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再谈东亚两河法家帝国
送交者: 乐山水 2016年01月31日22:27:35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我在昨天的文章里说到东亚大陆法家帝国。实际上与包含阿拉伯半岛或其一部分的伊斯兰帝国相比,应该说是包含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或其一部分的法家帝国,可以叫作东亚两河法家帝国。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战国时期华夏(汉语族)族群占优势的地区。

昨天的文章说到法家帝国的九个阶段,其中有三轮循环。

第一轮循环包含第一阶段的大一统和第二阶段的南北分裂:

【第一阶段是第一华夏帝国(秦汉魏西晋)时期,从前221年秦灭六国到316年西晋灭亡。

第二阶段是南北朝时期,从317年东晋建立到589年隋灭南朝陈。南方是第二华夏帝国(东晋、南朝),北方是439年开始的第一鲜卑(蒙古)帝国(北朝)。】

东晋和南朝是比较纯粹的秦政制,而北朝以及后来的隋唐五代辽西夏金元清在东北亚等非华夏区继续实行部落联盟制,在华夏区继续实行秦政制。

第二轮循环包含第三第四阶段的大一统和第四阶段的南北西分裂和南北分裂:

【第三阶段是第二鲜卑帝国(隋唐)时期,从589年隋灭南朝陈到907年唐朝灭亡。

第四阶段是沙陀(哈萨克)帝国(五代)时期,从907年后梁建立到960年后周灭亡。

第五阶段是宋辽西夏金时期,从960年北宋建立到1278年元灭南宋。有第三华夏帝国(两宋)、契丹(蒙古)辽帝国、党项(羌和鲜卑的混合)西夏帝国和女真(通古斯)金帝国。】

东晋和南朝不能扩张到北方,因为华夏族群的军事技术和能力以及以战功获富贵的制度和风尚都已衰败。

鲜卑武士为主体的隋军征服南方,建立帝国。同样是鲜卑武士为主体的军队更征服朝鲜和大片中亚地区。

鲜卑武士腐化蜕变到不能打仗了,其他中亚武士成为唐军的主体,最后沙陀武士成为唐军的主体,建立帝国。建立后梁的军阀(节度使)朱温是汉人,但其军队的主体是沙陀武士,后四代开朝君主都是沙陀军阀。

北宋不是大一统帝国,而是南方帝国,与东北和燕云的辽金和西北的西夏鼎立。这是南方帝国较大的南北朝,而南宋和金更像南北朝了。

第三轮循环包含第六到第九阶段的大一统帝国:

【第六阶段是蒙元帝国时期,1278年元灭南宋到1368年元廷从大都(今北京)逃到漠北的上都。

第七阶段是第四华夏(明)帝国时期。从1368年元廷北逃到1644年李自成打进北京。

第八阶段是满清帝国时期,从1644年清朝迁都北京到1912年灭亡。

第九阶段是第五华夏帝国时期,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至今。】

两宋如同东晋和南朝,不能扩张到燕云、东北和西北,还是因为华夏族群的军事技术和能力以及以战功获富贵的制度和风尚都已衰败。如果没有蒙古军队的向南征服,金军终将征服南宋。

元代华夏族群叛乱,借助于来自波斯的明教,如同太平军借助于来自西方的基督宗教。而明末饥民叛乱武装没有外来宗教整合,有了权力迅速腐化失败。

民初的名义上大一统,是全靠英国和日本支持的北洋军阀维持的。北伐军和解放军的叛乱成功,全靠苏联资金、军火和顾问援助以及革命意识形态和组织模式。

中国终将跳出这种死循环,但是何时能跳出就不好说了。

————————

附录

乐山水:阿拉伯半岛伊斯兰帝国和东亚大陆法家帝国

(2016-01-31)

我在昨天的文章里说到:

【阿拉伯半岛兴起扩张的伊斯兰帝国有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阿拉伯政权和帝国时期,从627年穆罕默德的麦地那政权开始称霸阿拉伯半岛到1258年蒙古军队摧毁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以及1260年攻占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

