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美中爭端焦點是一國經濟應以國家主導還是市場主導
送交者: 開明 2018年10月25日11:05:08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今天在微信上看到同學轉發的一篇文章,題目:中美博弈:中國不能退讓的不為人知原因。並加注“此文說透”。文章附後。


不知文章作者真名、背景。但是有關博弈焦點感覺並沒談透。


我以為,中美以及西方世界的博弈焦點在於國家主導的經濟還是市場主導的經濟。在中國,林毅夫、張維迎分別代表了其主張。

 

國家主導的經濟,通常導致畸形。不符合世貿組織原則。

 

世貿組織原則我的理解是市場主導,國民待遇。

 

市場主導,是良性經濟運行的必由之路。不管今天如何爭論不休,百年回頭,一目了然。

 

國民待遇講的是外國人在中國享受中國公民同等待遇。這一點好像國人還沒有反應過來。外國人在中國,住店都是限定的。


中國作為世貿成員國,需要反思。是繼續我行我素,還是及時作出調整、改變。

 

其他問題,如軍事、南海,是國家、地區間的正常爭端。一些非主導因素。



 




中美博弈:中囯不能退讓的不為人知原因(此文說透)

https://mp.weixin.qq.com/s/g7f-szChAXk827sMwWIzGg

貓哥 家富看投資 今天



8月16日,美國邀請中國去談判貿易問題的新聞一出,當晚道瓊斯指數就大漲300多點。看來市場對中美談判達成和解執樂觀的態度。可惜,我要給大家潑點冷水了——中美貿易戰短期達成和解的可能性很小。


國家治理有很多都是“只能做不能說”的。今天就講一講關於中美貿易戰“只能做不能說”的內容。


中美貿易戰爆發,媒介與知識界有一段時間集體發聲批評——“不韜光養晦”“心態膨脹”……導致了中美全面對抗。


這些批評表述很含混,並且語焉不詳。其實就是不便明言——主要就是批評的對象“不便明言”。


表面上,批評的對象是針對“厲害了,我的國”等宣傳。其實都是指桑罵槐,批評目標是對着“上面”去的。


為什麼媒介與知識界罕見的集體對“上面”提出公開的批評?


不為人知的脈絡


給大家講一講中美博弈不為人知的脈絡。


2010年中國GDP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並且繼續保持着強勁的增長勢頭,差不多這個時期中國提出了“和平崛起”的口號。


老二要崛起,作為老大的美國是非常敏感的。


美國精英階層對美國的定位就是“永遠做世界的領導者”——這是美國最核心的利益。誰挑戰美國的領導地位就是挑戰美國的核心利益。


奧巴馬在西點軍校2014年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美國打算成為未來100年內的世界領袖


所以,對於中國的“和平崛起”,美國就一定要弄清楚——你“崛起”的定位是做一個優秀的“老二”,還是要挑戰我的“老大”的地位。


2011年胡主席訪美,奧巴馬就直接要胡主席給出中國方面關於中美關係的定位

胡主席給出一個“新型大國關係”。


何為“新型大國關係”?全文是“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總共14個字,沒有分誰主誰次,更沒有單獨提出來認可美國“全球領導權”。(為什麼當時中國要給出這樣的戰略定位,先別急,等我後面來講)


大家想一想這樣一個場景——老大問老二,你對我們之間的關係怎麼定位呀?老二說,“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猜猜當時老大的心理是什麼感覺?


