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矛盾與和諧論》--實現世界大同的哲學指導
送交者: 朱中卿 2017年07月21日19:49:34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1. 矛盾與和諧論

     

    導讀:本章是《均衡論》的哲學基礎。本章重新解釋了對立統一規律,指出了馬、恩、列、斯、毛所犯鬥爭錯誤的哲學根源(同時也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所犯錯誤的哲學根源),提出了化解矛盾實現和諧的理論指導,為人類社會實現和平釐清了哲學思路。本文的寫作時間是在中國政府提出和諧社會口號之前。

    ---------------------------------------------------------------


      哲學稱為“科學中的科學”,作為根本性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對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是有着巨大影響的。理論指導實踐,懂得“理論指導實踐”的人在“理論指導實踐”,不懂得“理論指導實踐”的人也在無意識地“理論指導實踐”。因此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中的問題也就是實踐中出現的問題,究其根源就會追究到理論中的問題上去,最終就追究到哲學中的問題上去。
        
      對立統一規律
      對立統一規律是哲學中一條基本的規律。正因其為基本,因此對這個規律的認識錯誤是導致人類社會實踐錯誤的重大理論根源。
      對立統一的思想是古往今來眾所周知的,同時也是眾所不知的,因為它從來就沒有被表述清楚過。
      對立統一是有兩層意義的。
      對立有兩層意義:相對而立與相互對立。相對而立是指事物相比較而存在,因不同而區分。比如善惡、美醜、左中右、高中低、東南西北、你我他她它等等,也就是一分為二、為三、為多。相互對立是指事物之間的矛盾衝突,也就是相害相剋相奪。比如大魚吃小魚,這就是相互對立。
      統一也有與對立相對應的兩層意義:相統而一與相互統一。相統而一是指事物因相同而合一。比如白馬黑馬相對而立,但它們都是馬呀,因此相統而一:馬的集合。正數負數相對而立,但它們都是數呀,因此相統而一:數的集合。資產階級無產階級相對而立,但他們共同組成社會系統,因此相統而一:社會系統。人與自然相對而立,但他們共同組成生態系統,因此相統而一:生態系統。所以相統而一就是由相同性而合二為一或合多為一。相互統一是指事物之間的和諧交往、結合,也就是相利相生相予。比如生物界存在的共生關係:一方為另一方提供食物,另一方則為這一方提供安全庇護,這就是相互統一。再比如大人養小孩,等大人老了原來的小孩再養大人,這也是相互統一。還有大人養小孩,大人得到天倫之樂,小孩得到養育,這也是相互統一。所以相互統一就是共生互利。
      比較對立統一的兩層意義,相對而立與相統而一是集合層面的概念,而相互對立與相互統一是系統層面的概念,前者的範疇比後者的範疇大。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是相對而立與相統而一的(否則事物就無法區分而“不存在”),但卻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對立和相互統一的。
      相對而立與相統而一是事物的區分和集合關係,是靜態的。而相互對立和相互統一是大集合中的部分事物之間(小集合)發生了系統關係,是動態的。
      相對而立是“名”的區分,一方的“名”沒有了,另一方的“名”也就不能存在,無左就無右,無美就無丑。相互對立是“實”的爭奪,一方的“實”沒有了,另一方的“實”還能存在。相對而立與相互對立的區分能夠解釋人類社會為什麼有那麼多必欲消滅對手而後快的相互對立。大魚吃小魚,小魚說:別吃我,吃了我小魚,你大魚就不存在。大魚說:吃了你小魚,我大魚的“名”不存在了,但我大魚的“實”卻更大的存在,所以我不但要吃你,還要猛吃。
      哲學、科學這些不外是要描述世界,這種描述又不外是誰(主體或說描述對象)、在幹嘛、為什麼干,也就是語法中的主賓、謂、狀。對立統一規律陳述了誰(主賓)在幹嘛(謂),至於為什麼干(生物界是利益驅動,自然界是物理化學規律主導)那就不是對立統一規律所要陳述的了。