在此时期,波斯人曾受阿拉伯人攻击和统治。

第二阶段是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时期。

安纳托利亚的奥斯曼帝国1387年扩张至巴尔干半岛,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后,逐渐扩张至欧洲和北非,1922年灭亡。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政教分离。

波斯帝国1501年由土库曼人伊斯迈尔一世建立萨非王朝,统一波斯,并把疆土扩展到今天的阿塞拜疆、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一部分,以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教义为国教。1722年俄国彼得大帝联合奥斯曼帝国入侵萨非王朝,之后波斯国内又爆发了逊尼派教徒为抵抗被迫强制信奉什叶派的暴动,1736年萨非王朝灭亡。

此后波斯由土库曼人建立的阿夫沙尔王朝、桑德王朝和卡扎尔王朝统治。

1779至1925年,波斯在卡扎尔王朝的统治下,被北面的俄罗斯帝国和东面以英属印度为基地的不列颠帝国所蚕食。

1925年12月礼萨·汗上校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卡扎尔王朝,建立巴列维王朝,政教分离。1935年波斯帝国改名为伊朗。

1979年爆发伊斯兰革命,巴列维王朝灭亡,国名改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倒退回巴列维王朝之前400余年的政教合一模式。

在此时期,阿拉伯人曾受波斯人攻击和统治。】

这里说的伊斯兰帝国限于包含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或其一部分的(波斯伊斯兰帝国)。此外还有些伊斯兰帝国,如南亚的伊斯兰帝国。

上述三个伊斯兰帝国与阿拉伯人的关系,类似于包含东亚大陆或其一部分的法家帝国(中央集权帝国、秦政制帝国)与华夏人的关系,但后一关系沧桑多了。

东亚大陆兴起扩张的法家帝国有九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第一华夏帝国(秦汉魏西晋)时期,从前221年秦灭六国到316年西晋灭亡。

第二阶段是南北朝时期,从317年东晋建立到589年隋灭南朝陈。南方是第二华夏帝国(东晋、南朝),北方是439年开始的第一鲜卑(蒙古)帝国(北朝)。

第三阶段是第二鲜卑帝国(隋唐)时期,从589年隋灭南朝陈到907年唐朝灭亡。

第四阶段是沙陀(哈萨克)帝国(五代)时期,从907年后梁建立到960年后周灭亡。

第五阶段是宋辽西夏金时期,从960年北宋建立到1278年元灭南宋。有第三华夏帝国(两宋)、契丹(蒙古)辽帝国、党项(羌和鲜卑的混合)西夏帝国和女真(通古斯)金帝国。

第六阶段是蒙元帝国时期,1278年元灭南宋到1368年元廷从大都(今北京)逃到漠北的上都。

第七阶段是第四华夏(明)帝国时期。从1368年元廷北逃到1644年李自成打进北京。

第八阶段是满清帝国时期,从1644年清朝迁都北京到1912年灭亡。

第九阶段是第五华夏帝国时期,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至今。

比较一下,包含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只有过一段,包含东亚大陆或其一部分的华夏法家帝国有了五段。奥斯曼帝国曾包含阿拉伯半岛,类似的包含东亚大陆的异族法家帝国有第二鲜卑(隋唐)帝国、沙陀帝国(五代)、蒙元帝国和满清帝国。波斯伊斯兰帝国曾经包含阿拉伯半岛的一部分,类似的包含东亚大陆一部分的异族法家帝国有第一鲜卑帝国(北朝)、契丹辽帝国、党项西夏帝国、女真金帝国。

————————

乐山水:汉语是人种、族群或国族?

