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劉學偉:東方崛起大數據探密之十二
送交者: 法國劉學偉博士 2017年10月12日13:42:31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劉學偉:東方世界當代崛起之大數據探密(之十二)

點擊這裡,可看本書稿(一至十

劉學偉:東方世界當代崛起之大數據探密之一

劉學偉東方世界當代崛起之大數據探秘(之二

劉學偉:東方世界當代崛起之大數據探秘(之三)

劉學偉:東方世界當代崛起之大數據探秘(之四)
劉學偉:東方世界當代崛起之大數據探秘(之六)
劉學偉:東方世界當代崛起之大數據探秘(之八)
劉學偉:東方世界當代崛起之大數據探密(之十一)

     已經說過,中國的崛起絕不孤立。首先,中國周圍的東亞國家一多半都在崛起。前有日本和四小龍,後面還有東南亞的四小虎(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越南)

在東亞之外,無數的亞洲人現在美洲、歐洲、澳洲,和全球每一個有人的地方,都在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努力崛起。

本編將講述在全球範圍內的東亞國家和東亞國家的群體,在東亞以外的東亞人,在中國以外的華人,在如何處處力爭上游。

第八章  十四個長期高速發展政體中東亞的壓倒優勢

看到中國那些驚世駭俗的經濟統計數據,作為一個華人,筆者真有點獨孤求敗的感覺,很想到全世界去找找哪裡還出現過類似的持續高增長。已經聽說,幾個世紀以來造就了西方強勢的三次工業革命中,包括二戰以後,在西方任何國家中都沒有出現過這種規模和強度的持續高增長。那就只有到其它地方去找囉。踏遍鐵鞋無覓處,突然看到一份世界銀行增長與發展委員會”2007年發布的一份報告,名字叫《增長報告:持續增長和包容性發展的戰略The Growth ReportStrategies for Sustained Growth and Inclusive Development[]。它通過對二次大戰之後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記錄和總結明確提出:所謂高增長經濟體是指在持續25年或更長的時間裡保持了7%以上的GDP增長率的經濟體。以7%的速度增長,就意味着,按不變價格,一個經濟體的GDP總量每10年翻一番,20年時間裡可以翻兩番,30年時間裡能夠提高8倍。該報告認為,這種高增長是比較罕見的。根據報告提供的信息,二次大戰之後只有13個經濟體實現了高增長:博茨瓦納、巴西、中國內地、中國香港、中國台灣、印度尼西亞、韓國、馬來西亞、馬耳他、阿曼、新加坡、泰國和日本。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2013年認為,經濟持續高增長對任何國家來說都是最重要的發展目標之一。但是在世界239個國家和地區的公開的又是激烈的經濟競賽中,只有極少數的13個“成功者”,是服從“正態分布”的,是“小概率事件”,而中國處在最高處,屬於“極小概率事件”,因為中國在最近的35年間增長了至少25倍。僅在2000-2013年間,就增長了7倍。

遵循該報告2007年的建議,觀察2007-2013年之後效,筆者把越南也加進了這個持續快速發展的名單。越南的起點極低,發展過程還幾經波折,但頭尾相比,它畢竟還是僅次於中國的長期快速發展國家。而且這個國家與中國極像。如果不是為了那些島嶼爭端,筆者相信,這兩個國家應當會十分地友好。

第一節 十四國資訊的綜合分析

筆者馬上從本書已有的材料加上這份報告中的材料,做了下面這個簡表,已經可以發現許多可議之處。

7:十五個長期高速發展政體數據簡單匯總[②][③]

國名

素質

水平

民主

指數

高增長

持續時間

增長初期

人均收入

增長末期

人均收入

人均收入

2012

人口萬人

2012

GDP$

2012

日本

104.2

8.08

1950-1983

3 500

10 064

46 736

12 761

59 640

韓國

104.6

8.13

1960-2001

1 100

9 738

23 113

5 001

11 559

新加坡

107.1

5.88

1967-2002

2 200

21 152

51 162

540

2 765

中國香港

105.7

6.42

1961-1997

3 100

27 055

36 667

717

2 630

中國台灣

104.6

7.57

1954-2002

1 500

11 914

20 328

2 332

4 740

馬耳他

95.3

8.28

1963-1994

1 100

7 283

20 852

42

87

馬來西亞

91.7

6.41

1967-1997

790

4 623

10 304

2 945

3 035

阿曼

84.5

3.26

1960-1999

950

6 655

24 765

309

765

巴西

85.6

7.12

1950-1980

960

1 932

1 2079

19 836

23 960

中國

105.8

3.00

1978-2013

155

7 075

6 076

135 402

82 270

泰國

89.9

6.55

1960-1997

330

2 473

5 678

6 439

3 656

博茨瓦納

76.9

7.85

1960-2005

210

5 576

9 398

187

176

印度尼西亞

85.8

6.76

1966-1997

200

1 995

3 592

24 449

8 782

越南

94.0

2.89

1989-2013

97

1408

1 528

9 038

1 381

東亞5富裕

104.5

7.92


2 673

11 041

38 092

21 351

81 334

東亞5發展

101.7

3.69


238

2 124

3 931

178 273

99 124

其它2富裕

85.8

3.86


968

6 730

24 297

351

852

其它2發展

85.5

7.13


953

1 966

12 053

20 023

24 136

東亞全體

102.0

4.15


1 048

5 088

15 288

199 624

180 458

其它全體

85.5

7.07


2 048

2 048

12264

20 374

24 988

富裕全體

104.2

7.86


2 646

10 971

37 869

320 602

141 508

發展全體

100.0

4.04


466

2 073

6 517

21 702

82 186

總計

100.4

4.42


1025

4 355

14 560

198 296

123 260


[①]世界銀行增長與發展委員會官方網站見地址下行藍字。這篇報告當然也是英文。本章內中文引言,皆由本人翻譯。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handle/10986/6507
[②]除了世界銀行報告,部分資料來自這個網站。個人推薦,數據非常全。NationMaster
[③]表的下端有多個分類組合。解釋如下:東亞5富裕:日本+四小龍。東亞5發展:馬來西亞、中國、泰國、印度尼西亞、越南。其它2富裕:馬耳他、阿曼。其它2發展:巴西、博茨瓦納 。東亞全體:東亞5富裕+東亞5發展。其它全體:其它2富裕+其它2發展。富裕全體:東亞富裕+其它富裕。發展全體:東亞發展+其它發展。



8.1-8.2  十四個奇蹟創造者的人口與GDP

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國家的規模相差懸遠。只有中國是人口10億級大國,還有印尼、巴西和日本三個人口億級大國,還有五個人口千萬級政體。餘下五個是小國或城邦。論經濟規模,只有中國和日本是超級大國。當然,只有中國,同時是人口規模和經濟規模的雙料超級大國。

