報得來的素材,親切而深刻。在深入探索自然風光和人物的實踐中,積累大量素材,同時構思新的畫題,會引起無窮通思。 
題材 體裁 
題材不同於素材,素材是未經冶煉的礦石,題材則是從大量的素材中.經過淘沙煉金找出的最適於表達某一主題的材料。如果對素材的選取不精,會使所要表達的內容,失去鮮明性和典型性。 
用一個通俗的比喻來解釋體裁,好比是量體裁衣,根據不同的體型,來剪裁不同的款式。比如一面大的壁畫製作,用一幅小的冊頁體裁就不適當。又如前面提到的《蕭翼賺蘭亭》,用人物畫的體裁就比較好,而《長江萬里圖》,當然是用山水畫的長卷形式為佳。而各種詠梅的詩意畫,則用花卉驚現口為貼切。 
在人物、山水、花卉諸種形式和體裁中又分有工筆、寫意、重彩、水墨等等的不同。作者當確定畫的主題之後,都應從內容出發,跟着就要考慮所要使用的體裁。諸如長幅還是短幅,是用大場面還是用特寫之筆。 
兩個基本功 
一、中國畫在其形成過程中,有許多的傳統表現手法,掌握這些方法,一個經常使用的辦法,是;陵墓前人作品和老師的畫稿。副腳七畫家王石谷,臨摹宋元各大家,都有相當造詣,經數十年的臨摹和體驗,他才感到對青山綠水有了充分的把握,這一點在臨摹一章里還要細談。 
二、生活中的豐富環境,是畫家最活的畫本,畫家應在生活中不停地磨練自己,國畫家常講求以造化為師,只有從這個豐富的寶藏中,才能開發出藝術的瑰寶,得到自然界的啟示,收集廣泛的素材。 
兩個基本功相輔而行,不可或缺,只臨摹前人的稿本,日子長了,失去獨自創造的能力,如果只靠寫生的東西,則常常失去傳統的筆致。 
在畫家具有了很好的國畫臨摹基礎之後,生活則是最重要的了。清代畫家石濤說"筆非生活不神",關在屋子裡瞑思苦想不行,缺點在於離開自己親自收集來的形象,對人物的性格、精神面貌全無所知,這種形象就會概念化。反之,你在生活中畫下最熟悉的人物,一閉上眼,人的精神氣質、音容笑貌、都會不呼自出,就會生動得多。 
就拿畫人來說吧,工人和農民,雖然都是勞動者,而從個性和氣質都不相同,這些就需要在生活中默默的研磨才能脫穎而出。畫山水花鳥,也同樣離不開實地旅行寫生和體驗。當然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除了筆墨和生活基礎之外,對於人品道德的修養,尤其不可忽視。過去人們常講的書如其人或者說畫如其人,即指一個畫家的人品和修養,常常自然流露於筆端。 
清,王星在《東莊論畫》一書中徽“學畫者先貴立品”。清,沈宗春在《齊舟學畫編》中說:“筆格之高下,亦如人品”,“心畫形而人之邪正分焉”。都足以說明,書畫評論家,對畫家的藝術水平高低之外,還要全面的分析畫家人品道德,只有那品藝僅高的畫家才值得人們學習和尊重。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烏有紀念毛主席誕辰120周年交流大會紀
2014: [挺薄] 聯合早報湖南韶山報道:薄熙來
2013: 非空穴來風 薄熙來孔慶東分列“惡評榜
2013: 說沒有老毛中國就不如印度的人,該去台
2012: 北京屠宰場大售死雞 肉雞風乾充柴雞(
2012: 幼河:評價毛澤東
2011: 六四“天安門母親”丁子霖其實是個人品
2011: 潘一丁:新年獻詞--2011年應該何去何從
2010: 劉曉波的民主
2010: TZ:中華復興: 美國將放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