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猜你喜歡 《 西遊漫注》第六十五回(上)
送交者: 裴殷2014 2015年03月01日05:11:56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第六十五回(上)  (妖邪假設小雷音 四眾皆遭大厄難)

 (1)萃取 (2)存乎位 (3)超級變變變 (4)如何自欺 (5)為何自欺


PDF  TXT訂閱  PDF訂閱  mp3播客  mp4播客




第六十五回(1萃取

上回書說道,八戒聞言,不論好歹,一頓釘鈀,三五長嘴,連拱帶築,把兩顆臘梅、丹桂、老杏、楓楊俱揮倒在地,果然那根下俱鮮血淋漓。三藏近前扯住道:悟能,不可傷了他!他雖成了氣候,卻不曾傷我。我等找路去罷。行者道:師父不可惜他。恐日後成了大怪,害人不淺也。那呆子索性一頓鈀,將松、柏、檜、竹一齊皆築倒,卻才請師父上馬,順大路一齊西行。
你看,老豬很精進哩,一聽說是妖怪,馬上奮力除妖。再一聽猴哥說日後可能害人,老豬更是發奮除妖。發現沒有?三藏,其實也進步了呢。他進步什麼了?眼見呆子把分分鐘前還在跟自己高水平談笑風生的仙翁仙女給殺得鮮血淋漓,三藏沒有暴跳如雷的教訓老豬要掃地恐傷螻蟻命老孫阻止他也沒有念緊箍咒;並且在老豬幹活的過程中一言不發,然後默默的上馬走路……愚 昧狹隘的假善修掉沒有了,升級換代了,多麼巨大的進步啊。並且,顯而易見的是,猴哥也進步了,因為他除妖的出發點,不再是他個人的見解和好惡,也不是因為 妖怪沒傷害唐僧,乃是因為老孫他預料到,妖怪成了氣候之後,免不了去傷害其他人,那些跟他們取經一毛錢關係都沒有的人,老孫的善心大大的擴展了,也是更上 層樓。

然後你再對比一下三藏的話,又發現了三藏進步中的瑕疵,因為他上前扯住老豬正在拱地皮的嘴巴說:悟能,不可傷了他!他雖成了氣候,卻不曾傷我。……”三藏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無正義無原則的小人邏輯。一向以慈悲為懷做招牌的他,這一刻卻只關心他自己的利益有沒有受到損害。

前面對妖怪的一跪,加上這裡對八戒的一扯。他眼下突出的修行瑕疵,曝露無遺,本回中他哭着喊着要拜假佛的可怕的事情,就是必然要發生的了。

人自私的一面,會引導他尋找魔幻化而成的假善。修行人自私的一面,會引導他尋找魔幻化而成的假佛。自私,本是愚昧低下的品行,可是,被自私占據腦海的人,自私會給他腦海里灌輸自己聰明睿智的幻念。他內心虛榮的觀念,對這個美好的自我評價的大帽子,明知是假,也欣然受之。

三藏心目中一些美好的文藝追求,演變出一場溫柔的殺戮,讓他栽了大跟頭。栽了之後醒過神來,心裏面還在戀戀難捨的不甘。實際上,他這些追求,並不只是一些想念思緒這麼簡單,作為走在修行路上的他,到了這境界,不當的想法,會帶來強烈的干擾。

當然,日常,人們不當的想法,或早或晚,都一樣會擾動到自己的人生軌跡。可是一般人的想法,絕大多數都虛弱、細微,缺乏力量。三藏不然,他的修行境界,決 定了他的意志運作自己身體的力量非常強大,他的身體不但功能強悍,而且身體這架機器貫穿的層面之深廣,也不是一般人比得了的。

所以,從三藏目前這個層面上看,他動歪腦筋,就是在作惡了。你看,作者開篇就指出這一點這回因果,勸人為善,切休作惡。

按道理,不不不,按照天理,善惡有報,做壞事是要償還的。剛剛勸誡了切休作惡後,可作者接着卻說一念生,神明照鑒,任他為作。什 麼意思呢,就是說,你腦袋裡為善或為惡的念頭一出現,天上地下,所有的神仙、精靈們都看得一清二楚,但是,但是他們不管你,你想怎麼幹怎麼幹,任憑你盡情 的作。雖然他們看你的每一個思緒都洞若觀火,可是他們並不干涉你,讓你感覺不到他們的存在,繼續做他們的隱身人去。那麼,前面一句講的勸人為善,切休作惡這還從何說起呢?是呀,從何說起?

