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忽視使用價值是馬克思的錯之源
送交者: 樊斤品 2017年05月12日23:57:45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OTY4OTY3Nw==&mid=2247483751&idx=1&sn=cc94adcca9f71b4aecd884da99ce49ab&chksm=ec2a1845db5d9153bafe323f6b866bcad0d15a71150dad2520ea8ae29c9a05419ac41b67bd05#rd

 

我昨天談到“勞動價值無法統計社會財富”,勞動價值論一無是處。馬克思的錯誤之源頭是他忽視使用價值即效用或社會財富的研究。

 

 

 

一.忽視使用價值是馬克思的根本錯誤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第47頁(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下同)說:“商品首先是一個外界的對象,一個靠自己的屬性來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的物。這種需要的性質如何,例如是由胃產生還是由幻想產生,是與問題無關的。”

 

批判:①“商品首先是一個外界的對象”是錯誤的。原意可以指自然資源,因為其可以滿足人的需要而成為商品。但是,很多商品是因為有人的需要才製造出來的。理髮師的剪刀,是因為人們需要理髮而製造,並不是它本來就外在於人類而存在。

 

②“這種需要的性質如何,例如是由胃產生還是由幻想產生,是與問題無關的”斷言,錯誤。在人們生活中,首先要生存,要吃飯,你把一個人關起來禁閉幾天,給他一個選擇:要食物還是要衣服?他肯定要食物而不是要衣服。這是由人的“需要的性質”決定的,食物是最基本的需要。因此,“需要的性質”與問題無關,是完全錯誤的。這一點可以用馬斯洛的人類需要的不同層次來解釋。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48頁說:“物的有用性使物成為使用價值。但這種有用性不是飄忽不定的。它決定於商品體的屬性,離開了商品體就不存在。因此,商品體本身,例如鐵、小麥、金剛石等等,就是使用價值或財物。”

 

批判:①“這種有用性不是懸在空中的。它決定於商品體的屬性”是完全錯誤的。馬克思認為:使用價值是一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在馬克思的使用價值觀中,物就是一切,根本就看不見人的影子。商品的有用性,是因為它對人有用。任何物品,若沒有利用它的主體,就根本沒有有用性可言!因此,如果沒有人的存在,“有用性”就不存在。“有用性”由人決定而不是由商品(或物質)決定。從現代經濟學的觀點看,這種“有用性”就是“效用”。馬克思的“商品體決定有用性”的說法屬於唯物主義的判斷,卻忘掉了決定這種“有用性”的主體是“人”而不是“商品”,所以是本末倒置。

 

②物品的有用性,就是物品滿足主體需要的用處而已,它是存在於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一種關係。與馬克思的“這種有用性不是飄忽不定的”的結論相反,物品的有用性恰恰就是一種依人的需求變化而變化、既可生亦可滅的“飄忽不定”的可變性質。

 

③所謂使用價值,是指物品能滿足人的需要的屬性。只有那些確實具有可交換性從而可以完成交換過程而進入消費的商品,才真正成為人的需求對象,也才是真正的使用價值。馬克思“商品體本身,……就是使用價值”的結論根本就是錯誤的。

 

由於馬克思迴避了“具體滿足”和“一般滿足”的區分,所以他同樣漏掉了“具體使用價值”和“抽象使用價值”的區別。

 

商品交換關係的明顯特點確實在於抽去商品的“具體使用價值”,但卻完全不可能抽去商品的“抽象使用價值”。忽略“抽象使用價值”是整個《資本論》體系的最大邏輯破綻。

 

馬克思說:“作為使用價值,商品首先有質的差別;作為交換價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別,因而不包含任何一個使用價值的原子。”從這裡開始,馬克思的整本《資本論》就一直為他這個“最大邏輯破綻”進行持續不斷地掩蓋:作為交換價值的商品確實不包含任何一個“具體使用價值”的原子,但卻不可能不包含了“抽象使用價值”的原子。不理解這一點的學生或學者,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學生或學者。

 

馬克思說:‘如果把商品體的使用價值撇開,商品體就只剩下一個屬性,即勞動產品這個屬性。”嚴重錯誤。如果把商品體的“具體使用價值”撇開,商品體剩下的根本不是“勞動產品”這個屬性;只有當商品碰巧是人類的勞動品時,勞動產品這個屬性才進入視野。勞動是商品的次要屬性,因為“抽象使用價值”或效用比勞動產品更有一般代表性。效用使物品具有一般價值,“稀缺效用”使物品具有經濟價值。馬克思知道勞動有“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二重性,卻居然不知道使用價值也有“具體使用價值”與“抽象使用價值”之分。馬克思說“一個物可以是使用價值而不是價值。”其實應該說:“一個物可以有使用價值而不包含勞動”。馬克思這裡已經把“勞動就是價值”當成理所當然的了。

