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假如默克爾會中文
送交者: business_angel 2020年07月10日04:48:16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導讀:

默克爾在今年6月26號接受六家歐洲媒體聯合採訪。《南德意志報》是唯一德方代表,兩位記者名叫Daniel Brössler和 Stefan Kornelius。此次採訪一公布,我立馬就有預感預感,默克爾必定會再次躺着中槍。果然,她又中槍了。我曾說過,默克爾是被華語媒體錯誤引用或扭曲解讀次數最多的一位歐洲最高領導人。不管她說了什麼,都會有一種“中文版"的"深度"解讀。即便有時候她沒說,某些華語媒體也會“逼"她說。以前常聽人說,德國是一個“政治矮人“(有一定的道理),但為何華語媒體那麼關注這位“政治矮人“的領導人,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扭曲她的發言呢?


一種很詭異的象限。反正不太正常。

Interview mit Merkel 微博截圖.png

我的微博截圖


採訪原文鏈接(付費版):  https://www.sueddeutsche.de/politik/angela-merkel-interview-coronakrise-1.4948760 




第一章

6月26號是默克爾自疫情爆發後首次接受媒體採訪。與往常不同的是,她這次接受六家歐洲媒體聯合採訪,主要因為德國在今年7月1號開始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國。


採訪一共由二十二個提問組成。涉及領域很多,首當其衝的議題自然是復興歐盟經濟計劃,還包括英國、中國、美國和俄羅斯等議題。


我很期待中文媒體的報道。等了大約三天后終於被我等到了。我的預感也得以驗證。在眾多華語媒體報道中,大多數都引用默克爾在採訪中說過的一句話,把"默克爾質疑西方民主模式"作為主打標題,藉此來傳遞德國總理想要表達的核心思想,宣布西方自由民主的淘汰或終止。


多年來,我對我的讀者不斷地強調一件事,但凡讀到中文自媒體關於默克爾的任何報道,必須要小心,警惕,充分運用理智和常識,因為它很有可能又是一個包裝過的坑。


第二章

"默克爾質疑西方民主模式"出現在第十二個提問。


Angela Merkel im Interview am 6.26. Sueddeutsche.png

問: 您是89年代(指柏林牆倒塌那一年)的最後一位政府首腦。您經歷了東歐集團和歐洲統一。 儘管針對抗疫付出努力,歐洲難道不是在分崩離析嗎? 年輕的政府首腦還能找到共同語言嗎?
默克爾:"政治上講,匈牙利總理奧爾班於1989年就很活躍。當時,自由民主秩序戰勝了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專政。 但這只是事實的一部分。衝突先在西部巴爾幹半島,然後又在伊斯蘭世界爆發。中國已成為一個經濟大國。中國的例子表明,即使是非民主國家也可以在經濟上取得成功,這對我們自由民主國家來說是一種挑戰。隨之而來的是伊斯蘭恐怖襲擊的挑戰,尤其是針對美國的911事件。除此之外還有對阿拉伯之春後的失望感。到目前為止,我們還不能提供100%的證據表明,自由主義體系正在凱旋地前進。 這讓我擔憂。(Den hundertprozentigen Beweis, dass das freiheitliche System auf dem Siegeszug ist, konnten wir bislang also nicht erbringen. Das macht mir Sorgen.)"


以上是原文採訪第十二個提問和完整版答覆。


我的解讀


柏林牆倒塌那一年是歐洲風雲變幻,改變國際局勢的一年。在現任所有歐盟國家領導人當中,只有默克爾和匈牙利總理奧爾班差不多都在那一年進入政壇。他們兩或許也是同代人當中迄今為止取得最大成就的政客。


奧爾班也經歷了東歐集團和歐洲統一。歐盟有不團結跡象,也是因為以奧爾班為首的匈牙利在過去很多年一直跟歐盟鬧矛盾,比如民主、法制、言論自由以及2015年的難民潮問題等。


基於此,不少人常常把歐盟在政治問題上的意見分歧分成東歐和西歐。把歐盟在經濟上的意見分歧分成南歐和北歐。就此次7500億復興計劃而言,所謂的"節約四國"如奧地利、荷蘭、丹麥和瑞典都屬北歐。意大利、西班牙、希臘、葡萄牙都屬於"揮霍國"的南歐。德法在政治問題上都屬於西歐、但法國在經濟問題上屬於南歐,德國屬於北歐。


