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你不能污衊“抗美援朝”
送交者: 花蜜蜂 2017年03月28日07:33:57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作者寒竹,旅美學者、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與文楊作《中國力》。

今年(2013年)的7月27日是朝、中、美三方簽署《朝鮮停戰協定》六十周年。朝鮮半島上的朝鮮和韓國,大洋彼岸的美國,都分別舉行了不同形式的紀念活動。中國則派出以國家副主席李源潮為首的代表團到朝鮮出席朝鮮戰爭停戰60周年紀念活動。

但是,對於這場六十年多年前的戰爭,中國學界和輿論界近年來一直有爭論。誰是這場戰爭的發動者和侵略者?中國在當時應不應該跨過鴨綠江捲入這場戰爭?誰是戰爭的勝利者和失敗者?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中國當時未能解放台灣?

筆者以為,在這些基本問題上爭論的最大誤區在於,一些人把當年朝鮮半島上的這場戰爭簡單地看成是兩個陣營的戰爭,把中國的抗美援朝戰爭等同朝鮮戰爭,而忽略了這場戰爭實際上有四個不同的戰爭主體,這就是,北朝鮮,韓國、美國(包括聯合國軍)和中國;這場戰爭雖然在總體上稱為朝鮮戰爭,但中國的抗美援朝戰爭只是這場戰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雖然這四方形成了中國/北朝鮮和美國/韓國兩個戰爭同盟,但這四方的角色仍有根本性的區別。如果把這場戰爭的四個主體簡化為兩個陣營,把抗美援朝戰爭等同於整個朝鮮戰爭,就很難準確理解中國捲入這場戰爭的原因、性質和勝敗得失。


奧巴馬稱,韓國是朝鮮戰爭的最終勝利者

誰是朝鮮戰爭的發動者和侵略者?

從歷史事實看,北朝鮮是朝鮮戰爭的發動者是一個大家公認的事實。關於金日成在發動戰爭前是如何竭力說服斯大林支持其統一朝鮮半島的戰爭,現在已有大量解密的資料可以證明,各方對此爭議並不大。但是,在當時情況下,金日成政權策劃的這場戰爭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一場內戰,因為戰爭的目標是要統一朝鮮半島。

在1948下半年,雖然朝鮮半島以三八線為界成立了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但雙方當時都力圖改變朝鮮半島的分裂狀態。從1949年1月至1950年6月戰爭爆發前,朝韓雙方在“三八線”附近發生的小規模衝突就有2000多起。

北朝鮮的金日成政權不惜發動戰爭來統一整個朝鮮,而南朝鮮的李承晚政權在美軍仁川登陸扭轉戰局後也大力主張跨過三八線用武力統一整個朝鮮半島。即使到了停戰前的1953年上半年,李承晚政權仍在提出由韓國軍隊單獨北進以統一朝鮮半島。1953年4月24日,李承晚還向美國政府遞交了“北進統一”請願書,使正在打算停戰和談的美國政府頗為惱火。

由此可見,當時朝鮮半島的兩個政權都試圖統一南方和北方,只是看有無實力而已。從雙方都試圖統一朝鮮半島的意義上說,北朝鮮是這場戰爭的發動者,而發動戰爭的目的是為了統一國家。

如果從當時的朝鮮半島已經存在了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這兩個國家的現實看,那麼金日成政權發動的朝鮮戰爭也可以稱之為侵略戰爭。對於兩個國家來說,一方對另一方發動戰爭也就是侵略行為。

但是,人們在談朝鮮戰爭的侵略者時,往往忽略了在六十多年前的這場戰爭中,還有一個侵略者,這就是美國。而中國則是美國的侵略對象。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兩天后的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就下令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進駐高雄和基隆港,並提出“台灣未來的地位的決定必須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復,對日和約的簽訂或經由聯合國考慮。”。用今天的話來說,中國當時是躺着中槍。

中國的鄰國北朝鮮跟韓國發生武裝衝突,無論中國跟北朝鮮是否有相同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畢竟中國既沒有攻擊韓國,更沒有攻擊美國。美國竟然把軍艦開到中國的領海和港口,並宣布台灣地位未定,試圖把台灣從中國的領土中剝離出去。從國際法的角度看,這是美國對中國赤裸裸的侵略。如果忽略了美國從朝鮮戰爭一開始就對中國構成了侵略,就很難理解中國後來為什麼會出兵朝鮮。

中國是否應該出兵朝鮮?

