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大陸廣告是如何向權勢、金錢和低俗諂媚的?
送交者: 劉雲楓 2015年03月02日17:00:56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廣告中的文化元素


多數人都厭煩廣告,我也不例外。可所有人都希望過廣告一樣的生活——因為,廣告世界無比精彩。女人“今年二十,明年十八”;男人“喝了咱的酒啊,見了皇帝不磕頭”。這樣的誘惑沒有人可以抵擋。只有我們想不到的,沒有廣告做不到的,而且,多數情況下,廣告都能“超額”完成任務。無處不在的廣告,為每一個人描繪着美好的未來,讓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失去廣告,世界將會怎樣。

在任何一個市場繁榮、經濟活躍的社會裡,廣告充斥都是很正常的。“世界失去廣告,生活將會怎樣”——雖然有玩笑的成分,可實際上,“離開廣告的日子”是難以想象的。市場經濟的方方面面都少不了廣告——找工作、看房子、購原料、辦公司,哪一樣也離不開廣告;廣告是經濟社會的風向標和“燈塔”,如果沒有廣告,人們將不得不在黑暗的市場中摸索着前進。

不過,廣告並不是告知信息那麼簡單,廣告的功能是多元的、全方位的,在傳遞信息、聯結供需的同時,廣告也在傳播和塑造着一種社會時尚和時代精神。“Just do it.——“只管去做”,就是典型的美國貨,它在倡導一種勇者無畏、大膽嘗試的挑戰精神。

記得移居美國華盛頓的錢勇同學說,她的女兒常說的一句話是:“let us try”——“讓我們嘗試一下”。“年輕無極限”、“我的地盤我作主”、“我選擇我喜歡、“沒有不可能”、“一切皆有可能”等等,都在展現着青春的力量,也在標榜一種與天比高,自強自立自主的勇氣和雄心。“籃球是5個人的”、“無兄弟,不籃球”,也在提倡相互協作和團隊精神。需要說明“無兄弟,不籃球”是有語病的,改成“無兄弟,無籃球”更好。

這就是說,在“廣而告之”的基本功能以外,廣告是“有文化的”。它是某一種特有的民族文化的反映,也是一種特有的民族心理寫實。因此,美國在中國,不光賣鞋、賣漢堡、賣“蘋果”、賣可口可樂,他們也在推銷西方文化的核心價值觀。以前是“文化侵略”,現在叫“文化營銷”。中國本土廣告也“打文化牌”,哪些“文化元素”是中國廣告設計者常用的“主料”呢,據我看,帝王思想、等級意識以及尚古崇洋是其中“四味”。

先說帝王思想。中國的帝制早已經不存在了,可是,人們對帝王的熱情依然不減。沒有真皇帝,就用戲劇中的假皇帝替代。近年來,凡是在電影、電視中扮演過皇帝的演員,都用同樣的打扮給產品做廣告。於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以往至高無上的君王,頻頻出現在酒類和保健品廣告中,以顯示商品本身的價值和地位。

其實,稍有常識的人都應該知道,帝王和帝制的本性之一就是獨占,這種獨占不僅表現在對政治權力的壟斷上,也表現在對財產權利的獨享上。歷來,皇家的供奉都是由民間無償徵用的,反過來,皇家的殘羹冷炙也不容他的“子民”染指。宋徽宗、康熙、乾隆,都曾經把官窯遴選之後的瓷器統統砸碎,並秘密埋藏起來,怕的是流到宮外,讓民窯的工匠學會了燒制技術。所以,帝王乃“孤家寡人”,是一介獨夫,他們與現代市場經濟為大眾生產、為大眾服務的觀念是格格不入的。

偏偏有些人是喜歡帝王的,他們不知道只有自由市場經濟才會帶來全民的集體富裕,才能讓普通人享有100年前帝王才能享有的“幸福生活”。這其中,既包括廣告設計者,也包括某些大名鼎鼎的文化名人。朗朗的父親說,朗朗非皇帝的女兒不娶——這真是一個難題。反正皇帝是死絕了,公主也沒有留下一個,朗朗要麼打光棍,要麼去盜墓、開發“地下資源”。琴聲朗朗,非常動聽,可是,這種對帝王的熱愛實在低級。

等級意識是和帝王思想相伴隨的,理論上講,皇帝之外的任何一個人都應該對此深惡痛絕,因為,除去皇帝,所有人都必須作上層人物的奴才。可是,中國人自上而下地看社會“金字塔”,並不在意自己是否是一個獨立的“山頭”,可以享受“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快樂,而是“站在半山腰,一覽眾人小”——只要有人踩在自己腳下,給自己墊腳就心滿意足了。所以,中國人是兩面的,一面卑躬屈膝地當奴才,干的認認真真;另一面飛揚跋扈地做“主子”,做的滿心歡喜。本來,皇帝之外的所有人都是痛苦的,實際情況卻相反,除去落在社會最下層的那一個人之外,皆大歡喜——每一個人都在奴役和被奴役之中尋找着微薄的快感,“痛並快樂着”。

