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中國人常見的邏輯缺
送交者: AYA_ 2019年01月06日10:54:36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Seek Dock BBC: Fiv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Students' Thinking Logic

2019-01-04 12:19:20 UTC/GMT+08:00

著名學者宋懷常曾在其著作《中國人的思維危機-中國教育扼殺了中國人的思維能力》裡指出了“中國人思維的五大邏輯缺陷”,據此淺談一些我所觀察到的中國人常見的邏輯缺陷:

 

1、概念模糊

 

概念(Concept)是思維的基本單位,而中國人對於概念的定義一向是模糊的。

 

當人們討論某個問題時,首先要明確概念。如果對於概念的理解都不一致,那麼後面的問題就沒法討論了,討論下去也沒有意義,因為他們談的是不同的東西。

 

舉個容易理解的例子,幾個人討論馬。

 

第一個人說,我見過一匹10000斤重的馬。

第二個人說,我見過一匹10厘米長的馬。

第三個人說,哪裡有重達萬斤的馬?更不會有10厘米長的馬!

第一個人回答道:“我說的是河馬!”

第二個人回答道:“我說的是海馬。”

 

正是因為他們對“馬”這一概念理解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觀點,這樣的討論又有什麼意義呢?

 

再如,我們討論美女時,一個人說這個女孩好漂亮,另一個人說一般,又有一個人說根本就是個恐龍嘛!之所以產生這種差別,因為在他們心中,美女的標準是不同的。按照不同的標準來討論,這種爭論是不會有結果的。

 

 國際超模呂燕的相貌,東西方看法截然不同

 

經濟學家陳志武在《中國人為什麼勤勞而不富有》一書中講過這樣一件事,中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提出的很多條款都是籠統和模糊的,比如:美國應該為中國培養更多的管理人才。

 

什麼叫“應該”?什麼叫“更多”?什麼叫“管理人才”?怎麼樣算“培養”?

 

每一項都是模糊的,雙方都難以執行,美國完全可以不認賬,“應該”做的事情,不做也可以呀。出現這種情況,便是思維能力不足造成的,缺乏嚴謹的法治思維,概念模糊。

 

而這些參加談判的都是中國的精英、專家,連這些人的思維都是如此不清晰,更別說其他了。

 

2 不懂集合概念

 

中國人的集體觀念比較強,這就產生一個普遍現象:對於中國人來說,往往是批評個人就等於批評集體;批判集體就等於批評集體裡的每一個人。

 

這就是 “集合概念” 錯誤。實際上,說某個群體具有一個特點的時候,不代表這個群體中的每一個個體都具有這個特點。

 

比如,我們說南方人善於做生意,這裡的“南方人”是集合概念,但不代表每個南方人都善於做生意;再比如,我在這裡談到的“中國人缺乏思辨力” ,這裡的“中國人”是集合概念,並不說明每個中國人都是如此。

 

黎鳴先生寫過《中國人為什麼這麼愚蠢?》等文章,很多中國人很不滿,說按照黎鳴的觀點,黎鳴也很愚蠢,因為他也是中國人。這種結論,反映的也是此類邏輯謬誤。

 

3、類比推理,生拉硬扯

 

我們常說的一些諺語,比如“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等等,都是用的類比推理,這些話真的很有道理嗎?

 

值得中國人注意的是,中國人在生活中使用類比時,經常會忘記了類比推理的或然性,經常把類比的結論當成了必然。甚至生拉硬扯,亂比一氣。

 

比如談到取消戶口管制、自由遷徙問題,有人就說,那全世界為什麼不能自由遷徙?美國應該打開國門,讓外國人自由遷入。這種說法混淆了國際關係與國內關係的不同。

 

再比如,對於移民到西方發達國家的一些中國人,或者經常批評中國現狀的同胞,一些人常常用一句諺語來教育他們要愛國:“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

 

 但這種思維是有問題的,這個推理是站不住腳的,孩子和狗是兩回事情,國民和狗之間的差別則更大。狗不嫌家貧和母子關係、國家與人民的關係沒有什麼可比性,硬把他們歸在一類,其實是生拉硬扯。

 

再者,丑和貧都是沒有道德內涵的詞語,如果是一個虐待兒童的惡母呢,還能要求孩子愛她嗎?如果養狗的是一個殘忍無情的屠夫呢,狗難道不能嫌嗎?

