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自然辯證法的缺陷
送交者: 樊斤品 2017年11月01日07:17:18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關敏:自然辯證法的缺陷

馬克思的辯證法與黑格爾的辯證法如出一轍,幾乎一模一樣。區別在於,黑格爾的辯證法需要以他的唯心主義的“辯證過程”作為依據,但馬克思不需要這樣的依據。黑格爾認為,一隻活貓內在地含有一個精靈叫做“活”,而且這個叫做“活”的精靈內還潛存着“死”的內容。馬克思則堅信,沒有這樣的精靈,自然界是自在的、唯物的,但這隻貓確實是是變動不居的,因此我們頭腦中“活貓”的概念必須只是一個暫時的概念,必須要對它做某種否定的理解,即要對這隻“活貓”做包含了“死貓”的理解。馬克思除了在《資本論》的“跋”中對黑格爾辯證法有簡略的闡述外,沒有對辯證法做更明確係統的說明。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裡,並不認為辯證法是自然規律。後來恩格斯改變了立場,其《自然辯證法》認為自然界存在着辯證法的最一般的規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310-311頁)。誰都知道,恩格斯所謂的辯證法原版照抄的來自黑格爾的《邏輯學》,如他自己所說,只不過“打碎了黑格爾唯心主義的外殼”,取了他“辯證法的合理內核”。恩格斯從黑格爾哲學的不同地方抽取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作為唯物辯證法規律。

《自然辯證法》鬧出了各種笑話。恩格斯反對熱力學第二定律即熵增原理;同意電磁波和光線在宇宙空間必然通過某種物質即以太的振動來傳播。恩格斯認為數學基於物質直觀,總喜歡將各種數學運動和物質運動直接對應,並認為計算機不過是不可靠的“數學演算同純邏輯演算的滑稽的混合”。此類謬論,不可勝數。1929年,恩格斯的秘書伯恩斯坦把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手稿交給愛因斯坦徵求意見。愛因斯坦對恩格斯《自然辯證法》的評論如下:“這部手稿的內容完全就是胡說八道、瘋人之作。可是,我可以這樣設想:如果考慮到這部著作對於闡明恩格斯的思想的意義是一個有趣的文獻,那是可以勉強出版的”(此段文字也可在《愛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商務印書館出版),1977年,第202頁中找到) 。在對比了康德的《形而上學導言》和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後,武谷三男“感到自然辯證法實在毫無道理、愚蠢透頂、無聊之極。”施米特說:“自然界不存在辯證法最本質的一切要素。”

1.對立統一規律批判

對立統一規律來自黑格爾《邏輯學》第二部“本質論”。由於自然運動並不具有辯證的本性,所以對立統一規律作為哲學基本規律是錯誤的。

恩格斯說:“運動本身就是矛盾的:甚至簡單的機械的位移之所以能夠實現,也只是因為物體在同一瞬間既在一個地方又在另一個地方,既在一個地方又不在一個地方。這種矛盾的同時發生和同時解決正好就是運動。既然簡單的機械的位移本身就包含着矛盾,那麼更高級的運動形式,特別是有機生物的生存和發展,就更加包含着矛盾”。

“物體在同一瞬間既在一個地方又在另一個地方”這種思想,原創是黑格爾。按照恩格斯的理解,在某個確定的時間點上處於確定的位置A處的運動質點,同時又在另一個地方,請問這個地方在哪兒呢?恩格斯永遠也不能確定“另一個地方”的具體位置!物理學對於運動決不滿足於定性,而要定量。只考慮直線運動,它的方程可以寫成s=f(t)。如果“物體在同一瞬間既在一個地方又在另一個地方”,那麼s=f(t)就是一個多值函數。而在物理學當中,宏觀運動不管勻速運動也好,變速運動也好,都是單值函數,這就說明了恩格斯的觀點不被物理學接受。支持恩格斯觀點的人應該另搞一套物理學。“既在同一個地方又不在同一個地方”,就是要求s=f(t)既是單值函數,又是多值函數。這就讓人沒辦法了。

在平直的常觀時空間中,兩個不同位置之間距離無論再小也不是無窮小量,距離是無窮小量的兩個不同的確定位置是不存在的。恩格斯的錯誤在於混淆層次,不自覺地將位置的微分Lim△x→0△x和非常小的位移△x等同起來。無窮小量不等於非常小的量。類似地,恩格斯的無窮層次觀也犯了將非常大的量當作無窮大量的錯誤。

