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諸子百家給歐幾里德拎草鞋都不配!
送交者: 樊斤品 2017年03月07日19:50:41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古希臘人有求真的執着,不在意是否有用。亞里士多德說:科學是超功利的、為自己而存在、不再為別的目的服務的知識。柏拉圖說:學天文學不是為了航海;而是為了喚醒靈魂——你了解天上美妙的規律,就會覺得確實有一個理性世界存在,你的理性覺醒了,你就成人了。中國人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是帝王的政治需要,並不以發現天界規律為目標,也不相信存在這樣的規律。“杞國無事憂天傾”——連詩仙李白都嘲笑國人的好奇心,中國怎麼會有科學?中國人時刻強調學以致用。莊子·列禦寇》:“朱泙漫學屠龍於支離益,單(通“殫”)千金之家(家產)。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技巧)。”屠龍之術指極為高明的技術本領但是在現實中用不到,成了中國人嘲諷的對象。

 

 

林炎平屠龍之術vs學以致用——為什麼古中國沒有科學_

 

 

我是由於李約瑟而寫這篇文章的,或者說我是為了那些喜愛李約瑟的人而寫這篇文章的。

 

李約瑟的觀點深受中國人的寵愛,這是可以理解的。多麼令人振奮!我們華夏在科學上居然領先了西方1700年!這是一個讓人想起來就夜不成寐的結論。我曾經也為之激動不已夜不成寐,後來因為發現我上當了,也為此夜不成寐:你可以忽悠,但是不能這麼忽悠。這就如同我家一貧如洗,突然有人告訴我,我的祖上曾經是世界首富。這是多麼令人振奮?儘管我們都聲稱自己不是阿Q,但是當夢寐以求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居然曾經是我們的歷史,感情誰都會成為阿Q,即便是短時間的業餘阿Q。結果發現,全是瞎話。與其如此得而復失,不如當初不得。再說這根本不是“得”,而是一個海市蜃樓,除了讓我們都體會到我們都有某種阿Q情結外,我們什麼也沒得到。

 

我不知道為什麼李約瑟這樣一個在自然科學上基本不通的人要下這麼宏偉和不靠譜的結論。我總覺得,李約瑟的結論與其說是來自研究考證,不如說是來自他的中國太太魯桂珍的壓力。世界上有一種風是最強大最難以抵禦的,那不是颱風,也不是龍捲風,也不是颶風,而是……聽好了……枕邊風!當一個沒有科學精神的人遇到了枕邊風,結局很悲催。這大概就是李約瑟悲劇。“李約瑟問題”是一個偽命題,而李約瑟悲劇是一個真悲劇。

 

我和McGill大學的Yates教授有過幾次爭論,我們的觀點截然不同。我具有中國背景,但是我完全不贊同李約瑟對中國的美譽;Yates是英國人,卻基本同意李約瑟對中國的溢美之詞。作為理工背景的我,對人文並不陌生,對古希臘的科學史非常熟悉,對中國古代的有技術但無科學也深入思考過。Yates對我的辯論無法正面抵擋,於是他拿出李約瑟的武器(畢竟,他是李約瑟的嫡系弟子):I merely gave the benefit of doubt to Chinese。意思就是當結論可以這樣也可以那樣的時候,我把好處給 了中國。Benefit of doubt是法律用語,意思是當證據不足無法確定是否有罪時該受益的這一方。比如在刑事案審理中,被控有罪的人享有“Benefit of Doubt”,亦即,當證據足以懷疑他有罪但不足以確鑿證明他有罪,而他也無法證明他無罪的時候,被告作為無罪處理。

 

李約瑟的這句話道出了他對中國的偏愛,也道出了他的偏見,至於這是否由於來自他對於他太太的偏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這個態度本身不科學。

 

其實,據我對中國科學史的研究和對希臘科學史的研究,我可以非常負責任地說,中國有技術,但是沒有科學。中國從來都沒有接近過科學。比如中國的算術,其實中國沒有數學,只有算術。數學是科學,而算術距離科學還有很大的距離。如果不遠離功利和進入抽象,科學是不可能產生的。

 

中國最接近科學的是東漢的趙爽,他在畢達哥拉斯證明勾股定理700年後再次證明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在被證明之前,沒有什麼科學意義,而只是一種經驗。從普適角度證明勾股定理可以被稱作接近了科學,但是如果僅僅是一個單一這樣的事例,依舊不能說明問題。祖沖之也許是中國最有科學精神的人,但至於祖沖之的圓周率的計算,這實在不能稱作科學,而僅僅是算術。早於祖沖之1000年的阿基米德早就知道圓周率的精確算法,按照他的方法,可以算出任意多位精確的圓周率,但阿基米德認為這是“藍領工作”而算了幾位就束之高閣。阿基米德創造的“窮竭法”實際上非常接近微積分,他用此來計算球的體積和面積,給出了近代用微積分才可以得到的解析解。而圓周率只是阿基米德的窮竭法的副產品。