於是乎,一些拙蠢乖能君,就發現做了好事,似乎沒有馬上見到好報,很悵惘,唉唉唉。並且還發現,做了壞事呢,也沒有見到惡報,嘻嘻嘻。時間一長,好像報應 這回事,只是一個空泛的教條理論,神仙妖怪什麼的,也只是嚇唬人的傳說。當然了,為了體面和尊嚴,在人們的面前,還要表現出很正義很相信因果報應的公平 的,大家都相信這個,表現這個容易獲得周圍人的信任和尊敬麼。實際上,內心深處,對報應公平,認為不是天在兌現,而是可以通過自己的手段掌控和實現的。人 世間活着的動力,很多時候,就來自於這種源源不斷的莫名其妙的動力,換句當下的大白話,就凝練為兩個字: 折騰。

而實際上,人們腦海里很多想法,一些理所當然、一些美好嚮往、一些天經地義,僅僅屬於這個身體,並且,僅僅屬於這個身體的最低層面上的物質結構。

 

 

第六十五回(2存乎位

因為,不少思緒想法,川流不息的在我們的腦海中經過,我們的情緒、身體,也隨着起起伏伏,仿如逐浪浮萍、浪泊無方。因此,聰明的對策,還是採用無心的對策。在漫長的修行過程中,尤其是在初期,因為實在是對自己腦海中的各種思緒缺乏分辨的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時時的,儘量去抑制、或者說不去搭理每一個念。

慢慢的,就開始察覺到心沉靜下來了。由於各種思緒的攪騰日漸減少,身體也隨之日益清朗輕盈,哦,這時候才發現,居然是這樣的。什麼樣?是以前完全預料不到的樣子,輕盈、沉靜、清晰、剛毅,不動如山之謂,居然同時就是輕盈如無物。
這時候,再回過頭來談什麼是根源、什麼是本殼、什麼是明見、什麼是黑海,這時候談論,才有資格。如果沒有跨過這個檻檻,任憑你絕世的聰明、不世出的智慧,也鬧不清楚這些看起來平常凡俗的詞彙,究竟是何意。至於慈悲、極樂,更是遠離凡世間人的全部揣測。

因為在低層面上的生靈,當你的筋脈穴道被下界的感情和慾念堵死後,不再可能觸及與上界相同的通道,有的人與同一界的通道,也基本斷絕聯繫後,就變成一個投機的可悲的唯物主義者。

人的情緒,可以用藥物控制,可以用欲望控制,可以用很多方法控制,唯物主義者廣泛採用巴普洛夫的條件反射理論,改造自己、改造人類。簡單粗暴、冷酷有效。 因為,原因很簡單,人類非常多的感觸,僅僅屬於最底層的身體。也就是說,跟你本人的自我,甚少關係。暴力控制了你的身體,堵死了你所有的通道,你就成 為暴力和謊言的忠實奴隸、最佳宿主。

當然,人們自我意識中不管多高尚層面的想法,最終,都要投影貫穿到下界的這個身體,最終形成情感一層的表達,並變成身體機能的起伏變化。

可是,聰明的你,忽然回過味來,我們的喜怒哀樂,竟然未必就是我們。

所以,能夠明見自身的哪些想法感受是來自最底層,非常關鍵,這些來自最底層的經由身體表達的七情六慾,,即是本殼它們的根源,來自最底層的外界低下的生靈,穿越你的腦海,盤踞你的身體。情、欲、惡,僅僅是語言局限所總結出來的概括名詞,實際上,是多得不知其數目的生靈在三界內人世間棲息、繁衍。用詩中的詞彙來表達,這些東西就構成了浩大不可躲避的黑海

語言詞彙,也是這個層面上的,雖然中文字的構造,貫穿陰陽五行之理,當你不知道這個世界立體架構的時候,對於其中深層的內涵一無所知的時候,它所帶給你 的,依然是最低層面上的意象。然後很多人就認為,這就是文字障,以為文字障是很深奧的東西,不知道世界的真實構造,才是形成文字障的原因,文字障本身僅是 結果。文字自有文字的意象,那些意象你懂不懂都在那裡。中國傳統的多層式物質宇宙結構理論、易經的多層演變結構、中國固有的天地人貫穿的多層式思維方式, 都遠超了三界本身的範圍。