就東南西北歐分歧上,默克爾在此次採訪中對記者做了以下回復:

"我不贊同以北方國家,南方國家和東歐人的視角來看問題。事實並非非黑即白。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換位思考,將自己擺在對方的處境中,並從他們的角度看問題。"

默克爾繼續說道:

"成功的秘訣在於,我們所有人在我們的國家都要搞好經濟,以此來促進歐盟的趨同(Konvergenz)。"(採訪第四個提問)


Merkel und Orban EU.jpg

左: 奧爾班 右: 默克爾


1988年,奧爾班就職於索羅斯基金會(Soros Foundation of Central Europe Research Group)。次年九月份,他獲得該基金會贊助,前往英國牛津大學做學術訪問。在學業還沒結束之前就重返匈牙利,因為1990年舉行議會大選。同一年,奧爾班正式步入匈牙利政壇。默克爾比奧爾班年長九歲。


圍繞着柏林牆倒塌,蘇聯解體,冷戰結束,自由民主國家壓倒性勝出。在這個歷史大背景下,美國日裔學者福山撰寫了一本名叫 《歷史的終結》的書籍。不少人認為,今後的歷史將是自由民主秩序的歷史。

福山.jpg

福山


但,正如默克爾所言,這只是事實的一部分。因為後來發生的一系列事件都充分證明,這種觀點或認知並不能100%成立。比如巴爾半島衝突、伊斯蘭恐怖主義、中國崛起、911事件、阿拉伯之春等。尤其是中國經濟崛起所帶來的巨大挑戰顛覆了自由民主秩序勝出的單一思維。默克爾對此表示“擔憂“。


僅僅從她的這一段話來看,默克爾的“擔憂“有多種闡釋。


採訪第二個提問能給出部分答案:

默克爾: "我們不應該經常提生存問題(注: 她指無需質疑歐盟是否還會繼續生存下去),而是先做好我們的工作。 維持一個強大的歐洲內部市場,並在世界範圍內團結一致,符合所有成員國的最根本利益。我相信,歐盟成員國在這種與眾不同的情況下會對共同利益產生濃厚的興趣。"

但中文媒體的解讀僅僅只是: "默克爾質疑西方民主模式"。


這是默克爾的真實想法,還是某些中文媒體的過度解讀? 


第三章

默克爾在第十三個提問中給出了直接答覆。她所說的“擔憂"跟中文媒體的結論在性質上就不一樣。我們的媒體人或許認為,"默克爾質疑西方民主模式",是因為她看到了中國模式的優越性,應該效仿。西方的自由民主不行了,被超越了,即中國版的《歷史的終結》。


默克爾好像也沒有表達這方面的觀點。

問:“歐洲是否沒有獲得由革命所帶來的收穫?"
默克爾:“是與不是。一方面,我們自1989年以來經歷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功故事,另一方面,我們在繁榮時期沒有充分地認識到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長達40年的獨裁政體所帶來的影響。在國家社會主義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許多東歐國家第二次步入獨裁主義。東歐集團國家只有幾年時間發展自己的民族身份。隨後,前東歐集團國家要補上西歐國家已長期經歷過的(自由民主)過程。一方面,許多新歐盟候選國對歐盟的和平工程(das Friedenswerk Europäische Union)充滿熱情,另一方面又對歐洲持懷疑態度。我們需要理解這一點。我的首要工作在於, 向一個以主權的、自由的以及以個人基本權利為基礎的歐洲而努力。„

這段話實際上很值得我們多琢磨。尤其是最後一句是完全是對中文版解讀的反駁。


默克爾首先對歐盟現狀做了描述。西歐的自由民主國家如德國和法國和前社會主義國家的東歐自由民民主國家如波蘭和匈牙利的成長史不同。


假如二戰結束是起點,東歐自由民主國家比西歐自由民主遲了40年。後者是“入門弟子“,前者是"半道出家“。在對待自由民主問題上,西歐國家有更深刻的體驗。借一句網絡名言來說就是:“前者輸在了起跑線上。“,需以"後發優勢“趕超,變得跟後者一樣。