 

至於常常被人掛在嘴邊的也是由李約瑟為了討好魯桂珍而提出的“四大發明”更加和科學毫不相干。

 

那麼為什麼中國沒有科學,甚至沒有接近過科學?在中國,有幾個重要的價值觀導致了這個結局。首先是難得糊塗,其次是學以致用,最後是以食為天。

 

要比較科學的發祥地古希臘的價值觀和華夏的不同,可以比較他們是如何對待一些關鍵問題的。比如在古希臘時代,有這樣一個典型的事例,有人居然問這樣的問題:素數(質數)的個數是無限的嗎?

 

這樣的問題有多坑爹啊!更加坑爹的是,居然有人要證明這個命題的真偽!比這更加更加坑爹的是居然歐幾里德證明了這個命題。也就是說:素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在華夏,從來沒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那麼此人估計是混不下去的,因為他會被認為是一個瘋子。華夏人會問:這有什麼用處嗎?當然沒用。不僅當時無用,今天也無用。數論是最沒有用處的。於是,華夏人就會問:沒用的東西你搞什麼?你這不是吃飽了撐的?既然你吃飽了沒事幹撐得慌,就干點別的事情吧。也許就是勞改吧?知識分子要改造思想不就是這麼來的嗎?你們整天在整一些沒用的東西,不如去挑大糞。

 

更多的華夏人會問,你這麼認真幹什麼?你不知道素數到底有窮還是無窮會死啊?我連什麼是素數都不知道,不也活得好好的嗎?不要這麼計較,不清不楚不是也這麼過日子嗎?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你如果是一個老師,你這樣要求學生,你肯定是無徒之人。

 

你知道為什麼孔夫子有這麼多的徒弟嗎?因為他從來不追根刨底任何問題。孔夫子沒有任何科學精神,這才使得他成了萬世師表。如果他當時如同歐幾里德這樣,他必定是一個無徒之徒。

 

想知道歐幾里德是如何證明素數的個數是無窮的嗎?真的是奇妙無比,而且極其簡潔。但是我不忍心在這裡表述,因為很多人會為此落荒而逃。但是我也不忍心不在這裡表述,因為我不想難得糊塗。證明如下(如果你看不懂這個證明,也沒啥,繼續努力就是了):假定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個數為n,最大的素數是Pn。把所有n個素數都乘起來,其乘積

S = P1·P2····Pn

現在考察S + 1.

如果其是素數,那麼我們就有了n+1個素數,因此最初的假定不成立,於是素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如果其不是素數,那麼必定可以被一個素數P整除,而P一定不是原先這n個素數中的任何一個,因為用原先任何一個素數做除數都會有餘數1。於是我們至少有n+1個素數。

因此,最先的假設不成立。亦即,素數的個數是無限的。證明完畢。

 

這真的是一個亮瞎你的雙眼的證明。要知道這是2300年前,華夏連這樣的問題都提不出來的時候,人家就證明了這個命題。這就是邏輯的力量,還有想象力的力量。我當時看到這個證明的時候真的是汗流浹背心跳加快:完了!這回完了!看來老莊孔孟諸子百家都加起來也不夠給歐幾里德拎草鞋的資格了!

 

歐幾里德不僅僅證明了素數的個數是無窮的,而且他還有這麼一段軼事:他曾經在柏拉圖學園裡當校長。一個小伙子來求學,過了幾天,這個小伙子滿臉困惑地來找歐幾里德:“幾何有什麼用處?”歐幾里德立即叫來了教務長:“請給這位年輕人一點錢,讓他馬上離開這裡,他居然想在這裡學有用的東西!”

 

古希臘人研究的這些被我們後世稱作科學的東西在當時都是無用的。是名副其實的“屠龍之術”。如果這樣的東西在華夏教授,那麼學園會很快關閉,因為我們是學以致用,沒用的東西我們是不屑學習的。我們和古希臘人的價值觀的差別就在這裡,古希臘人認為,追求真理是一種美德,那本身就是一種幸福,為什麼一定要有用?難道幸福本身不值得追求嗎?華夏的認識基本上是:如果這個東西是不能吃不能用的,就沒有理由追究,否則就是“吃飽了撐的”。

 

“屠龍之術”在華夏成為了如此家喻戶曉的格言,從小到老告誡着中國人:不要去學那沒用的東西。我們一代又一代地嘲笑和懲罰那些思考不能立即有用的東西的人,後來,這樣可以供我們嘲笑的人已經不多了,越來越少了,他們都絕種了。既然他們絕種了,科學還會有嗎?他們還沒有動科學的一點點腦筋,就被整個社會打入另冊,劃為異己,你還指望我們接近科學嗎?