 看下圖,這14個快速持續發展的起點和終點可是大不相同。簡單地說,右面六個(中國香港、新加坡、中國台灣、日本、韓國、馬耳他、阿曼)起點終點都高,到今天都實現了真發達(2$以上)。剩下的命運各不相同。印尼、泰國和越南的起點低,終點也低,但現在還在較快速發展。中國的起點低,時間晚,但現在還在高速發展途中。巴西起點高,終點低,現在已進准發達,但要進真發達,還有磨難。馬來西亞好像在繼續挺進中,可能不會有太大的困難,就會在若干年後進入真發達。泰國由於政治體制方面的錯誤,磨難還沒完沒了。幾年前還比中國富,現在已經被中國超越。以後只怕會越拉越遠。博茨瓦納情況不熟,不評價。不過它似乎還能有不少發展。只是規模太小。


圖8.3:15國高增長初期和末期收入比較

就崛起的效率(前後收入的比值)而言,中國顯然最好(39倍),其次是博茨瓦納(27倍)。效率最差的則是日本(3倍)和巴西(2倍)。其它的好像都很接近中庸,即增加8倍。綜合起來,高素質的東亞政體是優秀中的優秀。中國曾經犯錯,現在正急起直追。

看下圖:超高素質水平(104-107)的政體,只有香港、日本和新加坡實現了超高收入。還有韓國和中國台灣實現了高收入。只有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唯一可慰的就是發展速度。中國若追不上去,真是天理不容!最委屈的應當是越南,也意味着它有機會追上去。最得意的應當是阿曼,人家有石油。最體面的是巴西,人家有實力。最值得驕傲的是博茨瓦納,以那麼低的素質水平,居然那般經濟與政治雙豐收。


8.415國素質水平和2012人均收入比較

請大家細看分色以後的各自相關性。如果不是日本和阿曼的各自超常。是不是會有四組非常好的相關性?阿曼的超常自然是靠石油。日本的超常則不能不承認是人力了。

現在,筆者要按地域和素質水平來給這14個奇蹟創造者歸類。

第一、屬於東北亞最高素質水平圈或中、日、韓三個民族領地的有六家:中國內地、中國香港、中國台灣、韓國、新加坡、日本。他們的國民素質水平在104.2-107.1之間。

第二、東南亞次高素質水平圈:越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他們的素質水平在85.8-94之間。

加起來,有十個奇蹟創造者位於東亞,大多屬於華夏/儒家/漢字/筷子文化圈。中、日、韓、越四國中,華夏影響已經深入骨髓,不可拔除。泰國和馬來西亞華人極其眾多,而且在政商兩界勢力強大。只有印尼的華人不夠多,居民又多信伊斯蘭教,划進華夏文化圈恐怕有點勉強。

其餘的四個國家分布四大洲:巴西則是一個洲級人口大國(1.98億),地處拉美,已經進入准發達(人均超過1萬)。阿曼人口309萬,已是真正富裕國家(收入過2萬),但靠的是石油,不是生產,更不是西式民主。博茨瓦納地處南部非洲,是個非洲人國家,富蘊資源,收入近萬,民主也發達。他們的國民素質水平尚低。在撒南非洲可是個比南非還異類的異類。本人對他們在政治和經濟兩方面的成就都深表敬佩。但國家太小(人口187萬),也帶不動其它撒南非洲國家發展。最後是馬耳他。小島地處地中海,靠旅遊就發財了。歐洲人種,高素質水平,人口才42萬,發展再快、再長期、再富裕也不值一提。

東亞的10個政體,都是靠生產,至少是金融+商業發財。除了香港和新加坡,人口至少2300萬。5個已是真富裕(人均過2萬),1個准富裕(馬來西亞),四個(中國、泰國、印尼、越南)還在發展中。

其實這個表中沒有列上的老撾和柬埔寨的增長(22年年均增長11.1%8%)和素質水平(9289)都不差。他們眼下的人均收入因誤入全面公有制歧途和內戰而不高。但筆者覺得他們與中國最像,最有可能沿着中國開闢的路,在中國的支持或卵翼下,繼續快速發展。他們將來前程應當不會差。

第二節十四國成功的五個共同原因和二加n個不共同的原因

第一小節  五個共同的原因

本章引用的世界銀行發表的《增長報告》,總結出這些國家能夠成功長期增長的5個共同原因:

1.他們充分利用了世界經濟2.他們維持了宏觀經濟穩定 3.他們實現了高儲蓄率和高投資率 4.他們讓市場配置資源  5.他們擁有可靠的和有能力政府

現在稍微詳解一下這5個特徵。

一、他們充分利用了世界經濟。就是說他們都是外向的、大進大出的、外貿型的經濟,而不是自給自足的封閉的內向型經濟。

二、他們維持了宏觀經濟穩定。這是任何一個政府的基本職責,當然不能讓比如貨幣、信貸出現太大波動,不能出現過劇的通貨膨脹,不能讓水、電、煤、油供應短缺……

三、他們實現高儲蓄率和高投資率。這裡筆者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詞組:future oriented。譯成通俗的漢語應當是面(指)向未來。但筆者找到一個更傳神的譯法就是未來導向。這些經濟體,這些人民,不急功近利,不好逸惡勞,每個家庭都積極儲蓄,每個政府都大力投資基礎設施,大家都把眼光看向未來。

這一節報告還講到在新加坡、在馬來西亞,政府曾實施過強迫的儲蓄計劃,規定工薪階層必須從工資中預扣一部分款項,除非重病和買房,到退休時才能領出。但這個賬戶是私人的,因此不是削富濟貧的社會主義。這真是一個不錯的主意,不錯的折中。筆者並不反對社會主義,但反對搞太多,鑑於歐洲的教訓,那樣副作用太大。

這樣的民族、這樣的國家,有這樣能深謀遠慮的領袖,有這樣勤勉的人民,當然配享有未來。

四、他們讓市場配置資源。一句話就是施行市場經濟,而不是計劃經濟。但筆者要問的就是,二戰以後,搞過計劃經濟的就前公產集團的30多個國家。剩下的170個以上的國家都從來就是市場經濟。那為什麼就這15個經濟體能夠持續高速發展?這15個國家中,“改邪歸正”的就中國和越南兩個國家。這個理由也許可以解釋中國和越南最近35年來的飛速發展,卻不能解釋其它的13個經濟體快速持續發展的原因。

五、他們擁有可靠的和有能力的政府。

這段說明一開始就有兩句很精彩的話:“增長要求的可不僅僅是經濟。它還要求能信守承諾、有可靠性和治理能力的政府。”“長遠來說,在沙灘式的政治地基上,並打造不出經濟的豪宅。

這一節報告說,那些政府必須說服人民,“在現在和未來之間討價還價”,即在一個漫長的過渡時期,為了將來的發展而犧牲眼下的消費。“為了這個交易要能成功,這些國家的決策者必須能很好地與人民溝通,讓人民相信,他們對未來的允諾是可以指靠的。”