在牛頓絕對時空觀下,運動物體和時空間是分離的,時間和空間也是分離的,表示運動的速度必須用空間位置的變動加上時間的流逝拼湊而成,加速度則是外力的結果。故運動不是物質內稟的特性,因此牛頓才會求助於第一推動力。恩格斯試圖在牛頓絕對時空觀下用意識系統中內稟的矛盾概念來說明物質運動的內稟特性,必然得出違背科學常識的結論。

關於宏觀整體運動,恩格斯寫道:“所以,一切運動的基本形式都是接近和分離,收縮和膨脹,一句話,是吸引和排斥這一古老的兩極對立……所有的兩極對立都以對立的兩極的相互作用為條件;兩極的分離和對立,只存在於它們的相互依存和聯結中,反過來說,它們的聯結,只存在於它們的相互分離中,它們的相互依存,只存在於它們的對立中。”

恩格斯忽略了表現宇宙本性的單向時間,用表達空間屬性的吸引和排斥作為運動的基本形式。正是恩格斯極力反對的熱力學第二定律,最早在學術上表明了單向時間的存在。所以,恩格斯以吸引和排斥作為運動的基本形式,其出發點就是錯誤的。

恩格斯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中說:“在絕對不相容的對立中思維。”因此有:“在每一次社會全盤改造的前夜,社會科學的結論總是:‘不是戰鬥,就是死亡;不是血戰,就是毀滅。’問題的提法必然如此。”只有對立鬥爭,沒有妥協統一。如果人類社會真的只有分離、對立和鬥爭,沒有別的東西,自然有“到目前為止的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馬克思主義把對立統一規律就變成了對立鬥爭規律。

黎鳴駁斥:“對立能統一嗎?不能。無論戰爭、角斗、商戰,或任何其他對立的情境,當只有雙方“對立”的情況下,就不可能會有真正的共存的統一,而只能有,或者一方吃掉另一方,或者二者同歸於盡。這種死亡的結果不是人們期待的統一。想要達到期待的統一,明顯的條件是,必須要有第三方,乃至更多方的在場,他們或者加以調解,或者加以阻止,否則,對立統一就只能是假的,不能兌現的。由此可見,對立統一規律是假規律。”實體界有互相依存,卻是戀人之類;有單方面的依存,如魚與水;有對立,卻你死我活;更多的卻是漠不相關。在實體界,對立雙方的同一性基本上不存在,於是,“矛盾”概念不適用;也就是說,對立着的實體們並非互相依存、互相聯結、互相滲透、互相貫通、互相轉化。對立的事物、思想和人是不宜統一在一個統一體中內耗的。遺傳學定律也說明對立甚至於互補的事物不都能同存於一個統一體內,雌雄不同體的物種,個體不能同時是雄性的又是雌性的。雌雄陰陽是琴瑟相和的伴侶關係,極少出現你死我活的敵對離婚破裂現象,而且離婚也就意味着雙方不在統一體內了,更談不上對立的統一。

2.質量互變規律批判

早已沿用成習的“量”和“質”有完全不同的涵義。例如數學毫無物質內涵,只有“量”而無“質”。因此,“量變引起質變”,完全錯誤。一個數無限加上1,會引出什麼質變來?或曰:加到10就到了那個“度”,發生突然的質變,變成了10位數,加到100便再度發生質變。但對大人來說便是搞笑了:二進位制、十進位制與瑪雅人用的二十進位制的“質變”的“度”為何不一樣?您那“質”怎麼是個任人捏扁搓圓的麵團啊?

相比之下,自然科學的“量”必然要帶上物質涵義,因而在不同領域裡根本不是一回事。例如“物理量”其實是“物理性質”的同義語,兩者的區別只在於前者是後者的數據化測量。因此,物理學中的“量變”,其實都是“質變”。物體的所謂“量變引起質變”,在更常見的情況下其實是:“一種質變引出另一種或幾種質變。”例如質量改變不但引起慣性和引力的改變,還能引起熱容量的改變;速度改變不但引起動能和動量的改變,還能引起摩擦力的改變;溫度改變可以引起物體的多種物理性質改變就更不用說了。而化學量乃是反應物質的摩爾數,並不是對化學性質的量度。其含義與物理量完全不同。

在這種情況下,使用“質”和“量”這一類大而無當的模糊概念,去總結出一個橫跨不同領域的普適規律來,豈不是瘋子幹的事?“質”“量”這類哲學概念,不能胡亂用於科學,更不能用以總結出百科通吃的“普遍規律”來。換言之,哲學非但對科學毫無指導作用,還很可能起到破壞作用。