(2015-10-5)

“汉族”和“中华民族”都被中国官方和很多人当作民族,却让人感觉是很不同的。“中华民族”是抗战时期傅斯年等学者的国族(nation)建构理想,遗留问题是中国少数民族(或族群,ethnic group)的认同程度。“汉族”在所指的人群中认同程度很高,是因为有共同语、人种外在共性、共同祖先传说等因素。其中部分因素的表现,可以看看台湾作曲人侯德健为流行歌曲“龙的传人”写的歌词: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
它的名字就叫长江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
它的名字就叫黄河
虽不曾看见长江美
梦里常神游长江水
虽不曾听过黄河壮
澎湃汹涌在梦里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
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
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巨龙脚底下我成长
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
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
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百年前宁静的一个夜
巨变前夕的深夜里
枪炮声敲碎了宁静夜
四面楚歌是姑息的剑
多少年炮声仍隆隆
多少年又是多少年
巨龙巨龙你擦亮眼
永永远远地擦亮眼

此歌中描述的这群人,有以下几方面的属性:

(1)地域——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2)共同祖先传说——龙图腾的远古部落,这排除了非汉族。

(3)人种外在共性——“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这排除了白种人族群。

(4)相同的现代史——武昌起义以来的战争和敌对,这排除了不少不把这整段现代史作为共同历史的人,如部分香港人、台湾本省人和原住民。

汉族中官话和晋语人群,占大多数(现在约为七成),可以相互听懂多半话语,但是他们大多听不懂其他方言。其他方言人群,大多也听不懂自己方言之外的方言,而且在教育普及之前,大多听不懂官话。

汉族的外在人种特征,与其他黄种人差别不大,无法借此把汉族人与其他黄种人区分开来。

汉族基因组等内在特征的研究,起步不久,而且不太可能找出汉族共有而且独有的特征,因为汉族的历史就是很多族群融合的历史。举个例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之一陈刚,曾祖父是印度人,曾祖母是汉族人。一般印度人血统的祖父,外貌还像是印度人。祖母是汉族人。四分之一印度人血统的父亲陈歌辛(流行歌曲作曲者),外貌像是汉族人了。母亲是汉族人。八分之一印度人血统的陈刚,外貌也像是汉族人。按照自我认同或血统多少,陈刚是汉族人,但是按照中国传统的父系谱系来说,陈刚就是印度人了。汉族混血的严重程度,恐怕会否定共同祖先传说。

很多族群融合为汉族的历史,复杂多端。以往的描述都是从远古传说到现在,这从开头就是不可靠的,所以下面将从现在开始回溯。回溯的依据是族群互动历史和方言历史。方言产生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不同语言的融合。

汉族是不同族群融合的结果,一个例子是客家人。客家人超过4400万人,分布很广,可以看中澳合作研制的客家话地图:

http://www.kiangnanese.com/plus/showphoto.php?aid=32&src=%2Fuploads%2Fallimg%2F090329%2FB15hakka.jpg&npos=19

从图中可以看出,客家人分布在广东东部(梅州)、中部(惠州)、北部、福建西部(汀州)、江西南部(赣州)、广西中南部、 重庆北部和中部、四川中部和西南部、台湾西北部和南部。

客家人有一些与畲族相似的起源传说和习俗。关于客家人的来源,以往有两种说法,一是中原移民,二是畲族汉化。

中原向岭南等南方的大规模移民,最早的记载是秦始皇时期,此后延续到明代,但是客家人与周边说粤语、平话、闽语、赣语、西南官话的人群方言和习俗不同。这有两个原因,第一是移民的时间有先后,第二是融合的土著族群不同。

畲族有70多万人,主要分布于分布于福建、浙江、江西、贵州、广东、湖南、香港和澳门,99%使用畲话(山哈话、山客话),接近于客家话。广东东部和中部的1%使用畲语(活聂话),属于苗瑶语族苗语支。

苗瑶语族和最接近的侗壮语族的归属,是有争议的。李方桂认为它们和傣语(缅甸的掸语、泰国的泰语)等构成台语系(泰语系)。后来有些大陆学者认为它们应归入汉藏语系,因为有声调,但是声调也可能它们受到汉语影响而出现的。从畲族99%都说接近于客家话的畲话,可以看到汉语对土著族群语言的强大影响。

