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瀘縣事件,一堂值得深思的公開課
送交者: willer 2017年04月08日17:11:38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來源: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

(原標題:瀘縣事件,一堂值得深思的公開課)

今天是4月8日,春暖花開的一天。

如果不是刻意提起,大家似乎很難在這個舒適的周末再想起瀘縣事件。

4月1日以來,持續一周的輿論熱議、捕風捉影的網絡謠言、亢奮澎湃的網絡情緒、信息公開的民眾呼籲、集中罕見的媒體批評、飽受爭議的政府態度……似乎戛然而止,好像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輿情,就是這麼弔詭。

塵埃落定之際,也是反思之時。當關切、追問、質疑、謠言統統退場後,瀘縣事件仿佛一堂糅雜多重元素的輿情公開課,值得認真總結。

危機

這原本只是個普通的安全事件。

4月1日6時20分,瀘州市瀘縣公安局太伏鎮派出所接到報案稱:太伏鎮太伏中學男生宿舍樓外發現一男子俯臥在水泥地上沒有動靜。經查證,死者趙某,是四川省瀘縣太伏中學八年級(初二)4班學生。

花季歲月,男孩怎麼會突然死去?一時間,邊遠小城的寂靜被打破了。

答案在一天后揭曉。4月2日,“瀘縣發布”公布:“經公安機關現場勘驗、屍表檢驗和調查走訪,趙某損傷符合高墜傷特徵,現有證據排除他人加害死亡,具體死亡原因需依法按程序待家屬同意後屍體檢驗確認。”

或許是回復太快,或許是結論生硬,或許是不夠詳實,人們對這樣的解釋並不滿意。

網上流傳的視頻證實,孩子母親衝進殯儀館,剪開孩子衣衫,孩子後背有大面積青紫,手部肘部有傷痕。旁人一邊搖頭嘆息,一邊拍照上傳。

幾乎就在同時。有人在微信圈中轉發,說趙姓男孩是被學校5個校霸活活把人打死,校霸向趙某勒索1萬元後無果,把人打死扔下樓。後爺爺奶奶報警,但派出所的人登記了就沒管。更有傳言指出,欺凌趙某的5名校霸學生,有縣長的兒子、鎮長的兒子、校長的兒子和鎮派出所領導的子女。為了息事寧人,校霸家長一家願意賠償20萬,總計100萬來平息事件……

一時間,網民對官方的質疑此起彼伏,“排除他殺”的官方結論更沒有被廣泛認可。

線下問題,頓時成為線上熱點,把無數人圈到瀘州事件的輿論場中。

網民的舉動,恰如魯迅先生所言,“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

謠言

謠言,是瀘州事件突破地域限制,成為全民熱議話題的重要推手。

“瀘縣發布”4月3日專門公告:“個別網民不經查證,肆意通過互聯網、QQ群、微信公眾號等平台,編造發布‘五名學生打死同學,其中一人已自殺’、‘孩子已經離開,全身被打得淤青死血,手腳被打斷’等等不實信息,造謠生事,煽動群眾聚集滋事,嚴重擾亂了社會治安秩序。目前查實唐某、李某、姚某、鄭某等人網上造謠、傳謠的違法事實,公安機關將對上述人員依法進行處罰。”

這個發布,沒有公布事實細節,也沒有澄清事實真相,卻以懲治謠言為目標,激發了新一輪熱議。網絡謠言也應聲而起,比如,有打人的學生因為害怕追責而自殺,拍攝現場狀況的婚紗店老邊被黑社會追打,而當地為了封鎖消息,讓群眾簽字領封口費,死者的爺爺奶奶則被關進了警局……

冷靜下來看,幾乎所有“有鼻子有眼”的謠言都經不起仔細的推敲。比如最關鍵的打人細節,校長有一個女兒在學校讀初一,跟趙某不認識,沒有關係。瀘縣縣長、太伏鎮鎮長、派出所領導的孩子也沒有在學校讀書。所長的女兒在大學讀研究生,副所長的女兒才兩歲。

謠言這個古老的文化現象,幾乎與人類歷史同齡,也被稱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傳媒。古今中外,都有謠言的身影。西方繪畫中,還有一個“謠言女神”的形象,她手握兩支小號,一支散布謊言,一支傳播事實。

謠言可惡,卻是真相遲到後的產物。“真話不說,謠言登場;大道不暢,小道必猖”。一方面是大家翹首以待及時準確的信息公開和權威可信的屍檢結果,一方面是瀘縣方面自說自話無法形成有效的交流溝通。

這樣的情形,公安部原新聞發言人武和平先生曾作出闡述,“為什麼會產生謠言,誰的責任?當然是造謠者,他是直接責任。但是為什麼會出現謠言呢?我在想,會不會我們掌握信息的一方,不說話,或說得太少,和老百姓公眾這種信息需求產生了供求上的矛盾。對於一個消息,掌握信息的人越封堵,越不告知,謠言就越盛行。”

情緒

情緒,是一種難以量化的主觀反映。

家長失控的情緒,是瀘縣事件的導火索。從現場的錄音來看,面對兒子的突然離去,孩子的父母並沒有耐心去理解警方的結論,這是一種可以理解的人之常情。從危機公關角度來說,激憤之時,官方的解釋很多時候是蒼白的,甚至會欲蓋彌彰。這就要求當地政府在處理問題時表現出更多的耐心和關心,這是法定義務,也是公務人員的職業倫理。