恩格斯說:“溫度的單純變化導致了水的狀態的質變”。水溫改變導致物相改變,那改變的只是物理性質,其化學結構一點都沒變。用哲學術語來說,那改變的是形式而非實質,談何質變?以水的物理性質而論,也談不上什麼“量變引起質變”。誰都知道,不到沸點,水照樣會汽化,不然,洗的衣服永遠晾不干;而過了沸點後,水就成了汽,再增加溫度,它還是汽,並不會引出什麼“質變”來。課堂上教師常舉的例子是:溫度(量)下降,水會結成冰。這裡既隱去了溫度為什麼下降的條件,更隱去了壓力條件,而且溫度的“量”,與水(質)的量並不是同一個量。溫度反映的是物體分子熱運動之動能,其升高乃是表示分子運動的激烈程度增加,跟物質的量(mass,即物理學上的“質量”)有何相干?真要比較水的量,最好是去比較游泳池和湖泊,看看水量從池塘的水平增加到洞庭湖水平後,會有什麼“質變”。

哲學概念大而無當,毫無明確界定,一旦引入基本概念有着明確界定的數學和自然科學,必然引起荒唐比附,什麼都好像能往上套,什麼又都好像套不上去。即使能套上去,也對該學科的研究毫無幫助。例如就算函數關係都是量變引起質變吧,那到底有何意思?譬如:函數關係式y=kx+c時,為何x再增加也引不出y的質變來?而y=c時,無論x如何變,y永遠是原來那個數。哪裡有什麼“量變質變規律”?

量變能質變嗎?不能。僅僅惟一的量變,永遠不可能有質變。沙坑變成巨大的沙漠,砂粒依然是砂粒,沒有任何質變。須知化工廠都是在試管的基礎上的千百倍放大:化學家們先在試管里發現了某個化學反應,再把試管里的反應放大到工廠的反應釜里去。那量的級別不知道增加了多少,可反應還不是同一個,有什麼“質變”可言?

原子核反應確實符合恩格斯的表述:鈾235到了臨界質量,便突然發生連鎖反應,產生了新的物質。但如果把鐵塊堆在一起,不管你堆多少,也絕對不會達到臨界質量,引出核反應來。或曰:“大量氫氣匯聚堆積,達到臨界點,引起熱核反應,產生了氦。這是太陽上正在發生的事兒。接着堆積又產生了更重的元素,最後可能會塌縮成一個白矮星。如果把鐵塊堆積足夠多,最後可能會坍縮成一個黑洞吧。”但他說的那“度”可是天文數字的“度”,如果把鐵堆積到太陽的質量,那巨大的引力或許會引發核反應,堆積到地球的質量恐怕沒戲。

恩格斯的“質量互變規律”完全訴諸直覺,其關鍵概念“量變”、“質變”毫無界定。“質量互變”規律之所以被鼓吹,主要是由於它可以用來論證革命的必要性:改良是量變,革命是質變,質變優於量變,因此,要作革命派,不要作改良派……

所謂“量變引起質變”似乎應該表述為:“某物質的量的改變會導致該物質的物理或化學性質改變”,這才能算是及格的學術表達方式。 

化學反應改變的是物質的實質,但許多化學反應根本就不需要一個數量上的“臨界點”——“度”。普通化學還有個“質量作用定律”,那是說,化學反應的速度和反應物的質量乘積成正比(mass,物理、化學裡翻譯為“質量”),但是,反應物的量只影響反應速度,並沒有改變化學反應的性質,更不會改變反應物或產物的性質。說到底,那還是量的關係上的變化,談不上什麼“質”。自然科學理論證明,量變中的“量”,如果缺乏三種以上不同的“量”的關係的變遷,質變是永遠不可能發生的。

在複雜的生命物質中,根本就不存在“量變引起質變”的直線關係,而是由基因來決定的:整個基因只要錯了一個“字母”,則編碼出來的蛋白質就失去了正常性質與功能,甚至可以因此引起死亡。生物繁殖是按幾何級數增加的,這種量變引出了什麼質變?一個人如果想從量變中等到質變,則苦盼終老,卻永遠也等不到質變的發生。因為,質變自有定數,非量變之和。

有人說:批判量變質變規律,就等於說:人只會慢慢地衰老,永遠不可能死亡。“人只會慢慢地衰老”,請問:量變在哪裡?質變在哪裡?“慢慢”——量變,“衰老”——質變;也就是說“時間催人老”,一句古詩嘛!可是時間與人的衰老、死亡之間是沒有因果關係的。時間是宇宙的性質,不是人的性質。在人沒有產生前,宇宙的時間就開始了;即使人類滅亡了,宇宙的時間仍然存在。時間與人沒有因果關係,怎扯到量變質變。

量變質變的“量”,定是該事物內在的量;量變質變的“質”,定是該事物內在的的質。若把毫無關係的質和量生拉硬扯到一起,那只是做詩而已!那不是講道理,必陷入胡言亂語!