 

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流傳久遠的成語、諺語都是用類比的方式。如“無風不起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等等,這些說法同樣是有問題的,是不能把它們當成真理的。

 

無風也會起浪,印度洋海嘯的浪大吧,不是風引起的;蒼蠅也會叮無縫的蛋,只需給蛋抹上狗屎就行了,許多人正是通過造謠生事來詆毀別人的。

 

過多地使用類比,說明一些人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差,不善於通過概念、判斷、推理等形式進行論證,不用類比,他們便不知道如何去說明一個道理。

 

4、非黑即白,二元思維

 

郎咸平在某大學演講中說,我們的企業不要追求做大做強。

 

大學的高材生就問他:“難道要做小做弱嗎?”

 

這是推論錯誤,不要追求做大做強並不一定就是做小做弱。這就是典型的二元思維、好壞人思維、非黑即白思維。

 

這種思維只看到了事物的相反的兩面或兩端,忽視了其他方面或兩個極端之間的中間情況,而其他方面可能很多,中間情況也往往是最普遍的。

 

二元思維是中國人常見的思維,這是一種很簡單的思維,小孩就會的好壞人思維,很多中國人上了這麼多年的學,思維還處在小學生水平。

 

在對待歷史問題上,中國人的這種思維比較明顯,很多中國人把歷史人物分成明顯的好與壞兩類,將好的神聖化,如孔子、孟子、唐太宗、諸葛亮等,似乎他們是沒有缺點的完人;將壞的妖魔化,如一些奸臣、暴君等,似乎他們一無是處。

 

 爭議很大的唐太宗

 

這種思維是片面的,沒有認清人性的複雜性與多面性。對待現代人同樣如此,中國人很容易將某一地區、某一階層或是某一職業的人妖魔化。

 

在二元思維下,政治思想界的左與右,也往往走向極端,我們的歷史上有不少這樣的教訓。

 

5、亂立靶子,錯誤推理

 

我們在與人的討論中有時會發現這種現象:你說的話明明不是這個意思,但某人卻認為你就是這個意思,然後他根據這個錯誤的理解對你進行批駁。。

 

對於這種行為,有人給了一個形象的比方:他自己樹立了一個靶子,卻說是別人的靶子,然後對着這個靶子進行猛烈的攻擊。

 

 社會學家李銀河曾多次談到同性戀的問題,引起不少人的攻擊。有個人在網上發評論說:“我是個醫學院的教授,我認為,同性戀不宜提倡。”

 

這裡面有明顯的邏輯錯誤,他作出了錯誤的推論。因為李銀河從來沒有說過要提倡同性戀,只是說政府和公眾要正視,而不要裝作看不見而已。

 

這位教授的邏輯是:你替同性戀說話,你就是提倡同性戀。他所反駁的觀點根本不是李銀河的觀點,這不是亂放炮嘛!並且,此人還以“教授”自居,似乎做了教授就代表了正確,顯示了其無知與自大,格調更低一等。這種思維的錯誤就在於從別人的論述中推不出反駁者所理解的觀點。

 

二、邏輯是什麼?BBC 的紀錄片《邏輯的樂趣》(The Joy of Logic)用生活中的例子,把邏輯的概念帶到了我們的面前。這部紀錄片沒有用枯燥的術語去講解,相反,它講了一個故事...

 

三個邏輯學家走進一個酒館,侍者問:

 

 

 

第一個邏輯學家一臉懵,咕噥到:“我不知道。”

第二個邏輯學家也說:“我不知道。”

第三個邏輯學家卻笑着回答:“我們三個人都要喝酒。”

 

為什麼第三個人會做出這樣的回答?