你看孫悟空如何解說崑崙號稱天柱的。孫悟空曰:自古天不滿西北。崑崙山在西北乾位上,故有頂天塞空之意,遂名天柱。乾 為天,占天位則為天柱,這是意象上的構造,與山自身高大與否無甚關係。孔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繫辭曰:列貴賤者存乎位。人世間的貴賤,跟人本身的貴 賤高低並無直接聯繫,僅僅在於,天地設位,上天給你安排的位。意象也來自位的布局和結構,彖者言乎象者也。斷言麼,關於變化所帶來的狀態結構,結構中,有 每一個位置。易彖所斷言的,是多層結構的理論。古代沒有當下的粒子結構的理論,可是彖辭所極力試圖表達的,卻正是這種意思,並且彖辭表達所涵蓋的大於我們 所知道的,並且非常具有實用性。當然了,這種實用性, 在現在看來,幾乎比任何抽象的理論都抽象。

太抽象難懂沒關係,就像三藏老哥這樣子一念虔誠的堅持就行了,任憑萬念穿心、千慮襲身,總是在混沌錯亂中,能想起來自己是走西行路見佛祖的,可以的了,總有會明白的時候。往往,位就是竅要,人身體上的位,也有的便是穴位,看得見的,看不見的,通道的銜接口。

三藏修行日益進階,自然也越來越靈氣。可是,卻每每囿於表面感官的感觸,和固守所謂的初心發願,導致他,面對疑慮凶象,被表面的禪光瑞藹、鐘磬樓台所堵死了心竅,主動跳入妖魔設置的陷阱,被人家給守株待兔了事。

不過,從小說的詩詞中可以看到,實際上,三藏的修為,階段性的講,已經頗有氣象了。

 

 

第六十五回(3超級變變變

很多意象,並非肉眼可見,乃是心眼可見。對於這種意象,真正有心眼的人,一望而知。沒有心眼的人,便會以為是人家憑空想象、信口開河,於是認定了,自己也可以憑空想象、信口開河、獲取周圍人的欽羨和仰視。

文人墨客的詩意、文筆,往往也出於此種能力。有人的確是有這方面的靈氣,更多的人是依葫蘆畫瓢的有樣學樣。玄奘法師自己以前洋洋自得的文學才情,他不知道,往高深境界走下去,竟然也會通脈開穴、也會演變成高深的法力。因為不知道,就沉溺於片面的才情,誤入歧途。

情中有善、通向高貴,情中有惡、通向粗鄙,在欣賞明媚春光中的玄奘,莫名其妙的,忽然一抬頭,發現眼前就冒出一座高山來,此山之高大,甚是嚇人,遠望着與天相接。那麼,應該就是接着青天,透沖碧漢的吧。不行,作為老大,我得抓住機會,向徒弟們發表發表高論,三藏揚鞭指道:悟空,那座山也不知有多少 高,可便似接着青天,透沖碧漢。

可是EQ依然不高的猴哥,一點都不給面子,冷眼加冷言:古詩不云: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但言山之極高,無可與他比並。豈有接天之理!老孫口中這首古詩,據查乃是是北宋名臣寇準在七歲時所作《詠華山》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此詩一方面極言華山之高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一方面首先說明,再高的山,也是在天之下,沒有山峰可以與天相齊的。乾坤各自廣大,但並非一個層面的事物。詩中明確表達着天尊地卑的秩序感。

無疑,按照純粹文學的 觀點來看,玄奘的話兒,算是很有想象力。起碼,在文青們眼裡,他的想象力足夠。但是失去真正宇宙結構框架的這種想象力,完全沿着感官直覺進行線性擴展思維 的這種想象力,跟牛頓時空體系觀本質上是一回事。物質數量的變化,一定會引起時空結構的變化,這個本質,是完全不符合人類感官知覺的。

悟空的話,讓玄奘很尷尬很窩火,心裡不痛快、悶聲不說話。然而悟空的話引起了八戒的好奇心,八戒道:若不接天,如何把崑崙山號為天柱?不管有時如何不堪,老豬還是曾經頗有見識的人兒哩,清楚知道,崑崙山對於修行人的重要性。