要理解中國是否應該出兵朝鮮,首先要理解中國出兵的原因是什麼。如果說,中國出兵是為了幫助北朝鮮統一朝鮮半島,那麼中國出兵顯然是不明智的。1950年秋天,中共建政剛剛一年,全國百廢待興。中國政府在自己立足未穩的情況下去幫助金日成政權統一朝鮮半島顯然是弊大於利,得不償失。

但是,如果中國出兵朝鮮是在面臨侵略威脅下的不得已選擇,是為了保衛自己,那麼,中國出兵朝鮮就是符合中國自身的國家利益。所以,對於中國是否應該出兵朝鮮這個問題,最根本的是要弄清楚中國出兵究竟是要幫助北朝鮮完成半島統一,還是為了抵抗侵略,保家衛國?

從軍事上看,如果中國政府在朝鮮半島上的戰略目標是為了幫助金日成政權統一朝鮮半島,那麼,中國早在北朝鮮軍隊釜山受挫時就會出兵相援,最遲等到9月15日美軍仁川登陸,中國就會出兵幫助北朝鮮,因為這個時候美軍和韓國軍隊尚在三八線以南,中國出兵相助還有可能扭轉戰局。如果中國的目標是幫助北朝鮮統一半島,就絕不會聽任北朝鮮軍隊失地千里,主力逐步被美軍消滅,在鴨綠江邊命垂一線時才出兵相助,從而付出巨大代價地和美軍一個山頭一個山頭地爭奪陣地。

從歷史留下來的資料看,中國之所以出兵朝鮮,最根本的原因是美軍向北跨過了三八線,對中國構成了戰爭威脅。鑑於美國在朝鮮戰爭的兩天后就把第七艦隊開進中國的台灣海峽,並駐軍於台灣島,已經對中國構成了事實上的侵略。所以,當美國大軍兵臨鴨綠江邊,就已經不是在幫助韓國抵抗北朝鮮的進攻,而是在以戰爭威脅新中國。

中國出兵的戰略目標是抗美,是保家衛國,是一種面臨強敵侵略下的不得已選擇。中國把出兵朝鮮稱之為抗美援朝,抗美在前,援朝在後,就說明中國出兵首先是為了抗美,其次才是援朝。把中國出兵朝鮮理解為被迫進行的保家衛國的反侵略戰爭,有大量的歷史資料可以作證。

1950年7月2日,朝鮮戰爭剛爆發不久,中國總理周恩來對當時的蘇聯駐華大使羅申談話時講到:中國出兵的條件是北朝鮮戰敗,美軍跨過三八線。當時,北朝鮮正乘勝前進,仁川登陸尚未進行。顯然,中方對北朝鮮能否憑自身的能力統一朝鮮半島心存疑慮,並預估到北朝鮮軍隊有可能被美軍趕回三八線以北。

1950年9月25日,中國軍隊代總參謀長聶榮臻通過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向外界宣稱:中國對美國突破三八線決不會置之不理。此時已是在美軍仁川登陸之後,美軍氣勢如虹,北朝鮮軍隊節節敗退。10 月3日,周恩來又通過印度駐華大使再次向美國提出警告:“美國軍隊正企圖越過三八線,擴大戰爭。美國軍隊果真如此的話,我們不能坐視不顧,我們要管。”周恩來再次明確把美軍突破三八線,占領北朝鮮看成是對中國的挑戰。

很顯然,儘管中方在為戰爭作緊急準備,但始終是把美軍是否突破三八線作為是否出兵的先決條件,在10月4日作出派兵入朝的決定前,中方對此條件三反五次重申,就是不想捲入這場戰爭。

大量的歷史資料證明,如果當時美軍把北朝鮮軍隊擊敗後就停留在三八線以南,不要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那麼中國就不可能出兵朝鮮。中美雙方都可以避免巨大的傷亡。但遺憾的是,美國政府在仁川登陸後改變了戰略目標,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最終把中國捲入了這場戰爭。對於中國的參戰,美國應該背負最大的責任

誰是戰爭的勝利者和失敗者?