 

二.使用價值最重要,因為:

 

第一,生產的目的是消費,消費的是使用價值。使用價值既是生產的結果,又是生產的目的。而勞動只是創造使用價值的手段之一。根據目的高於手段、手段服從目的的原理,得:使用價值高於勞動價值。人類勞動的目的是為了獲得享用物,人們希望用最少的勞動獲取儘可能多報酬。這個“報酬”當然是勞動的成果即物品的效用或使用價值,而絕不是“勞動價值”。“價值”只能是財富的價值即效用,它使人們獲得享樂、愉快、舒適或減輕人們痛苦的東西,而不是令人生厭的勞動。馬克思的價值理論完全與常人的觀點背道而馳。

 

第二,人類從事商品生產是希望通過交換使自己用少量勞動換取更多的享用品,這些物品是以它的效用的大小來體現它的價值的,不是以它包含的勞動量來體現價值的。

 

在市場交換中,按質論價的“質”是使用價值的質,不是勞動的質。可見,使用價值對價格具有決定作用。使用價值在市場中被認可,才使勞動有價值。馬克思說:“如果物沒有用,那麼其中包含的勞動也就白白耗費了,因此不創造價值”。這可得出一個關鍵結論:即物品的價值必須以社會的承認為前提。但馬克思沒有堅持下去。馬克思卻反過來,認為勞動是勞動力的消耗過程,因為勞動力的消耗,使產品具有價值;勞動量大小決定着交換價值量的大小。這與人類的交換秩序相違背的反科學的結論,本來不屑一顧,但它被馬主義強制於社會中,造成了社會生產和交換規則的大混亂,給人類造成了破壞。

 

第三,分配時,人們分配的也是使用價值。人們分到手是貨幣,而貨幣代表的正是使用價值。蛋糕大點才好分,蛋糕就是使用價值。使用價值或財富是由土地、勞動、資本、技術共同創造的。因此,生產要素都應參與分配。級差地租是土地所創,良種帶來的產量增加是技術所創。要承認生產要素不僅創造了財富,而且創造了價值即效用。

 

三.如何計量使用價值即社會財富呢?

 

使用價值即財富的物理量由大家一致公認的計量單位來衡量,如:kg、km等。不同的使用價值其物理量不一致,必須通過貨幣把不同的使用價值換算成使用價值的社會量。

 

貨幣是社會財富的通用代表,貨幣是商品交換能力或交換價值的計量單位,價格是商品交換價值的貨幣表現。可以說,商品的成交價格是使用價值的社會量,反映了社會對商品使用價值的評價。因此,社會上通常所說的收入和國民生產總值的數量,反映了人們擁有的使用價值或財富的多少,並不反映消耗了多少體腦力的所謂勞動價值。

 

馬克思堅持同量的勞動創造同量的價值,而“同一勞動量用在富礦比用在窮礦提供更多的金屬”,因此,勞動價值不能表示兩礦的財富量的差別。也就是說,勞動價值無法統計社會財富。

 

財富的評估有2種方法,一種實物的物理單位計量,如多少噸煤、糧食等等,這種統計只能計算物質財富,不能計算精神財富。而且無法加總。因為單位不同!

 

另一種是價格計量方法,所以財富包含精神財富都可以近似計算進去!譬如:電影、圖書、專利成交量都可以算進去。譬如說中國GDP是9萬億元,由於“元”與“金”不存在對應關係,9萬億隻是一個算術數字(既然只是一個算術數字,和經濟學的效用論的1、2、3、4、5等算術數字是一回事);若20年前是9千億元,則GDP比20年前增長10倍,但由於一些物價漲了10-20倍,實際財富可能沒有增長!

 

所以,所謂的GDP、GNP統計也只是對社會財富的一種主觀評價。不能直接根據GNP的大小來判定社會財富是否增長,必須剔除物價上漲的因素。在市場經濟不發達的社會,社會缺乏一套對物資財富評價的價格系統和價格指標,因此,對古代的物質財富做出估價是很困難的。因此,宋朝的GNP是當時全球1/3完全是胡說八道。因為當時全人類不可能有一套對物資財富評價的價格系統和價格指標,GNP概念都沒有,根本不可能GNP統計!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朝越緬留給中國外交的教訓
2016: xpt:蔡英文,別尿大陸
2015: 周永康成功實現戰略預期,習近平徹底失
2015: 當年反美北大女生馬楠,當間諜被美國丈
2014: xpt: 探索中國不民主的淵源
2014: 反共反毛網站博訊網一高級記者造謠抹黑
2013: 日本人和毛共分別害死2千萬中國人,所
2013: 選擇共產黨 全國人民都後悔
2012: 依法治國必須公審陳光誠法辦陳光誠
2012: 姜維平: 日本媒體刊發假消息目的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