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書呆子圖說民主
送交者: mingxiaot 2019年09月11日06:04:45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書呆子圖說民主
mingxiaot
民主是商業文明的產物
古希臘是世界公認的第一個民主國家。英國是近代第一個成功的民主國家。比較古希臘和十九世紀大英帝國的殖民地版圖,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共性:二者的殖民地大多位居海岸線上。古希臘殖民地遍布整個地中海和黑海,遠達西班牙、北非。地中海內的絕大多數島嶼都有其殖民地。而兩千年後的大英帝國,由於航海技術的進步,其殖民地遍布全球,但大多也位於島嶼或者海邊。英國還因此獲得了一個半島收藏家的稱號。之所以如此,恰恰是二者都是當時商業貿易最發達的國家,都掌握了對商業貿易至關重要的先進航海技術。


深藍色區域是公元前550年古希臘在地中海的殖民地。不知怎麼,總想起當年葡萄牙人在澳門海邊曬衣服。
紅色區域是1885年大英帝國的海外殖民地。暮鼓晨鐘的英國也會像阿Q一般念叨“先前闊”嗎?

商業貿易至少有兩個重要特點:首先是高風險性,其次是高盈利性。
由於存在天災、人禍、市場動盪以及人心難測等等因素,商業貿易具有極高的風險。商場如戰場,要保證其正常運作,需要最大限度地減少社會風險。一方面需要保持國家的穩定,另一方面必須建立起碼的公正仲裁機制。
保持國家穩定很容易理解。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的經濟發展是在戰亂中完成的。比較南韓和南越,一九四九年前後的國民黨政權就可以看出這一點。南韓在朝鮮停戰以後,在美國保護下獲得了穩定的環境,贏得了經濟發展的空間,步入了發達國家的行列。而南越由於始終無法消除北越的滲透,根本抓不住經濟發展的機會,最終只好失敗。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南韓經濟開始騰飛。但別忘了還有可怕的光州屠殺。
一九七五年北越攻占西貢前,美軍展開“常風行動”撤僑。這些今天腰包鼓鼓的越僑也會洋洋得意地返回胡志明市嗎?
中國的國民黨也是如此。一九四九年前始終沒有解決各種戰亂問題,也就始終沒有力量去發展經濟,最終被共產黨推翻。到了台灣以後,政治環境安定下來,很快成為了亞洲四小龍之一。
建立起碼的公正仲裁機制也很自然,因為正常的商業運作要求就是不能耍賴。欠債不還、假冒偽劣、強買強賣、坑蒙拐騙等等都是典型的耍賴。如果一個社會充斥着這些無信譽行為,正常的商業運作最終必定崩潰。中國人很早就懂得無商不奸,防範的辦法主要依靠儘可能地抑制商業發展,這是以農業為主的社會必然。
                             
戰國初年首先提出重農抑商思想的改革家李悝。時代的弄潮兒也會成為後人的替罪羊。
西方社會經濟大多不完全依靠農業,需要商業發展做補充,所以很早就具備強烈的契約精神,認為契約是保證公平交易的必要條件。伊壁鳩魯認為“國家與法律就是社會契約的產物。”亞里士多德提出矯正正義的概念:“對人們交往活動中的不公平行為進行裁決和懲罰,通過矯正以趨向平等。”國家通過建立相對公正的仲裁機構才能保證在商業交易中訂立的各種契約得到正常執行。
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享樂主義還是腐朽糜爛,主要取決於錢錢錢。
英國的大憲章是一種契約,但大憲章的權力是在保皇黨和新興資產階級反覆較量後,通過建立現代議會政治後才得到充分保障。國王和平民做生意必須公平,不能受權力影響。生意面前人人平等,由此衍生的美國《獨立宣言》公開宣告:“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美國獨立宣言)”,成為民主制度的基礎。
英國大憲章。幾張發霉的破紙,幾行凌亂的塗鴉,幾個自私貴族的胡鬧竟然變成民主的聖經。
美國獨立宣言。傑斐遜可以提出不言自證的真理,卻捨不得放自己黑人情婦的自由。