      面對浩瀚的世界,對立統一規律首先用相統而一、相對而立分出了誰誰誰,比如黑馬白馬、公馬母馬。然後描述它們在幹嘛,黑馬與白馬之間什麼也沒幹(相對而立並不必然的相互對立和相互統一),這隻公馬和那隻公馬之間在打鬥(相對而立中一部分在相互對立),公馬和母馬間在搞統一(相對而立中一部分在搞相互統一),公馬對母馬有管轄權(相互統一和相互對立可同時存在),公馬母馬搞統一結果不歡而散、公馬與公馬之間不打不相識成為好友(相互對立和相互統一可以轉化)。
      總之,在相統而一的整體中,事物以相對而立的方式區別開來,這是對立統一規律的第一層次。這些區別開來的事物,有些不發生進一步的關係,有些發生相互對立,有些發生相互統一,或者時而脫離、時而對立、時而統一。這是對立統一規律的第二層次。
      相互對立與相互統一併不是事物之間聯繫的全部,因為有區別而又脫離的。相互對立或相互統一也不是事物發展過程的全部,事物發展過程中有相互對立、相互統一、脫離三種選擇。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事物之間是普遍聯繫的,世界上不存在孤立的事物。因此相互對立與相互統一應該是事物之間聯繫的全部。這是從唯物的角度,從辯證法的角度。比如地理大發現之前的美洲人和其他大陸的人,雖然隔着大洋,但卻是有聯繫的,美洲大陸人消耗氧氣的結果導致其他大陸人呼吸每口空氣的含氧量降低。而從唯心的角度看,地理大發現前的美洲人和其他大陸人是脫離的,在不知道氧氣之前認為是脫離的,在知道有氧氣之後還是可以認為是脫離的,因為這種聯繫實在是微弱、間接到可以忽略不計。這種脫離的孤立的看法就是形而上學的觀點了。於是從唯心和形而上學的角度看,相互對立和相互統一就不是事物之間聯繫的全部。
      從“實”的角度看,相互對立與相互統一是事物之間聯繫的全部,這同時也是唯物的觀點。而從“名”的角度看,相互對立與相互統一就不是事物之間聯繫的全部,比如我們認為區分出來的白馬黑馬之間的聯繫就既不是相互對立也不是相互統一的,這同時也是唯心的觀點。
      對立統一是事物之間聯繫的全部,但“相互對立與相互統一是不是事物之間聯繫的全部”的問題的表述就要具體探討、靈活運用了。雖然我信奉唯物、辨證、客觀的“實”,但在上文中也還是只能作出唯心、形而上學、主觀的“名”之類的表述。認識事物要用意識,必然有唯心成分。觀察事物無法完全精確,一忽略一近似就不得不形而上學了。描述事物要給它起個名,這一起名就不得不主觀了。
      辨證唯物主義這是終極理論,在實務中不可能完全達到。在具體分析問題時採用主觀、近似、忽略的方法就不可避免的要表現為一定程度的唯心、形而上學,但只有這樣才反而更有利於問題的分析與表述。以上這些是用來解釋我的相關表述與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衝突)))
        
      矛盾與和諧
      何謂矛盾?矛盾就是相互對立。在以前的哲學著作中有人將矛盾等同於對立統一,將矛盾法則等同於對立統一法則,我認為這是不妥當的。矛盾一詞畢竟是有特定意義的,有鮮明的相互對立意味。正是這種鮮明的相互對立意味決定了:矛與盾的相對而立相統而一在對立統一法則的第一層面上不能涵蓋諸如黑白公母正負等等相對相統的全部範疇;矛與盾的相互對立在對立統一法則的第二層面也不能涵蓋事物之間相互統一的關係。因此矛盾不能涵蓋對立統一法則的全部,而只是對立統一法則(第二層面)中的一個方面。
      何謂和諧?和諧就是相互統一。和諧是與矛盾相對立的存在,它也不能涵蓋對立統一法則的全部,也只是對立統一法則(第二層面)中的一個方面。
      矛盾與和諧是事物(系統)內部同時存在的兩種相反運動,共同貫穿於事物運動發展過程的始終。矛盾代表排斥、分離、解體和死亡的運動方向,和諧代表吸引、接近、結合和新生的運動方向。如果以存在為正的話,那麼和諧為正向運動(存在),矛盾為負向運動(消亡),事物表現為存在還是滅亡取決於兩種運動共同作用的結果。
      與矛盾和和諧這對概念相近似的一對哲學概念是鬥爭性與同一性。這兩對概念看上去近似,但實質是不同的。同一性只不過是相統而一,不是一種運動,這就決定了鬥爭性與同一性的說法只承認事物內部有鬥爭性這一種運動,只承認排斥這一種力。而矛盾與和諧相當於鬥爭性與統一性,統一性是相互統一,是另一種運動,是另一種力(吸引)。因此矛盾與和諧這對概念強調事物內部有兩種運動,有兩種力。