德語中有一個術語叫konvergenz。翻譯成中文就是: 接近,達成意見和目標的一致。更簡單地說,拉近彼此距離,讓彼此更像。包括意識形態、生活水平更各方面都更加接近。


歐盟旗下一種資金補貼的稱呼就叫歐洲區域發展基金(Europäischer Fonds für regionale Entwicklung),扶持經濟落後區域,如基礎設施現代化、增加就業、提高競爭力、經濟結構改造等等。該基金的目的就是達到歐盟成員國之間的趨同,即Konvergenz。受益者絕大多數都是前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新歐盟成員國,比如波蘭和匈牙利。


歐盟支付新成員國各種形式的補貼或撥款完全以經濟為主,很少涉及到政治上的“再教育",比如加強民主意識。民主化教育不是重點。因此,西歐國家和東歐國家在對待民主意識上的趨同(Konvergenz)依然有很大差距。


尤其在過去幾年越加明顯。其中又以波蘭和匈牙利為代表,常常跟西歐的自由民主模式對着幹,因為缺乏認可或不信任。這就解釋了為何在東歐國家中有兩種鮮明的立場:一方面擁抱歐盟的和平工程,一方面持懷疑態度。兩者是共存的。默克爾在採訪中指出了現狀,並給予諒解,因為她知道背後的客觀緣由和因素。


更重要的是最後一句。默克爾明白歐盟現在的處境。她對現狀的質疑不代表放棄(或效仿中國模式)。她想努力讓歐盟變得更好,因為她相信歐盟。


假如讀者覺得我的解讀缺乏客觀,都是我自己杜撰的,那我們可以接着分析一下採訪的第16個和第17個提問。因為這兩個提問是專門講中國的。


第四章

對此,我不打算逐字逐句翻譯,而是儘可能把採訪中的精華部分提煉給大家。


默克爾一開始就表示,原本在今年九月份舉行的中歐峰會有起到推進中歐關係的作用。但因疫情而無限期延後。"中歐有共同利益,比如環保政策的合作。長達七年的中歐投資協定依然沒有突破性進展。中歐可以就非洲政策進行交流,即便中國在某些方面選擇跟歐盟不同的路線。雖然不容易,但中歐峰會強迫我們(指歐盟)促進統一歐盟立場。我們需要一種能反應我們利益與價值觀的政策,比如中歐就尊重人權、法制以及我們對香港未來擔憂的事項上有不同的理解,已經被明確地指出。“


緊接着歐洲記者問默克爾(第17個問題): 

問:"中國是否在質疑歐洲的西方民主框架?"
默克爾: "我們應盡一切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加耐抗性。我們作為歐洲人必須團結一致,否則只會消弱自己。中國已經發展出一種全球雄心。它使我們成為經濟上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夥伴。但也成為完全不同政治體制的競爭對手。無論如何,不互相交談不是個好主意。"

假如之前的解釋缺乏說服力,想必歐洲記者的提問與默克爾的回覆就再明顯不過了。


與其說默克爾質疑西方自由模式,還不說中國在質疑歐洲的西方自由民主模式。歐洲記者之所以這樣問默克爾,是因為他們相信,默克爾本身不可能質疑西方自由民主模式。


世上沒有一個國家的領導人會質疑本國的模式。他們都會勵精圖治,證明自己的模式是正確的,不管是德國、美國、朝鮮或中國。


假如說,默克爾質疑西方自由民主模式,她總該有個努力目標或榜樣吧?很遺憾,她並沒有把中國模式視為追求的目標,也沒有把中國模式看成比西方自由模式更具有優越性。在她眼中,中國在各方面都是一種挑戰(經濟上的合作夥伴和政治上的競爭對手是共存的,不是一個單一的選擇題!)。她提倡積極接受挑戰,不是認輸(這是她5月27號在阿登納基金會說過的話,但被某些中文媒體解讀成在擁抱中國,因此而誤導了無數自媒體,讓他們自嗨到今天)


在過去一段時間,默克爾就中歐關係(或中德關係)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就是沒人願意正確地面對和解讀,總是通過各種自編的謠言來安慰自己。

