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辭職這件事,是熱血還是蠢
送交者: lemon0505 2016年09月25日23:34:12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再好的婚姻也會有200次想離婚,
再好的工作也會有400次想辭職。
然而,之所以並不是每一次衝動都會變成行動,
是因為有些原因真的不!值!得!

P1930.jpg


 

你是“自信心爆棚的螞蟻”嗎?
一群螞蟻與一頭大象狹路相逢,螞蟻群起而攻之,大象不勝其煩主動讓路了。第二天,這群螞蟻中的一隻遇上了大象,它高喝一聲:“讓路!”結果大象一腳下來,螞蟻瞬間覺得天昏地暗。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很簡單:不要把團隊力量當成你自己的。很多人在團隊中混得很好,於是自信心爆棚,想要辭職單飛,結果卻發現是自己想太多。

 

同事如鄰居,“孟母三遷”不是職場範例

所有因為受不了某個討厭的同事而辭職的人都後悔了,原因有二:一是明白了“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是有多愚蠢,二是發現其實走到哪裡都有讓你討厭的人。

老闆如老公,不是每次吵架都要分手
剛在一家公司入職不久的師妹辭職了,原因是“跟老闆吵了一架,與其等他辭我,不如我掌握主動權”。對於這種完全是基於想象的辭職邏輯,真的只能負責任地說:並不是每位老闆都安全感匱乏到經不起你的一次挑釁與攻擊。跟婚姻內吵架、出軌未必絕對指向離婚一樣,職場中,你與上司的爭執也不是只有辭職一個結局。相反,這可能是你們互相了解、溝通與賞識的開始。

未超過兩周的負面情緒,不應成為辭職的理由
就連抑鬱症診斷都需要以病症表現持續兩周時間為準,更何況我們平日裡來去無蹤的情緒?如果只是一時的激怒或者委屈,不應該成為辭職的理由。當然,如果厭倦情緒持續很久且無法改變,那麼該辭就辭。


薪水漲多少,這個槽才值得跳
2016年的一份職業調查顯示,普通職員跳槽後漲薪幅度一般維持在30%,中層管理者跳槽後的薪水則是前任公司的14倍。SO,如果你是為了薪水而跳槽,達到平均數了嗎?

講真,你把辭職當成威脅老闆的藉口?
前程無憂論壇近期的調查結果顯示,當員工用辭職當做要求加薪的藉口時,7%的老闆會同意加薪,11%的老闆當場拒絕。而74%的老闆則採用緩兵之計,先安撫住你然後尋找備胎。如果你想放這一招,請先了解一下你的老闆屬於哪個比例人群,OK?


換一家公司,也解決不了你的拖延症
某次採訪一老闆,他提到一位員工跟他請長假。

“理由?”他問。
“在北京遇不到愛情,想去麗江找艷遇。”

老闆被逗樂了:“如果你在北京沒艷遇,麗江也不會有。”

有理!因為人的心理和行為都有慣性,很難因外部環境的變化而扭轉。所以同樣道理,如果你的拖延症、沒興趣在這家公司處於棄療狀態,那基本上也很難因為換了公司就痊癒。

20.jpg

雖然前面說了很多不該辭職的原因,但辭職也並不是不可以。事實上,有些事情一旦成為你職場生活的主流,那還真得考慮辭職了。比如:


一天24小時on line,即使下班回家也要隨時奉命,這種工作薪水再高也不適合長期做,畢竟近年來太多猝死案例已經演示了什麼叫做“有命賺沒命花”。


走進公司大門就負面情緒爆棚,而且這種狀況並非一天兩天,而是持續超過兩個月時間。這說明你真的已經非常厭倦這份工作,而非一時衝動。

 

每天工作安排得倒是緊張充實,但是自己的能力卻得不到提高。說白了,你所做的始終都是瑣碎的重複性事物。那麼,除非你看到有升職或者轉崗的可能性,否則,這個團隊只是在消耗你,卻不能成全你。


始終處於“騎驢找馬”狀態,覺得這份工作不好,但先做着再說吧。建議有這種想法的人,還是馬上辭了這頭“驢”,否則你的熱情會被消耗殆盡,而理想中的“千里馬”也找不到。

 

單身狗始終沒有桃花運——沒開玩笑, 這真的可以是一個辭職成立的理由。因為要麼是工作太忙,導致你沒時間也沒心情去談情說愛;要麼是這份工作影響了你的氣場,讓始終處於“女漢子”狀態, 而異性很難對你產生動心的感覺。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中國古人的最高理想就是大同世界,愛什
2015: 溪谷閒人:毛澤東:不能抗日,軍國主義
2014: 大紀元證實坊間流傳李洪志偷情傳聞
2014: 社科院院長王偉光自打嘴巴——王偉光不
2013: 薄熙來的冤屈
2013: 溫家寶說自己救災的畫像感天動地
2012: 為什麼說如今已很難推倒薄熙來
2012: 回顧日本航母興衰史 曾冠絕全球 組圖
2011: 所有熱愛民主的人愛美國的民主制度,可
2011: 能不能這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