 

侍者是問 “你們仨都需要啤酒嗎(Would all three of you like a beer)?”,關鍵詞在於 all three(三個人都)。

 

若是第一個和第二個人不想喝酒,輪到他的時候,只需要說 我不想喝酒” 就可以了。然而,前兩個人都沒有給出否定性的回答,只回答了“我不知道(I don't know)”。

 

這就意味着前面兩個人都想喝酒,在依次回答侍者問題時,被問到的他們不知道後面的人是否想喝。於是,他們只能回答 我不知道” 

 

而這個回答有兩層寓意:

 

1、輪到我了,我想喝酒,所以我不能說 “我不想喝”;

2、我不知道後面的人是否想喝酒,所以我不能說“我們仨都想喝”

 

輪到第三個人的時候,他明白了前面兩人的意思,而他也正好想要喝酒,便做出了肯定的回覆。就這樣,紀錄片告訴給了我們邏輯的概念——

 

邏輯不是知識,邏輯不生產知識,它所做的事提供我們一套嚴謹的規則,用來組織和運用知識。

 

 紀錄片將深奧的概念融進了生動的故事中,這樣的講解易於孩子理解,也能夠讓小朋友迅速破冰,喜歡上這門新的知識。

 

三、這個紀錄片雖然是給孩子看的,但其對邏輯學的討論並沒有浮於表面。相反,它對這門學科的討論十分深入:三段論、布爾運算、悖論、不確定性、不完全性……這些至為重要的邏輯概念,在短短的紀錄片中都得到了講解。

 

為了講解現代計算機科學的核心概念 “布爾運算”,主持人 Dave Cliff教授讓孩子們集體“變成一台計算機”:

 

 

並完成了 3 + 2 的運算:

 

 全片對邏輯學中知識點的講解是由一個又一個遊戲構成的,爸爸媽媽們可以在觀看過程中把這些遊戲的玩法記錄下來,在親子遊戲中進行孩子的邏輯學啟蒙,有愛又溫馨。

 

此外,全片沿着歷史的脈絡,對邏輯學發展進行了梳理。

 

從亞里士多德到《愛麗絲漫遊仙境》的作者查爾斯 · 道奇森(Charles Dodgson);

 

再到現代計算機的理論先驅,《邏輯的數學分析》的作者喬治 · 布爾(George Boole);

 

從德國數學家和邏輯學家弗雷格(Friedrich Ludwig Gottlob Frege)和英國哲學家伯特蘭 · 羅素(Bertrand Russell),再到計算機之父阿蘭 · 圖靈(Alan Turing);

 

 全片關於邏輯學發展史的論述,系統、簡明又不失趣味。在講到三段論時,知道自己“終有一死”的蘇格拉底發出了富有幽默感的哀嘆。

 

人終有一死(大前提);

蘇格拉底是一個人(小前提);

蘇格拉底終有一死(結論)。

 

 邏輯不僅影響各領域學科的發展,也深刻影響着人類的生活。從街角酒吧到金融市場交易所,從古老的哲學研究到前衛的人工智能科技,邏輯無處不在。

 

相信在紀錄片眾多專家學者的帶領下,小觀眾們一定會愛上這門學科,也會願意在日常生活中利用邏輯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

 

(來源:藍橡樹)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8: 曾慶紅懸了!
2018: 轉貼:為什麼歷史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吞併
2017: 中共要把籃子裡的人民幣收回怕是人民幣
2017: 姜維平:陳雍空降重慶,來者不善
2016: 台灣問題的根子在於,華人天生沒有戰鬥
2016: 蔡英文好樣兒的,真正中國人!
2015: 《今日點擊》江澤民游東山 取意“東山
2015: 解放軍報:劉亞洲等6人晉升上將 劉亞
2014: 大饑荒時期,毛的幹部是如何荒淫無恥的
2014: 給“文革經濟崩潰說”畫句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