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習近平為什麼不得不以“反腐“來完成私有化?
送交者: 公孫明 2015年03月18日03:03:08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習近平為什麼不得不以“反腐“來完成私有化?


公孫明 03/18/2015 (初稿)


習近平為什麼不得不以“反腐“來完成私有化?而且是非常定向的”反腐“?這就要從一道由太監佐利克代表主子賜給中國兒皇帝跟假共買辦們搞私有化的聖旨說起。


時任世界銀行總裁(2007-2012)的佐利克(Robert B.Zoellick)於2010後數度來華,包括在北京頒發聖旨給中國的兒皇帝跟買辦們,明示並督促他們一定要加速中國私有化的進行,以便永久控制中國取利,要中國永遠變為一隻超巨型的乳牛!


這道2012年頒發的聖旨叫做《2030 年的中國:建設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高收入社會》(為此,在此時段,埋伏在中國的走卒林毅夫還被召回做世銀的主任經濟學家,一起對中國官場的了解從旁捉刀),佐利克2012來在北京宣布聖旨的演講及其概要見後附文。


2013十一月十二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出爐,大抵以佐利克這道聖旨作為藍本。


一個月之後,2013年12月25日,美國政府正式發文,敦促中國加快實施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經濟的改革措施,開放國內經濟,並稱將密切關注相關進展云云。其中有如下之言:“中國的經濟改革符合美國政府的利益,具體包括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加快對國外商品和服務開放,改革國有企業,提高法律透明度以促進在中國市場公平競爭等等。因此,美國將敦促中國加快推進中共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的經濟改革承諾。


時間既然是定在2030年,也就是說,在這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裡,中國的兒皇帝跟假共買辦們一定得奉旨賣光中國的國營企業,然後所有中國跟資源,資本,與勞力有關的物事都得全盤私有化,讓外來資本可以插手收購;這是個死命令!


於是(其實從老兒皇帝胡錦濤老買辦溫家寶那屆起就已開始鬼鬼祟祟暗中進行了),第一要事就是磨刀霍霍向國企,什麼鐵道,鋼鐵,石化,電信,金融(包括銀行保險葉),等等等等等等,都要引頸就戮。


2012年,買辦總代理兒皇帝習近平被扶出,這道聖旨就被習近平供奉掛在牆上作為備忘錄,先是建立混合所有製作為麻醉人民鴉片藥的橋頭堡,此外就是殺人立威。第一個被宰殺用來祭刀的是在重慶“唱紅打黑“的薄熙來,然後依次是國有企業石化,電信,鋼鐵,金融等的領軍傢伙,次第進行,井然有序!


為了保證父皇的聖旨能夠貫徹執行而沒有任何威脅,中國的人民解放軍也進行肅殺式的大清洗,使之成為工不折不扣保護兒皇帝跟買辦群的東厂部隊。順我者,生,逆我者,一律死!


已經發生相關的事,人和物,很多已經是歷史了,恕不在此多費唇舌。


那麼,這道《2030 年的中國:建設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高收入社會》的聖旨,要點是什麼呢?當你看完下述內容後,就會恍然大悟兒皇帝習近平跟大買辦王岐山的”反腐“的目的跟為何要”定向“了!


2012年二月,佐利克召集了被安置在中國的買辦,以《2030 年的中國:建設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高收入社會》為題在北京發表公開演說,大意是督促中國須完成向市場經濟轉型,通過企業、土地、勞動力和金融部門改革,加強民營部門,開放市場以促進競爭和創新,確保機會均等,籍此實現形成新的經濟增長結構的目標(見附文)。

這是名為“世界銀行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聯合編著的一份研究報告的部分重要結論,報告列舉理由建議中國採取新的發展戰略,調整政府和市場、民營部門以及社會的作用,以達到2030年建成高收入社會的目標。

佐利克向中國兒皇帝跟大買辦們下令,把話放入兒皇帝的嘴裡:中國領導人已認識到,中國的增長模式在過去30年非常成功,但需要加以改變以適應新的挑戰。

就是說,習近平提出的不否定鄧小平的後三十年的賣國進行曲還不夠章節,還要再接再厲地加碼!