這恐怕是指的新加坡的李光耀和馬來西亞的馬哈蒂爾。

其實在筆者看來,上述14個經濟體,至少韓國(盧泰愚)、馬來西亞(馬哈蒂爾)、中國台灣(蔣經國)、中國(鄧小平)、印尼(蘇哈托)、新加坡(李光耀)都有過一言九鼎的支持全速經濟發展的強人政治。就是日本、越南、中國香港也都是沒有強人的威權政治。加起來已經是九個。東亞的十個政體中,就泰國沒有出現過(成功的)威權政體。現在倒是出了一個他信,可是他的政治路向是平民、是農村,空有多數支持,卻不能維持政治穩定,更莫談經濟發展。

這五點談得很好,但是這個報告還是根本沒有解釋為什麼這類成功國家如此集中地出現在東亞。報告的編纂者甚至在假裝沒有看見這些彰明較著的事實。

第二小節  二加n個不共同的原因

現在筆者要加上第六個,東亞10國共有的成功原因,而這個原因與其它5國無涉,那就是東方人所固有的儒家文化價值觀

這個觀點可不是中國人自吹自擂出來的。早在1980年代,新加坡的李光耀和馬來西亞的馬哈蒂爾就是這個觀點的傑出鼓吹者。甚至中國台灣的李登輝以寶島在那個年代的經濟崛起為依據,也加入過這個合唱。

在這裡為省時間,本人不到四海去收集相關資料,就從亨廷頓的那本書中摘引幾段相關的內容吧。

東亞的經濟發展正改變着亞洲與西方的均勢,具體講是與美國之間的均勢。成功的經濟發展給創造出和受益於這一發展的國家帶來了自信和自我伸張。財富像權力一樣也被看作是優點的證明及道德和文化優越性的顯示。當東亞人在經濟上獲得更大成功時,他們便毫不猶豫地強調自己文化的獨特性,鼓吹他們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優越於西方和其他社會。亞洲社會越來越無視美國的要求和利益,越來越有能力抵制美國或其他西方國家的壓力。

20世紀末中國的政治領袖像西方的社會學家一樣,讚美儒教是中國進步的根源。80年代中國政府開始提倡對儒教的興趣,黨的領導人宣稱它是中國文化的“主流”。當然儒教也為李光耀所熱衷,他把儒教看作是新加坡成功的原因,並積極地向世界的其他地方宣揚儒教的價值觀。90年代台灣政府宣布自己是“儒教思想的繼承者”,李登輝將台灣的民主化歸因於中國的“文化遺產”,它可以追溯到唐堯(公元前21世紀)、孔子(公元前5世紀)和孟子(公元前3世紀)。

亞洲人相信這種經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亞洲文化的產物,亞洲文化優越於文化上和社會上頹廢的西方文化。在80年代那些令人興奮的日子裡,當時日本人的經濟、出口、貿易盈餘和外匯儲備都在激增,日本人像先於他們的沙特人一樣,吹噓他們的新經濟實力,輕蔑地談起西方的衰落,並把他們的成功和西方的衰落歸因於自己文化的優越和西方文化的頹廢。90年代初,亞洲勝利論在只能稱其為“新加坡文化攻勢”的表現中再次清楚地表達出來。從李光耀開始,歷屆新加坡領導人都鼓吹亞洲相對於西方的崛起,他們還將兩者進行對比,並把亞洲成功原因歸於從根本上來講是儒家文化的亞洲文化的優點——秩序、紀律、家庭責任感。勤奮工作、集體主義、節儉等,而把西方衰落的原因歸於自我縱容。懶惰、個人主義、犯罪、教育差、不尊重權威,以及“思想僵化”等。

對東亞人來說,東亞的成功主要是由於東亞文化更強調集體而不是個人。李光耀說,“東亞人(日本人、韓國人、台灣人、香港人和新加坡人)的帶有更強群體意識的價值觀和實踐,在趕超進程中表明是明顯寶貴的東西。東亞文化所持的價值觀,如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支持了團體的努力,而這對於迅速發展是必要的。”馬來西亞總理贊同道,“日本人和韓國人的工作倫理,包括守紀律、忠誠和勤勉,成了他們各自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動力。這種工作倫理產生於集體和國家比個人更重要的哲學。”

這裡概述一下新加坡官方白皮書中宣布的亞洲價值觀:

國家先於(民族)群體,社會高於個人;家庭是社會的基礎單位;個人應受到重視和得到群體的支持;重視共識而不是鬥爭;種族和宗教和諧

在列舉新加坡人對議會民主的信奉和政府美德之時,“共同價值觀”聲明卻隻字不提政治價值觀。政府強調新加坡“在關鍵方面是一個亞洲社會”,並且仍將如此。“儘管我們講英語、穿西裝,但新加坡人不是美國人或盎格魯-撒克遜人。如果在更長的時間裡新加坡人變得與美國人、英國人和澳大利亞人難以區別,或者更壞,成為他們可憐的仿製品(即一個無所適從的國家),那我們就喪失了與西方社會的區別,而正是這些區別使我們能夠在國際上保持自我。

看到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憑籍當年有限的成就,就能那樣理直氣壯地與西方進行意識形態鬥爭,筆者覺得今天的中國人應當還可以義正辭嚴得多。不過根據筆者一貫的中庸之道,本人還是認為,西方的意識形態的確還是有東方缺乏的,為現代性所必須的文明要素甚至基因,比如法制和分權制衡。我不太明白,在現在的東南亞,為什麼反而聽不見那麼強烈的對西方意識形態的批評之聲了。馬哈蒂爾和李光耀雖然都早已退休,但都還在世,就意識形態講講話,應當不會被扣上老人干政的帽子的。

與這些東方的儒家的價值觀相連,東亞人民的集體主義、勤勞、節儉、溫順守紀律,是其它地方的人民所學不來的。筆者認為,這是東亞10國成功的第六點原因,而且恐怕是比其它五個原因都更重要的原因。因為這個原因,可以解釋為什麼那麼大一個多數的高速持續成長國家/政體會集中在東亞。當然這一點與其它4國無涉。這就是本節題目中說的“兩個不共同的原因”中之一。

這個之二就是本書從頭開始,已經反覆充分闡述的東亞人,尤其是東北亞人所擁有的超高素質水平。我想這裡已經不用再複述了。

不過筆者也看到,其實在這些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國家中,有些國家的國民素質水平並不太高。那就要慶幸他們的精英集團的成功帶領了。

其實國民素質平均水平較低的國家還有兩種。一種是所有國民差不多都一般低的。另一種就是國內其實還有一個占有相當人口數量的素質水平更高的族群。這個國家的政體素質指數是兩個或更多素質不同的族群的加權平均數。印度的情形很可能是婆羅門和剎帝利兩個占人口少數的種姓和另一些占人口多數的素質水平更低一些的族群的聯合體。在整個國家綜合素質水平相類的情況下,如果內部的差異較大,則比內部差異較小的國家,會有更大的發展潛力。因為那些高素質的族群會發揮領導、提攜的功能。