商業文明的第二個特性是其高盈利性。無利不起早,做生意圖的就是賺錢。商業文明的發展無不推動當時當地社會財富的積累。古希臘是古代世界最富裕的國家,現代英美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由此產生兩個後果:一是可以讓相當數量的社會成員擺脫貧困並接受適度教育,有能力從事上層民主管理活動,可以對被選舉人提出的政策主張作出較明智的判斷。 二是可以削弱社會階層的分化,促進各階層成員的上下交流。貧窮者可以暴富,富裕者也可能破產落入貧民階層。削弱社會分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分歧,提高民主決策的效率。
反過來,成功的民主社會的經濟基礎也必須具備兩個標準: 一是社會富裕程度較高,二是沒有大的集團利益分化,如階級差別、種族或宗教矛盾。
下面兩張圖分別是一九八八年和二〇一一年全球個人收入分布圖,說明現代發達國家的確 具備這兩個標準。





一九八八年和二〇一一年世界各地區個人收入分布圖。“平窮不是罪惡,而是一種病”,記得一部美國電影這麼說。中國一度病得不輕,“若不待氣脈和緩,便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


藍色是發達國家個人收入分布圖。可以看到一是平均收入位居世界前列,一九八八年將近一萬美元,二〇一一年超過一萬美元。二是個人收入分布比較集中,具有一個離散度較小的明顯峰值,也就是說貧富懸殊相對較小。而最近發達國家出現的一些社會矛盾恰恰是違反這兩條標準的結果,如產業空心化導致貧富懸殊加大,非法移民導致種族宗教矛盾擴大等等。
由此我們可以很容易理解印度的問題。印度在一九四七年獨立後實行典型的現代民主制度(連美國都覺得親熱),但經濟發展始終亂七八糟,現在更是全方位落後於中國。印度人口眾多,人均收入也只有數百美元,國內還有各種複雜的種族和種姓分裂。曾經看過一個報道,出身利益集團的印度政客可以用一床毛毯收買一張選票。原因是貧民連生活都無法保障,有人送上一床毛毯就是很大的恩惠,政客收買選票的門檻極低。二戰前夕德國經濟崩潰,希特勒也是用類似辦法贏得了德國工人階級的支持,推翻了民主的魏瑪共和。依靠收買選票或賄選當然不可能讓選民做出明智選擇,從而保障民主制度的正常運轉。反觀美國,政客要收買一張選票需要多大的成本?估計一千或一萬美元都未必。所以在美國,政客實際很難通過直接收買選票的辦法去贏得選舉,更主要的還是依靠自己的政策宣傳拉攏選民。
那麼印度應該搞怎樣的民主制度呢?比較古希臘民主的典範雅典和古羅馬共和就明白了。雅典雖然經濟發達,生活富裕,但畢竟是兩千年前,總體生產水平有限,所以古希臘的民主只是針對所謂公民群體。婦女、奴隸(具有相當人權,參與正常經濟活動的群體)以及長期在雅典居住的外來群體都沒有選舉權。很類似今天所說的所謂精英民主。


古希臘是西方民主政治的發源地。然而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犯了諸多重大錯誤。
而羅馬共和就更絕了,由貴族組成的元老院把持着絕大部分權力,羅馬公民只有特設的保民官保護他們的權力。可以說這種明智又不拖泥帶水的決策機制是羅馬共和快速擴張的重要因素。而一旦格拉古開始改革,試圖把權力下放給平民,羅馬馬上陷入了無休止的軍閥內戰,最後被屋大維的羅馬帝國取代。原始的生產力只能支持小群體的民主。一旦擴大民主的範圍,國家很容易陷入無休止的紛爭和動亂,此即今天的印度現狀。所以印度要想經濟平穩、快速發展,應該限制或廢除全民普選制度,只在少數精英階層中進行選舉,待經濟發展起來後再逐步擴大選舉範圍。

莫迪能改變印度嗎?
另一個例子是南非。南非在消除種族隔離後,占人口大多數的黑人掌握了政策制定權,對白人搞反向歧視,排斥白人人才,沒收白人土地,導致近年來經濟持續下滑,社會治安惡化。

南非治安日益惡化。民主,功也?罪也?