客家人分布很广,融合的土著族群应不限于畲族,还有其他苗瑶语族、侗壮语族等的土著族群。他们的畲族来源传说,如同太原大槐树下来源传说一样,只是传说罢了。

客家人是岭南(两广和福建)汉人四大族群之一,其他三大族群分别说的是粤语、平话和闽语。有些人说这些族群跟越南人人种接近,原因之一是把越南人称为越族。

越族的正式名称是京族(泾族)。中国的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东兴市江平镇的巫头、万尾、山心这三个海岛。2000年人口普查,京族人口22584人,基本上能够通用粤语和汉字。他们的祖先是16世纪初开始陆续从越南北部的涂山等地迁徙而来的。越南的京族约有7900万,约占总人口的86%。

法国巴黎圣路易医院学者对京族的基因组研究结论是:“研究比较表明京族与其他东方族群有密切的基因联系”,但京族有七个独特的基因特征。这些研究成果,以及京族遗留的侗台酶形态,表明京族源于台语族群和马来人、汉人。(R. Ivanova, et al. Mitochondrial DNA polymorphism in the Vietnamese population. Eur. J. Immunogenet. 1999-12, 26 (6): 417–22)

京语属于包括高棉语等的南亚语系,但是现在的岭南,没有少量京族之外的南亚语族群。

京族人种和语言的不一致,原因应该是这个融合形成的族群(源自台语族群、马来人、汉人和南亚语族群)被南亚语族群影响、征服和统治了很长时间,改用了融合了台语、马来语、汉语的南亚语,形成京语。这如同畲族改用了融合了畲语的客家话。

越族的另一个含义,是中国古籍中春秋时代以及之前的百越(百粤),分布在淮河以南到岭南。就现在的后裔来看,主要是台语族群。汉族与百越融合的族群,主要是非官话和晋语族群(上述四大族群和乡话、湘语、赣语、徽语、吴语族群),其次是邻近上述族群的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族群。

南方汉人与土著族群融合的事例不少,再看两例。

临高人约60万,分布在海南岛北部。他们的习俗像周围的闽南人移民后裔,但是语言不同,后来被叫做临高语(临高话)。临高语有一套读书音,可以读出汉字。读书音的话语,不识字的人也能半懂。

最早研究临高语的是20世纪初在海南岛传教的法国神父萨维纳,著有《萨维纳的临高语词汇》(Le Vocabulaire Bê de F. M. Savina)。他把临高语称作贝语(Bê)。英语里叫做Ong Be,来自琼山县秀英乡和长流乡一带部分人的自称。Ong意为“人”,Be意为“村(语)”。但是村人(仡隆族)并非临高人,而是侗壮人的仡佬族(现在分布在贵州)的海南岛移民与其他族群的的融合,村语(仡隆语)也是仡佬语与其他语言的融合。

1957年汉语方言调查队在当地调查以来,学者们逐渐认为临高语是壮语的方言。
海南岛的较早居民是侗壮人迁去的黎族。后来临高人的壮族祖先从两广迁入海南,带去比黎族先进的织染等技术,与黎族等融合。再后来部分闽南人(汉人和台语族群的融合)迁往广东的雷州半岛和海峡对面的海南,带去比临高人更先进的技术,临高人与闽南人融合,接受闽南人的技术和习俗,但是保留了临高语。

临高人习俗主要是闽南人的,自认是汉族,说壮语方言,其主要族群来源是壮族。他们跟畲族正好相反。畲族保留本族群习俗,自认是畲族,大多说的是客家话的方言——畲话。

瓦乡人约40万,分布在湘西、湘西南的邵阳市城步县南山和临近的广西交界带、湖北石门县、重庆酉阳县的大坂营。他们的习俗与周围的汉族、苗族、土家族等有很大差异,自认是瓦乡族(话乡,即乡话)。语言是乡话(瓦乡话),接近于湘语。