孫悟空解密曰:你不知。自古天不滿西北崑崙山在西北乾位上,故有頂天塞空之意,遂名天柱。 上古傳說,共工怒而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不周山傳說就在崑崙山的西北,崑崙山在中土的西北。經過共工氏這麼一撞,不周山 折了,崑崙山歪了,西南方的地維斷了,好像因此就,地球自轉的軸偏了,日月星辰都錯位了。而根據更古老的傳說,大禹治水之前,共工氏撞不周山之前,中土這 里是一片汪洋大海,中國人就在崑崙山周圍生存呢。

可是,西遊記中的地理結構,跟現實中不是相同的。孫悟空說的這個西北方向的崑崙山, 也不是現實中的崑崙山,他說的是人身體內的崑崙山。身體上的西北乾位上的崑崙山,所在的位置,對應於看不見的通道的上下界出入口。現在玄奘,就是卡在這種竅要的問題上,悟不上去了。說他卡住,原因是什麼?

你看,從詩中,他目前已經是一片春光明媚的境界物華交泰,斗柄回寅。草芽遍地綠,柳眼滿堤青。一嶺桃花紅錦涴,半溪煙水碧羅明。幾多風雨,無限心情。日曬花心艷,燕銜苔蕊輕。山色王維畫濃淡,鳥聲季子舌縱橫。芳菲鋪繡無人賞,蝶舞蜂歌卻有情。以前修行境界的景致,是萬物生發,現在的境界景致,則已經具備結構美,所謂之意境景致留白處、有意象上的填補,沒有陸地奔跑的生物, 而是燕雀蜂蝶等輕盈飛舞的生物。

可是行走間,忽然就有高山阻攔,而這高山驚悚陰暗、邪氣紛紜的樣子林中風颯颯,澗底水潺潺。鴉雀飛不過,神仙也道難。千崖萬壑,億曲百灣。塵埃滾滾無人到,怪石森森不厭看。有處有雲如水壑,是方是樹鳥聲繁。鹿銜芝去,猿摘桃還。狐貉往來崖上跳,麖獐出入嶺頭頑。忽聞虎嘯驚人膽,斑豹蒼狼把路攔。

更奇怪的是,等到越過這森森怪山,忽然又轉折為祥光藹藹、彩霧紛紛的美好景象、樓台殿閣。然後後面玄奘就果斷上鈎了。因為他的本心、他的理智,已經被怪山阻攔,留在了山的那邊。

因為在修行的道路上時間漫長,因為急於修行成功,玄奘來不及冷靜的想,修行的目的地,怎麼可能毗鄰邪怪地域呢!

玄奘忘記了修行大義,暫且不見怪於他。且說他眼見山門之後的表現。行者看罷,回復道:師父,那去處是便是座寺院,卻不知禪光瑞藹之中,又有些凶氣,何也。觀此景象,也似雷音,卻又路道差池。我們到那廂,決不可擅入,恐遭毒手。

因為孫悟空對玄奘有前面的言語過節,這時候玄奘眼裡的孫悟空,已經是半個可疑妖怪的形象。孫悟空的金石良言,經過疑心和嫉恨的過濾,傳到他耳朵里,就只剩下陰謀詭計。玄奘自認為抓住了孫悟空謊言中的漏洞,傲然的堵孫悟空的嘴,唐僧道:既有雷音之景,莫不就是靈山?你休誤了我誠心,擔擱了我來意!

有雷音之景,難道就是靈山?玄奘的低俗邏輯,在這一刻表露無遺。他認為的這個漏洞,就無視了孫悟空提到的關鍵疑點:一、有凶氣;二、道路差池,地理位置不 對。玄奘之所以無視這兩點,乃是因為他,對這兩點完全沒有發言權,是他沒能力求證的。有雷音之景,難道就是靈山?多年的修行中已經遇到過那麼多似是而非的 東西了,今天的他還依然抱着這種低俗的推理邏輯,的確不可思議。