再看中國個人收入分布圖。一九八八年個人收入有一個明顯的峰值,但平均收入只有四、五百美元,遠遠低於發達國家。大多數人連溫飽問題尚未解決,談何民主?一九八九年人們因不適應市場開放後的通貨膨脹一哄而起,全社會還沒有形成真正的民主共識。例如:掌握實權的利益階層一旦失去權力,別說各種特權會喪失殆盡,就連普通的生活水準都會大大下降,他們怎麼可能支持民運?而大多數從農村來的普通的軍人參軍後的生活水平遠遠超過參軍前,更不可能冒着失去個人利益的風險去違抗軍令。這就是八九民運失敗的經濟基礎。而到了二〇一一年,平均收入向高收入邁進,卻出現了嚴重的貧富分化。雖然貧困人口的個人平均收入有所提高,但高收入人群居然出現了兩個階梯,算中高收入人群的分界線吧。在這種情況下驟然搞西方民主,很可能造成巨大的階級分裂,進而誘導民族分裂,導致全國範圍的騷亂和內戰。事實上新疆和西藏等地的民族分裂活動已經隱約預示了這一前景。中國的民主必須在社會財富普遍提高以及貧富懸殊下降後才可能平穩過渡到某種形式的民主社會。
金錢是民主制度的潤滑劑,民主是社會發展的奢侈品,沒錢是玩不轉民主的。
那麼古代中國為什麼沒有發展出現代民主制度?原因很簡單:因為中國有高度發達的農業文明而沒有正常的商業文明。比較古羅馬帝國(紅色)和東漢(深藍色)的版圖,可以清楚地看到,羅馬帝國的中心是地中海,而東漢帝國的中心是大陸。換句話說,最初的歐洲文明是環地中海文明,而中華文明是內陸文明。



這樣的地理環境差異無可避免帶來氣候上的差異。這裡我使用了世界年均氣溫圖和世界一月和七月的降雨量圖來說明。這幾張圖雖然是近年的,不能反映古代氣候的絕對值,但地中海沿岸地區和中國的氣候相對差異不會變化太大,因為氣候很大程度上受地理環境控制,地理環境沒有大變化,歐洲和中國的氣候對比也不會有太大變化。歐洲變熱或變冷,中國也會相應變熱或變冷。
先看世界年均氣溫圖:

世界年均氣溫圖
地中海沿岸地區的氣溫變化幅度大,北岸歐洲部分氣溫多在攝氏10度左右,只有零星地區是淺黃色,接近攝氏20度。南岸非洲地區氣溫大多是淺黃或淡紅,應該是從十七、八度到二十度以上。而中國地區則比較均一,黃河以南基本是十七、八度的淺黃色,只有河北,山西,陝北較為寒冷。也就是說中國的主要地區比地中海北岸氣候更溫和,更適合農作物生長。再看世界一月和七月的降雨量圖:

世界一月份的降雨量圖





世界七月份的降雨量圖
可以看出,地中海沿岸地區一月和七月的降雨量都低於中國,尤其是七月,中國大片地區降雨量是二百五十毫米到四百毫米的淺藍色,而地中海沿岸地區最好的是降雨量小於七十五毫米的淺紅色,南歐和北非的大片地區甚至是降雨量小於二十五毫米的深紅色。這些氣候圖反映了中國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合農業生產的地區遠比環中海地區大而且均一。古代中國中原地區一年的農業生產期可以高達二百五十天以上,而西歐最多只有兩百天。由於最適合農作物生長的夏季雨量不足,限制了水稻等高產作物的種植,總體農業產量遠遠不如中國。中國很早就完全依靠農業生產過日子,而歐洲很長時間一直是半農業半畜牧業。畜牧業能養活的人口當然不如農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中國北方游牧民族人口密度始終低於中原地區,所以經常南下搶劫掠奪中原地區的物產和人口。