其實除了上述10個東亞國家/政體共有的理由,中國的成功還有其它許多理由。比如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比如1990-2010年代西方資本全力以赴,搞經濟全球化,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實體經濟。他們過於樂觀地認為,只要掌握了金融資本。就足以輕鬆地操控整個世界,而無需去繁瑣地從事實際生產。還比如,20019.11之後,西方全神貫注搞反恐,把本來險成戰略對手的中國改為戰略盟友,為中國讓出了決定性的10年光陰。還有中華民族在海外有全世界任何其他民族所沒有的5000萬之多的僑民,這些僑民為中華民族的重新崛起,可是建立了不世的功勳。這些就是本節題目中所說的n個更小一些的原因。

從魯迅開始的一批足夠西化的人士100年來一直努力不懈地在批判中國人的國民性。筆者不能說他們都在胡說,但他們實在是沒有看到中國人的國民性中也有足夠的優秀部分,否則如何解釋65年前中國的成功獨立,更難能解釋35年來中國人創造的曠古未聞的經濟發展奇蹟。筆者已經反覆論說,於發展深切相關的國民性中,中國人有五大優點就是聰明(105分的素質水平)、勤勉、節儉、善學和家庭互助。所略欠者,創造力爾。當然還有其它欠缺,比如契約精神。這些都是可以補課補起來的。而前面五者,地球上大多數的後進國家,恐怕是永遠也學不來的。筆者真的是為他們感到悲哀。

中國諺語說:人必自助,而後天助之。國家也一樣:國必自強,而後天也強之。

比如911的發生轉移了西方遏制中國的注意力,那不是從天而降的機遇又能是什麼?中國人期待過這樣的機會嗎?中國人參與過製造這樣的機會嗎?當然都沒有。而到了今天,西方人就是再醒悟到他們當初錯過了遏制中國的最後機會也沒有用了,中國已經足夠強大,他們已經無法再遏制了。

類似的,但力度更小的機遇還在陸續發生。比如最近歐美又和俄國為烏克蘭鬧得不可開交。又比如現在美國又面臨了是到伊拉克去再作馮婦,還是放棄那個用艱難代價換來的衛星國的艱難抉擇。(IS伊斯蘭國危機。)這些事態當然都會牽扯去西方相當數量的精力和資源,中國因此在東海南海等方面受到的壓力就會相應減輕。

從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史跡看,其實要快速發展的第一要素就是充分發揮私有產權制度的作用。但這自1989年以來早已是真正的普世價值。還有那麼多的國家從來就沒有搞過公有制。那為什麼那些國家並沒有發展起來呢?

有人說中國發展的訣竅是發揮了“低人權優勢”,就是說工人工資低,遭到殘酷剝削,甚或工會沒有勢力。這個理論並不能成立。因為當今地球上比中國更有這種“低人權優勢”就是平均工資更低的地方比比皆是,工會也沒有勢力,比如非洲。為什麼那裡不比中國先發展起來呢?而且中國的人工費用低,商品賣得也便宜。其實絕大部分的利益都輸送到買走中國商品的西方國家。留在中國的是破碎污染的河山天空,世界第一的碳排放。可是西方人還有一大堆的不滿意。當然中國還擁有了數之不盡的高樓大廈、高速公路鐵路、正在進入千家萬戶的小轎車……

第三節 中國成功原因三點新論

關於中國為何能夠成功,討論的文章可謂汗牛充棟。在此本人儘量不蹈人窠臼,力爭說出三點新意。

第一小節  中國人為何素質超群出眾?

筆者已經明白,中國不是中了彩票,而是華夏民族有那麼高的素質水平,發展不起來,那是天理不容。發達得那麼遲,已經是犯了錯誤,已經對不住自己的素質水平。

因為中國或華夏文明所擁有的很大一部分優勢,都可以歸結到自古以來就擁有的素質優勢上。

比如早在公元以前上千年,中國的西周時期就留下了許多的充滿智慧的典籍。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在中原那一片土地上,華夏文明圈更是群星輩出,放射出把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照耀得如同瞎子一般的智慧、秩序和道德的光芒。

以後2000年間,華夏人就憑着這個精神文明上的優越和先進而龐大的農耕物資文明,抵抗(匈奴、鮮卑、契丹、突厥、女真等)、趕走(元)和同化(五胡、遼、金、夏和滿族等)了一撥一撥來自北方草原的入侵者。

華夏文明在近代的落伍眾所周知。最突出的當然是軍事科技方面的落伍了。然後是工商業方面的落伍。再然後才是文物典章制度方面的落伍。這個落伍,其實也有積極意義。就是中國的生產力,生活水平雖然落入底層,但文明素質則絕沒有落入像非洲那樣的底層。中國的無數知識分子和廣大的包括居住在山野之中的人民,依然如保存薪火那樣,為中華民族保存了無數的文化財富。比如中國人的文字,仁智禮義信,忠孝節義廉恥,尊師重教,勤勞節儉,扶老攜幼,愛國精神,集體主義。這些都還深深地銘刻在中國人的腦海里,流淌在中國人的血液中,沒有至少是完全失傳。如果都失去了,那才是顧炎武說的“率獸食人”的“亡天下”。中國就再沒有復起的機會了。

 這一段華夏文明的低落,就如同鳳凰涅槃。在自己拾取的柴火點起的火焰中,中國的文明得到了新生的力量。它雖然在體質上變回幼年,體力弱小,但它卻擁有上一個輪迴留下的無窮記憶、道德智慧。又豈是一個真正初生的文明所可能具有的。總之無數的優秀品質,並沒有在這次痛苦涅槃中丟失,都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制勝法寶。

那麼,中國人如此出眾的素質源自何處?這個問題倒不是非答不可。這個聰明已經由他們的成就證實了不就可以了嗎?不過如果可以說出個子丑寅卯,不是也可以讓別人更服氣,知道可以從哪裡模仿或者無法模仿嗎?

