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日刊:戰後日本靠“保護貿易”發展至今 “自由貿易”是謊言
送交者: 象棋 2017年05月18日23:34:31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日刊:戰後日本靠“保護貿易”發展至今 “自由貿易”是謊言

來源:參考消息                                                時間:2017-05-19            
14                    0                    日本                    字號:A-A+                
                   分享到:                                                                                                    0                                                                    收藏                    打印                

timg-(1).jpg

日本《經濟學人》周刊3月28日刊登評論家中野剛志文章《“自由貿易帶來成長”的謊言 戰後日本靠“保護貿易”發展至今》稱,貿易自由化不一定能帶來經濟成長。戰後日本的經濟成長是冷戰這一特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帶來的僥倖結果。冷戰時期日本屬於西方陣營,處於美國庇護之下,如果沒有這一地緣政治環境,能否實現戰後經濟的成功令人懷疑。

文章稱,如果認為日本的經濟發展是自由貿易帶來的成果,這種想法也太過單純了。

“自由貿易帶來經濟增長。戰後日本是多虧自由貿易才得以成功的。”這曾作為不容置疑的論調被廣泛相信。

然而,憑這種對通常說法囫圇吞棗地接受的認知惰性,無法渡過唐納德·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的混亂時代。自由貿易和經濟成長的正“相關”關係,並不一定意味着自由貿易會帶來經濟成長的“因果”關係。經濟成長的因素除貿易以外還有很多。

自由貿易會帶來經濟成長,這並不是理所當然的。

被管理的自由貿易

文章稱,戰後自由貿易和經濟成長呈現出正相關關係。不過,在黃金與美元的交換比率固定在1盎司=35美元的1950至1973年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自由貿易,即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體制下的貿易的實際狀態,與經濟理論上的純粹自由貿易有很大不同。

關稅及貿易總協定體制下的貿易自由化與今天的世界貿易組織(WTO)體制不同,是相當穩妥和漸進的。即,農業領域和服務領域基本被排除在自由化對象範圍外,在工業領域也承認各種例外措施,包括反傾銷稅、多邊纖維協定、出口自主限制和緊急進口限制措施等。各國都有採取政策緩和因貿易自由化帶來的激變的空間。

文章稱,以出口自主限制為例,日本1955年加入了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由於來自日本的產品急劇增加,美國提出了要求,日本1956年進行了棉產品的對美出口自主限制,1969年是鋼鐵,1972年是纖維,1977年是彩電,1981年是汽車。

文章稱,受到對來自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各國的進口的數量限制(決定一定時期內對某品目的進口量,不允許進口超過這一數量的非關稅壁壘)的工業品目數方面,1963年是歐洲共同體(EC)76品目,日本132品目,到1970年分別是65品目和81品目。從全世界範圍來看,日本是明顯的進口限制國。

相比之下,英國和美國在1963年分別是10品目和7品目,品目較少。但到了1970年,英國是28品目,美國是67品目,貿易管製得到加強。

像這樣,一般認為,關稅及貿易總協定推動了戰後貿易自由化,但實際狀況大大偏離了自由貿易理論。

另外,各國對因自由貿易化而遭到損失的產業和階層採取補償性措施,如發放補貼或推出福利政策等,減少了對國內收入分配造成的負面影響。因此,這一時期看到的現象是,隨着貿易自由化的進展,政府干預的規模越來越大。

總之,取代關稅保護的是通過社會政策加強保護。這可以說是“被管理的自由貿易”,或者可以說是保護貿易的一種。不管怎麼說,戰後的自由貿易與戰前自由貿易不同,政府的干預和保護大幅增加。

文章稱,有關戰後自由貿易和經濟增長呈現正相關關係一事,美國經濟學者邁克爾·克萊門斯和傑弗里·威廉森指出,在戰後良好形勢下,得以進入實現了高速成長的國家市場的那些國家取得了迅速成長,而且這些國家為了進入外國市場而達成相互下調關稅的協議。這是戰後自由貿易與經濟成長正相關的最大因素。