但是這玄奘一出言恐嚇之下,孫悟空的腦筋當時就被當頭淋了冰桶一樣木了,慌忙擺手說:不是!不是!!他當然是害怕這惱怒下的玄奘默默的念起緊箍兒咒來。老豬和老沙,都忍不住了紛紛發表高見。八戒當然是他一貫的神邏輯:縱然不是,也必有個好人居住。沙僧這時候,卻理性起來道:不必多疑。此條路未免從那門首過,是不是一見可知也。

這時候,孫悟空已經不敢再提醒玄奘了。玄奘和老豬的這種腦筋,在凡俗世界中,是搞笑的,可是在修行上,則是可怕的。多少修行人,一次又一次的,栽倒在這個 思維定勢上。這個思維定勢,如此僵化呆板,如此荒謬無理,卻因為它是來自我們這個身體最低層面上的自生物,它就一次又一次的,反反覆覆的,迷惑着修行路途 上的人們。不,不是它主動在迷惑人,而是人們,在求着它迷惑自己。這麼虛弱的觀念,卻總是造成強大的阻礙和自欺,正所謂道小魔頭大這個觀念,一變身不就是存在即是合理再一變身,不就是唯物主義

 

 

第六十五回(4) 如何自欺

那長老策馬加鞭,至山門前,見雷音寺三個大字,慌得滾下馬來,倒在地下。你看看,這哪有他一貫的儀態和修行人氣度嘛。就算是真的來到了雷音寺,你這 麼慌裡慌張、一副窘樣,得體嗎?真的見到大神仙,那狀態應該是雜慮思緒全無、心態平靜、舉止沉靜,肅穆的狀態。而唐長老如此失態,說明他現在是被急於成功 的僥倖心態所控制。小說作者僅僅用慌、滾、倒三個字,就入木三分的描繪出了玄奘的精神狀態,他已經被強烈的執著給控製得神魂顛倒了,還以為自己的修行,到 了正果終點呢。

這玄奘神魂錯亂之下,還不忘記報復孫悟空的輕藐之嘴,罵罵咧咧道:潑猢猻!害殺我也!現是雷音寺,還哄我哩!這時 候的玄奘老師傅,不知道自己是誰、也不知道猴哥是誰了。他不相信孫悟空也就罷了,現在還斷定了,孫悟空是在騙他、害他呢。你看他,寧肯相信雷音寺跟他 素無交情的這三個字,卻不相信一直在保護他、一次又一次解救他於魔窟的猴哥。並且,這時候,你可以肯定,他肯定忘記了當初他錯怪孫悟空,菩薩親自領着孫悟 空見他的事情。菩薩當時的話,不用說,他也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他萬萬沒想到,自己把那山門上的四個字,只看見了三個。老孫陪着笑臉溫 馨提示下,長老戰兢兢的爬起來再看,真箇是四個字,乃小雷音寺。哎呦我滴媽媽呀,這斗大的四個字兒,他愣是沒看全。是的,他只看到了他願意看到的那三 個字。不過呢,人們一般不都是經常這樣麼,尤其是當下的人們,盡皆如此。物以類聚、同構共振,如是錯亂結構,則你被其解構、進入其錯亂的結構。你以為是你適應了、進步了,而事實往往是,你被解構了,隨波逐流,也是這個意思。

三藏道:就是小雷音寺,必定也有個佛祖在內。經上言三千諸 佛,想是不在一方,似觀音在南海,普賢在峨眉,文殊在五台,這不知是那一位佛祖的道場。古人云:有佛有經,無方無寶。我們可進去來。 小雷音寺,肯定不是雷音寺了,為何就能肯定,這裡面必定有個佛祖呢?你看他,採用的是歸納法歸納出來的一條定理:經上言三千諸佛觀音在南海,普賢 在峨眉,文殊在五台。歸納得每個佛祖一個不同的道場。這個歸納沒錯,結論也算對。然而,他開始演繹了。只是,他的演繹,很奇怪。正確的演繹是,如果 遇見某個不認識的佛祖,那麼他可能就有自己獨家的道場。可是三藏演繹的卻是頭尾倒立的,他的完整邏輯應該是:一,這個小雷音寺,必定是個道場;二,這個道 場,必定屬於某個佛祖;三,這裡面的,必定是佛祖。甚至,他的思緒還飄飛得更遠,四,就是無佛,也必有個佛像。