在這次紀念《朝鮮停戰協定》六十周年的活動中,美國政府的紀念活動最具意識形態色彩。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紀念活動的演講中表示,戰後廣為流傳的所謂“為平局而死(die for a tie)”的說法是不準確的,這場戰爭不是平局。今天自由繁榮的韓國跟專制貧窮的朝鮮形成了鮮明對比,所以,韓國才是戰爭的勝利者。奧巴馬用社會制度和社會發展水平的不同來界定戰爭的勝負,實在太過牽強。

奧巴馬總統沒有提到的是,六十年前的這份《朝鮮停戰協定》只有中、美、朝三方簽署。當時韓國的李承晚政府拒絕簽署這份文件,但卻不得不執行其他三方所簽署的這份文件,足以可見在停戰之時韓國在這場戰爭中所處的依附地位。時至今日,韓國領土上仍有2萬8千名美軍駐紮。把韓國說成戰爭勝利者,叫韓國人情何以堪?其實,用政治制度的不同和社會發展水平的不同來解讀戰爭的勝負更像是在說教,而不是在陳述事實,在邏輯上難以自洽。今天的德國遠比蘇聯繁榮,那是不是說德國而不是蘇聯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者呢?奧巴馬用政治掛帥來評價戰爭的勝敗確實確實顯得有些荒謬。

不過,簡單地把朝鮮戰爭視為一場不分勝負的平局確實也過於簡單化。如果把這場戰爭簡單地視為共產主義和西方兩大陣營的對壘,那麼說是平局也基本符合事實。因為戰爭始於三八線,最後也終結於三八線。但是,這場戰爭並不僅僅是兩大陣營的對壘,而是由四個戰爭主體構成,這四個主體在戰爭中的得失是不一樣的。所以,戰爭的勝負不能籠而統之,必須要從這四個戰爭主體的戰略目標是否得以實現來分析。

從戰爭的發動者北朝鮮方面看,這場戰爭是一個失敗。從1950年6月25日發起戰爭到1953年7月27日停戰協定簽訂,朝鮮半島局面重新回到1950年6月25日戰爭爆發前。北朝鮮的戰爭的目標沒有實現,政治上沒有統一南朝鮮。但在人員,經濟上的損失是巨大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北朝鮮失敗了。金日成應為這場巨大的戰爭災難負責。由於冷戰時期政府對信息的封鎖,中國國內對朝鮮戰爭有很多誤解。一直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還有著名的媒體人在海外撰文說,美軍在仁川登陸後俘虜了很多中國士兵。作者顯然沒有弄清楚中國軍隊究竟是在何時跨過鴨綠江的。在信息開放的今天,討論朝鮮戰爭已經很少再有這種常識性的錯誤出現了。但是,關於朝鮮戰爭跟台灣的關係,仍然有人以訛傳訛,斷言中國出兵朝鮮導致美軍介入而無法解決台灣問題。

從南朝鮮方面看,從1950年6月25日遭到入侵,到停戰時恢復戰前原狀,表面上看,在戰略上和政治上是勝利了。但是,韓國在美軍幫助下跨過三八線後,試圖用武力統一整個朝鮮半島,而最終這個戰略目標並未實現。所以,從戰略目標的實現程度看,韓國在總體上是不輸不贏。

但韓國為了這個戰爭平局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並在政治,軍事上嚴重依賴美國。停戰協定簽署後,美軍一直駐紮在韓國,並享有相當的治外法權。一直到今天,仍有2萬8千名美軍駐紮在韓國。2012年5月,韓美兩國協議的《為改善駐韓美軍駐軍地位協定刑事裁判權的聯合委員會協商事項》對駐韓美軍的治外法權做了一定修改,韓國警察可以在對美軍現行犯進行第1次初步調查後,將犯人移交給美國憲兵。從這一點上看,韓國並不是一個主權完整的國家。

從美國方面看,這場戰爭在總體上是一個平局。北朝鮮試圖用武力統一朝鮮半島的目標失敗了,而美國試圖幫助韓國統一朝鮮半島的目標也失敗了。戰爭始於三八線,最後結束於三八線,所以相當多的歷史學家把美國參加的這場戰爭視為不輸不贏的平局。