所以,對於中國這個中美關係的“新型大國關係”定位——美國是相當不滿也是無法接受的。


所以,從2012年開始,奧巴馬政府開始全面打壓中國——包括搞環太平洋協議,搞環大西洋協議——就是另外拉人建群,把世貿這個大群架空,其實就是孤立中國;提出重返亞太戰略,將美國軍事與外交資源向亞洲傾斜,以遏制中國的發展等等。


2015年習主席訪美與奧巴馬會晤。對於中美關係習主席明確表態:事實充分表明,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這一目標是完全正確的,具有強大生命力。 (新華社2015年9月26日報道)


2016年美國大選,當時的形勢是希拉里贏得大選的可能性很大。高層其實心如明鏡,中美之間未來的衝突已經不可避免,如果希拉里這個美國精英階層的典型代表成為美國總統,中美之間可能爆發全面的衝突,甚至可能在局部敏感地區爆發軍事衝突。


所以從2015年開始,中國開始推動供給側改革——把經濟發展的速度壓一壓,對內部結構進行調整。軍事上大幅度增加軍費預算——055這種最先進的萬噸導彈驅逐艦像下餃子一樣開始建造,國產航母拼命趕工期;南海拼命建設島嶼等等(為什麼要做這些準備?其實當時高層已經預見了未來中美博弈的主要戰場在什麼地方)。


2016年特朗普奇蹟般逆襲贏得大選,2017年特朗普出訪第一站就是中國,什麼貿易赤字談判都是幌子,最關鍵的還是美方希望中國調整中美關係定位——認可美國的全球領導權。但是官方媒介報道對於中美關係的定位依然沒有任何改變,雖然中方為了安撫美方開出一個2500億美元的超級訂單——但是經濟利益怎麼能替代美國最核心的戰略利益?


特朗普回國後,簽署《台灣旅遊法》,並且很快發動了中美貿易戰。


這就是中美貿易戰後中國媒介與知識界集體批評“上面”“不韜光養晦”“心態膨脹”由來。


為何中方要堅持“新型大國關係”


按照媒體界與知識界的觀點——中方應該韜光養晦,尊重美國的領導地位,不過早暴露自己的戰略意圖,儘量避免與美國直接對抗。


這個觀點聽上去好像很有道理——其實也是犯了知識分子流於表面、誇誇其談的錯誤。


在知識界與媒體界思想里,中美關係的定位只要文字修改一下,表達出“充分尊重美國領導地位,甚至絕不挑戰美國領導地位”的意思,就可以皆大歡喜——中美就不會爆發衝突,中國就可以繼續在WTO框架內做生意,每年貿易順差爽歪歪拿到手。


那有這麼簡單!


美國人不是傻子,說幾句漂亮話就會輕易相信你?


假如中方在中美關係定位中明確表達“充分尊重美國領導地位,絕不挑戰美國領導地位”——這個認可美國“全球領導權”的表述是一定要“落地”的!也就是說,美方會提出具體的要求——而中方必須得滿足美方的要求,才能讓美方相信中方的“崛起”不會挑戰美方的領導地位。


美方會提出什麼要求?


很可能是三大要求(這不是我的臆想,後面發生的事情已經得到證明):


第一:中方放棄《中國製造2025》


第二:大陸與台灣保持現狀並且承諾不單方面改變現狀。


第三:中方停止在南海的擴張,並且放棄對九段線的主權要求。


如果中方能全面滿足美方這三大要求,美國基本就可以放心——中國的崛起是無法挑戰美國的領導地位的,中美雙方也就不會爆發後面的衝突。


為什麼?


我們一個一個分析。



中方放棄《中國製造2025》——這就意味着中國放棄以國家力量推動國內的產業升級,僅靠民間企業的那點實力,基本無望去衝擊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的高端產業,也就是說,中國製造將很長一段時間停留在中低端產業鏈上,而美國將繼續在產業鏈高端分享到最大的蛋糕。

台灣省地圖(審圖號:GS(2018)322號)


大陸與台灣保持現狀並且承諾不單方面改變現狀——這就意味着中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無法解決台灣問題,雖然美國也會約束台方不走向法理“TD”。但是雙方都不改變現狀事實上對TD更有利,其實就是造成事實上的TD而中方無所作為。中國不論是要成為現代化的強國還是實現民族復興——國家實現統一是基本的前提。