      運動是與力相聯繫的。汽車向前跑,這是一種運動還是兩種運動呢?這是兩種運動,推動力導致的正向運動與阻力導致的反向運動。假如說它是一種運動,那它的力是什麼呢?運動力?可世界上沒有運動力這種力。每一個事物最終都走向滅亡,同樣這個過程也是兩種運動兩種力,而不是一種運動(滅亡運動)一種力(鬥爭力滅亡力)。列寧說:“對立的統一(一致、同一、合一),是有條件的、一時的、暫存的、相對的。互相排斥的對立的鬥爭則是絕對的,正如發展、運動是絕對的一樣。”這句話的推理過程是這樣: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而運動是一種運動(鬥爭運動)一種力(排斥力----作“運動力”理解),所以鬥爭運動是絕對的。這就是鬥爭學說的錯誤根源。包括馬克思的“階級鬥爭是社會發展的動力”的說法也是同樣的錯誤,都是把社會發展看作一種運動一種力。階級鬥爭確實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但只是分配合理化的動力。而社會發展中的生產擴大化是依賴於社會安定的動力的。
      杯子放在手中不動,這是有運動還是沒運動呢?有運動,因為它受力。有兩種運動,一種是重力導致的下降運動,另一種是手的阻力導致的上升運動。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將運動看作一種運動一種力的情況下,靜止就是不運動,是不正常的不好的,要運動起來才好,否則體現不出運動的絕對性。而將運動看作兩種運動兩種力的情況下,所謂靜止本身就是絕對的運動,本身就是正常的,因此也就不必特意的去“運動”了。
      矛盾與和諧是事物內部的兩種反向運動,這兩種反向運動處於均衡狀態的話,事物就表現為靜止,事物處於均衡運動狀態。當這兩種反向運動處於不均衡狀態的時候,事物就表現為運動,事物就處於失衡運動狀態。
      運動是絕對的,矛盾與和諧作為兩種運動,本身都是絕對的,而且二者處於同等地位。我們的世界本身就是一個“存在”的世界,存在就意味着均衡。只有均衡才能存在,和諧是一種聚合運動,它的發展方向是一個極高密度的點;矛盾是一種分解運動,它的發展方向是極稀密度的真空,這都等於不存在。
      矛盾與和諧是事物內部同時存在的兩種運動,這是對事物內部只有一種運動的說法的否定。但同時也要說明:事物內部同時存在矛盾與和諧兩種運動也是一個粗略的說法。以太陽為例,太陽一直那麼大,看上去是“靜止”的,但它其實是運動的,只不過是引力導致的和諧運動和斥力導致的矛盾運動達到均衡使其既不爆炸也不坍縮因而看上去不變化而已,這是粗略的說有兩種運動。如果精確一點的話,太陽內部有三種運動,引力導致的和諧運動、核反應導致的矛盾運動(爆炸)、原子與原子之間的斥力導致的矛盾運動。主要和諧運動、次要和諧運動、主要矛盾運動、次要矛盾運動,事物內部的運動可以有兩種三種四種甚至更多。有幾種運動取決於有幾種力,力的種類越多運動的種類就越多。
        
      人類社會的矛盾與和諧
      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的知其然。對立統一法則描述了事物的運動,也就是誰誰在幹嘛,但並沒有描述事物為什麼這樣運動,也就是為什麼干。這就產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問題,並必然導致不可能真正知其然,就象上文所分析的對運動的錯誤認識一樣。所以要真正的認識對立統一法則,就必須研究為什麼對立統一,必須到對立統一法則的背後探詢更深層次的規律。必須把對立統一法則與其背後更深層次的規律聯繫起來,而不能孤立的談論、運用對立統一法則。
      自然界事物的對立統一運動的背後是力的作用,是更深層次的物理化學規律。同樣人類社會的對立統一運動的背後也是力的作用,是更深層次的社會組織發展規律。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利益驅動是生物體(包括人類社會)運動的根本動力,趨利避害是生物體運動的根本模式,圍繞着利益的衡量、規劃、組織、生產、分配、爭奪就是人類社會對立統一運動的全部。
      正是為了追求利益,人們聯合、結合、合作,這就是人類社會的和諧運動。同樣也是為了追求利益,人們分裂、不合作、對抗,這就是人類社會的矛盾運動。還是為了追求利益,人們一會兒聯合合作,一會了又分裂對抗,這就是人類社會矛盾與和諧的不斷轉化。一會兒化敵為友,一會兒又反目成仇,一會兒聯合這個打那個,一會兒又聯合那個打這個,分分合合,時分時合,總之是圍着利益團團轉。