他說:改革具有充分的理由,因為中國現已到達發展道路上的一個轉折點。管理好從中等收入到高收入國家的轉型充滿挑戰性;此外,在未來可預見的一段時間,全球環境很可能仍不確定且跌宕起伏,轉變戰略的必要性就顯得愈加重要

然後,佐利克給中國的未來發展提出六大戰略方向:“完成向市場經濟轉型;加快開放型創新步伐;推進綠色發展,變環境壓力為綠色增長,使之成為發展的動力;增進機會均等,擴大面向全民的衛生、教育和就業服務;加強國內財政體系及其現代化;將中國的結構性改革與國際經濟變化聯繫起來,與世界各國建立互利共贏關係。

以上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要“全中國資產國私有化“並納入可以以為外人控制的體系

佐利克說:報告結論的中心內容是中國需要推進國內金融基礎的現代化,在各級政府建立一個公共金融體系,這個體系具有透明度和可問責性,在更精簡、更強有力的機構監管下運作,協助為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和社會議程提供融資。

“有了更強大、更靈活的金融部門,促進創新,以綠色增長為發展動力,改革議程就能帶來國內增加就業和提高生產率的機會,同時也為外國企業帶來新的機會。

“中國政府要重新界定其職能――把關注點更多地放在制度、規則和法律上――以促進高效生產,促進競爭,減少風險。報告建議重新界定國有企業的作用,打破某些行業的壟斷,實現所有權結構的多元化,降低私營企業進入的壁壘,疏通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

改革須包括推進銀行系統的商業化,逐步取消利率管制,深化資本市場,進一步建立獨立的、強有力的監管機構來支持中國的金融部門最終融入全球金融體系。未來二十年的金融部門改革應該是果斷、全面和配套的改革,按照一個合理排序的路線圖推進。一個優先重點是按照市場原則推進利率的自由化。

換言之,中國所有的資產要由私人機構監管,什麼公有制跟”國營企業“都要取消!

“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優先重點須放在保障農民的土地承包權,推廣土地登記和租賃。為了配合勞動力市場改革,改變戶籍制度(戶口制度)是一個優先重點。雖然戶口制度改革的進展還取決於通過財政體制改革平衡各級政府的收入籌措與支出職能,但須開始着手,並在2030年前完成。

就是說,土地也要私有化並能自由買賣,並且給中國的兒皇帝跟買辦們一個日期,必須在2030之前完成。

為了加快創新速度,報告主張加大力度建立覆蓋全國的研究網絡,採取措施提升高等教育的質量及其與全球網絡的聯繫,配合加強法制和知識產權執法。報告指出,形成這樣一種開放型的創新體系是從全球創新網絡中充分受益的先決條件。

就是說,中國要開放所有有關資產資訊的管道,以保證方便主子對於兒皇帝的監督。

“中國要推進綠色發展議程,就需要着眼於長期的市場激勵機制,鼓勵企業和居民走向綠色。這包括增加公共投資,改進法規的設計和執行,與稅費、可交易的排污許可和配額、綠色生態標籤等市場激勵機制相互配合。中國實施嚴格且有效的政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就可能成為全球綠色技術的領導者。嚴厲的減排政策,如碳交易、碳稅等,可以刺激綠色技術創新。

就是明知道中國國內外資的金雞蛋世界工廠闖了個環境污染的大禍,於是占了便宜還要賣乖,乘勢從中取利,把資本主義對付污染那一套枷鎖加在中國人民身上,什麼碳交易、碳稅等歪招數要納入中國私有化的行列。而因為嚴厲的減排政策,中國勢將由私人機構向國外購買原本不足的排碳配額,讓外資無中生有的大賺一筆。

“要扭轉不平等程度上升的趨勢,中國需要把重點放在建立適合2030年的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上,尤其要重視貧困人口的社會保障。報告闡述了提供靈活安全性的理由,這可以確保養老保險的全面覆蓋,尤其是對農民和城市裡的農民工。報告還告誡說,要把目前城市同等水平的服務和社會保障擴大到超過人口一半以上的農村居民和農民工,會給財政帶來很大負擔,實施時須審慎。