中國不光農業發達,而且由於氣候差異小,各地出產也相差不大,沒有迫切的商業需求。自給自足,“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國家自然會選擇重農抑商的政策。加上農業發展必需依靠國家集中社會力量整修各種水利工程,如大禹治水,都江堰,大運河等等。而在古代,只有專制政府才能做到這一點。發達而先進的農業經濟就是中國長期實行專制制度的基礎。反觀歐洲,以古希臘民主典範雅典城邦為例。雅典地域狹窄,土地貧瘠,單靠農業根本養不活幾個人,本身就需要通過商業貿易去獲得各類生活必需品。雅典臨近地中海,海運方便,更有利於其商業發展,而商業的發展就是民主制度的基石。有趣的是雅典北面的斯巴達,農業相對發達,就採用了類似於中國的重農抑商政策。
所以,是否採用民主制度並非古希臘人比中國人的祖先更聰明、更文明、更理智。不同環境使然也。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之所以在近代落後於西方國家,很大程度上不是因為封建制度的腐朽沒落,而是中國的農業經濟太先進。當東西方文明對撞時,傲慢的中國人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去學習,而是如何牴觸西方文明的入侵。


古埃及也是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和中國一樣都是重實用,輕理論。自己沒本事,別怪老祖宗喔。


福山的歷史終結論提出“自由民主制度是人類意思形態發展的終點和人類的最後一種統治形式。”自從英國建立了近代歷史上第一個成功的民主制度,多少不可一世的帝國和王朝相繼崩潰。波旁王朝、拿破崙帝國、奧匈帝國,普魯士王朝、俄國沙皇、希特勒第三帝國、蘇聯以及亞洲的大清王朝,大日本帝國統統如過眼雲煙,中國也拋棄了毛澤東的烏托邦思想,而民主制度的代表英國和其世界霸權的繼承者美國依舊活得很滋潤。制度基本合理,人民生活水平高,個人權利得到保障,而且還占據着世界得科技高峰,控制着全球的經濟發展。


一世梟雄拿破崙

短命牛叉希特勒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也有做“牛鬼蛇神”的時候
如果回到三、四十年前,蘇聯不如美國;東歐不如西歐;北韓不如南韓;中國不如日本和台灣。真理簡直顛撲不破。

可惜往事越千年,民主體制卻頗有些尷尬。除了近代的三,四百年,真正經典的民主體制只出現在古希臘的雅典,然而最輝煌的時期維持了不到兩百年。就算加上不那麼經典的羅馬共和,總共也不過六七百年。而專制體制僅僅在西歐大陸,從羅馬帝國到近代就維持了將近兩千年,更不用說中東,印度和中國這種清一色的專制國家或地區了。古代歷史上的民主體制無論從時間跨度和實踐區域來看都大大遜色於為人垢病的專制體制。
為什麼?人類不更多地選擇公平合理的民主體制而去選擇邪惡的專制體制。我們說過農業文明是專制制度的經濟基礎,商業文明是民主政治的經濟基礎。而民主政體的最大弊病就是太顧及各方面的利益,導致一些不合理的決策以及低效率決策。
從雅典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所犯的幾次錯誤,我們也許可以看出些端倪。首先是戰爭初期,極端民主派為了爭取政治支持,通過了加強補助窮人贍養費的法律。這些費用後來成為雅典的沉重負擔。開今天濫用福利政策之先河。之後在多數人的支持下,雅典組織了一支強大艦隊進行第二次西西里遠征,結果勞民傷財,損失慘重,國力大傷。說明民主未必可以避兔災難性的決策。最後,雅典公民大會在阿吉紐斯海戰大捷後,竟因戰鬥中有一些落水的水手未獲營救,處死了幾名經驗豐富的將軍,自毀長城,葬送了一直處於優勢的海軍,直接導致了整場戰爭的失敗。簡直是人權至上的另類表述。
這些錯誤清楚地表現了民主決策的局限。由於社會中個人知識水平的極大差異,出類拔萃者只能是極少數。多數人的主張看上去可能合理,但未必是最優選擇。天下太平時,民主決策平衡了各方面的利益和要求,一般不會出現太大的錯誤,然而到了高強度的競爭環境中,比如戰爭,這些民主的決策就很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文藝復興時期的威尼斯共和,尼德蘭時期的荷蘭都因為外部干擾沒有發展成現代民主國家。二戰中的民主法國更是被希特勒德國打得一敗塗地。
那麼英國民主政治成功的秘訣是什麼?比較英國和荷蘭近代經濟起飛時期的GDP也許可以說明一些問題。