      利益有很多種,有眼前利益有長遠利益,有今生利益有來世利益,有身內利益有身外利益,有物質利益有精神利益,有金錢人格名譽地位等利益,有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界定的利益等等。所以人類社會的矛盾與和諧運動從驅動力的角度來細分是有很多種運動的,有一定的複雜性。再加上人們很多時候不能正確的預計和衡量利益,由此導致錯誤的運動以及相關的更正,由此更增加了人類社會運動的複雜性。雖然人類社會的運動相當複雜,但從是否增進整體利益是否促進人類融合來區分,還是可以歸納為和諧運動與矛盾運動兩大類。
      人類社會最主要的和諧運動就是各種社會組織及其不斷擴大(人與人的合作共生)、環保運動的興起(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這主要由利益生產驅動。合則兩利,發揮合力、分工合作、規模效益、互通有無、共濟互助、和諧共存,這都是眾所周知的。國家、聯合國、全球化、WTO、區域經濟共同體、保護環境公約等等都是這種和諧運動的體現。
      人類社會主要的矛盾運動有階級矛盾、國家民族矛盾、人與自然矛盾、宗教矛盾、善惡矛盾、意識形態矛盾等等,這些主要由利益分配驅動。人世上的利益是有限的,有限的利益大家掙來搶去的就不可避免的要發生矛盾。比如階級矛盾,無產階級資產階級共同組成社會化大生產,生產出來的財富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中如何分配的問題上就鬧矛盾了。再比如國家民族矛盾,地球上的土地、資源、財富就那麼多,各國各族爭來搶去的就鬧矛盾了。再比如人與自然的矛盾,自然的承受力是有限的,人類的無限索取與自然的有限承受力不可避免的要鬧矛盾。以上這些是物質利益的爭奪導致的矛盾,而宗教矛盾、意識形態矛盾、善惡矛盾這些則主要是精神利益的爭奪導致的矛盾。
      上述人類社會六種主要矛盾中,除善惡矛盾外,其餘五種矛盾發展下去會導致人類社會整體利益遭受重大損失而且矛盾雙方兩敗俱傷,因此不能指望激化矛盾消滅其中一方來解決,而必須妥協或者和諧共存。這種導致兩敗俱傷的矛盾就是人民內部矛盾,考慮到自然不是人民,可稱之為系統內部矛盾。這種系統內部矛盾必須通過妥協或者和諧來解決。
      善惡矛盾發展激化下去會產生人類社會整體利益提升和善存惡消的結果,不會導致兩敗俱傷。這種不導致兩敗俱傷而且還增加整體利益的矛盾就是敵我矛盾,或者稱為系統外部矛盾。這種系統外部矛盾必須發展激化它來解決。
      君子愛財求利,取之有道。取之有道就是善,至少是不惡。比如靠勞動吃飯,這就不惡。公平競爭致富,這就是不惡。美國買得阿拉斯加,這就是不惡。而樂善好施見義勇為得到讚譽,這就是善。取之無道、非法就是惡。比如偷盜搶劫就是惡,弄虛作假非法競爭就是惡,國家領導人為一己之私而置人民利益於不顧就是惡,一國強占別國領土就是惡。惡會導致社會整體利益的損失,是必須消除的。惡的消除必須通過善惡鬥爭來消除。
      人類社會的絕大多數人是有正義感的,是對惡深惡痛絕的,因此人類社會原本應該不會有很多惡存在才對,可事實上人類社會的惡卻很多。這個原因就在於其他矛盾引起和主要矛盾掩護。比如階級矛盾引起的饑寒起盜心,宗教、民族矛盾引起的仇恨起殺心等,這就是其他矛盾引起。再比如恐怖分子殺別國別族人得到本國本族人贊同,這就是善惡矛盾得到主要矛盾(國家民族矛盾)掩護。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為了抓所謂主要矛盾,而縱容甚至鼓勵次要矛盾的敵人。這也就是沒有分清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
      善惡矛盾是敵我矛盾和主要矛盾,其他矛盾是人民內部矛盾和次要矛盾。光這樣認定是沒有用的,更重要的是必須拿出切實的辦法來解決其他矛盾,來證明其他矛盾是人民內部矛盾和次要矛盾。否則的話你再怎麼喊善惡矛盾是主要矛盾,人們還是會把其他矛盾當成主要矛盾。那麼其他矛盾有沒有辦法來解決呢?是有的。解決的辦法一是妥協(調和),二是和諧。