中方停止在南海的擴張,並且放棄對九段線的主權要求——這個要求包含的玄機很多人可能不大明白,這裡稍微展開講一下。


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很高,每年進口的石油要占國內需求的60%以上,為了這個石油安全的問題中國近十幾年來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近幾年全球開始爆發能源革命——就是用效率更高的新型能源來逐步替代傳統以石油為主的能源。這個能源革命讓美國首先成為受益者(主要是頁岩氣的開發)——由過去的能源進口大國漸漸發展成為能源輸出國。


能源革命對於中國也有着重大的戰略意義。目前中國能源革命主要集中在兩個方向,一個是頁岩氣——這個主要在四川與重慶有比較豐富的儲藏量;一個是可燃冰——這個主要在南海與東海有豐富的儲藏量。我們拼命加強軍事力量在釣魚島、在南海宣示主權,從經濟利益的角度主要就是爭這兩個區域的可燃冰。


頁岩氣+可燃冰——商用開採這幾年就可以實現。一旦完成這兩個方向能源革命,中國就可以逐漸實現減少能源進口,最終實現能源完全自給的!這是涉及中國能源安全的重大利益——大家想一想未來這樣的場景,一個全產業鏈製造大國,在主糧實現自給,再實現能源自給是個什麼概念?


放眼全球無論是什麼對手中國是已經立於不敗之地啊!


所以,如果中方滿足美方上述三大要求,就意味着中方製造業停留在中低端,中方放棄能源自給,中方放棄統一台灣——這麼多短板被美方捏在手中,美方才能放心中國的崛起不會挑戰美方的領導地位。


但是這就意味着中國放棄了未來!


為什麼中國要堅持“新型大國關係”的定位?哪怕這個定位必然與美方爆發衝突也在所不惜?因為中國領導人必須要帶領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這是執政黨的歷史使命。所以,中美之間的衝突是無法避免的。


中美衝突的主要領域


中美博弈目前雙方主要在三個戰場較量:經貿、台灣、南海。


經貿:美方主要就是對着我們的2025來的,包括對中國高端產業加征關稅,限制中國對美方高科技產業的投資,立法禁止美國政府採購華為、中興產品,甚至還搞出一個中興事件。


台灣:簽署《台灣旅遊法》,為美方高層官員訪問台灣提供法律支持;通過《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公開提出要加強台灣軍事力量。


南海:前期美國在南海的策略是挑動南海周邊國家鬧事,自己再跳出來給中國施加壓力。甚至不惜出動軍事力量壓迫中國屈服。


有一個在國際上影響很大的事件國內報道語焉不詳,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


2016年南海仲裁案的中美博弈震撼了整個亞洲。


2016年,在美國支持下菲律賓向國際海洋法法庭投訴中國南海侵犯菲方權益,國際海洋法庭不予受理。但是時任該法庭庭長日本人柳井俊二拉了“四位專業人士”組成一個仲裁庭,中國拒絕出庭。


2016年6月美國在南海集結2個航母戰鬥群,200多架飛機,1.2萬人,以軍事威脅要求中國遵守即將出來的仲裁結果。


中國則集結多艘軍艦聚集三亞,國防部發言人引用一段著名的歌詞警告美國: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


7月12日,仲裁庭支持了菲律賓的全部訴求,要求中國立刻停止南海所有的行動。


中國官方回應表態:仲裁結果不過是一張廢紙。同時強硬宣稱美國無權插手南海事務。


美國敢打嗎?


它不敢!


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曾經成功預測中國將在朝鮮參戰)就有一個研究報告。報告指出美軍在全世界基本都可以橫着走,只有一個地方是禁區——2015年中國國境線外500公里以內,這個區域美軍作戰沒有勝利的把握。到2025年,這個禁區變成中國國境線外1500公里以內——(蘭德公司在96年台海危機也出過一個報告,報告預測美軍只要出動2個飛行聯隊就可以橫掃中國沿海,全殲中國全部海空軍。對比一下前後20年蘭德對中國軍力的評估,中國實力增長速度確實令人震撼——同時可以看出,中國近十幾年來國力增長後,大幅度提高軍費預算是多麼重要!


