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半窗斋夜话(15)
送交者: 老狐狸 2005年07月14日09:09:27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半窗斋夜话(15)
吾 丁

日本的明治维新,主要有三大项内容。
一曰重视教育,二曰文化独立,三是活用人才。

教育的重视,从明治维新起,就确立为立国的根本之一,到现在,日本国民的三大义务中,仍然有“教育”一项,跟“纳税”“劳动”并列。也就是说,接受教育是国民的义务,国中之人不可不接受教育。这是一项义务,而不是选择项。

文化的独立,目的是确立日本文化的独立性。从此,日本的文化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向,由原来的中华文化圈转向欧洲文化圈,所谓“脱亚入欧”,即此时也。用今天的中国人的语汇来说就是“全盘西化”。日俄战争时期起,日本与老大帝国英国缔结了友好关系,近代化开始萌芽和发展。日本的民法是仿效德国而成的,政治体制则仿效英国。

活用人才,其内容是说,只要是对国家有益的人,统统作为人才起用,不论其背景如何。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封建割据,藩郡林立,但是,随着近代国民国家的形成,过往的历史一概不论,任何人,只要有才能,无论以往属于哪一派,都既往不咎,一律作为国家的人才起用。到现在为止,日本人的观念中,自己的历史上没有坏人,故去的人,都作为自己的先人得到缅怀。在评价古人的时候,日本人没有恶毒的咬牙切齿的咒骂的词汇。什么“十恶不赦”“遗臭万年”等等的词汇,在日本人的文化中是见不到的。他们都是用一种中性的表达,罗列事实,少加评断。

明治维新的结果就是,崭新的日本文化得到确立,由封建国家顺利发展到近代国民国家,民主政治基本建立起来。40年以后,原来的宗主国和文化源头的中原帝国,反而要向日本派出留学生,开始学习近代西方文化了。直到今天,中国文化有关近代文明的词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日本引进的。

日本国土小,大概相当于中国云南省的面积,人口则相当于中国的1/10,最重要的一点是,日本人的性格中,有一种从善如流的特征,只要是好的就学,只要是强大的就追随。所以,其国家的转型才得到成功。

我记得犹太人好像有一个谚语:看到别人吃了亏,就能够反省自身的人,才是聪明人。等到自己吃了亏再去反省,就是蠢人了。1840年,英国和清国打了一仗,这一仗,在清国固然引起了震动,但是震动过后,清国依然唯我为大地保持着帝国的虚假的骄傲。但是,这一仗却把日本彻底震醒了。拿破仑说清国是一头睡狮,不要去惊醒他,结果,清国确实没有醒过来,醒过来的是旁观者日本。日本开始变法图强,而且一举成功。

另一个促使日本走向近代化的因素,是美国舰队对日本的压力。美国的舰队,1853年来到日本,迫使日本结束了锁国状态,开始面向世界。对于美国人的侵略这个事实,日本人同样没有偏见和仇恨,没有中国人那种对西方的怨恨。

明治维新的领袖之一伊藤博文,和清国的严复,同为留英学生,而且伊藤的成绩在严复以下。但是两个人回到各自的国家,其命运却进入了截然不同的轨道。伊藤成为日本近代化的领袖之一,带领日本走向新生;而严复,作为学者,翻译了几本欧洲著作;作为留欧的知识分子,在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际,严复则颇有见地地提出了“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与张之洞的主张针锋相对,但是,严复的主张并没有得到响应,到了晚年,严复无可奈何地回归了“主流文化”,结束了其“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剧命运。

甲午一战,古老的帝国和新兴的日本的地位对比,发生了彻底的扭转。自此,一部说不清道不明的近代史,就一直沉重地压在中国人的心上,直到今日。

明治维新开始的30年以后,1898年,27岁的光绪皇帝终于决心仿效日本进行图强变法。在可以想到的所有领域内,颁布了40多道上谕,力图变法自强。其结局是:所有的上谕,几乎没有一项得到实施,年轻的皇帝被软禁,10年后在囚禁中死去;力主变法维新的康有为梁启超等逃亡日本;包括年轻的哲学家谭嗣同在内的六位变法支持者,人头落地。整个帝国,在原来的状态中蹒跚而行。在谭嗣同们的热血烘托下,天下太平。

这就是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百日维新”的结局。

人们普遍认为,百日维新是一场力图用激进的改革来改变中国政治的尝试,而其失败就在于它的“激进”。明治维新的不同之处在于,日本人的脑子里没有“激进”或“温和”的框框,只要认为是好的和正确的,他们就义无反顾地去追求。同样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在日本得到成功,而在清国则黯然收场。

社会变革,无可避免地要产生社会性的震动,越是大的社会变革,所带来的震荡越大。明治维新也并非一帆风顺,并非一日之功。日本人没有“稳定压倒一切”的观念,因此他们成功了。日本人说,我们宁可忍受暂时的震荡也要追求更高的目标。说到底,社会变革是一场考验,它考验的内容是一个国家所有人的素质和胆识。

许多人认为,百日维新的时代,清国还不具备政治变革的素质和社会基础。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脉络看一看:

1898年,没有政治变革的素质和社会基础。
到1949年,仍然没有政治变革的素质和社会基础。
到1989年,仍然没有政治变革的素质和社会基础。
到2005年,他们还在说,我们的国家没有政治变革的素质和社会基础。

呜呼!到什么时候,你们才会有政治变革的素质和社会基础?


2005.7.15
吾 丁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4: 美式民主的内涵
2004: 当人命不如老鼠,上帝也只能抽彩
2003: 钳工请: 再谈人治法制
2003: 姨媽姑爹的民意
2002: 从会议室到歌舞厅—中国商场的应酬文化
2002: 对别国贪婪与凶残,是美国人爱国的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