      毛澤東的《矛盾論》裡講過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雙方必有一方占主導地位,占主導地位的這一方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比如在階級矛盾中,資產階級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妥協就是指矛盾的主要方面退讓,來緩解矛盾。比如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高漲導致西方國家資產階級作出妥協,推出福利國家政策。再比如最近美國在台灣問題上作出妥協等。妥協只是暫時的緩解矛盾,拖延矛盾激化,而不能根本解決矛盾,因此不能作為解決矛盾的根本辦法。
      和諧能根本解決矛盾。矛盾是力的作用,而和諧是共生,因此雙方的矛盾仍在,但因為和諧施加了一個反向作用,抵消了矛盾的作用,也就消除了矛盾。比如階級矛盾是由於資產階級獲取財富過多導致,解決這個矛盾的和諧就是資本家捐錢。再比如人與自然的矛盾是由於人類索取太過所致,解決這個矛盾的和諧就是人類反饋自然,比如植樹種草。
      人類社會的矛盾與和諧都是利益的作用。矛盾是由於利益的爭奪引起,因此和諧必然得是利益的給予。而人的趨利性決定和諧必須同時又是另一種更大利益的獲得。比如資本家捐錢,要麼就是信仰宗教,付出今世利益獲得來生利益;要麼就是追求榮譽與尊重,付出物質利益獲得精神利益。又比如環保,就是付出短期利益獲得長期利益。再比如宗教的矛盾大家爭論我真你假我追隨神你追隨魔等,本質上是一種對地位的爭奪,針對這個矛盾的和諧就是用對真理或其他利益的追求來替代對地位的爭奪。所以和諧就是用另一種等大或更大的利益來替代引起激烈爭奪的利益。
      好在人類社會利益的種類很多,而邊際效用又是遞減的,因此可以用別的利益來替代引起激烈爭奪的利益,可以實現引起矛盾的激烈爭奪的利益比較平均的分配,可以實現和諧。
      和諧的關鍵在於正確的認識利益、製造利益,公平合理的分配利益。
      要實現人類和諧,需要正確認識利益,需要正確認識力。正確認識利益,不但要認識利益的種類(質),還要認識利益的多少(量)。正確認識力,不但要認識力的種類(質),還要認識力的大小(量)。鐵塊能熱脹,那它能變成水嗎?能啊,使勁加熱它就變成鐵水了。資本家肯捐錢,但捐的不多,能讓他們多捐嗎?能啊,加力呀!資本家肯捐錢,表明捐錢有捐錢的利益。那麼要讓資本家多捐錢,就要增大捐錢的利益。
      正確的認識利益,還要認識絕對利益和相對利益。何謂絕對利益,就是胡蘿蔔。何謂相對利益,就是大棒。
      利益是可以製造的。富人在慈善機構辦的晚會上捐錢,只在慈善晚會上的有限人中獲得了榮譽。假如是在國家權威舉辦的典禮上,不就能獲得更大的榮譽了嗎?這就是絕對利益的製造。要讓人們守法,可我們沒有什麼利益來獎勵守法的人,這時候我們只有掄起大棒把犯罪分子狠揍一頓,這樣守法的人們就獲得了相對利益。這就是相對利益的製造。
      正確的認識利益,還要認識利益的製造者。榮譽這種利益,我們每個人都是製造者。地位這種利益,組織、國家權威是製造者。君主時代,君主是一個利益製造者。民主時代,人民也是和君主一樣的利益製造者。
        
      均衡有多種狀態
      矛盾與和諧平衡運動的結果就是事物的均衡狀態。事物的均衡有多種狀態。鐵塊在常溫下是固態,它是均衡的;在高溫下是鐵水,也是均衡的;在更高的溫度下是鐵氣,還是均衡的。太陽在當前狀態下,核反應的斥力與強大的引力是均衡的;一旦核反應停止,極密狀態導致的強大斥力與強大的引力還是均衡的。我們人類社會眼前勉強可算是一個均衡狀態,在加強和諧運動的情況下我們人類社會也能達到更好的均衡狀態。
      人類社會最好的均衡狀態就是全球一體化,也就是世界大同,人類聚合成最大規模和最強功能的社會組織----全球聯合國家。這是人類社會和諧運動的方向和最終目標。這個目標需要靠消除矛盾、消除由矛盾產生的分離、解體傾向來實現。
      2004.1.15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南海問題中國
2016: “國產公知”從入門到精通(2.0)
2015: 溪谷閒人:美國通姦不犯法.中國貪官與
2015: 中央常委改成5個人,7個人還是太多。
2014: 慕容雪村:我在北京被“喝茶”
2014: 吳言:“二杆子”皇帝習近平
2013: 寄語習近平:傳位給毛新宇吧!
2013: 毛澤東是這樣愛人民的:最好餓死一半,
2012: “文化大革命”錯了嗎?
2012: 上梁不正下梁歪:為貪污腐敗的毛萬歲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