也就是說,不是因為下調關稅才實現了成長,而是因為實現了成長才得以下調關稅。戰後自由貿易化得以成功,是多虧了市場的成長。而且,這些自由貿易化伴隨着政府管理和保護。

文章稱,自上世紀80年代以後,貿易自由化進一步發展,1995年成立世貿組織,自由化對象擴大至農業和服務領域。另一方面,以“小政府”為理想的新自由主義理念抬頭,政府的管理和保護大幅減退。

然而,世界經濟平均實際增長率由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4.8%減少至3.2%(1980至2009年)。2008年以後,世界經濟停滯,世界貿易在世界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例也呈現不增不減狀態。

文章稱,由此可以推出,可以說經濟增長會使貿易擴大,但無法說貿易自由化會使經濟增長,也不能說保護主義是經濟增長的障礙。倒不如說,徹底推行貿易自由化可能給經濟增長帶來負面影響。

冷戰的恩惠

文章稱,如果探尋帶來戰後日本繁榮的原因,則應該把目光投向冷戰結構這一地緣政治環境。由於冷戰是意識形態的對立,美國的戰略目的不僅在於針對當時蘇聯的軍事攻擊採取防衛措施,還有阻止共產主義化的意圖。

美國為防止亞洲的共產主義化而干預了朝鮮戰爭,這創造出了“特需”,日本因此抓住了戰後復興的機會,也被拉入了西方經濟圈。

文章稱,美國為讓日本留在西方經濟圈,對日本積極開放本國市場。為此,美國在廣泛範圍內下調了關稅,對日本維持主要關稅的情況也採取了寬容允許的態度。

自60年代後半期以後,東西緊張局勢得到緩和,日本成了經濟大國,美國經濟實力相對下降,美國無法再對日本的出口採取寬容態度,日美貿易摩擦產生。

不過,1979年蘇聯進攻阿富汗,美國再次轉而加強與西方盟國的關係,經濟政策也發生了變化。為增強軍備,美國支出巨額財政,為強化經濟霸權,美國採取了美元升值政策。由於美國內需擴大和美元升值(日元貶值),日本再次享受了對美出口的恩惠。

總之,戰後日本的經濟成長是冷戰這一特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帶來的僥倖結果。冷戰時期日本屬於西方陣營,處於美國庇護之下,如果沒有這一地緣政治環境,能否實現戰後經濟的成功令人懷疑。

但是,自上世紀80年代後半期開始,蘇聯威脅大幅減弱,冷戰最終結束。美國認為已沒有必要對日本採取寬容態度,因此通過日美結構協議等強硬要求開放市場。日本也響應美國的要求推進市場開放和自由化,但在此期間的日本經濟陷入了被稱為“失去的20 年”的長期低迷局面。

戰後日本取得顯著經濟增長是在冷戰時期,而失去的20年與冷戰結束後的20年時間是一致的。這不會完全只是偶然。

文章稱,從戰後日本的成功經歷明顯可以看出,得出“自由貿易才是通往經濟成長的道路”的教訓是多麼錯誤。貿易自由化不一定能帶來經濟成長,戰後日本成功的最大因素是冷戰。冷戰結束四分之一世紀了,在美國霸權正走向終結的時代,有關執拗於自由貿易的認知惰性,已無需多言。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祝賀蔡英文:帶領台灣往前走,莫回頭
2016: 反思文革,反思什麼?
2015: 溪谷閒人:美國是中國的傳統朋友和“救
2015: Robert:毛晚年是怎麼回事?
2014: 樂聖:越南暴民打砸搶燒是反抗壓迫 請
2014: xpt: 黃海波嫖妓和出國的愛國人士
2013: 文革期間的教育體系民主化——來自美國
2013: 胡喬木之子胡石英:反右擴大化的責任確
2012: 洋人究竟怕薄什麼?軍國主義?
2012: 看山:薄熙來倒下,天意,還是人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