他们在1953年大部分被划入苗族,其余被划入汉族。1980年代政府出台民族优惠政策后,部分汉族瓦乡人要求并得以改成土家族。

如同畲族的大部分,他们是说汉语融合方言的苗瑶族与汉族融合的后裔。

歌手宋祖英的父亲是瓦乡人,母亲是苗族。

从岭南汉语与台语等融合的方言到北方官话,看得出几条过渡的路线:

闽语——吴语——江淮官话——北方官话

粤语——平话——湘语——西南官话——北方官话

客家话——赣语、湘语——西南官话——北方官话

客家话——赣语——徽语、吴语——江淮官话——北方官话

南方汉人和北方汉人有些外在的差异:南人比北人矮小,脸盘较小,双眼皮较多。

与南方汉人相比,北方汉人与其他族群的融合的记载较多。北方汉人说官话和晋语。官话包含多组次方言: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北方官话、胶辽官话、兰银(西北)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等。就方言而非地域来说,北方汉人包含了西南官话族群和江淮官话族群。

北方汉人融合了来自中原北方和西方的多种族群,包含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族群、蒙古语系族群、通古斯语系族群、突厥语系族群、印欧语系伊朗语族族群等。

官话和晋语中有很多蒙古语系、通古斯语系、突厥语系和印欧语系伊朗语族的底层借词。例如北京官话(分布在北京、河北承德市、天津武清区、河北廊坊市、辽宁朝阳市、内蒙古赤峰市、新疆石河子市和克拉玛依市等地)中的“胡同”,发音与蒙古语、满语、突厥语中的“水井”非常接近。北京人用水曾经主要依靠水井,因此水井(胡同)成为居民聚居区的代称,进而成为小巷的代称。至今内蒙古很多地名如“哈业胡同”,仍用胡同翻译水井。

东北和入关的满-通古斯人大多改说官话了,入关的蒙古人也这样了。

官话的语音系统文献,可以追溯到元代的《中原音韵》。那是为杂剧唱词和韵白押韵需要而编写的韵书(按韵部排列的字典或字汇)。

元代之前,长江以北的华北和东北统治族群是建立金朝的女真人,是通古斯语系的。

金朝之前,东北和华北一部分的统治族群是建立辽朝的契丹人,是蒙古语系的。

辽金两代,西北的统治族群是建立夏国(西夏)的党项人,是来自四川松潘高原的古羌人,藏缅语族的,融合了西北的鲜卑人。鲜卑人是蒙古语系的,二世纪从内蒙东部向西扩张,建立很多北方王国和隋唐两朝。

北宋、辽、西夏鼎立之前,北方的五代统治族群是沙陀人,是军队和将领的主体。沙陀人属于突厥人,初唐游牧于新疆巴里坤(今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后征战于新疆和甘州(今甘肃张掖)。9世纪初投奔唐朝,被安置在盐州(今宁夏吴忠市盐池县),后内迁至黄花堆(今山西朔州市山阴县)。因唐朝的鲜卑军人蜕化失去战斗力,沙陀人取而代之成为军队的主体。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就是要将领们交出沙陀人军队的指挥权,并且废除唐朝军队指挥制度——节度使长期统领一支军队而成为藩镇军阀,改为平时将士分离,战时由将领临时指挥军队。

五代前的隋唐,前面说过,统治族群是鲜卑人。隋唐统治集团主要出自武川军(北魏防卫柔然的六个军镇之一)的鲜卑将领,构成关陇集团。

隋代之前长江以北的北朝,统治族群也是鲜卑人。

北朝之前的北方,有所谓五胡乱华。陈寅恪认为,五胡之名,起自于五德终始说,是图纬符命思想下的产物,并不特定指某个种族。五胡传统上指匈奴、鲜卑、羯、羌、氐。
匈奴是部落联盟,系属不明(参看文后所附我的旧文),曾经长期游牧于中原的北方(今蒙古和内蒙古)。羯最可能的亲属后裔是西伯利亚中部叶尼赛河流域的叶尼塞语系族群。羌和氐是古羌人,来自西北,属于藏缅语族族群。