但是,對於中國來說,朝鮮半島雙方的勝負得失並不是評判中國在戰爭中勝敗的標準。因為作為保家衛國的抗美援朝戰爭只是整個朝鮮戰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中國的戰略目標跟朝鮮半島是否統一無關,也跟南北雙方誰勝誰負無關。作為參戰的一方,中國只能以自己的利益和自己的戰略目標來判斷戰爭的勝負。

作為朝鮮戰爭一部分的抗美援朝戰爭來說,中國是勝利者,美國是失敗者。因為從戰爭的目標和結果來看,是中國達到了戰略的目標,而美國則沒有達到。對於交戰的中美雙方來說,戰爭的開始是在鴨綠江邊,停戰時是在三八線,中國軍隊把美軍從鴨綠江邊打回到三八線,這是評判中國獲得戰爭勝利最主要的根據。

而造成美國失敗的根本原因是美軍在仁川登陸後超出原來的戰略目標,跨過三八線,意圖以南方來統一北方。戰後,美國對這場戰爭的反省不是針對聯合國軍出兵朝鮮反擊侵略,而是集中在美軍在三八線以北對中國軍隊作戰上,正說明了這一點。

為什麼說美國是中美雙方交戰的失敗者呢?因為美國在戰爭初期只是想擊退北朝鮮對韓國的進攻。如果美軍在把北朝鮮軍隊趕回三八線以北就停止戰爭,那麼美國在朝鮮戰爭中獲得的就是一個完美的勝利。但問題在於美軍在仁川登陸後改變了戰略目標,新的戰略目標是要徹底摧毀北朝鮮軍隊,用武力統一朝鮮半島。在中國出兵前,戰火已經抵達鴨綠江邊,美國的新戰略目標已經接近實現。但中國出兵朝鮮使得麥克阿瑟功敗垂成。從1950年10月19日中國軍隊進入北朝鮮開始,到1953年7月27日停戰協議簽字,事實上是美國軍隊被中國志願軍趕回到三八線。而美國希望通過戰爭由南方統一北方的戰略目標完全失敗。

所以,要理解中國在朝鮮戰爭中的勝負一定站在中國的立場上,而不是簡單地站在共產主義陣營的立場上;一定要看到中國的抗美援朝戰爭只是朝鮮戰爭的一個部分,儘管是一個重要的部分。如果把這場戰爭簡化為東西方兩大陣營的較量,那就無法理解中國在戰爭中的勝敗得失。

中國出兵朝鮮跟未能解決台灣無關

不過,稍有一點歷史常識的人都了解,當時中國無法解決台灣問題跟是否出兵朝鮮完全沒有任何關係。根據解密的資料,中共高層在朝鮮戰爭爆發前就反對金日成政權發動戰爭以統一朝鮮半島。中國希望北朝鮮應該在中國解決了台灣問題以後再行動。但在金日成獲得蘇聯斯大林的支持後,中國已經很難阻止金日成政權的行動了。在朝鮮戰爭爆發後的第三天,美國就把第七艦隊開進了台灣海峽,並駐軍高雄和基隆港口。對於沒有現代海軍的中國來說,當時解放台灣已經無望。所以,三個多月後無論中國是否出兵朝鮮都不能改變當時中國無法解決台灣問題這個事實。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本文在前面指出,美國因為北朝鮮向韓國發起進攻,把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阻止中國解放台灣,中國屬於“躺着中槍”。

按照沈志華教授的觀點,即使沒有朝鮮戰爭,美國也會用武力保衛阻止中國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因為在1950年2月14日《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後,美國的對台政策已經發生了改變。在《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前,美國確實一度打算放棄台灣。杜魯門在1950年1月5日講:“美國無意在目前的台灣尋求建立軍事基地的任何特權,也不打算使用武裝部隊干預那裡的局勢”。 國務卿艾奇遜在1月12日公開宣稱:美國在西太平洋上的防衛線包括阿留申群島、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菲律賓,將台灣排除在美國的海上防禦圈之外。