英荷兩國經濟起飛時期GDP總量增加值比較(GDP為現代估計值)。縱軸是按一九九九年美元國際價估算的GDP總量(以百萬計),橫軸是年代。紅線是英國的GDP總量,藍線是荷蘭的GDP 總量。


英荷兩國經濟起飛時期人均GDP增加值比較(GDP為現代估計值)。縱軸是按一九九九年美元國際價估算的人均GDP總量,橫軸是年代。紅線是英國的人均GDP總量,藍線是荷蘭的人均GDP 總量。


從這兩張圖可以看出,荷蘭從十七世紀初期到十八世紀中葉經濟起飛,人均GDP 遙遙領先於英國,是當時世界最富裕的國家。然而這一時期的GDP 總量卻並沒有領先英國太多。從十八世紀中葉開始,英國GDP總量一路飛升,很快把荷蘭甩在了身後,兩國的人均GDP 也趨向一致。那麼十八世紀中葉發生了什麼呢?眾所周知就是就是科學技術的發展跨過了一個門檻:蒸汽機的發明導致了偉大的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的成果就是社會財富的飛速增加。

英國在伊麗莎白一世時期完成了最初的財富積累。一六八八年光榮革命後建立了第一個現代民主體制的國家,建立了自由市場的經濟體系。與此同時,一六八七年牛頓出版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提出了力學三大運動定律,奠定了經典物理學的基礎。數十年後,瓦特發明了蒸汽機,拉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也就是說英國民主體制的建立後,正好趕上現代科學技術的爆發期。


騾馬終於在大機器面前低下了高貴的頭,游牧民族從此不再揮舞上帝之鞭。
市場需求拉動技術進步,技術進步又加速了社會財富的積累。從工業革命開始時的一七八〇年到工業革命後的一八七〇年,九十年間英國的人均GDP幾乎翻了一倍,達到三千二百六十三美元。社會財富的增加又加強了英國的國力。正好英國是個四面環海的島國,只要依靠一隻強大的海軍就可以防止其他列強的干擾,而海軍又恰好是極其依賴技術進步的軍種。一八〇四年的特拉法爾加海戰,英國皇家海軍就開始收益於工業革命的成果。當時風帆戰艦的建造技術已經發展到頂峰,一艘戰艦需要大量的零部件。英國的朴次茅斯港有四十五台蒸汽機可以每年為皇家海軍提供十三萬組滑輪類備件,超過當時任何一個歐洲列強的生產能力。當時在戰艦底部包裹銅皮可以使戰艦行駛速度更快,但銅皮極易被海水腐蝕,需要經常更換,消耗量極大。英國的制銅工業完全可以滿足皇家海軍的需要,而法國還需要進口。另外,英國海軍的火炮普遍裝備了閉鎖機,較法國海軍的火炮裝填更快,更安全,也更容易瞄準。英國海軍還裝備了一種秘密武器:大威力的短程臼炮,在海戰中曾經一炮打進法國軍艦的艉窗,把那兒的炮手一掃而光。

特拉發爾加大海戰。風帆戰艦的巔峰對決,拿破崙的英國夢就此破滅。
之後,英國皇家海軍對其他列強的優勢一直保持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直到美國海軍起來後才退居第二位,有力地保障了英國本土長時期的和平和安全。
英國民主帶來的市場經濟迎來了偉大的科學和技術進步,然而在此之前另一個實行代議制民主和市場經濟的國家卻沒有等到這一天。一五八一年,尼德蘭北部七省掙脫西班牙的專制統治,成立了由貴族和各地商會組成的聯省議會制度。雖然當時的荷蘭還不能算現代意義的民主國家,但她是歐洲第一個擺脫封建君主制度的國家。荷蘭的聯省議會,堪稱聯邦國家中央機關,每個省在議會中只有一票的投票權,負責國家的稅收,軍事,外交等事物。聯省議會設大議長一名,負責會議的議事程序和各行政部門的溝通。想想美國每州兩名代表的參議院制度,不覺得二者有點相似嗎?更有意思的是荷蘭共和國除聯省議會外還設立一個半世襲,但權力極大的執政,和美國總統的地位有點類似。以至於後來大議長,和美國議會的多數黨領袖相似,更多地代表了反對黨的利益。美國憲法的也深受荷蘭共和國憲法的影響。