筆者以為,中國人那麼出眾的素質水平,自然是多種原因組合而成。

比如,按照地理環境/氣候/素質水平理論,中國正處溫帶,不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從樹上採摘到果實、不用穿衣、只需建能避風雨的簡易房就可以容易生存的熱帶,也不是過於寒冷瘠薄的寒帶。有幾條大河和廣闊肥沃的沖積平原,正好發揚智慧,發展大規模灌溉的農耕文明。(不過說也奇怪,在美洲,那裡的大河密西西比河和亞馬遜河流域並沒有被印第安人選中去安身立命。反倒是中美洲的丘陵地帶和南美的安第斯高山上發展出了瑪雅和印加文明。)

比如,根據湯因比的挑戰/應戰理論,中華民族一路走來,東邊:限於當時的生產力和科技發展水平,廣袤的大洋就是華夏民族當然的天然屏障;南邊:廣袤的讓人望而生畏亞熱帶森林及一些沒有強大到足以威脅華夏民族的南方夷族(當時中原對南方地區原住民的稱呼);西南邊:當時的生產力和科技發展水平不可逾越的高原屏障;西邊:沙漠、戈壁、荒漠、無人區加少數原住民,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從北面的盛產牧草的高原上下來的游牧民族的侵略。恐怕主要就是為了應對這個最大的挑戰,中國結成了統一的大型民族國家,把外來的侵略者一一擊敗趕走或同化。

比如這最後一次,西方人來襲這五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也是靠了五千年積累下來的全部底蘊,(比如在1900年讓完勝的八國聯軍合在一起也咽不下去的龐大疆域和人口。)再加上一些運氣,(比如日本偷襲珍珠港,引來美國加入太平洋戰事。)也終於扛過了那最大的難關。

比如中國從很古老的時代開始,就主張唯才是取。世襲的貴族制度,戰國以來就基本沒有了。一千多年以來,又有了科舉制度。中國的精英階層,早就習慣了在智力上競爭。傳統傳習至今,華夏人始終是世界上最熱愛也最善於學習的民族。有人說,中國人善於的是死讀書。不過就是死讀書,也比太多的民族根本不努力讀書強得多。何況中國人會的哪裡又僅僅是死讀書。當代中國擁有的無數科學技術工業農業成就難道都是靠死讀書的人創造的?無數華人精英在世界各地創造的科技和工商奇蹟,難道也都是靠死讀書得來的?

中華民族是一個力爭上游的民族。在民族的層次,這個優點以前一直還看不出來。因為直到18世紀,中國一直穩居世界的最上游,因而也無處可以力爭更上游。而從1840年到1945年,中國一下子跌到了谷底,所可爭者,就是我是一個打不死的小強。你就算把我打得狂噴鮮血,我地上打個滾還會站起來。中國再次有了在世界上力爭上游的資格,說句實話,依筆者看是從2008年的北京奧運才開始,至今不過幾年。

不過從中國人的層面,這個力爭上游的精神,可就比2008年早多了。我也不想說老遠,就說現在。大家都在說,中國人有一個毛病,叫做愛攀比。是個中國人都不願甘居別的中國人之後。用一個規範的詞彙,就是習慣、喜歡、酷愛“競爭”了。這種競爭,體現在方方面面,從打牌、下棋,到讀書、教書、升職,到搞科研、辦企業。比如那個PISA考試,中國人的素質只比西方人高出不到10%,但為什麼考試分數會高出20%以上呢?這多出的至少10%,應當基本上就是中國的學生、家長、老師、學校一起努力,互相攀比的貢獻了。

中國人先在國內和同胞競爭,發現自己已經有些底氣了以後,就開始以種種方式(比如用商品)去和全世界的人(其實也就是與西方人加上日本人、韓國人)競爭。不僅居住大陸的中國人如此,僑民們到了海外依然如此。那個聞名遐邇的虎媽蔡愛眉已經是父輩就移居到菲律賓,自己再移居到美國,而且嫁了一個西方人的隔代華裔,她都還不忘祖宗傳下來的這個德性。在我看來,這不是一個毛病,而是一個大大的優點。數千年來,人民互相攀比的結果,自然是攀比出一個誰也攀比不了的聰明的民族。試問,想與“上帝的選民”猶太人在智力和產業上別苗頭的民族,除了中國人,還有誰?當然這場競爭還遠未終局,但華夏人已經取得的成就,那是相當地可觀。(參見第七章第二節。)

又如根據張維為黃平等人主張的文化中國說,中國是一個百族之和,一路走來,不知融合了多少少數民族。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無數的新鮮血液融入中華民族,而華夏族文化傳統則始終保持了正宗地位。華夏族得到了各族融合之利,而沒有蒙受文化太過多元之害。每一次入侵的外來的民族的人口,從來都比漢族少得多,文化上也弱得多。除了這最後一撥的西方文明入侵,至少在100年間,比中華文明還強勢。但中國也扛過來了。中國人也無疑達到了以我為主,自主吸收,而不會丟失自己文化根本的境界。

至於中國為什麼沒有西方那樣多的超級智者,筆者認為那是因為讓中國英傑輩出的歷史條件還沒有齊備。數十年內,中國和東亞的真正盛世終會來臨。而那個時代,就如同唐朝開元天寶年間,中國/東亞一定是群星璀璨。

不過我也得承認,本人這些對華夏民族優秀的根源的探討,都是假說的性質,因為幾乎都能找到反例。比如關於大河孕育優秀文化的反例就有:希臘、羅馬和現代歐洲文明都不是在大河平原上發展起來。而其它大河上發展起來的早期古文明,除了中國,無一例外,全部已經湮滅。比如百族之合的反例:韓國和日本都是單一民族,民族融合的歷史可比華夏族簡單得多,但這並沒有妨礙他們與華夏族同樣優秀。比如勤勞:在歐洲,阿拉伯人的小雜貨店經常開到23點,周日也不休息。中國人的店一般開到20點,周末至少休息一天。奇怪的是,這裡的阿拉伯人並不比中國人更有錢。比如節儉:世上可還有好些民族儲蓄率比中國人還高呢!

總之,筆者能憑籍大數據挖掘找到別人不知曉/不認可的中國/中國人(東亞/東亞人)成功的原因,就已經很滿足。至於這個原因的原因,那真的只是姑妄論之了。

還是那個林恩,還寫過一本書,名叫《猶太人,上帝的選民(The Chosen People: A Study of Jewish Intelligence and Achievement, 2011)》,自然是全盤盛讚猶太人的優秀。可是我們華夏族基本上是一個無神論的民族。如果真有全知全能的上帝,他也不會選華夏族加以恩寵吧?.

而歐洲人為何也是那樣素質超群出眾,甚至在近現代有如此驚人的成就。說來他們真是有着比華夏人更好的際遇。

比如,在現代西方文明之前,他們繼承了古希臘羅馬文明,敘利亞地區的基督教文明遺產。比如這兩個父輩文明,又繼承了五個之多的祖父輩文明的遺產(亨廷頓說)。

比如在羅馬帝國崩潰之後,古典文明在歐洲真的是幾乎薪盡火絕。幸虧阿拉伯人還幫他們保存了大量的典籍。中世紀後期,才能有了以復興古希臘羅馬文明為旗幟的文藝復興運動。

比如他們那個多國分立,從未一統的政治基質,從羅馬帝國崩潰後,直到一千年以後的重新崛起,除了與勢均力敵的穆斯林長期纏鬥,其間居然沒有再遭遇如蒙元鐵騎那樣的難以抗拒的摧殘。(這個文明的大幸,蒙古人打到東歐就元氣耗盡。)

比如他們的城市工商業文明得以在軟弱的王權之間之中自由發展。

這些在一統的東方帝國看來都是缺點的特質卻孕育了現代的工業文明。這真是一件太大的壞事變成的太大的好事。

還比如有那麼大的非西方文明世界在那個時代可以讓他們那樣瘋狂地敲骨吸髓,任意掠奪壓榨。

還有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說法,就是把歐洲人素質高歸因於數千年來(除了羅馬和平200年)從未停息的戰爭。因為在戰爭中,顯然素質更高的人有更多的生存機會,死去的更多的是素質低的人。經過長期的殘酷的優勝劣敗,於是歐洲人的素質就漲上去了。還有歐洲中世紀數次肆虐的大瘟疫據說也有這種功效。

(如果這個立論成立,中國人就應當比較笨,因為中國歷史上的和平時期可比歐洲長得太多,要幾百年才輪得上一次人口大清洗。哪裡像歐洲平均每30年就會有一次。還有這麼說來,那些游牧的馬上戰爭民族就應該無比優秀。可是他們為什麼不是完全從歷史上消失了,就是在哪裡苟延殘喘而已?)