但是,在《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後,美國的軍方和國家安全委員會(NSC6)竭力促使杜魯門總統改變對華戰略,要求美國守住台灣島一線。4月27日,中共軍隊解放海南島,台灣倍感壓力。這時美國軍方和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強硬派不斷給杜魯門總統施加壓力,要求美國防守台灣島。當時的國防部長約翰遜、國家安全委員會、參謀長聯席會議,美國遠東戰區總司令麥克阿瑟都要求美國總統命令美軍駐防台灣。

不過,假設沒有朝鮮戰爭,美軍是否會開進台灣駐防是一個無法證實的假設。因為畢竟朝鮮戰爭已經爆發了,而美國是在戰爭爆發後才把軍艦開進台灣海峽。沈志華教授的上述觀點只是一種無法證實的推測。

沈志華教授的第二個判斷是《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收回了中長鐵路、大連和旅順港,蘇聯失去了謀劃多年的以太平洋出海口和不凍港,所以不得不在朝鮮半島尋找新的出海口。1月30日,斯大林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同意金日成對朝鮮南方採取軍事行動,這一決定不僅改變了朝鮮半島的命運,也對中共進攻台灣的計劃產生了重要影響。

中國政府收回大連和旅順港是否導致了斯大林改變主意轉而支持金日成對南方採取軍事行動?這是一個可以進一步研究的問題。但是這個邏輯推導並無多大價值。因為即使是中國收回大連和旅順港導致了斯大林改變態度支持金日成發動戰爭,而戰爭爆發導致中國政府無法解決台灣問題,也不能否定當時的中國政府堅持在《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中收回大連和旅順港的正當性。中國政府不可能以放棄大連和旅順港主權的方式來換取斯大林反對金日成發動戰爭的態度。畢竟,一個是有關自己國家的主權問題,另一個只是鄰國之間的戰爭,中國政府除了維護自己的主權,不可能有第二個選擇。

無論是以上那一種原因,有一定可以肯定,中國在1950年10月出兵朝鮮跟當時無法解決
台灣問題沒有關係。1950年6月25日爆發的朝鮮戰爭跟台灣問題有密切關係,因為朝鮮戰爭的爆發直接導致美國軍艦開進台灣海峽,中國不得不放棄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但是,1950年10月開始的抗美援朝戰爭卻跟台灣問題沒有關係,因為這時美軍進駐台灣已成既成事實,無論中國出不出兵,都無法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

朝鮮戰爭停戰已經六十周年,今天反省這場戰爭應儘量避免意識形態的偏見和主觀想象,尤其要避免把這場戰爭看成是兩塊鐵板一樣的兩大陣營的交鋒。朝鮮戰爭四方捲入的原因各不相同,各自在這場戰爭中的勝負也不盡相同。中國人講的抗美援朝戰爭跟朝鮮戰爭也不是兩個可以替換使用的概念。不理解這兩個概念的差異,就不能準確理解中國捲入這場戰爭的原因,更不能理解中國在這場戰爭中的利弊得失。


~~~~~~~~~~~~~~~~~~


雖然這篇文章是幾年前寫的,對於幫助思考現在朝鮮問題也有幫助。北韓在那次戰爭之後,美國的武力一直在支持南韓維護南韓和平,北韓也一直把美國看成對他的威脅,把美國當成他的敵人。美國也把北韓威脅作為永遠駐軍南韓的藉口。由於地緣政治,即使冷戰結束之後,實際上仍然在把駐軍作為圍堵中俄的戰略。奧巴馬政府“重返亞洲”之後,更加劇着北韓擁有核武的緊張局勢。呵呵!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老猿:誰為中國社會的墮落負責?
2016: 阿妞不牛:不共戴天仇敵之死,不堪忍受
2015: 朱子治家格言
2015: 習近平姐姐當面批評習近平 只用舊下屬
2014: 張宏良:美國背叛普世價值,應是中國鋤
2014: 網絡應該是左中右各派有識之士討論交流
2013: 毛澤東是文革的最大受害者
2013: 俺建議北美的毛左們發起“北京跳樓”的
2012: 德孤:讓薄熙來去給毛澤東守墓吧!
2012: 《重慶人民的反思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