這是給外資保險業大開中門,不但中國的城市人民要繳納保險稅,農村居民和農民工也要算上一份,外資的得利件事天文數字,而這能夠社會保險制度原本是要由國家負擔處理的。這是明明白白對中國人民的剝削。

“為了給中國今後幾十年的優先重點籌資,也為了應對外來衝擊,報告建議進一步推進財政體系改革,包括提高收入籌措的效率,改革政府間財政關係,以及加強公共支出的效率。在財政收入方面仍有尚未挖掘的潛力,可以通過提高對能源消耗的稅收,收取國有企業的紅利,徵收個人所得稅、機動車稅和房地產稅等方式挖掘潛力。

這些原本收之於民而用之於民的稅收,都要進入私人之手,也就是外資之手。

“報告建議了改革的順序,提出了見效快和應對短期風險的措施建議。報告認為,將改革計劃建立在社會各層面充分參與的基礎上,改革就能獲得更強有力的支持。最大的風險來自既得利益者試圖阻礙改革。

把私有化當成是改革,把國有或公有當成阻礙改革,好狡猾的文字遊戲!

“中國作為全球經濟中的一個關鍵的利益攸關方,可以考慮如何將自身的結構性改革與全球為實現再平衡而進行的變革聯繫起來。中國應支持自由貿易,支持有關投資的多邊協定。中國的長遠利益取決於全球自由貿易和一個穩定、高效的國際金融與貨幣體系,依靠多邊框架來幫助塑造全球治理議程。

要把中國的整個經濟私有化,並以世界為名納入這個所謂的世界體系,以方便主子的予取予求就是文字背後的意義!

“中國在世界貿易中的重要性不斷增大,加上其經濟規模和作為全球最大債權國的地位,可能會使得人民幣國際化不可避免。但人民幣是否會成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將取決於金融部門改革的速度、改革能否成功,以及資本賬戶開放的情況。

也就是說,你人民幣要想變成國際貨幣嗎?可以,但是必須接受我這個世界的私人監督,你自己不能亂說亂動!

這些個毛骨悚然而為兒皇帝習近平跟假共買辦們尊奉的聖旨,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看後,能不毛骨悚然嗎?

以下就是這個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在實現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發展:中國的戰略選擇與國際經驗高層研討會上的講話全文,


引言

尊敬的部長閣下,女士們,先生們:

我很高興出席今天的《2030年的中國》報告發布活動。

這項研究的構想肇始於18個月前,當時我與李克強副總理會面,慶祝中國與世界銀行合作30周年。

我們討論了如何在過去30年的知識交流、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基礎之上,進一步深化中國與世界銀行的合作夥伴關係。

李克強副總理表示,支持雙方開展合作研究,面向2030年,甄別和分析中國中期(28.60,0.00,0.00%)發展所面臨的各種挑戰。胡錦濤主席和習近平副主席對此表示歡迎。

我感謝李副總理對這項研究所給予的堅定支持。

感謝謝旭人部長和李偉主任作為本次會議的東道主,邀請眾多貴賓參與討論。

此外,我也感謝張玉台主任在啟動和指導本項研究方面發揮的作用。

我還要感謝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領導劉世錦副主任,他對整個課題研究的領導作用堪稱典範。

背景

我們探討中國令人矚目的發展經驗和未來面臨的挑戰,無疑是恰逢其時的。

當前,世界經濟呈現多極化增長,新興市場國家――其中多數來自亞洲――彌補了發達經濟體步履蹣跚的經濟表現。過去5年裡,發展中經濟體對全球增長的貢獻率達三分之二。

中國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過去32年來,中國取得了非凡的經濟成就,經濟年均增長9.9%,6億多人擺脫貧困。

中國已經躋身中上等收入國家行列。到2030年,如果中國的人均收入從目前的5000美元左右提高至16000美元,那麼其經濟規模就相當於增加了15個今天的韓國。

中國經濟的發展將對國際經濟、社會和政治產生長久而深遠的影響。

但是,我們應當警惕這種直線趨勢。中國的領導人知道,目前的增長模式不可持續。

中國已經認識到,從出口導向和過度依賴投資轉向更多地依靠內需和消費拉動增長所面臨的挑戰。

中國還要面對一些特殊國情的挑戰:

人口未富先老;

全球能源、糧食、原材料和水資源供給壓力;

環境危機;

5年之後,退休人口將超過新增勞動力,以及隨之而來的提升勞動生產率的需求;

不平等現象加劇產生的社會風險。

中國將沿着建設現代化和有創造力的高收入社會的獨特道路發展――一條能夠戰勝這些挑戰的道路。

一個成功的中國不僅可以繼續為億萬人民提供發展機會、改善生活水平,也可以給其他國家――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樹立典範,證明實現經濟發展不必以犧牲社會和環境績效,或是全球責任為代價。

中國還可以將自身的改革與建立更加強大、相互聯繫和相互合作的國際經濟體系相結合。

中國領導人基於對結構改革必要性的認識,提出了這些問題,我對此表示敬意。

那些正疲於穩定經濟的發達國家的明智做法是,思考其自身經濟增長和創新所面臨的結構性挑戰。

現在不是敷衍塞責的時候,而是未雨綢繆、順應全球和國內經濟重大變化的時候。

中國的決策層已經明確了需要做什麼。政府十一五十二五規劃中反映了變革的目標,這些規劃着眼於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推進以加強創新和提升經濟效率為導向的結構改革,增強社會包容性以彌合城鄉分化和縮小收入差距。

現在,中國需要將這些規劃付諸行動――做什麼怎麼做

研究報告

六個月前,我們在同一個會場討論了《2030年的中國》報告初稿。那時,與會中外專家為進一步完善報告提出了富有見地的寶貴意見,李偉主任也就如何使報告對中國領導人更有助益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意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銀行聯合課題組認真研究了這些意見和關切,對報告分析研究的結構、論證和應用進行了完善。

我相信,他們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作為合作研究的成果,這份報告不是簡單地提出教科書式的解決方案,而是基於對政治經濟學挑戰的認識。

報告是務實的。根據李偉主任的建議,報告避免了過度規範的建議,而是提出了發展方向,並充分認識到這些觀點仍需在中國國內進一步討論,之後才能制訂和執行詳細的政策、法律、規則和指南。

報告也是現實的。改革並不容易,經常會遇到阻力。我們試圖甄別改革的障礙,提出改革順序和速效方案――易於實施改革的步驟。我們努力應對短期風險,同時也關注如何推動參與式改革,贏得社會各界的支持,建立基於實踐的反饋體系。

這是一份能夠吸引國際受眾的報告,尤其是那些與中國所處的狀況相似、面臨的挑戰相同的其他中等收入國家。所以,我特別高興看到,今天的與會者有來自不同國家和不同背景的發展問題專家。

最後,這也是一份提出各種難題的報告,它着眼於中國及其他中上等收入國家需要面對的主要政策挑戰:

政府在未來經濟中應當扮演什麼角色?

個人、家庭、企業和公民社會組織應當發揮什麼作用?

國家如何協調經濟增長與環境和自然資源保護,實現向綠色發展轉變?

國家應該採取哪些措施,確保人人享有均等機會、基本社會保障和老年人長期護理服務,而且這些服務又是可以負擔的――無論對政府、企業還是家庭?

國家如何適應城鎮化的快速發展?

怎樣才能建立一個能夠與發達國家進行國際競爭的、有創造力和創新性的開放型經濟?

如何從最近的全球金融危機中汲取教訓,使財政和金融體系不僅具有韌性,而且公正、透明、人人享有服務機會?