世界上第一個資本主義共和國—荷蘭共和國,後被拿破崙第一帝國吞併。


荷蘭共和國的黃金時代幾乎貫穿整個十八世紀。她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幾乎奪取了葡萄牙在印度和東方的全部殖民地。她的殖民地甚至開闢到了中國台灣,這才有了鄭成功收復台灣的故事。荷蘭還是當時城市化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超過了百分之三十。而當時西班牙占據的尼德蘭地區只有百分之二十,葡萄牙只有百分之十六,意大利只有百分之十四。荷蘭還開設了世界上第一所股票交易市場,成立了現代貿易公司:荷屬東印度公司,發展了近代的銀行體系。荷蘭的人均GDP,據估計,從一六〇〇年的一千三百多美元增加到一七〇〇年的二千一百多美元,是當時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但是荷蘭共和國沒有迎來跨越時代的科學進步,沒有迎來創造高速經濟增長的工業革命,更重要的是沒有獲得遠遠超越對手的經濟和軍事能力,結果到十八世紀後期,面對英法兩國的海陸夾擊迅速衰落,失去了成為建立第一個成功的民主社會的機會。之前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城邦也是如此。雖然高度發達的商業貿易開創了近代西方文明的啟蒙時代,但因為科學的發展水平沒有創造出幾何級數量增長的社會財富,終究無法步入穩定的民主社會殿堂。
另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例子是法國。法國大革命雖然趕上了工業革命,但已經落後於英國數十年,就是和醒過味來的歐洲列強比較也沒有太大的先發優勢。而且法國是大陸國家,不像英國有海洋阻隔,必須直接面對歐洲大陸列強的干涉或競爭,所以民主進程走得磕磕絆絆。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廢除君主制,一七九二年建立第一共和國。七年後波拿巴-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不久稱帝建立第一帝國。一八一四年拿破崙戰敗退位,波旁王朝復辟。一八四八年二月革命,第二共和國建立。但僅維持了短短三,四年便被路易-波拿巴推翻,建立了第二帝國。一八七〇年普法戰爭失敗後,第三共和國建立。這次比較理想,民主制度維持了七、八十年。可惜二戰期間法國貝當政府又投降德國,第三共和國滅亡。直到二戰後戴高樂終於建立了穩定至今的民主政權。

激動人心的歷史,攻占巴士底監獄。夢裡民主?然並卵?

綜上所述,英國之所以建立了穩固的民主制度,關鍵是現代科學的發展使得英國積累了遠遠超越競爭對手的巨大社會財富。巨大的社會財富一方面保證了民主政治必需的經濟基礎,另一方面又支持英國建立一支超越對手的強大海軍,有效地阻遏了其他國家對英國經濟發展的干涉或競爭。
如果你還嫌證據不夠充分,那麼再考慮一下美國的經濟發展歷程。政治上美國長期奉行孤立主義的國策,遠離歐洲競爭舞台;經濟上崇拜亞當-斯密的自由市場理論,一門心思發展生產。可以說這就是美國民主制度得以發揚光大的堅實基礎。

image029.jpg (43.34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昨天 02:28 上傳