 

古希臘的科學都是不折不扣的屠龍之術。歐幾里德幾何有用嗎?在古希臘基本毫無用處。那一整套公理系統,簡直要讓咱華夏人笑掉大牙:太較真了,無徒啊!太可笑了,有用嗎?太坑爹了,能吃嗎?祖沖之還好是在朝廷里混個職位,業餘時間算了算圓周率。如果他沒有那個公務員職位,早就被罵死了餓死了。

 

古希臘還有一個超級坑爹的,和歐幾里德基本上是一個數量級的,叫做阿波羅尼。此哥們研究的是圓錐曲線。也就是說,你把一個圓錐拿來垂直放在空間裡,拿想象的平面來切它,你就得到了如下幾種曲線,然後研究他們的性質:

1) 平行於底面切:圓;

2) 平行於圓錐側面:拋物線;

3) 介於以上兩者:橢圓

4) 垂直於底面:雙曲線;


還有比這更加無用的嗎?說它無用,那是最仁慈的說法,那簡直就是坑爹!你這麼拿一個想象的圓錐,用想象的平面,這麼切那麼切,你想幹啥?那是大白菜,那是豬肉,那還有點意思。你這麼切一個圓錐,絕對精神病,而且病得不輕。這是咱聰明的中國人的結論。你見過莊子想象過這玩意嗎?他老人家想象倒是豐富,那鯤鵬展翅,好幾萬里。接着就是結論。過程糊塗,結論宏大,沒有推理,非常省事。咱要的就是這個勁!不僅省事,而且討巧,於是有徒,延綿不絕,愈演愈烈。

那阿波羅尼的幾何真的沒用,但是人家就是認為這是一種幸福,這是一種對真理的追求,追求的過程就是幸福。我就是要把這圓錐給切明白了。這哥們就這麼牛,他用純幾何的方法研究圓錐曲線,就是今人也不能出其右!聽明白沒有?就是今人也未能超越他。

 

後來,後來……後來的情況對華夏很不妙,後來證明阿波羅尼的圓錐曲線的用處太大了。那已經是阿波羅尼去世以後1700年後的事情了這個世界來到了開普勒和牛頓的時代。天體的運動的奧秘到底是什麼,天體是按照什麼規律運行的?那可是一個巨大的問題,也就是要猜上帝是讓天體如何運動的。繼承了開普勒開創的事業,牛頓證明了:任何受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的力在保守場中的物體的運動都必須是阿波羅尼曲線中的一種,也就是說要麼是圓,要麼是橢圓,要麼是拋物線,要麼是雙曲線。比如我們的地球軌道是很接近圓的橢圓,有些彗星的軌道是拋物線,有些彗星的軌道是雙曲線,有些行星的軌道是比較扁的橢圓,有些彗星的軌道是非常扁的橢圓。

 

當然,這些圓錐曲線還有更加廣泛的用途。比如:汽車的車燈反光鏡是拋物線旋轉形成的拋物面,燈處在這個拋物面的焦點處,射出的光就是平行光,於是射得很遠,看起來很亮。否則無人可以在晚上開車,除非你是貓頭鷹。

 

如果把劇場做成橢圓的,你把樂隊放在其中一個焦點上,而把聽眾放在另一個焦點上,聽眾聽到的演奏就如同樂隊就在自己的身邊。奇妙嗎?

 

你看到的發電廠的散熱塔就是雙曲線旋轉形成的雙曲面,這樣的形狀使得散熱最好。

 

圓,我就不說了吧。反正阿波羅尼就是不切那個圓錐,圓我們還是有的。你瞧咱那天壇多圓,咱們多圓滑?但是除了圓,咱還有別的曲線嗎?沒有阿波羅尼也會有圓的,但是別的曲線就未必了,而理解別的曲線的奇妙性質就完全不可能了。

 