當初,玄奘發下心 願我弟子心願,遇佛拜佛。不得不說,他做得算是很好,而且也很虔誠,不是一般修行人能比的。甚至,當他因企圖拜佛塔被奎木狼星捉去差點喪命之後,依然 初衷不改。就這一點,就沒多少修行人能做得到。很多人,就開始疑慮重重、畏懼潛伏心頭。假如,讓我們來假設一下,這一次的唐僧被捉被吃了,他留下的傳說, 留給世人們的故事,將是一個悲壯的修行故事。對吧?因為他的所作所為,從世俗的層面上來看,就是在兇險的追求理想信念的道路上,不幸殞身喪命,就好像那些 攀登珠峰而喪命的登山者一樣,為後人稱頌,為同行們敬仰。

而從修行的立場上來看,那可就未必是百分之百值得稱頌的了。

因為,他一定忘記了,拜佛真正的目的,到底是幹啥了。就如同日復一日、千篇一律、枯燥無味的誦經、修心一樣,時日久了,他變得越來越固守修行形式的本 身,而淡化了提煉其中的內涵,忘記了,修行跟世俗讀書一樣,正道應該是孔子所云之溫故而知新。 溫故而知新,每有新知,便是境界擴展或升華,那種迷霧中隱顯新景觀的欣喜、虛空中浮現新世界的驚訝,貫見的事物,你發現了他另外境界的樣子。那種感受,才是真正的溫故而知新。不說日常,只說修行的話。溫故不能知新,在修行中,可是太大的問題,思維固化了。

這時候的玄奘,已經無可救藥,孫悟空早已知曉,於是在玄奘講述完自己的推理過程後,孫悟空立刻發布了免責聲明:不可進去。此處少吉多凶。若有禍患,你莫怪我。

面對膽小怕事不肯擔責任的孫猴子,玄奘傲然的說:我弟子心願,遇佛拜佛,如何怪你?眼看那玄奘,換上了佛祖的袈裟,結束了衣冠,裡面的妖精,就心裡踏實了,這廝好騙。面對玄奘這等固守膚淺認識,還自認堅定的廢柴,註定邪悟的好材料,佛祖居然還安排他去取經,不騙死他,這心裡實在不平衡,來,通過 裝蒜搞死他:唐僧,你自東土來拜見我佛,怎麼還這等怠慢?

 

 

 

第六十五回(5為何自欺

可不要以為,妖怪都是沒品的。妖怪們本相,都是奇形怪狀、甚至醜陋不堪,審美觀不同麼。由於審美觀的差異,縱然妖怪們能輕易變化得絕色美艷、英俊瀟灑、甚至是仙氣飄飄的。可是,通過整本西遊記,能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妖怪們沒有留戀這種變化形象了,它們常 態還是更喜歡保持本色面目。

妖怪們渴望的是人類的身體,可不是人類的美貌。它們知道,相貌的美醜,都不是本質的形象。它們能看到,一個人的心靈的美醜,才是她或他的本質形象。

從這個角度講,妖怪們還都是有各自的道行的。比如這黃眉老妖,人家幻化出來的寺院紅塵不到真仙境,靜土招提好道場。逼真度近乎百分百,用來迷惑三藏八戒這等沒有心眼兒的修行人則成功率就是百分百。

話說,玄奘他為何輕易的被迷惑?那還不是因他心中有這樣固化的執著?可是,人類為何有這樣固化的執著?

人類處於有形結構的最底層,人類被一切有形的固化的結構給禁錮着。再加上人類身體中、心靈中縱然有無數無盡的無形的高級結構,可是受限於自己眼見為實的眼睛和感官,人類有一種不可克制的把一切給固化的衝動。

固化的內容,就成為經驗、成為習慣、成為下意識的反應,有的,甚至上升為規則、信念、甚至是科學。從而,促使您成為,一個俗世中的人類。就是無佛,也必有個佛像。玄奘的這句話,正是反映出來這種下界物質的自我固化的自性。

人們身體中壓入這種固化的內容多了,當然就容易變得沉重淤滯起來。這些固化物對肉眼不可見,可是卻是與身體內外的各種有形的、下界的東西的同構物,其結構完全一樣,結構粗糙、運作笨拙。成年的人們、老於世故的人們,永遠沒有孩童那種一望可知的乾淨的感受,乃是由此。

