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甘地:反智與奴性的神話
送交者: 香椿樹1 2017年07月24日08:20:45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英國放棄印度養豬場的原因不是甘地的奴性不合作, 而是老牌養殖場主與新興養殖場主鬥法, 我不養豬你也別吃的太肥。  同樣例子也包括中東以色列建國。
印度火車1.jpg

甘地:反智與奴性的神話
作者 佚名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年10月2日——1948年1月30日),印度國父,尊稱聖雄,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人、印度國家大英國殖民地炮打印度精英.jpg會黨領袖。
  
  以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聞名於世,最終卻死於暗殺。
  
  以印度教哲學思想引領世人,最終卻死於印度教教徒之手。
  
  反對工業化社會,卻被高度工業化的西方國家捧為楷模。
  
  甘地跟曼德拉一樣,是兩位被神化的人物。曼德拉從一名革命戰士成為了一名“寬恕者”,一名妥協者。
  
  甘地則更乾脆,他一開始就主張“非暴力”,無論是反殖民鬥爭,還是領導貧民翻身鬥爭過程中,非暴力精神貫穿始終。
  
  在這種精神照射下,印度人到今天還體現着“反智與奴性”的思維。最大的諷刺在於,印度是在國家分裂,內部暴力衝突不斷的情況下獨立,而且綿綿不絕。
  
  誰捧紅了甘地?
  
  甘地成名於南非,1914年回國之後,遊歷印度各地,通過追隨者的造勢和宣傳,甘地在印度廣大農村具有相當高的知名度,在當時,這個名字還帶有印度教中“神明”的味道。
  
  然而要成為舉世矚目的政治人物,口口相傳的方式顯然做不到這一點,報紙和廣播是包裝神話甘地最重要的利器。
  
  1920年8月開始的不合作運動,是甘地極力倡導的成名之作,當時,印度國大黨高層大佬基本持反對態度。
  
  1920年秋,國大黨在加爾各答召開特別會議,討論農民運動與市民運動問題,大會主席卻是來自美國的拉吉巴特.拉伊。
  
  拉伊幾乎不了解印度,常年住在美國,當甘地提出不合作運動決議時,國大黨高層大佬幾乎全部反對,只有尼赫魯的父親則成為支持甘地的唯一大佬。
  
  加爾各答會議,是政治意義上的真正甘地時代開啟,雖然處於少數派,但《甘露市場報》總編莫鐵拉爾發聲支持甘地,從輿論上來說,甘地贏得了基層,拉伊背後有美國媒體力量。
  
  從加爾各答回來後,甘地又去拜訪了文豪泰戈爾,再次為自己壯大了聲勢。
  
  國大黨高層都是知識精英構成,他們明白”不合作運動“是什麼玩意,但甘地向民眾喊出的口號是:“要自由!不要再做奴隸!”印度人反響熱烈,大佬們乾脆閉嘴讓甘地去領導這場運動。
  
  在運動發起前,甘地要求自己有獨裁權,“非暴力”原則不得被破壞,如果運動失敗,國大黨可以將他踩在腳下,甚至拋棄他,但運動時,都要聽他指揮。
  
  在國際輿論上給甘地造勢的卻是美國媒體,之後,甘地每一次運動,都得到了美國媒體的極力渲染,包括他個人形像。
  
  從英美兩國矛盾來看,英國繼續維持對印度的殖民統治不利於美國商品進入印度市場。同時,在全球輿論場揭露英國殖民醜惡統治的,主要也是美國媒體。
  
  美國熱衷於結束英國對印度統治是毫不掩飾的,包圍在甘地身邊的幾乎全是美國記者。
  
  後來著名的“向食鹽行軍”運動成為與世界新聞界互動的大狂歡,之後進占達拉薩那鹽廠的行動,美國有1350家媒體進行了刊登和報道。
  
  另外,甘地本人也極其善於利用媒體,他的言論,舉止,衣着,都經過精心策劃。
  
  甘地有極高的表演天賦:赤裸上身,腰上系一塊土布,坐在一架小紡車面前,素食、禁慾、靜修,他用東方元素裝扮一身。他還可以穿着纏腰布去見英王喬治五世,在會議上高唱《薄伽梵歌》。
  