在筆者看來,西方人的好運,從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開始,就邁過了頂峰,就在本世紀之內,好像是要用到盡頭了。

第二小節  中國的崛起何以方興未艾、來日方長?

從無數角度可以看到,中國的崛起還在途中,前面還有很多路要走,很多路可走。

在經濟方面,比如人均收入,到2014年,是7 575$。不用更多,只要發展到眼下中國台灣的水平,人均2$,中國的GDP就會等於當下歐美的總和。中國國內,還有上億的人民在貧困線(日均收入低於聯合國確定的1.25$。)以下生存。他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中國政府的當務之急。

中國的社會福利體系、養老保險體系,都還在創立的過程中。千萬不要過度,但到那恰到好處的地步,也會為中國製造出無數的產業、就業和人民的幸福。

中國東部,已經有了超過3億人口的,足以和初步發達的(比如韓國和中國台灣相媲美的)發達板塊。但中國的中部和西部還有極為廣大的有待發展的地域。在沿海已經過時的勞動密集產業向中西部的轉移就還可以創造出至少第二個東部那樣的龐大產值。

在外交方面,中國的東亞結盟之路,才剛剛起步。連那個現在與中國最親的韓國,其領土上還有美國駐軍,其外交總立場,也還在中美之間搖擺。中國與日本和越南、菲律賓之間的南海島嶼爭端還有待用超級的智慧去化解。中國對發展中世界三大洲的布局剛剛才開始。(比如金磚開發銀行、亞投行、一帶一路大構想。)中國或東方與美國或西方整體的真正爭雄的局面還僅僅是剛剛開局。

中國海軍,還在第一島鏈之內打轉。整體軍力,離世界一流的美國,還有數倍差距。

中國的獨立的意識形態,到現在連輪廓都還看不清。到底要舉一杆什麼旗,都還無人知道。一位有識之士告訴我:中國現在是做的有一套,說的沒有一套。可是點中要害。

中國人民的思想自由和政治權利,還大有改善的餘地。……

聽來一個不知是否為真的故事很有意思。說的是當年溫家寶前總理聽見外國客人盛讚中國取得的扶貧成就,有意識帶他們到北京遠郊的一些貧困地區考察。意思是想讓他們明白,中國太大,就連天子腳下都還有刺目的貧困在。可是想不到那些外國客人看後大呼不得了。因為他們認為,如果把這些貧困都補齊以後,中國又能創造出多少GDP

的確是這樣,中國現在不停地被西方批評得有一大堆的缺陷,甚至被一部分崩潰論者形容得一無是處。但他們有沒有想過,身帶這麼多缺陷甚至一無是處的中國都把它們擠兌得難以招架,一旦這些缺陷短板被逐步彌補改善,中國的整體實力還會比現在強大多少?筆者想起了《戰國策》中名篇《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然後就是“門庭若市”、“戰勝於朝廷”。那個境界,真是讓筆者悠然神往。

多次與人討論,假設1949年中國的第二共和建立以後。就一直執行劉少奇倡導的“長期鞏固新民主主義”政策,(就是說不搞計劃經濟和全盤公有化。)那今天的中國會是什麼樣?是不是從反右開始的那一連串大錯都不會發生?是不是今天中國的GDP和人均GDP至少會高出一倍甚至兩三倍?那麼中國今天的人均應當就不是7 575$而是1.4-2.8$,中國今天的總GDP就應當已經與美國相當甚至相當於歐美的總和?這樣的夢境都會被錯失?真是何堪浩嘆!

2014年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宣布,按購買力平價PPP美元計算,中國的經濟規模在2014年已經超過美國。據其測算顯示,到2014年年底,中國將占購買力平價法得出的全球GDP總量的16.48%,達17.632萬億美元。而美國則占16.28%,總量為17.416萬億美元。本人同意中國政府對此的反應,PPP算法不夠靠譜,我們還是低調再低調為好。就等着在數年以後按國際匯價也超美以後,大家就沒話可說了吧。

2014年以來,中國的經濟增速的確有降低的明顯趨勢。為了描述這種新的狀態,出現了一個新的時髦詞彙,叫做新常態。就GDP的增長率而言,一般的經濟學家把它描繪為7%上下。這比起35年來平均10%左右的老常態,的確也是一個不小的變化。筆者也早已預計,當中國的人均收入上升到一定水平之後,增長速度自然會下降,但是還是會保持一個相當高的增長速度。現在這個新常態似乎來得比預計的更早了一些,也更猛了一些。筆者必須根據這個7%,並且人民幣不再迅猛增值的新常態調整對今後10/20/30年的發展預期。這個內容將在本書第九章進行。但是比起西方發達國家平均不到2%的長期增長率,中國還是有5%左右的發展速度領先。比如和美國的差距,依然可以在10年左右追平。再有10年,依然是可以達到歐盟+美國的總和的水平。當然也必須估計還會有增速更低的更新常態出現。西方也並非絕無可能重新取得更高一些(比如3-5%)的增長率。如果真如此,那中國和東方追上美國和西方的歷程,當然就還會更加漫長。

第三小節  東亞的急起直追之路,一樣不可複製

前面已經說到,已經發展起來的東亞五政體和正在迅速發展起來的另外五個東亞國家有一個共同特質就是他們都屬於儒家文化圈,都使用筷子。這至少說明,儒家文化,可以和現代文明相融相匯。誇張一點說,這裡很可能是我們這個星球上唯一的能夠對西方文明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地區。

簡單地說,後起的國家要成功,除了必須努力向西方學習以外,自己也必須有足夠優秀的潛質。對華夏文明而言,這些優秀的潛質最重要的就是智力水平,還有集體主義、遵守紀律、勤勉、節儉、善於學習和家庭互助等。這些優點,除了大量地移民和混血(如像東南亞),是很難被其它文明學去的。

自本書引入國民素質水平概念以後,筆者實在有豁然開朗的感覺。我現在好像終於找到了,在歐洲血統以外,只有東亞國家/政體能夠或將能夠在經濟和政治兩個方面學習西方成功,甚至還能有所獨創的根本原因。比如拉丁美洲根本就是歐洲人在那裡大量殖民,它們大可如北美、澳洲那樣照搬歐洲。比如撒南非洲和南亞都曾是西方的徹底的殖民地。他們有多得多的時間和機會學習西方。阿拉伯世界緊靠歐洲,自古以來就與歐洲糾纏不清,甚至互相哺乳。為什麼他們不能在遙遠的東亞之前,首先現代化(經濟工業化、政治民主化)成功?