不過,不要以為,這種固化都是壞事。儘管,對於俗世中的每個人,大多時候都不是好事。可是這是三界內的物質結構規則使然,並非是因為人類內在自我的愚昧。是人們時間漫長了,把它當作是自己,才讓人開始愚昧的。

人們的身體,是一個可以與無限內容同構的奇異的構造。人們所經歷的一切一切,有意識的、無意識的,凡是有接觸的,都被映射壓入這個奇異的構造。在人世間,生命的歷程,就是生命,就是生命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們感受的喜怒哀樂、經歷的苦辣酸甜、天地、 ,不管每一個我們男女、老幼、窮富、全都進入我們的身體,成為記憶,哪怕我們想不起來的過去,我們不肯承認的生生世世,一切都如同一串串穿越時空的珠鏈,構成我們漫長的生命,讓我們成為歷史,成為紐帶,連接過去和未來、壙宇和塵埃,我們生命的紐帶,與宇宙交織,綁縛那面臨潰散的軀體、行將消失的一切。

每 一次,我們轉生,我們過去的記憶被壓入不可觸碰之境,身心空空的我們,以純真孩童的面目,重新好奇、重新驚喜,重新經歷人世間的種種,與過去不同的種種時 代、境遇,新的記憶、新的閱歷、榮華富貴、困苦艱難,再一次一層一層的,進入我們的身體、進入我們的記憶,與過去的生命銜接。

於是我們的生命深處,有了穿越千萬年的沉澱,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內在的一切,讓我們看上去脆弱的生命,實際上,有着不可思議的法力。只是,我們不知道,生生世世的我們,都不知道,經歷這一切,除了抵達今天,我們的身軀,還有什麼功用。

如果不是身軀有這個固化功能,人類小小的身軀、短短的幾千年歷史,如何便能,濃縮容納如此驚人不可思議的一切?

一 個人,過去的記憶,輕易便不再喚起。玄奘的修行路,則是,一層層的重新喚起,每走過一個層面,他走過的內涵,都在那裡,可是他的身體,依然在紅塵中,修行 的成就,就遠離而去。他的腦袋,如同一個轉生的孩童,卻又浸滿了新一層面的各種七情六慾,所以你一次又一次的看到被喚起的他的恐懼、他的懦弱、他的自私自 欺、他的愚昧糊塗,他重新在那種生死邊緣上經歷考驗,所以看上去他表現得經常窩囊,經常軟弱無能。不奇怪,換成你我,可能亦然。

可是,沉澱的一切,可不一定都是好的。因為人人的辨別能力、抵抗力千差萬別,生生世世、日日時時,身體中也積澱了太多不好的,壞的,錯的東西。玄奘他,甚 至把那些固化的執念、與修行的正念,混為一談,起初,他把敬佛的心意,由於見不到佛,轉移成為對佛塔佛像的敬意,意念中,以像意佛,接像敬佛。可時日久 了,他固執於一定要拜佛塔,一定要拜佛像,並且自認為這才是堅定、虔誠、始終如一。見廟就拜的許願,在起步的時候,好,虔誠、堅定。到了高層面,就不一定 了。細膩的審視下去,方見雜質。

所 以,當頗有來頭、頗有境界的妖魔出現的時候,他心中的雜質,沒有妖魔境界高,他又固守雜質。在雜質的眼裡、觀念里,妖魔自然也是佛了呢。這一切,那妖魔可 看得真切,所以它,應心而化,輕易的把你納入囊中,把你千百年的道行,頃刻間化為膿血。實際上,你固守的,不是金身,的確只是一灘膿血。

 

第六十五回(上)完  轉自天涯論壇 作者  挪威龍王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胡耀邦,你是一個奇蹟 2014-03-02 10:1
2014: 中國不是烏克蘭,北京『變天』不容樂觀
2013: 國內網友實名呼籲開放國民黨來大陸競爭
2013: 維梁:中國就要被朝鮮的乒乓外交出賣了
2012: 這個冬天誰最冷──韓寒
2012: 姜維平: 薄熙來學雷鋒了嗎?
2011: 流氓學——有感於美聯儲第2次大規模印
2011: 搞亂世界對誰好處大一點?
2010: 吾丁: 再談老美欺負豐田
2010: 必須大規模讓利於民才能繼續保持執政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