  放到今天,甘地絕對是一個超級網紅,但甘地並不是一位真正的革命者,甚至連尼赫魯對他也時常表示不滿。
  
  奴性思維
  
  甘地從骨子裡是熱愛英國的,包括尼赫魯也一樣。這是印度民族劣根性,到今天很多印度知識分子也對殖民時代抱着感激之心。
  
  甘地身上有許多矛盾,這需要從他的人生哲學和社會地位中去發現答案。
  
  甘地種姓上屬於剎帝利,自幼接受英國殖民地奴化教育,認同英國文化,認為“大英帝國存在有利於全世界”。
  
  成年後,他在英國研讀法律,並獲得執業律師資格,從這一點上說,甘地並不反對印度當時的政治架構,更不存在改天換日的精神。
  
  意識形態上,甘地不排斥英國資本主義觀念,這一點,深深體現在他後來的政治行為上。
  
  甘地是世界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所以真實還原他的青年時代經歷非常重要。
  
  作為一名官宦世家子弟,執業律師,甘地去南非時就帶着滿滿的優越感,他自認為比其它印度人高一等。
  
  當時他受聘前往為一家南非的印度貿易公司打官司,24歲的甘地第一次受到打擊就是在火車上。
  
  買了一等車廂座位,卻被趕到了三等車廂,跟被他瞧不起的黑人和印度勞工坐在一起。這件事深深的刺激了甘地。
  
  甘地後來成立了“印僑代表黨”,打算用法律知識為印度人爭取平等,給他錢的主要是印度商人,因為他們在南非也受夠了這種歧視。
  
  1906年8月,南非當局對印度移民限制不是放寬了,而是更加嚴厲。《黑人法案》強迫所有印度人要隨身攜帶身份證件,並嚴禁新的印度人入境。
  
  甘地又領着大家反抗,主子們怎麼能把印度人跟黑人一樣對待呢?南非當局承諾同意取消《黑人法案》,但要求印度人去警局打指模。
  
  印度勞工拒絕了這一強迫性的歧視要求,甘地這時卻跑來勸大家跟殖民當局配合,主動去打指模。結果差點被工人用刀刺死。
  
  傷未痊癒,甘地就跑到警察局第一個打指模,以作表率,引發了南非印度人的極大反感。
  
  結果,南非當局只是玩了甘地一把,《黑人法案》不取消,照樣保留。
  
  這才有了甘地領導眾人燒毀身份證這永載史冊的光輝一幕。所謂南非抗爭僅此而已,他不過是在尋求印度人比黑人強一點的地位,並不是針對種族歧視政策的根本——-白人統治一切。
  
  在這種壓迫和反壓迫的抗爭中,作為領導者,甘地事實上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說白了就是在主子的皮鞭下,一個奴才想過得比另一個奴才更好一點,而進行一點隔靴搔癢的小動作罷了,這跟轟轟烈烈領導人民翻身,當家作主的革命家完全不是一個層次。
  
  另外,在1899年,南非布爾人起義時,甘地站在了英國殖民者一邊,組織1100名印度救傷隊,到前線主動為英軍服務。
  
  1906年,祖魯人起義,甘地再次故計重施。他以為英國主子會感激他,賞識他,重用他,至少高看印度人一眼,結果,半年不到,等祖魯人起義一被撲滅,就爆發了身份證事件。
  
  網上流傳的甘地光輝歷史,都是經過過濾,剪接的,否則的話,甘地形像會垮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甘地利用自己的名望,以”募兵中士“身份為英國招募印度壯丁參戰,為這場不義之戰增加炮灰,“非暴力”與其說是他的思想,不如說是政治手段。
  
  直到三十年代,甘地才正式提出了英國人必須離開印度的口號,這跟美國國力的快速增強有直接關係。
  
  甘地與印度民眾的關係,需要辯證的分析。
  
  一,他在組織群眾運動方面有重大貢獻。
  
  二,對印度人的團結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地主和資本家做出了一些讓步(甘地絕食)
  
  四,甘地將群眾運動控制在自己設定的範圍之中。
  
  五,群眾要有打了左臉送上右臉的精神。
  
  六,死道友不死貧道。
  
  1920年下半年甘地在印度發動不合作運動——非暴力。
  
  1919年,中國爆發“五四”運動——外爭主權,內懲國賊,火燒趙家樓。
  
  兩個國家走上了兩條完全不一樣的發展道路。
  
  印度民眾在甘地帶領下,一次次進行着不合作運動,迎來的是旁庶普邦大屠殺,旁庶普邦當時被全境封鎖,不准出不准進,消息徹底封鎖,到今天也不知殺了多少人。
  
  另外,國大黨領袖,包括尼赫魯一批一批被抓捕,參加不合作運動被關入監獄的人數有三萬左右(還不包括沒登記名單的)。
  
  只有甘地還在外面自由活動,國大黨被捕大佬盼着甘地能給當局更大壓力,讓大家早日獲釋。結果,1922年2月,不合作運動被甘地叫停,不玩了。
  
  起因是1922年曹里曹拉村的農民在被警察開槍打死十幾人之後,為了反抗,放火燒了警察局,燒死六名警察。
  
  甘地就以此為由,指責民眾違反了非暴力原則,直接結束這一階段不合作運動。
  
  尼赫魯出來後,就質問過此事:幾千萬人的運動,發生一起暴力事件就要停止前進?就算是這樣,面對軍警的殘酷鎮壓時,誰能做到斯斯文文?如果有內奸或暗探故意製造暴力事件,怎麼辦?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註定失敗。它是個騙局。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占領印度支那、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直逼印度。甘地仍然拒絕暴力,被免除國大黨領袖職務,國大黨分裂。
  
  1942年,甘地在接受美國記者訪問時說,印度抗擊日本的方式將與眾不同,它的唯一武器乃是非暴力。
  
  甘地想象,“將有一排排印度人,紀律嚴明,手無寸鐵,面無懼色地向日本人的刺刀沖,他們前赴後繼,勇往直前,直到屍積如山,血流成河。從而使敵人心慈手軟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英國只好又把他逮捕了。
  
  網上喜歡用甘地跟毛澤東進行比較,這還真沒法比。
  
  西方輿論美化誰,醜化誰,但是值得玩味,它有它的標準:符合西方利益。
  
  最後在文字中感受一下中印兩國思想上的不同:
  
  甘地名言:
  
  在暴力中發現非暴力法則的聖人,是比牛頓更偉大的天才,是比威靈頓更偉大的戰士。他們懂得使用武力,他們也認識到武力無用,因而宣傳救世的方法不在於暴力,而在於非暴力。——-1920《武力政策》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善惡間的重大抉擇
2016: 韞棟砳:南海是中美兩軍的必爭之地
2015: 《今日點擊》王林被拘前見過殺手 中國
2015: 那個受蔣介石命簽下賣國求和的《何梅協
2014: 人民日報:中共面臨四大考驗和四大威脅
2014: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說:網民的眼睛
2013: 薄熙來同志違紀等問題敲響幹部警鐘
2013: 審薄標誌着中共已經徹底走向反動
2012: 否定文革,客觀上是保護特權與腐敗
2012: 有些薄熙來的擁護者認為薄是民主改革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