為回答這些問題,報告提出了中國未來20年的新的發展戰略。

這一戰略旨在充分發揮中國自身的多重優勢――包括高儲蓄率,充足且不斷增長的熟練勞動力,規模較大的市場,善於解決問題以保持經濟增長的良好記錄,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升的空間等,同時把握經濟全球化、其他新興經濟體快速成長以及應用前景廣泛的新技術不斷湧現等外部機遇。

報告以六個戰略支柱為基礎提出了改革建議。

第一,重新界定國有部門和私營部門的作用,完成向市場經濟轉型。目前,中國依靠市場和非市場手段共同構成了對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激勵機制,政府、國有企業和私營部門的作用缺乏明確劃分。中國需要解決這些問題。戶籍制度改革是具體措施之一,還應重點保障農民的土地權利,擴大土地登記制度和土地承包權。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需要更多地依靠市場和私營部門。

第二,推動創新,建立與全球研發網絡相連的開放型社會。這需要與資本市場和企業家市場相聯繫,並得到法治和知識產權保護的有力支持。

第三,促進綠色發展。中國面臨着重大的機遇,可以將自身的環境挑戰轉變為促進發展的綠色增長。

第四,為所有人提供均等機會和社會保障。這意味着在就業、融資、社會服務和可轉移的社會保障等領域提供均等的便利條件,加強能力建設、透明度和問責制。

第五,加強財政體系建設,改善財政可持續性。這涉及三個關鍵領域:確保各級政府有充足的財力以滿足支出需求;籌集更多的財政收入;調整支出結構,提高社會和環境方面的支出比重。

第六,確保中國作為國際社會的利益攸關方繼續融入全球市場。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的關鍵利益攸關方――儘管她可能還在評估如何將自身的發展需求與國際責任相結合。展望未來,中國應當在國際發展、開放貿易、全球金融穩定、開放投資、能源和商品、環境等領域,成為全球解決方案的一個重要合作夥伴。

《2030年的中國》研究報告所勾勒的結構改革,也為建立更強大和更具建設性的國際關係提供了機會。

2001年,也就是10年前,我作為美國貿易代表完成了中國加入WTO的進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江澤民、朱?基利用入世的國際化進程推動了國內改革。此後,我又看到中國下一代領導人、工商界和勞動者如何努力從這些改革和WTO體系中獲益。

因此,我們應當致力於將中國這一輪的結構改革與不斷變化的國際經濟議程相聯繫――重新平衡增長、儲蓄和消費;在更大的國際競爭下,建立一個更加開放和有競爭力的服務業市場;通過技術開發提高生產率,保護智力投資和知識產權;鼓勵國際農業發展,關注糧食安全;更加高效、明智地利用能源;開放發展中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的投資機會;實現主要貨幣的國際化,向開放的資本賬戶和靈活的匯率制度過渡;利用全球供應鏈提供的新的和更大的機會,推動全球貿易發展。

當前,全球大部分地區都在關注宏觀經濟穩定政策,這是必要的,但還不夠充分。

世界經濟需要改革以拉動增長,而實現增長又需要改變結構以提升生產率、競爭力和創新性。

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結構改革能夠開啟深入合作和互利共贏的新渠道。與其說在一些傳統問題上爭執不休――其結果是零和博弈,不如共同推進結構改革,這可能為制訂聯合戰略提供機會,以克服阻礙共同增長的既得利益影響。

結束語

我希望《2030年的中國》報告能夠給決策者提供有益的參考,給各國提供分享知識和經驗的寶貴機會――借用中國現代化發展之父鄧小平的說法,提供一個實事求是的交流機會。

我也希望這份報告僅僅是一個開始。我們的目標是,利用雙方過去一年半開展的研究、分析、合作以及建立的夥伴關係,使這項研究成為制度建設和政策制訂的基礎,尤其是在財政支出、社會保障、法治和競爭等領域。

中國成功的發展經驗的一個亮點是,從地方層面開始,先進行試點,然後擴大規模。試點項目可能成為極其有用的學習工具,積跬步可以至千里。

世界銀行集團準備支持中國採取下一步的行動措施。這項合作研究的一個重要收穫是,雙方在報告起草過程中建立了密切的聯繫。世界銀行課題組領導尼赫魯告訴我,在課題結束時,世界銀行和中方團隊已經真正成為一個有着共同目標和深厚友誼的聯合團隊。

所以,我要再次感謝中國政府和中方夥伴的出色合作,希望我們的合作能夠繼續。

謝謝大家,我期待着聆聽各位的見解。








。。。。。。。。。。。。。。。。。。。。。。。。。。。。。。。。

附文:


《2030 年的中國:建設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高收入社會》概要


中國過去三十多年的經濟績效,無論以何種標準衡量都令人印象深刻。GDP

年均增速高達10%,5 億多人口脫貧。中國目前是世界最大出口國和製造國,也

是第二大經濟體。

中國即使經濟增速放緩,也將可能在2030 年前躋身高收入行列,並成為世

界第一大經濟體。當然,屆時人均收入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不過,這裡涉及兩個問題。首先,儘管與目前的水平相比會有所放緩,中國

未來能否仍然以從全球角度看較快的速度持續增長?其次,這種增長能否在與國

際社會、生態環境和自身社會結構相互適應而非嚴重衝突的情況下實現?

本報告對這兩個問題給出肯定的回答,也充分認識到相關風險。中國有潛力

到2030 年成為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高收入社會,但這並不會輕而易舉地成

為現實。為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實現2030 年的發展願景,中國需要在下一階

段實施新發展戰略。鄧小平先生倡導的改革使中國轉向高速增長軌道,他在凝聚

共識、推動根本性戰略轉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經歷三十多年高速增長之後,

中國已經到達另一個轉折點,需要再一次進行根本性戰略轉變。“十二五”規劃

是一個良好開端,在融匯其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本報告提出了直到2030 年的長

期戰略。重要的是,本報告着重闡述“如何做”而不僅僅是“做什麼”。研究引

出了如下六條重要結論。

第一,通過下列措施推進結構性改革以強固市場經濟的基礎,即重新界定政

府職能,改革和重組國有企業與國有銀行,發展民營部門,促進競爭,深化土地、

勞動力與金融市場改革。隨着一個經濟體技術接近前沿水平,引進推廣國外先進

技術的空間縮小,政府職能及政府與市場和民營部門的關係,均需進行深刻調整。

政府直接提供的有形公共產品和服務相對減少的同時,需要提供更多的諸如制

2

度、規則和政策之類的無形公共產品,以提高生產效率,促進競爭,便利專業化

分工,改善資源配置,保護環境,降低風險與不確定性。

在企業部門,應重點關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包括公共資源的重新定位,引

入包含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措施在內的現代公司治理,在必要情況下實施所有制

結構多元化),發展民營部門,減少進入和退出障礙,加強包括戰略性和支柱性

產業在內的所有部門的競爭。金融部門需要進一步推進銀行商業化和利率市場

化,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健全法律和監管體制以確保金融穩定,為中國金融體系

國際化建立可信的基礎。在勞動力市場上,中國需要分階段加快戶籍制度改革,

確保勞動者今後能在市場信號引導下流動;採取措施提高勞動力參與率;反思並

調整企業工資政策;形成可在全國範圍內轉移的養老、醫療和失業等社會保障體

系。最後,需要完善農村土地市場,以保護農民權益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從根

本上完善農地徵用政策以遏制城區的過度擴展,降低地方政府對與土地相關收入

的依賴,疏解農民的不滿情緒。

第二,加快創新步伐,建立一個開放的創新系統。在這個系統中,競爭壓力

激勵中國企業通過自身研發和參與全球研發網絡進行產品與工藝創新。中國已經

在建立研發體系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走在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前列。未來的優