1

就經濟問題、全球環保以及非洲政策是(戰略)夥伴。

2

政治體制(或意識形態)相差甚遠,是競爭對手。默克爾不會因中國作為重要經濟夥伴而降低所有標準或放棄自身價值觀。反之亦然。默克爾在這篇採訪的第十四個提問中就民主的定義做了一番闡釋。她認為,
“每個反對派都必須有公平的機會獲得執政權。反對黨必須賦予明確的權利:它在議會中應有足夠的發言時間,在公共服務廣播中最起碼有相同的廣播時間,並且延伸到獨立司法裁判權以及遵守民主規則。“

默克爾這番話是專門說給匈牙利總理奧爾班聽的。

3

在夥伴和競爭對手之間做衡量。對此可以參考俄歐關係。只要有利於歐盟,可以合作(北溪二號),不利於歐盟,理應制裁(占領克里米亞)。我們最關心的問題是,就香港問題、相關價值觀問題、中印糾紛和中美矛盾,歐盟,尤其是德國將會如何平衡?是否會站隊?

很抱歉,我也不知道最終答案。


不知道歸不知道,但它不妨礙我們繼續分析這篇採訪。或許能從中找到蛛絲馬跡。


第五章

第十八到最後一個提問涉及到英國、美國和俄羅斯。


針對英國脫歐,默克爾態度鮮明。她表示:

“我們必須放棄這樣的觀念,即我們在定義英國應有的需求。英國要自己定義,我們作為歐盟27國給出適當的答案。"

這個觀點很值得我們借鑑。它也適用於中歐投資協定。默克爾也有可能會說: 中國想要什麼形式的中歐協定,只能由中國自己來定義。歐盟會給出適當的答案。歐盟不可能強迫中國,就像歐盟不會強迫英國那樣。雙邊協定是一種交換,一種綜合實力的博弈。可持續性協定必定建立在互利、公平以及雙方都能接受的基礎上。拿石頭換白銀是天方夜譚。約翰遜正在打這個如意算盤。但,默克爾也不傻。


在此,默克爾再次強調歐盟27國達成共識,擰成一股繩的重要性。中方要做好兩種方案準備:面對團結和分散的歐盟。


第十九個提問涉及到美國撤軍和美國今後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歐盟的反應。關於美國從德國撤軍,默克爾的態度跟我之前寫過的幾乎一致。具有爭議的是第二十個提問。
問: 現在是時候來實現歐盟的戰略自主權和真正意識上的歐洲主權了嗎?
默克爾:“放眼世界,再看中國或印度:有充分的理由繼續依靠跨大西洋的國防共同體以及共同核防護罩。當然,歐洲必須發揮比冷戰時更大的作用。一直以來,我們都在美國想成為世界級強國的理念下成長。但如果美國想自願向這種角色告別,我們也應該必須從根本上重新考慮。


回顧某些華語媒體,他們只側重於引用這段話的最後一句。假如把默克爾的完整採訪都考慮在內,會給人一種不同的感覺。
1
就全球範圍,缺少美國軍事力量作為後盾的歐洲的作戰能力極其有限,缺胳膊少腿。默克爾想繼續依靠現有秩序。她在第十九個提問的回覆中也強調,美國駐軍德國對雙方都有好處,並不是單行道。
2
歐盟也在不斷增加軍事開支。法國軍事開支甚至已經超過俄羅斯。
3

如果特朗普治下的美國或下一任新總統堅持退出現有秩序,歐盟也只能重新從根本上考慮。默克爾在幾年前曾兩次發表過相關看法:美國似乎不再那麼可靠以及歐盟今後要積極掌握自己的命運,承擔更多義務。


默克爾此次僅僅只是重複了之前說過的話而已,不需要大驚小怪。


毫無疑問,在安全問題上,默克爾更希望繼續與美國維持現狀。但如果美國不不屑與歐盟共處,歐盟理所當然要重新審視歐美關係,雖然並非出於自願。重點在於,默克爾並沒有表示,今後就歐盟安全問題上選擇跟中國(或印度)合作。很多華語自媒體卻一廂情願地認為,一旦歐美不合,歐盟必定會選擇中國、默克爾也必定會擁抱中國。