所以,最後美軍灰溜溜的退出南海。留下為了仲裁案前後花費3000萬美元的菲律賓在風中凌亂……


7月25日,中國與東盟發表聯合聲明,隻字不提仲裁案。然後菲律賓總統面對中國制裁後港口成千上萬箱腐爛的香蕉屈服了,表態將接受中國“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建議。(最近一位去過南海的朋友告訴我,中國修建的島嶼快要連到菲律賓了)


2018年,美國防長在香格里拉會議上拼命鼓動南海周邊國家聯合反華,結果反應冷淡,菲律賓直接表態將與中國合作開發南海資源——傻子才會再次相信美國人的承諾。


不能挑動南海周邊國家鬧事,美國就自己親自上陣,以“自由通行權”為藉口,不斷派出軍艦飛機侵犯我南海領空與領海。



現在你明白,如果當初我們在中美關係定位中放棄“新型大國關係”,表示對美全球“領導權”的認可,美方是一定要中方在產業升級、台灣、南海等三大領域做出讓步才有可能滿意的


雖然中美的衝突無法避免,但是美國也有頗多忌憚。


還是那句話——經貿關係是中美關係的基石——只要這個基石在,中美關係全面惡化的可能性不大。每年雙邊6300億美元的貿易,美資在華5000億美元的銷售,這麼大的利益是隨便能動搖的?


中國挑戰美國的領導地位是長遠的戰略利益,但是如果中美全面衝突就是觸動資本的現實利益——讓資本為了國家戰略利益買單?資本主義社會好像還沒有這個先例。這就是中國敢于堅持“新型大國關係”的底氣所在。


舉一個例子。


今年4月中國民航致函全球各大航空公司要求將台灣更名為“中國台灣”。全球各大航空公司紛紛更名,最後只剩下美國幾家航空公司拖着不辦。有記者採訪這些美資航空公司,答覆是更名要美國政府同意。


接着特朗普發言人出來為中國民航更名要求橫加指責。



到了7月25日最後期限,面臨中國可能嚴厲的制裁,美資幾家航空公司終於屈服了。在中國政府設置的7月25日限期最後一天,美國航空、聯合航空、達美航空3家美國航企按照中方要求,刪除了其網站上將台灣列為獨立國家的標註。之前連台灣自己的航空公司也按照大陸要求乖乖更名,氣得蔡姐姐吐血。


所以,指望資本放棄自己的利益為中美衝突買單是絕對不現實的。


所以,雖然我判斷中美近期談判達成和解的可能性不大,中美衝突長期化複雜化不可避免,但是全面惡化陷入冷戰的危險,目前還沒有這個可能。


中國知識界有那麼一幫人,只要中美爆發衝突就覺得天都要塌了,一方面百般指責我們自己這裡不對那裡不好,另一方面恨不得立刻跪下來投降。


且讓我們拭目以待,當中華民族實現偉大的復興之後,有些人是註定會被釘在恥辱柱上成為我們教育下一代的反面教材。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一群馬屁精代替一群奸詐綁匪榮升長尾,
2017: 中共的官僚制度就是這樣,不腐敗絕對不
2016: 共產黨敗落成今天這個樣子,誰之過?
2016: 上帝信仰是中華文明的源頭和線索07
2015: 秋念11:討厭的台灣白眼狼
2015: 美國的盟友跟中國打成一片,奧巴馬慘被
2014: FBI突襲 查封芝加哥胡曉軍所有12飯店
2014: 四中全會羞於啟齒的重要內容
2013: xpt:童言無忌與國人脆弱的心態
2013: 西方民營企業中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