五胡之中的匈奴,是投降东汉而内迁的南匈奴。48年,匈奴立蒲奴为单于,日逐王比率众南下,自立呼韩邪单于,建庭五原塞(今内蒙古包头),依附东汉称臣,被汉光武帝安置在河套地区。次年,迁庭于美稷县(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即“南庭”。汉朝置使匈奴中郎将,控制南匈奴部众。分布地区包括今甘肃庆阳、宁夏、山西、陕西、河北省北部,内蒙古呼和浩特至包头一带。73年开始,东汉和帝与南匈奴合作,攻伐北匈奴。83年,鲜卑击败北匈奴,南匈奴单于上书汉庭,希望借此机会北伐,王庭回到北匈奴。但被阻止。89年至91年间,东汉窦宪等将军,与南匈奴合作,深入塞外,击破北匈奴,南匈奴势力大增。因部族成分复杂,难以驾驭控制,汉朝又利用各种方式分化其部众,造成内部不隐,多次入寇东汉边塞杀官吏,又与鲜卑多次联兵深入内地袭掠,期间几位南单于被部属所杀。187年,张纯联合乌桓反叛,东汉征发南匈奴人,协助平叛,单于羌渠派左贤王於夫罗率众前往。但南匈奴国内反对出兵,引发叛乱,羌渠被杀。188年,族人拥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於夫罗滞留在东汉,无法回国。189年,须卜骨都侯去世,但东汉不让於夫罗回国,南匈奴国内由老王监国。在黄巾之乱时,於夫罗趁乱独立,董卓受命前往征讨。189年,汉灵帝去世,何进被杀,董卓回兵长安,立汉献帝,控制中央政府,各地军阀起兵。於夫罗先与袁绍合作,后归附曹操。195年,於夫罗去世,其弟呼厨泉继位为单于。其子刘豹,成为左贤王。216年,曹操拘留呼厨泉单于,派右贤王去卑监国,将南匈奴分成五部,即左、右、南、北、中,分别安置在陕西、山西、河北一带。咸熙年间,左贤王刘豹之子刘渊,至曹魏首都担任人质。在去卑死后,其子刘猛继为右贤王,统率部众,但因不服晋朝命令,271年起事攻打并州,失败。272年,遭暗杀而死。刘渊多次向晋朝请求回到故乡,但不被允许。在刘豹死后,刘渊继为左贤王,回到并州。290年,杨骏封刘渊为五部大都督,总理南匈奴五部。司马颖出镇邺城时,将刘渊召到邺城为人质,同样封其为宁朔将军,监理南匈奴五部。八王之乱期间,右贤王刘宣与族人秘密拥戴刘渊为大单于,但刘渊滞留在邺城,无法回国。304年,司马颖遭攻打,刘渊建议司马颖让他回国,领五部匈奴来援,司马颖封他为北单于,让他回国。回到并州后,刘渊继位为大单于。同年,刘渊称帝,建立汉赵。310年,刘渊去世,其子刘和继位,但旋即遭刘聪杀死,刘聪继任。此后进入五胡乱华时期。

从五胡乱华之前的西晋再回溯至有文献记载的殷商,中原人与北方和西方族群互动频繁。例如甲骨卜辞中经常出现的攻击田猎西北方的羌人,前面说过,是古羌人,属于藏面语族族群。

总的来说,所谓汉族是很多族群的融合,并非人种。汉族是很多族群组成的庞大族群,从清末开始被国族主义者逐渐建构为国族。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5: 义和团是爱国还是祸国?
2015: 习近平确实是中外大资产阶级最合适的选
2014: 话说苦肉计 -- 聊聊胡平先生的文章
2014: 此诺许一生 ​公民许志永:他践行
2013: 因转基因产业化等正导致我亡族灭种悲剧
2013: 温家宝是什么样的人有待中纪委调查,但
2012: 美国起诉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大获全胜
2012: 法制與王八蛋:港台媒体不懂的事
2011: 给毛饭们指几条路 -- 也不能总呆在帝国
2011: 中医信徒傻眼:中医师吃中药治病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