怎麼看東亞比亞洲、非洲的甚至拉美其它幾乎所有地區與歐洲文明的距離都更遠,人種和文化上都是差異更大。為什麼東亞人可以急起直追成功,甚至有機會後來居上?現在筆者才明白。東亞與歐美,有一個根本性的東西,相通相同,就是這些人民,當然也包括他們的精英,夠聰明。據西方學者反覆測量,東亞人甚至可能比西方人更聰明。東亞人的創造力可能不及歐洲人,但東亞人更勤勉,更節儉,更善於學習,其家庭也更有凝聚力。還有就是東亞人更有集體主義精神和更能遵守紀律。

不過筆者很遺憾地發現,即或是中國走出了一條新路,對其它極大一個多數的發展中國家,恐怕都借鑑意義不大。因為它們都不會有與中國一樣的歷史承載,也不擁有與中國一樣的聰明、勤勞、節儉、善於學習而又富於集體主義精神、習慣遵守紀律的國民。只有東南亞國家有較大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追隨中國將來可能開闢的道路,因為它們與中國最像。就如同東歐國家、拉美國家,與西歐國家最像。

舉個例子,如果在撒南非洲某大國比如尼日利亞或安哥拉,建起幾個和中國深圳、珠海類似的開發區,引進外國資本、技術,利用本地廉價勞工,先賺加工費,再學技術和管理。一二十年後,本地企業就可以起來,慢慢把外資企業取而代之,最後還可以把山寨來的製成品送回投資國去搶他們的生意。這樣的路徑,是每個國家都可以複製的嗎?這條路徑沒有對當地包括低級和高級兩方面的人力資源質量和當地政府的治理能力的特別要求嗎?

正如西方的致富之路無法複製,東亞的急起直追之路,一樣不可複製。每個地方的人民和政府都必須去探索自己的成功之路。那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空話,最好少說。

第四節中國近代落後原因之解釋

林恩/萬哈林理論有一個最大的破綻是如何去解釋,東亞人尤其是中國人那麼聰明,為什麼在最近幾百年的發展會遠遠落後於西方,並在19-20世紀的殖民時代,受盡外辱。還難於解釋,面對一衣帶水的鄰國,至多與自己同等聰明,但幅員小得多,人口少得多的日本,中國何以甲午年慘敗?1945年也是靠着美國的幫助,才得以慘勝。

這個事情林/萬二位有一個解釋。他們首先說,十五世紀以前,中國一直在科技上領先歐洲。書中甚至開出中國科技領先的長長的單子。近代落後之因,可是語焉不詳。但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的崛起他們倒是沒有忘記作為東亞人聰穎的證據而加以盛讚。因為那的確是地球上西方人唯一沒有機會去征服的地方。明治維新僅30年,他們就從砧板上的魚肉變成了可以宰割別人的屠刀!

這件事讓筆者解釋也很棘手。經反覆思索,我找到的可能原因大體如下:

西方自公元1500年以後的崛起,似乎有很多偶然因素,就跟當下中國的崛起相類。不過這個話題要詳細說起來就太長了。簡單地說,就是當時的西方是在超常發展,所有非西方國家在那種局面下落後其實都屬必然。中國當時其實還大體在正常的發展中,但架不住西方的超常發展。就與今天的世界架不住中國的超常發展相類。

明清兩朝,中國兩次犯閉關自守的錯誤

這的確和中國的大一統有關。

具體到當時的中國,清朝由落後的異族統治恐怕是一個大弊端。乾隆皇帝以“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為由,拒絕了1792年英國馬戛爾尼使團的通商要求,應當是最明顯的過失。那時離1840年的鴉片戰爭還有48年。如果當時的中國及時警覺到西方在太多的方面(尤其是科技與軍事)已經遠超中國,(比如明白收到的那個火車頭模型蘊含的意義。)而採取一切措施去追趕彌補(像後世的日本明治維新那樣),中國完全可能不至於在1840年戰敗,那中國的近代史就要完全重寫。

想想與康熙皇帝(生卒1661-1722,在位1661-1722)幾乎同時的俄國彼得大帝(生卒1772-1725,在位1682-1725)化身工匠到西歐多國遊歷學習,全力引進西方先進,讓一個落後的俄國脫胎換骨的業績,康熙還是略有遜色。當然俄國離西歐那麼近,中國離歐洲那麼遠,自然也是康熙不如彼得懂得西方的先進的相當充足的理由。

明朝的第二個皇帝成祖朱棣曾派三寶太監鄭和七次下西洋(1405-1433)。其船隊之龐大,軍容之壯盛,比起還要晚幾十年的達伽馬發現印度航路(1498)時的船隊和軍力,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但是中國的航海事業由於皇帝的意志改變,也由於中國當時在自給自足的農耕文明的確沒有對海外市場的剛性需求,而嘎然中斷。明朝末年,已經有利瑪竇等一大批西方傳教士旅居中國/北京,已經和中國的上層乃至皇室有了很多的交往。但是中國當時顯然還是沒有明白西歐的發展已經超過中國,完全沒有想到有必要向他們發起大規模的學習運動。這是中國失去的第一個良機。

筆者還在其它的書中看見一種說法,似乎也相當靠譜。就是歐洲人在性激素的分泌上,明顯強過東亞人。這激素與高素質水平結合,就會產生強大的進攻、創新、探險等的動力。與低素質水平結合,那就會提高犯罪率了。進入現代以來,武力的作用大大下降,人們比拼的基本就是智力了。因此,東亞人開始勝出。

至於日本個體戰力值強悍,說句實話,早在明朝的倭寇之戰時就已經凸顯。日本民族顯然有好些強過華夏人的特質,所以這個不大的民族才能絕無僅有地在殖民時代倖免於難。十分不幸,這個民族的地盤太小,人口太少,無法承擔起統一東亞的重擔。這個擔子就是對於今日的中國都是過於沉重的。日本在近代的崛起總戰略沒有充分認識自己的這個根本劣勢,則是他們終於失敗的最大根源。

第五節《中國增長之謎,是制度還是文化?》

本書第二章第四節已經引用朱天先生的文章,探討了一番中國人科技創新能力。在《觀察者網》上,朱天先生還有另一篇文章:《中國增長之謎,是制度還是文化?》[④]討論和我這本書十分接近的主題。 