廣告如何強化等級意識呢?房地產商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在上海、北京等大都市,大家都住得很“奢華”“至尊”;小區綠化尚可,就是上流人家、“府邸莊園”;再上一個台階,就和皇帝沾親帶故、成了“龍的傳人”——“正統龍脈”、“稀有貴胄”,“黃金動脈,操縱城市繁華”、“熙來攘往,仰視無限尊崇”。住房不是給人的身體找一個安樂窩,而是給人的身份貼上尊貴貧賤的標籤。不僅是房子,汽車、手機、筆記本電腦,IPhoneMP3PSP,甚至運動鞋也有高下之分,於是,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知名品牌的運動鞋,動輒八九百元,卻是年輕人的最愛。

美國人如何看待這些“高檔”消費品呢?馬布里是NBA著名的籃球運動員,年收入千萬美元,在他與某品牌運動鞋的代言協議中,他明確要求球鞋的價格不超過15美元——他要讓每一個喜歡籃球的孩子穿上價格低廉、質量上乘的籃球鞋,無論貧富,無論種族,也無論語言和國家。他上場比賽,也穿同樣的球鞋,並沒有因為其職業運動員的身份而特製。國內則有所不同,魯花花生油的廣告語是:人民大會堂國宴用油——受寵若驚之情,溢於言表。

以古為上、以古為榮也是本土廣告的常用手段。其中,有些屬實。比如“國窖1573”,“百年張裕”和“百年中行”;有些則是附會,如“道光二十五”;有些則是捕風追影的無稽之談——“烏江榨菜,我爺爺的爺爺都說好!”。 榨菜是一種日常小菜,在南方,家家可作可藏可食,可是,作為一種品牌行銷全國,是上世紀90年代之後的事情。“我爺爺的爺爺”那時候,“烏江榨菜”這個牌子沒註冊呢,何談“都說好”呢。

尚古之外,就是崇洋。歷史上,中國人對“老外”並沒有什麼好感,到了近代,屢次和外國人交往的慘痛經歷更加深了中國人的“民族恨”。可是,在廣告片裡,外國人卻特別受歡迎。不光年輕貌美的女人、英俊挺拔的男人,就連大鬍子一臉、眉目不清的老男人,也很受廣告商的青睞。要是科學家、藝術家,可就了不得了。

有一個報紙廣告,把20余位諾貝爾生物醫學獎獲得者的照片放在一個版面里,為某一種保健產品“吶喊助威”。廣告效果好得出奇。這一廣告,被譽為廣告界最著名的創意;廣告製作者,也被譽為中國最著名的廣告策劃人。後來發現,這不過是一場技巧並不高明的騙局。“謊言越大越有人相信”——這是希特勒的名言和所有騙子的“行動指南”,可是,用的次數多了,漸漸失效了。騙子不用的東西,用在廣告中,居然不同凡響,中國人對“洋人”究竟是一種什麼“感情”實在難以捉摸。

要是把商品名稱,算作廣告的一部分,中國人的“崇洋”情結,就無以復加了。著名品牌如格蘭仕微波爐、奧克斯空調、波斯登羽絨服、匹克運動鞋、艾登堡服飾等等,不知所云;另有一些名稱,是英語的音譯,如福特寶和Football,貝斯特和best,希爾和hillTCL進了一步,直接寫英文字母了。這都不算什麼,因為,這些廣告雖然“改頭換面”,好像穿了西裝,可“心依然是中國心”。“革命”最徹底的是房地產商,“意大利莊園”、“高爾夫公園”、“好萊塢貝弗利山莊”、“巴黎盧浮宮”等概念蜂擁而至,廣告圖,是世界風景名勝的度假別墅。最後落成的,是一派西洋復古建築,放眼中國城市,竟有“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九州作加州”的感覺。

當今的大趨勢是,外國人的漢語越來越好,“可口可樂”、“家樂福”、“宜家”、“惠普”、“黛爾”,每一個名字都親切貼心,溫暖宜人。中國人的漢語卻越來越差,足協給中國足球隊起了一個名字“中國之隊”,簡直狗屁不通。古有邯鄲學步,今有食洋不化,足協這幫人,有肌無力,足球上不去,也就算了;要是漢語也不會說,就只能說是“文盲”了——這不是我的發現,金志揚說:中國足球最缺的就是文化,圈內人這麼說,應該是真的。

2008418星期五1100整,於辦公室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三十年的巨變如此,毛左和右派解讀不一
2014: 昆明事件:正是反思體制的時候
2013: 郎咸平: 所有轉基因吹鼓手都不會有好下
2013: 羊城晚報罕見舉動:首次整版報道轉基因
2012: 硅谷宅人:認清似是而非的薄熙來
2012: 沈禾,一路走好!!!!!!!!!!!!!!!!!!!
2011: 洛基山人:好一朵茉莉花
2011: 我們愛的是哪個中國
2010: 轉帖:大家看下王榮清關於08憲章的簽名
2010: 美國言論自由的虛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