十九世紀美國掀起興建鐵路的高潮,對比今天中國的高鐵。


結論是:巨大的社會財富積累和相對弱小的外部競爭才是現代民主政治成功的關鍵。
二戰結束後,民主政治在西歐、日本、韓國和台灣等國家或地區的成功也支持這個結論。美國以強大的經濟實力,通過馬歇爾計劃或者最惠國待遇等手段,促進了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時以強大的軍事實力防止了共產黨國家對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干涉或入侵,維護了地區的穩定。
現在來看,為什麼如此眾多的專制國家在和民主國家的競爭中敗下陣來?套用一句美國總統競選中的話說就是:“笨蛋,關鍵是經濟”。法國的波旁王朝,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俄國沙皇、大清王朝等都帶有舊式封建王朝的特徵,雖然在政治經濟上也追求過一些改革,但因為不肯放棄上層貴族的特權,疏忽於國內經濟發展和國計民生的改善,最終為時代拋棄。拿破崙第一帝國、普魯士王朝、希特勒德國和軍國主義的日本不顧國家經濟基礎的制約,一味注重對外擴張,不惜與世界為敵,最終因國力不濟敗下陣來。所謂“兵者,好戰必亡”也。蘇聯和毛式社會主義則乾脆採用計劃經濟,摒棄現代市場經濟,導致國家發展長期停滯不前,最終為本國人民所拋棄。

可憐的自由市場也被當成產生資本主義的溫床而遭取締,毛式文革焉得不敗?
奇怪的是中國依舊是共產黨一黨專制,經濟卻以令人目瞪口呆的速度向前發展。中國不僅GDP總量甩開日本、西歐諸民主國家,直追美國;發電量,諸多工業指標和部分高新技術世界領先,而且人民生活水平獲得了極大地改善,貧困人口數占總人口數的比例從將近百分之九十下降到百分之二、三。

一八六〇年到今天世界各國的鋼產量占比對照。想想大躍進時期近乎幻想的“超英趕美”口號。
過去滿街的自行車變成了汽車,過去簡陋的房屋變成了高樓大廈,過去老死不相往來的居民變成滿世界跑的遊客。高速公路、高鐵四通八達、民用航空日漸普及。

中國國航國內航線圖。許多三四線城市都通了民航,而國航只是國內眾多航空公司之一。


二〇一九年中國高鐵路線圖,民主的美國有高鐵麼?別對我說不需要。


在美國航天局公布的地球夜景圖上,中國的土地不再是漆黑一團,許多地區,特別是京滬粵地區,燈光強度已經可以和日本、美國、西歐等發達地區媲美。


二〇一六年美國NASA公布的世界夜景地圖,美麗是黑暗中的浮雕。

朱門依舊酒肉臭,但路邊已經鮮見凍屍骨,取而代之的是光怪陸離的都市生活。特朗普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與其說是氣勢洶洶地進攻,還不如說是無可奈何的防禦。製造業已經空心化,在如果高新技術領域再拱手相讓,美國的前途真不容樂觀。


沒有特朗普,世界很寂寞
說好的民主制度優越性呢?難道崇拜亞當-斯密自由市場理論的國家會虛弱到需要提高關稅來保護自己嗎?中國從初級棋手玩成了專業棋手,不僅不聽老師的話,還想通過亞投行,一帶一路和美國爭錦標,美國當然不能再大大方方讓你車馬炮。然而換一個角度思考,也說明了中國的集權專制體制具有某些超越民主體制的獨特優越性。如果中國故事成功,可能對民主社會的基礎造成巨大衝擊。
還是那句話:“笨蛋,關鍵是經濟。”
今天的中共專制屬於一種全新的專制體系,她清楚認識到經濟發展是國家和政權穩定的重中之重。毛式烏托邦雖然阻礙了經濟發展,但通過土改和合作化掃除了發展市場經濟的社會障礙。文革結束後,中共一方面承認市場經濟的基本準則,放寬私有民營企業經營,引進外資和國外先進技術,力爭融入世界貿易體系。另一方面發揚獨裁體系決策迅速,不太顧及民生利益的優勢,集中力量發展對國計民生至關重要的交通運輸,重工業和高科技領域,拉動經濟發展。終於贏得了經濟快速發展的空間。
順便提一下,我不是說中國已經具備健全的法律體系,而是說健全的法律體系未必是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必要條件。有時扭曲的市場經濟發展更快。且不說英國靠海盜掠奪荷蘭商船發家的故事,就是在十九世紀的英國和美國,不健全的法律體系導致犯罪猖獗,卻是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反而是到了法律健全的今天,倒開始抱怨經濟發展停滯不前。開個玩笑,跨越式的發展總是充斥着無數烏七八糟,一夜暴富的故事。