3.否定之否定規律批判

辯證法被濫用的原因源於其核心的“否定原則”。黑格爾認為:“對這一原則而言,沒有東西是永恆不變的,沒有東西是絕對神聖的。”他用正題、反題和合題的簡單規定將否定原則組織成辯證法模型,來解釋世界的所有運動,必然導致用少數狹隘的天條強行規定無限複雜的自然界。

一個數字,乘上零以後被辯證法否定了,然後再乘上一個數(再一次否定),還是等於零,並不會‘螺旋式的上升’,變成更為高級的另一個數或者原來的數。分數維結構的混沌系統具有無窮的非決定論的分叉演化點,否定之否定規律根本套不上。辯證法不是號稱是宇宙普遍規律嗎?怎麼就失效了呢?

否定之否定規律僅在兩方(如正反、陰陽)之間的否定之否定,將永遠不可能產生任何肯定。想要有肯定的產生,必須要有第三方以上的對象參與。否定之否定規律表明矛盾雙方決定統一體的演化,具有強烈的內因決定論性質,由此導出了馬克思武斷的社會決定論。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說:“一顆大麥粒得到它所需要的正常的條件,落到適宜的土壤里,那麼它就會在熱和水分的影響下就發生特有的變化:發芽;而麥粒本身就消失了,被否定了,代替它的是生長起來的植物,即麥粒的否定。而這種植物的生命正常進程是怎樣的呢?它生長,開花,結實,最後又產生大麥粒,大麥粒一成熟,植物就漸漸死去,它本身被否定了。作為這一否定之否定的結果,我們又有了原來的大麥粒,但不是一粒,而是加了十倍、二十倍或三十倍。”

根據恩格斯的描述,可以明白“否定之否定”意思是指:事物發展過程就是不斷地向初始狀態的回歸,但是在更高層次上的回歸。這包含了二層意思:不斷循環,即“又有了原來的大麥粒”;以及在循環中被添加進新的內容,即“加了十倍、二十倍或三十倍”。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手稿中,進一步強調這是“自然界的實在的發展規律”,是“普遍適用的”。

僅僅依據大麥成長傳代的個別現象,就推出一個所謂“普遍適用的”規律,顯然違反了歸納推理的規則。

事物的發展果真普遍有否定之否定的周期嗎?答案是否定的。地震、海嘯、颳風、下雨、打雷、閃電以及地球、月亮等自然界中非生命事物的發展就不存在否定之否定;人及絕大多數的動物的生長和傳代也不存在否定之否定的周期:馬和驢交配生下的騾子其生活的發展就不存在否定之否定的周期。

即便是大麥,否定之否定也非必然,如其在生長的過程有可能蟲子吃掉,有可能感染病毒發生病變或死亡,有可能染上另類的花粉出現不育或變異等。從麥粒到麥苗,是麥子的兩個階段,其基因並未變化,不過是同一生命的存在形式變化而已,這在生物學上叫個體的發育,並不是對原有生命的否定;而新麥粒是新生命的開始,基因已發生了變化,是對上一代生命的否定。對於生命來說,有一次否定就夠了,焉用兩次?其錯實在太低級,他連“形式”與“實質”的區別都分不清:麥粒變成麥苗只是形式變化,實質沒變,而麥苗死亡則是生命結束,發生了從有生命到無生命的實質改變。可見,辯證法根本不成立!

請掃碼給作者以鼓勵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小百合同學又在搞雙修啊?
2016: 邪因外道——蕭平實的“造神運動”
2015: 春秋戈:習近平參加聯動了嗎?
2015: 英國的背叛對美國是致命的
2014: 《今日點擊》港媒:習近平指有人想借香
2014: 炒作令計劃政變,就是為發動政變造輿論
2013: 關於文革是文斗還是武鬥的一點思路。
2013: 為了子孫後代的健康呼籲中國政府暫緩轉
2012: 不殺了溫家寶,就是全民倒伏街頭的慘狀
2012: 太子黨如再度勾結毛左,可能將預謀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