我不知道李約瑟是否學過數學和物理,也不知道為李約瑟喝彩的人是否有這些科學基礎,我不知道他們如果知道阿波羅尼、開普勒和牛頓是否還膽敢說華夏有過領先的科學。我們必須誠實地告訴世界:我們從來沒有研究過圓錐曲線,不要說研究,就是連想一想的膽量都不曾有過。我們應該理直氣壯地宣稱:這麼坑爹的東西咱從來不屑一顧,也沒膽量一顧。

 

咱們現代偉大的數學家陳省身也給了李約瑟一記響徹雲霄的耳光。陳省身是中國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是美籍華人。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已經無法說話,讓人遞過紙筆,寫下:“我馬上要到希臘去報到了。”他認為,希臘是數學的故鄉,數學家死後都會去希臘重新集結,繼續真理的征程。陳省身是對的。他超越了民族的狹隘,真正理解了真理是沒有國界的,是不分民族的。陳省身是中國的驕傲,他證明了華夏人是可以搞數學的,只要我們端正我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於是我們來到了這些問題背後的原因——自由。自由至上還是以食為天?這是一個問題!這是一個比哈姆雷特的問題更加要命的問題。誰都會背這兩句莎士比亞台詞:“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the question!”(生存還是毀滅?這的確是一個問題!)。比較接地氣的翻譯是“土逼還是不土逼,這絕逼是一個問題。”我們誰都可以吹噓在灰常年輕的時候就閱讀了“土逼還是不土逼”,但是我敢保證沒有幾個人能夠整明白到底什麼是“土逼還是不土逼”,哪怕行將就木他也很可能整不明白,因為他們一直混跡於“土”和“逼”之間不能自拔,最後只能是“土逼土逼的”。這就是為什麼華夏不管是“土逼還是不土逼”都沒有走上科學的道路。我沒有系統地讀過莎士比亞,我這樣說是因為我很誠實。況且我在農村的時候找遍了所有的可以稱作書的東西,發現只有馬恩列斯毛的東西。但是我後來整明白了“自由至上”還是“以食為天”是能否走上科學道路的分水嶺。

 

一個以食為天的群體是不可能走上科學道路的。科學的道路布滿荊棘陷阱,充滿艱難險阻。這是一條求真而不是覓食的道路,任何以覓食為宗旨的群體都會望而生畏,隨後落荒而逃。一個自由至上的群體才可能走上科學的道路,一個把自由視作最高價值的群體才可能在科學這條道路上走到底。這就是古希臘人給我們的啟示,這也是古希臘人和古華夏人的比較給我們的啟示。這是一座嚴酷的分水嶺,追求自由的走向一邊,追求食物的走向另一部;勇者走向一邊,懦夫走向另一邊。

 

一個“以食為天”的群體肯定會用自由換取食品,這是由他們的價值觀所決定的,他們以為犧牲自由獲得食物是一個很好的交易。一個沒有了自由意志的群體是不可能在追求真理和理性的道路上走下去的。這條道路不會是他們的選擇,哪怕陰差陽錯上了這條道路,也會很快逃之夭夭,一去不返。

 

歷史和這兩種不同價值觀的人群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這也許就是上帝的意志,也許就是奧林匹斯山上眾神的意志:以食為天的,最終忍飢挨餓找東西吃;自由至上的,永遠吃飽了撐着找事情做。

 

歷史一再證明了這點:拿自由換食品,結局是既沒有自由也沒有食品。以自由為上,卻總也不會挨餓,也許日子有時過得艱難,但是前途總是不辜負他們。

 

正因為有了自由意志,他們也就有求真的執着,不在意是否有用,卻在研究屠龍之術中得到幸福感。科學,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偉大的娛樂,是一種求真的快感,是一種超脫的喜悅。因此,要讓他們難得糊塗、以食為天、學以致用,就如同籠子裡的雞向搏擊長空的蒼鷹宣傳養雞場生活的和諧美滿諸多好處。好處顯然是有的,只是那不是老鷹們的嚮往罷了。

 

這就是為什麼華夏沒有科學的理由,這就是華夏甚至沒有接近過科學的理由。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轉貼:林彪事件完整調查的顛覆性總結
2016: 公孫明:周恩來死斗毛澤東 – 兼論中共
2015: 秋念11:一個男兒是柴靜
2015: 漁陽山人:穹頂之下的愚民
2014: 烏克蘭蝴蝶效應:美國衰落與國際失序
2014: 駁最高法,薄案審理沒走過場源自薄本人
2013: 天涯論壇:薄熙來不判死刑,中國就會很
2013: 怪事,近來毛左關心起趙紫陽了,說什麼
2012: 南華早報:王立軍已被定性為叛徒,最後
2012: 王立軍除名 薄熙來不妙 胡錦濤放狠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