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评金庸先生的中国通史
送交者: 决战 2005年07月10日08:25:13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金庸先生打算写一部中国通史,我还没看,先来评一评。呵呵,没看怎么评?能评,没看我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况且,通过报纸我已经知道了金庸版中国通史的中心思想了。金庸认为“中国历史是一部民族融合史,金庸版中国通史是一部非主流的史学著作,不采用阶级分析论,阶级斗争和战争不利于社会历史发展”。

金庸的观点有没有合理性呢?有,中国的历史的确是一部民族融合史,而且我认为应当确认并加强这个史学观点,这个史学观点可以用来分析很多问题。但是,中国历史是一部民族融合史就能否认中国历史是阶级斗争史了吗?中国的历史还是文化发展史、科技进步史、政治斗争史、王朝循环史、国家扩张史呢,难道因此就不是民族融合史了?

金庸的武侠是古典派,虽如王朔王大人所评“拖沓冗长,罗里巴嗦,处处是不可能的巧合和臆想的秘笈,满足了空想主义的自大需求,在假激动中耗费了中国人数百亿小时的光阴”,但中肯的说,金庸武侠写的还不错,功力较深厚,阅读金庸小说可以或多或少了地解一些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侠义精神、风土人情、行话黑话套话、封建社会意识形态。可以学一点古文,开拓一下思路,练一练想象力,掌握一些起名字和绰号的技巧,也算开卷有益。

不过,话又说回来,开卷有益指的是可以获取知识,而不是这些知识本身有益,比如,警察可以了解歹徒的作案手段以便更好地抓捕罪犯,这也是知识,但歹徒的作案手段却危害社会。类似的,通过金庸的武侠了解封建社会的知识,不等于认同封建社会的某些做法。这是两个不同的判断。

又比如,去江南古镇旅游,看到水乡的桥,看到沈万三的豪宅,看到精美的丝绸,看到朗朗星空下渔舟唱晚。美,但这美等于封建社会的美吗?封建社会的老百姓能享受这种美吗?豪宅里的主干道下人和佣人没有资格走,下人和佣人要走又黑又窄的员工通道,穷苦人为一个大家族服务就象红楼梦一样充满苦难、压榨、剥削和阶级斗争。

下人和佣人能入金庸的武侠吗?能又不能,只能做配角,或者是点头哈腰的酒保,或者是蓬头垢面的难民,或者是用来砍杀的牺牲,或者是一笔带过的行人,八成名字都没有,他们不是大侠,不是邪教教主,不是豪门公子哥,不是文化人,不是王公贵族,在金庸的小说里他们也不过是烘托英雄的道具。

金庸是浙江查姓家族的后代,大户人家,书香门第,出了很多名人,金庸对家族的历史也很得意,可见金庸很入世。从金庸的武侠看,金庸比较儒家,面相也比较儒雅。后来,因应对王朔忽然知道金庸相信佛家了,佛教是淡薄名利的,而金庸这些年却秀了很多次,什么华山论剑啊,什么媒体访谈啊,什么稿费官司啊,等等。

在另外一方面,金庸曾经是个报人,拥有明报,也算资本家大富翁了。金庸不仅写小说,而且写社论和评论。根据金庸的言论看,金庸对社会主义运动很不感冒,对毛泽东和文革颇有微辞。由此可见金庸先生并没有超脱名利,也没有超脱家族,没有超越个人主义的大侠,甚至连封建时代的社会理想都没有超越。

不能说社会主义、毛泽东、文革、阶级分析论完全正确,也不能说马克思主义史学非常完备,不需要发展。但是,金庸的中国通史是客观社会历史的产物吗?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结果?比如战争,民族融合能排除战争吗?没有战争怎么可能融合呢?拍拍肩膀,谈谈判,讲讲道理就融合和?不可能,融合的起点往往是征伐,这是历史。

再比如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搞出来的吗?不是,阶级斗争本质是资本垄断,土地集中,贫富分化,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结果,不是搞阶级斗争,而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历史上因土地兼并、地主剥削、税赋过重产生的阶级斗争还少吗?难道工人、农民、奴隶都忍着才能促进社会发展吗?荒唐。

历史不是武侠,911中也没有超人,美国在伊拉克也要用枪炮去打,大侠一发功可以推倒一座山,萧峰十几丈外可以气伤人,清末没有硬气功?但还是干不过洋人,革命队伍中还有少林高手呢,又能对付几人?金庸武侠综合驰骋,一会儿蒙古大漠,一会儿西域番僧,一会儿塞外双雄,一会儿大理国王,一会儿契丹一会金。

好象历史便是这些民族融合史了,仿佛一代代大侠推动着中国历史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不过是成人的童话而已,历史根本不是武侠推动的,更不是民间武侠推动的,历史是人民以及历朝历代政府推动的,民族融合也是边境贸易、通婚,政府军杀伐征战、儒家合和思想同化的结果,武侠算什么?有什么用?娱乐而已,唯心主义而已。

金庸是个文化人,封建气息和现代思想兼具的文化人,书香门第,并且是个富人,没有生活之忧,也未必关心民生之艰难,他根本不生活在琐碎贫困的境域下,不了解佣人、仆人、下人之艰难困苦,所以在金庸的眼睛里,历史是民族间的历史,是英雄的历史,而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范畴内,不同阶级的生活史和斗争史。

迹象表明,金庸先生的中国通史带有浓重的个人、阶级、家族色彩。但,富人,书香门第,名门望族,这三样都需要穷人、三代贫农、普罗大众来支撑和积累,金庸及其家族已经证明了阶级的存在,怎么能否认阶级斗争作为历史主线的积极意义呢?中国是一部民族融合史,没错,要肯定金庸先生的这个观点。但金庸先生为什么强调后两点呢?

非主流?不战争和阶级斗争?难道可以只反帝不反封?难道可以只强调民族不强调民生?劳动阶级的作用何在?即不符合史实,也不自由平等博爱。或许金庸先生以为所谓的博爱就是爱所有的人,包括豪门、大宅门、地主员外资本家都要爱,呵呵,人类社会的矛盾就在于财富的矛盾性,财富最终来自于劳动创造,却被少数人“积累”去了,如何体现“对劳动阶级的博爱”?劳动阶级需要的是结构之仁,而不是大宅门的施舍,对此视而不见,可知,金庸先生的通史有极大的私史嫌疑。(海纳百川)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4: 国民党应该中国化而非本土化
2004: 爱国,请先治身齐家:评蒋彦永的入狱
2003: 湖南按摩运动考察报告
2003: 回钳工: 对你想法的一点看法
2002: 贡献与水平的评价
2002: 中国人特点:膝软,唯权是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