狄更斯的霧都孤兒劇照。悲慘背後是洶湧向前的經濟潮流。
也就是說,今天的中共具備清晰的世界眼光和極度功利的意識形態。既沒有舊式王朝的保守性,又沒有當年德國和日本爭霸世界的野心,全民經商,一門心思賺錢,有錢就是大爺,沒錢就是孫子,把古今中外的所有道德觀都拋置腦後,把源自西方商業文明的金錢勢利觀玩到了極致。
不要臉加勇敢,經濟發展的真諦?
其實,除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前英國殖民地,今天世界上幾乎所有的發達國家,其財富原始積累或經濟起飛都是在專制制度下完成的。英國完成於伊麗莎白一世時期(莎士比亞和英國文藝復興),法國完成於大革命前的路易王朝時期(路易十四和黎塞留),德國完成於普魯士王朝時期,日本完成於明治維新到二戰時期,韓國完成於朴正熙獨裁時期,台灣完成於兩蔣時期。新加坡乾脆到現在還是專制體系。
以德國為例。雖然一八七一年俾斯麥擔任首相後,提倡自由市場主張,但在政府干預下,德國鐵路系統快速發展。鐵路建設帶動了鋼鐵和煤炭工業得發展。德國因此成為歐洲最大得煤炭生產國。煤炭和鋼鐵工業的發展又刺激了銀行和資本的擴大,進而促使了其他工業領域,如化學工業,的發展。德國化學工業在十九世紀末成為世界上最牛叉的化學工業。所有這些工業的進步又帶動了科學研究的發展。在諾貝爾獎設立後的第一個十年,德國人獲得了十二項諾貝爾獎,占獲獎人數的三分之一。科學研究又過來促進了德國的工業發展。以電機的發明為基礎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德國成為科學技術的領跑者。噴氣式飛機、直升機、火箭等等都是德國發明的。想想今天中國的高鐵,是否有似曾相似的感覺。

鐵血宰相俾斯麥無論如何不算民運人士吧?

一八七一年到一九〇〇年,德國在五個工業國中,發展速度僅次於美國(黑bar)
印度沒有完成財富積累強行實行民主制度,到現在還是一個熊樣。俄羅斯在蘇共倒台後一度實行普選制,結果經濟倒退,發展停滯,現在又來補專制體系的課。充分說明了專制體系下的市場經濟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大蕭條證明亞當-斯密的完全自由市場理論存在重大缺陷,所以凱恩斯引入了國家干預市場經濟的概念,說明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不能完全擺脫國家的控制。無政府主義是另一個極端的烏托邦。

伊麗莎白一世,西方的聖母?

普京,西方的惡魔?
獨裁和民主實際是國家治理的兩個極端,前者強調政策的執行力,後者強調社會公正。極端獨裁往往一意孤行而不顧及社會公正,最後導致民眾不滿而致王朝滅亡;而極端民主一味照顧社會各階層的利益,導致政府相互扯皮,決策拖拖拉拉,延緩經濟發展的速度。這在一個充滿競爭的世界上極度危險。
不管黑貓白貓,賺得到錢才是好貓。對福山的歷史終結論至關重要的挑戰就是:在經濟發展水平和科學技術相近的情況下,民主能夠戰勝獨裁嗎?


歷史和現實?書呆子和老油條?

全文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8: 革命老人李成瑞自述
2018: 毛主席記念堂二三儀
2017: 記念堂略考
2017: 紀念毛澤東:趙紫陽是不是六十年代中國
2016: 老張:毛澤東逝世前後的日子
2016: 謝盛友:毛澤東、秦始皇、耶穌的簡單比
2015: 黨國彈道導彈,敢打誰?誰也不敢打
2015: 民國旗袍,與黨國民族傳統何干?
2014: xpt:芮成鋼是間諜,那習大大呢?
2014: 賴斯訪華有重要內情未被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