[④]http://www.guancha.cn/ZhuTian/2015_04_16_316113.shtml


      他也覺得,現在世界上流行的對中國增長奇蹟的解釋,都有太多漏洞。比如廉價勞動力、人口紅利、出口拉動等,都不能解釋在那麼多同樣可以有甚至更有這類優勢的發展中國家中,為什麼單單中國能夠取得如此長期快速的發展,且不論中國還如此龐大。

他也批評了主張更多西化的自由派和“中國模式派”。

他指出,自由派奉徹底的市場經濟為圭臬。但世界上也有好些比中國更市場化的發展中國家,並沒有取得與中國可比的經濟發展成就。

他還指出,中國模式派激賞的強勢威權政府混合制經濟政府的強力市場干預一樣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出現過。但除了韓國和台灣,依然找不到更多的成功事例。

接下去他說的話就與本人十分地接近了。他說,中國的高速增長是東亞奇蹟的一部分。在中國之前,東亞模式已經有日本和四小龍的成功前驅。有人把這五個前驅和中國合在一起稱它們擁有發展型政府。但是還是繞不開這個問題,就是所有這些主張,都有許多在東北亞以外的國家試行過,但是他們都沒有成功。的的確確,只有東北亞,中、日、韓三個民族在成功。這些成功在地理上的聚集真的是一個謎。

對於這個謎,朱天先生傾向於一個文化解釋。朱天先生說:日本、東亞四小龍和中國大陸在各自快速發展階段所實行的政治經濟體制都不盡相同,但同樣實現了持續高速的經濟增長,把所有其他發展中國家遠遠拋在後面。在東南亞,同一個國家內部,華人的經濟成就平均都高過其他民族。事實上,根據兩位年輕的經濟學家韋志超和孫昂的一個研究,東南亞各國(地區)的人均GDP與華人占總人口的比例成高度的正相關關係;不僅如此,馬來西亞國內各省的人均GDP與華人的占比也是明顯正相關的。這些事實顯然不能簡單地拿制度和政策的差別來解釋。

朱天先生接着說:可喜的是,過去十幾年來,國際上一些主流經濟學家已經開始通過更加嚴謹的定量方法,來研究歷史文化傳統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這些研究最終就是要回答如下的問題:世界上為什麼一些國家富裕而另外一些國家貧窮?為什麼二戰以後的數十年裡有些國家發展很快,但更多的國家發展緩慢?

“多年來,發展經濟學家一直在尋找第三世界國家經濟發展的藥方,但至今可以說還是徒勞無功。具有諷刺意義的是,日本、東亞四小龍和中國大陸都沒有世界一流的發展經濟學家,經濟卻發展得很好。”

“市場化的改革開放是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不是中國為什麼比其他國家增長更快的原因。中國的威權體制、市場干預和混合經濟同樣不是中國增長更快的原因,更不是中國增長的必要條件。中國增長之謎與中國特定的政治和經濟體制關係可能不大,而與東亞增長之謎一樣,其答案更可能在於東亞人民崇尚勤儉、尤其是重視教育和學習的傳統文化,是這個共同的文化使得東亞國家和地區在物質和人力資本的積累速度、特別是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能力上超過了其他發展中國家。

“這樣的結論聽上去也許並不新穎,但是要證明這一點卻不容易:何以見得是文化而不是其他什麼原因(如地理、氣候、人種、智商等等)呢?何以見得別的發展中國家都沒有崇尚勤儉和學習的文化呢?另外,如果傳統文化真是中國發展更快的主要原因,這是否意味着中國進一步的改革開放已經不是必需的呢?是否也意味着政治體制無論怎麼變都不會從根本上影響到中國的經濟發展呢?是否還意味着中國也將會像其他幾個東亞經濟體一樣最終順利進入發達國家的行列呢?這些問題要留待後續的文章來探討。”

我的答案實在與朱天先生十分近似。我完全同意朱天先生認為的東亞的文化優秀是東亞國家和東亞人在全世界獲得成功的基本原因。但我想問得更遠,就是為什麼東亞人的文化會更優秀,為什麼東亞人會比其它地方的人更勤勞、更節儉、更努力學習?是不是因為他們更聰明,更能深謀遠慮,綜合起來就是更有素質?至於他們的這些優秀的素質是不是來源於基因,則並不重要。(比如以我想象,勤勞、節儉、尊師重教等素質,並不可能通過基因遺傳。那只能是優秀的、後天習得的文化。)世人只要承認東亞人更努力因此更有成就就可以了。

不過即使高素質是東亞人、中國人成功的基本原因,中國的進一步改革開放,不斷改善政治體制也是必須的。因為同樣一個中國,在1978年以前可是並沒有煥發綻放出以後的那種青春活力。至於中國將來能不能和日本+四小龍一樣最終進入發達國家/政體行列,我可是十分地看好喲。

第六節關於中國超速崛起總結

這裡是本書關於中國的內容的一個總結:

一:中國(其實包括東北亞中、日、韓三個民族)二戰以後越眾而出、超速崛起的根本的、共同的原因是它們擁有足以媲美歐洲民族的國民綜合素質水平。

二:日本且不論,從19501978年止,中國在與東亞四小龍的發展競賽中落後的主要原因是錯誤實施了全盤公有制/計劃經濟。因此到1980年依然居於極低發展基數。

三:1978年以後中國開始超速發展的最基本原因是改正了這個全盤公有制/計劃經濟的錯誤。當然還包括實施了一系列其它正確的政策比如對外開放。

四:從1980201424年間,中國人均收入從193$增長到7575$,計39.25倍。年均增長11.05%。但這個成績距離東北亞高素質區域的其它部分的最低水平(中國台灣人均2$)還差2.5倍。

五、這個與中國應當擁有的發展水平的差距已經從數十倍縮小到數倍,是當下中國依然超常的發展速度的超常程度降低到已經被反覆提到的新常態的基本原因。

六:為了趕上這個新的較小差距,中國經濟在今後16年間年平均增速必須達到至少5.9%(其中包括匯率變動)。如果考慮到追趕是個動態,則這個平均速度應當更高。

七: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政治形態應當有朝着更加現代化和成熟化的方向有重大發展。具體的路向應當是東方和西方制度的一種取長補短的綜合。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梅花梅花滿天下,梅花象徵女真人和大清
2016: 劉學偉:特朗普路線的核心究竟是啥?
2015: 溪谷閒人:從中國地圖,給中國看風水
2015: 轉貼:漢語的思維速度比其他語言快
2014: 孔子和儒家十宗罪
2014: xpt:“希特勒是民選嗎?" 是,但不是民
2013: 反右除奸:暴風雨又要來了
2013: 老毛最大的錯誤不是“晚年搞文革”z
2012: 毛派=毛右+毛左;這樣,毛左們和黨中央
2012: 王錚是拿薄熙做舉例為法制說話,薄粉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