第六章

最後兩個問題涉及到俄羅斯。但對我們也很有借鑑意義。


主要有三個關鍵詞:假信息宣傳(Desinformation)、混合戰(hybriden Kriegsführung)以及開放式對話。


普京治下的俄羅斯長期對歐盟(尤其是德國)進行俄羅斯版"大外宣“,藉此向歐盟"講好俄羅斯故事“,展示一個被西方媒體扭曲,但"真實的俄羅斯“。為此,專門成立了Russian Today的多國語言宣傳機構。俄羅斯很早前就開始僱傭所謂的“五毛黨“和“水軍",在海外社交媒體發表各種有利於俄羅斯的言論,有目的地批評西方媒體報道、體制和政治人物。默克爾在此次採訪中提到:

"假信息宣傳模式是混合戰的一種手法,其目的在於製造西方自由世界的不穩定。這是典型的俄羅斯操作模式。"

前幾天,聯邦德國內政部長澤霍夫對媒體表示,需警惕"來自中國的混合威脅(hybride Bedrohung)。“ 混合戰術是指: 

一個國家除了軍事以外,還使用經濟壓力,宣傳(包括假新聞的傳播)和黑客攻擊達到目的。

Bildschirmfoto 2020-07-10 um 15.18.27.png

中國版的一帶一路倡議被視為經濟壓力的一種。在疫情期間,某些中國駐海外大使館也對東道國以經濟威脅,比如澳大利亞和英國。2015年,俄羅斯軍方黑客默克爾辦公室電腦,盜取很多數據。去年,俄羅斯情報局又在柏林進行暗殺行為。近幾年,德國憲法保衛局表示,中國通過社交媒體或發郵件的聯繫方式意圖滲透德國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引起北威州政府關注)。今年又發生一起震驚的間諜事件,而且級別很高,前德國在歐盟外交官,跟基民盟高層如現任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關係很好。他也是中國女婿,名叫Gerhard Sabathil。此次事件還沒有結束。

Gerhard Sabathil.png

Gerhard Sabathil


無需贅言,在默克爾和澤霍夫以及德媒眼中,中國和俄羅斯都在運用相似混合戰術。雖然默克爾至今為止只有把混合戰跟俄羅斯聯繫在一起。但我相信,默克爾對德媒關於中國的相關報道以及內閣部長澤霍夫的發言有所耳聞。


>>>>

結語


每次看到關於默克爾的報道都會被某些華語自媒體(包括大V)有意無意地篡改,都有一種無法描述的感覺。為什麼都是她?


假如默克爾會中文,當她每次看到關於自己的報道被扭曲,會有何感想?


感慨?無奈?驚訝?還是其它?


為什麼我們的(自)媒體那麼熱衷於做默克爾的文章?自嗨與意淫能解決就業問題,促進GDP、改寫歷史?


我不清楚德國有關部分是否在宏觀意義上將這些關於默克爾的報道都列入假新聞的行列。我也不清楚研究中國問題的德國智庫和專家是否也會參考這類報道。如果有,他們又會得出什麼樣的結論?




PS: 最後,我想再次感謝所有閱讀我文章的朋友們。在一個娛樂至死的大環境下還願意花時間和精力關注我寫得那些嚴肅內容,篇幅又長、有時候也比較枯燥的東西。你們辛苦了。我的確缺乏娛樂細胞,是一個很無聊的人。


雖然某些粉我的人之所以關注我的公號,是想在內容里找出能夠舉報我的證據。我想說,你們也辛苦了。又看了一篇長達七千字的文章。



歡迎關注同名公號:  新華二代在德國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忽悠治國?
2019: Z曾節明:港人“反送中”的勝利,凸顯出
2018: 古代皇權社會的“莫非王土”與公有制相
2018: 搶槍桿子容易,把軍頭殺了就是。搶刀
2017: 共軍慘敗的對日軍最大進攻戰役——關家
2017: 不論郭文貴為人如何,王岐山這個慶父不
2016: 號外: 北韓潛艇入南海挑動中美海戰
2016: 脫美勢力蠢蠢欲動
2015: 國人必看:這才是引爆股市震盪的大秘密
2015: 問億萬散戶,砸盤的是外國資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