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半窗齋夜話(15)
送交者: 老狐狸 2005年07月14日09:09:27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半窗齋夜話(15)
吾 丁

日本的明治維新,主要有三大項內容。
一曰重視教育,二曰文化獨立,三是活用人才。

教育的重視,從明治維新起,就確立為立國的根本之一,到現在,日本國民的三大義務中,仍然有“教育”一項,跟“納稅”“勞動”並列。也就是說,接受教育是國民的義務,國中之人不可不接受教育。這是一項義務,而不是選擇項。

文化的獨立,目的是確立日本文化的獨立性。從此,日本的文化就發生了根本性的轉向,由原來的中華文化圈轉向歐洲文化圈,所謂“脫亞入歐”,即此時也。用今天的中國人的語彙來說就是“全盤西化”。日俄戰爭時期起,日本與老大帝國英國締結了友好關係,近代化開始萌芽和發展。日本的民法是仿效德國而成的,政治體制則仿效英國。

活用人才,其內容是說,只要是對國家有益的人,統統作為人才起用,不論其背景如何。明治維新以前的日本,封建割據,藩郡林立,但是,隨着近代國民國家的形成,過往的歷史一概不論,任何人,只要有才能,無論以往屬於哪一派,都既往不咎,一律作為國家的人才起用。到現在為止,日本人的觀念中,自己的歷史上沒有壞人,故去的人,都作為自己的先人得到緬懷。在評價古人的時候,日本人沒有惡毒的咬牙切齒的咒罵的詞彙。什麼“十惡不赦”“遺臭萬年”等等的詞彙,在日本人的文化中是見不到的。他們都是用一種中性的表達,羅列事實,少加評斷。

明治維新的結果就是,嶄新的日本文化得到確立,由封建國家順利發展到近代國民國家,民主政治基本建立起來。40年以後,原來的宗主國和文化源頭的中原帝國,反而要向日本派出留學生,開始學習近代西方文化了。直到今天,中國文化有關近代文明的詞彙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從日本引進的。

日本國土小,大概相當於中國雲南省的面積,人口則相當於中國的1/10,最重要的一點是,日本人的性格中,有一種從善如流的特徵,只要是好的就學,只要是強大的就追隨。所以,其國家的轉型才得到成功。

我記得猶太人好像有一個諺語:看到別人吃了虧,就能夠反省自身的人,才是聰明人。等到自己吃了虧再去反省,就是蠢人了。1840年,英國和清國打了一仗,這一仗,在清國固然引起了震動,但是震動過後,清國依然唯我為大地保持着帝國的虛假的驕傲。但是,這一仗卻把日本徹底震醒了。拿破崙說清國是一頭睡獅,不要去驚醒他,結果,清國確實沒有醒過來,醒過來的是旁觀者日本。日本開始變法圖強,而且一舉成功。

另一個促使日本走向近代化的因素,是美國艦隊對日本的壓力。美國的艦隊,1853年來到日本,迫使日本結束了鎖國狀態,開始面向世界。對於美國人的侵略這個事實,日本人同樣沒有偏見和仇恨,沒有中國人那種對西方的怨恨。

明治維新的領袖之一伊藤博文,和清國的嚴復,同為留英學生,而且伊藤的成績在嚴復以下。但是兩個人回到各自的國家,其命運卻進入了截然不同的軌道。伊藤成為日本近代化的領袖之一,帶領日本走向新生;而嚴復,作為學者,翻譯了幾本歐洲著作;作為留歐的知識分子,在張之洞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之際,嚴復則頗有見地地提出了“中學有中學之體用,西學有西學之體用”,與張之洞的主張針鋒相對,但是,嚴復的主張並沒有得到響應,到了晚年,嚴復無可奈何地回歸了“主流文化”,結束了其“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悲劇命運。

甲午一戰,古老的帝國和新興的日本的地位對比,發生了徹底的扭轉。自此,一部說不清道不明的近代史,就一直沉重地壓在中國人的心上,直到今日。

明治維新開始的30年以後,1898年,27歲的光緒皇帝終於決心仿效日本進行圖強變法。在可以想到的所有領域內,頒布了40多道上諭,力圖變法自強。其結局是:所有的上諭,幾乎沒有一項得到實施,年輕的皇帝被軟禁,10年後在囚禁中死去;力主變法維新的康有為梁啓超等逃亡日本;包括年輕的哲學家譚嗣同在內的六位變法支持者,人頭落地。整個帝國,在原來的狀態中蹣跚而行。在譚嗣同們的熱血烘托下,天下太平。

這就是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百日維新”的結局。

人們普遍認為,百日維新是一場力圖用激進的改革來改變中國政治的嘗試,而其失敗就在於它的“激進”。明治維新的不同之處在於,日本人的腦子裡沒有“激進”或“溫和”的框框,只要認為是好的和正確的,他們就義無反顧地去追求。同樣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在日本得到成功,而在清國則黯然收場。

社會變革,無可避免地要產生社會性的震動,越是大的社會變革,所帶來的震盪越大。明治維新也並非一帆風順,並非一日之功。日本人沒有“穩定壓倒一切”的觀念,因此他們成功了。日本人說,我們寧可忍受暫時的震盪也要追求更高的目標。說到底,社會變革是一場考驗,它考驗的內容是一個國家所有人的素質和膽識。

許多人認為,百日維新的時代,清國還不具備政治變革的素質和社會基礎。讓我們沿着歷史的脈絡看一看:

1898年,沒有政治變革的素質和社會基礎。
到1949年,仍然沒有政治變革的素質和社會基礎。
到1989年,仍然沒有政治變革的素質和社會基礎。
到2005年,他們還在說,我們的國家沒有政治變革的素質和社會基礎。

嗚呼!到什麼時候,你們才會有政治變革的素質和社會基礎?


2005.7.15
吾 丁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美式民主的內涵
2004: 當人命不如老鼠,上帝也只能抽彩
2003: 鉗工請: 再談人治法制
2003: 姨媽姑爹的民意
2002: 從會議室到歌舞廳—中國商場的應酬文化
2002: 對別國貪婪與兇殘,是美國人愛國的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