先任務是提高研發質量而不僅僅是數量。為此,決策者需要着力提高大學畢業生

技能和認知能力;建設一批與產業緊密聯繫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促進“創新

型城市”發展,集聚高素質人才、知識網絡、充滿活力的企業和學習型組織,並

使這些機構自由互動;提高長期風險資本對於新設民營企業的可及性。

第三,通過市場激勵、監管、公共投資、產業政策和制度建設等措施,抓住

“綠色”機遇。鼓勵綠色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不僅能提高福利水平和實現

持續增長,也有助於應對中國面臨的主要環境挑戰。這將鼓勵一系列低污染、高

能源和資源利用效率部門的投資,實現綠色發展,並促進上下游的相關製造業和

服務業投資,在全球朝陽產業競爭中贏得優勢。這些政策有成功潛力,因為中國

具備諸多優勢。巨大的市場規模有助於快速推廣成功技術以實現規模經濟、降低

單位成本;高投資率能快速更新原有的低效和高污染的資本品;日益增長和充滿

3

活力的民營部門如能獲得足夠融資,將對政策信號作出積極響應;充分利用相對

發達的研發基礎設施,推動邁向並拓展“綠色”技術前沿。

第四,通過在就業、融資、高質量社會服務和可轉移的社會保障等領域提供

相同的可及性,使所有人享有均等機會和社會保障。這些政策措施對扭轉較大的

收入差距,幫助家庭管理與就業、健康及老齡化相關的風險,提高勞動力流動性,

至為關鍵。中國較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很大程度上源於城鄉勞動力在就業機會、

關鍵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不平等。扭轉這一趨勢需要採取三方面的協調

行動。首先,向農村居民和流動人口提供更多、更高質量的公共服務??從早期

教育到高等教育,從基本衛生醫療到養老服務。其次,改革社保體系,確保形成

可靠的社會安全網。最後,動員社會各類主體??公共和民營機構,政府和社會

組織??共擔公共服務的融資、提供與監督職責。

第五,通過籌集更多財政收入,確保地方政府有充足財力履行支出責任,建

設穩健的財政體系。新發展戰略所需的企業和金融部門、綠色發展、機會均等方

面的大部分改革,對公共支出規模和結構都有重要影響。今後二十年建立穩健財

政體系的議程涉及三個關鍵領域。首先,籌集更多財政收入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支

出需求。其次,提高社會和環境方面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最後,確保各級政府

機構(中央、省級、地級、縣級、鄉鎮、村)可用財力與支出責任相匹配。如果

財政領域沒有進行適當改革,新戰略所需的許多其他改革將難以推進。

第六,通過成為全球經濟積極的利益攸關方、主動利用多邊體系和框架並影

響全球治理議程,形成中國與世界互利共贏的關係。過去三十年,中國從融入全

球經濟中獲益良多。今後二十年繼續加深與全球經濟的貿易、投資和金融聯繫,

中國還將會從進一步專業化、更多投資機會、更高資本回報以及互利的創意和知

識流動中獲益。作為全球經濟的關鍵利益攸關方,中國應在挽救陷於停滯的多哈

回合多邊貿易談判中保持積極態度,在區域貿易安排中倡導“開放的區域主義”,

支持達成多邊投資協議。中國金融體系的國際化涉及開放資本賬戶等許多工作,

需要穩步推進。不過,這是人民幣國際化進而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關鍵步驟。最

後,中國應當在影響全球治理議程和應對全球緊迫經濟問題(氣候變化、全球金

4

融穩定、更有效地啟動較中國貧窮的國家發展進程的國際援助框架)等方面,發

揮重要作用。

本報告在以上六個優先改革領域提出了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決策者需要

合理安排各領域內部和各領域之間的優先順序,以確保改革平穩實施,並取得預

期效果。最終的成功離不開強有力的領導力與決心,堅定的實施,部委與機構間

的協調和得到靈活且有效管理的協商過程??協商將確保公眾支持並參與到改

革過程的設計、實施和監督之中。全球經濟正在步入一個風險增大的時期,中國

自身也處在從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轉型的階段,這個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風險、衝擊

與脆弱性,都需要政府加以應對。應當牢牢把握的原則是,應對短期問題必須有

利於而非阻礙實現長期改革的優先目標。__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機長的模擬機讓馬航去向就要真相大白
2014: 轉貼:49年前後的知識分子
2013: 為何民間乃至世界的“毛澤東熱”不降反
2013: 毛澤東除盡千年瘟疫血吸蟲麻風梅毒性病
2012: 毛左網站該不該封?
2012: 中國民主社會主義連線就重慶事變向全國
2011: 鬼子的素質確實很高
2011: 日本雙葉醫院所有工作人員全員脫逃留下
2010: 1970槍聲響起,21歲新加坡歸國僑生倒在
2010: 兩次背叛祖國的宋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