家屬的情緒,引燃了網絡。

有學者做過研究,一旦有公共事件發生,情緒會呈現出不同樣貌。尤其事件是負面的話,比如災害、事故,受訪者的情緒,以幸福、滿足、安穩為主要特徵的社會情緒,很快會被集體喚醒,轉向憤怒、驚恐、焦慮和悲傷。其中,憤怒的情緒最常見,也最容易在網上傳遞。

對權力干預的擔憂,不止來自網民的直覺,也來自國家級通訊社的“切身之痛”。

新華社記者在採訪瀘縣事件過程中,嚴密防範讓記者感覺到無形壓力,所到之處都有人“陪同”。當記者提出採訪死者母親時,縣政法委書記李盛春表示找不到人,問手機問地址皆不知。記者好不容易突破制約跑了20多公里村道前去採訪死者的爺爺奶奶和同學時,被跟隨的鎮村幹部各種暗示威脅干擾,迫使採訪對象不敢說真話。而當地的種種電話騷擾則更讓記者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

憤怒之中,新華社發文,《三問四川校園死亡事件:拿出事實需要多久》,文章質問,孩子究竟是自殺還是他殺?究竟有沒有霸凌現象?當地政府究竟在緊張什麼?

政府的緊張,實際上是政府焦慮情緒的表現,也是政府輿情回應機制失靈帶來的被動後果。

機制

事件的轉機,直到4月6日下午才出現。

當天的新聞通氣會上,瀘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長毛漢東首次披露了意外發生前的過程,其中包括,3月27日晚自習後,趙某翻牆出校,後被校方通報家長,接到父親電話後,情緒一度低落;趙某3月28日起感冒,31日起病情加重並開始發燒;當天夜裡趙某睡覺時曾發生夢魘,叫喊聲驚動了同宿舍同學;4月1日凌晨,生活老師曾探望過趙某。

發布會還通報了關於趙某是否受到保護費威脅的調查。通報說,通過對趙某三位同學的調查,沒有發現趙某被欺凌的問題;其爺爺奶奶也表示,沒有聽說趙某被收保護費的情況。

輿論初步平息。

此時,時間已經過去了6天。早已錯過了回應的最佳時機。

瀘縣事件,與此前的甕安事件、石首事件,差不多走上了同樣的錯誤路徑。即一旦輿情回應滯後或者失當,網絡輿論多次疊加後,往往能夠形成高度共振,最終給事件系上一個死結。

新媒體時代,在一種法治思維和開放心態的邏輯下,瀘縣趙姓學生的死亡,無論是屬於意外,還是刑事案件,除非出於正當的偵查秘密,不僅當事者家屬有知情權,社會公眾也有知情權。推諉責任、漠視網絡、搪塞真相甚至提防記者的官僚做派,是錯誤的,也可能是違法的。

去年的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領導幹部要學網、懂網、用網。2013年以來,李克強總理也多次在政務公開的要求中強調,要主動運用政務公開來釋疑解惑,回應人民群眾關切的問題。

2016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61號文件《關於在政務公開工作中進一步做好政務輿情回應的通知》。同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關於全面推開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實施細則》。文件明確要求,“對公眾不了解情況、存在模糊認識的,要主動發布權威信息,解疑釋惑,澄清事實。”

遺憾的是,“瀘縣發布”的信息,從一開始就缺乏回應技巧。只是一味強調“死亡均為高墜傷、無其他暴力加害”的結論,沒有對死亡給出科學詳實的證據解釋,也沒有針對性地回答網民提出的各種疑問。照搬結論的簡單回應,缺乏說服力,難以打消公眾心中的疑惑,也給謠言四起提供了滋生空間。

考驗

 

回顧過去,突然死亡、家屬不服、公眾質疑、記者受阻、公信危機的教訓並不鮮見。瀘縣事件中,政府面對中學生意外身亡時採取的傳統官僚維穩措施,已經完全跟不上信息時代的步伐,也遠遠滿足不了人民群眾的需求。一次次慘痛的經歷後可以發現,各級政府和官員的媒介素養提升已是大勢所趨,時不我待。

否則,受傷的是逝者家屬,被動的是地方政府,被騙的是社會公眾,解構的是政府公信。這是誰也不想看見的多輸局面。

(原標題:【解局】瀘縣事件,一堂值得深思的公開課)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美國退還庚子賠款的真相
2016: 德孤:巴拿馬文件對專制國家不起作用
2015: 看畢福劍視屏事件:談毛左與告密文化
2015: 畢福劍門無關中國人的基本人身自由
2014: 安瑪:習近平漸露昏君相,開始詆毀毛澤
2014: 請勿大量自己跟自己貼,占據版面
2013: 孔慶東、戴旭等毛左把中國出現的天災人
2013: 朝鮮受到了韓美聯合軍演的核威懾或着說
2012: 請教teddy2,你對馬悲鳴評論劉賓雁、方
2012: 周永康薄熙來想整垮習”純屬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