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德媒】《明鏡》: 特朗普的華為遊戲
送交者: business_angel 2020年08月03日23:05:04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導讀: 這是一篇出自德國《明鏡在線》專刊的付費版評論。他發表於今年7月29號。 作者名叫Michael Sauga,是《明鏡》經濟專欄作者。

《明鏡》


中國並不是西方意識中的民主或法治國家。(...此處省略兩句話...) 那麼,作為懲罰,特朗普將華為5G從西方國家移動網絡中排除在外是否就是正確的呢?


近期,有很多國家都屈服於美國壓力。繼澳大利亞和加拿大之後,英國也大規模禁止華為。如今,大家都把目光投向柏林。難道德國不應該追隨美國,也將這家國企從未來網絡中排除嗎?


答案是:不!


不僅僅只是因為中德經濟關係比世上任何其他一個國家都要緊密,而是美國提供的理由並不能讓人信服。特朗普的做法是矛盾和任意的。他想把世界捲入一場跟中國的冷經濟戰中,然而,德國對此並不感興趣。



顯而易見,特朗普的首要目標是轉移視線,分散他在國內無能處理新冠狀病毒危機的注意力。從他在華為和中國政策的變化與他在白宮更換顧問的速度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去年,特朗普還稱對方是“朋友“,並給予就某自治區政策的支持以及提供一份完美的貿易協定。但自從疫情爆發後,特朗普又把“中國病毒"視為首要敵人。他對華為的攻擊基於此,而不是來自關於間諜活動威脅的新發現。


關於西方如何應對在經濟和技術領域上日益增長的中國問題上,特朗普也沒有一種戰略。他的政府談到“脫鈎“,但沒有人知道從哪開始孤立中國、如何終止以及想從"脫鈎"中贏得什麼。


即便禁止華為在西方世界的移動網絡,也免不了受中國控制。他的歐洲競爭對手,比如愛立信和諾基亞都在中國生產網絡配件。這難道也不是一種危險嗎?


當美國決定不再提供華為芯片時,該如何解讀這條信息?它難道不正意味着,中國在技術上最起碼同樣依賴西方嗎?如果要保護自己不受全球數字經濟中的黑客攻擊,應當依靠技術能力,而不是經濟上自給自足的保護。這在21世紀幾乎沒有意義。


假如西方把華為事件作為今後的技術政策樣本,中國將必定回擊。一項華為禁令將成為一場全球貿易戰的開端。在這場貿易戰中,所有人都是輸家。


聯邦德國應該保持他的現有政策: 對5G網絡所有供應商制訂標準化和高安全性要求以及額外保護核心領域。同時,德國必須清楚表明,他們並非對香港(事件)無動於衷。


但是,德國應當拒絕一場由特朗普發起的全面貿易戰。

拒絕的理由不僅僅出於經濟,也有政治因素。

對特朗普而言,貿易是一種達到"美國優先主義“目的的武器。

對德國而言,貿易是一種抵消政治對抗的工具。


這是德國人自二戰後吸取的歷史經驗。即使在冷戰高峰期,聯邦德國和前蘇聯以貿易往來的形式化解體制上的衝突。


俗話說:既然能做貿易,就不會開槍。


這項原則應繼續有效,包括與中國的關係。



spiegel.de/wirtschaft/s





>>>>

譯者點評

雖然近期關於Tiktok的新聞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但對比之下,華為更為重要。


的確,德媒目前就華為問題並沒有報道太多。這篇評論是為數不多,拒絕德國加入特朗普的中國貿易戰以及反對禁止華為的文章,而且還是來自所謂"反華"的德媒《明鏡》。


按照以往,這是一篇極其容易被《環球時報》、占豪或其他自媒體扭曲和篡改的文章: 選擇性篩選文中部分內容,讓不懂德語的讀者誤以為"德國(又開始)擁抱中國"或"德國(又開始)選擇了中國"。真實報道往往比較"複雜";一點。長期以來,很多國內讀者都在無意識地消費和接受被篡改的假新聞。希望有了相對完整版的譯文後不會輕易地被篡改。


通過類似譯文能反映出德媒評論員就某具體問題的真實看法。不管是反或親,對或錯,都會給出其理由和依據。看不同媒體的價值就體現在多層視角。很多人習慣性把不符合自己的視角一併視作"傲慢的德國人"、"典型的冷戰思維"或"痴人說夢"來看待。


"原來德國人是這麼看問題的""德國人不可以這樣看問題"是有區別的。我最近在閱讀鄭永年的作品。我發現,每當書中寫到西方就中國問題做出任何措施或反應時,他永遠都會用"西方對中國做出了錯誤的判斷"來解釋。我就很納悶,為什麼西方,比如當美國或德國媒體人就一帶一路倡議做出跟國內官方不一樣的評估和分析,必定就是"錯誤的判斷"?


為什麼這樣?這離不開中西方文化差異,也包括不同的意識形態。我們不太提倡通過另類視角看問題或刨根揭底的獨立思考能力,因為這樣很難統一意見(假如每個人都可以打造自己的獨特觀點,那還了得,怎麼落實思想統一?)。我們更提倡別人要像我們一樣思考,標準答案最大化(死記硬背少思考)、推崇思維模式一體化(一言堂)。說好中國故事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他人接受和接納我們的思考模式,並得出跟我們一樣的"正確結論"。


我以前在留言圈也經常看到類似現象。只要德媒或政客的分析跟國內主流媒體不一致,必定是對中國"做出了錯誤"的判斷。這可能也是所謂爭奪話語權或解釋權的表現: 別人可以分析或評論我們,但立場必須跟我們一致,否者就是錯誤的判斷。我們自己的解釋才是唯一正確的。


就以上這篇評論而言,它能體現出德國人的某種理性: 作者會以德國的切身利益為出發點去分析和探討問題,而不是盲目地跟風。


我本人對整篇評論並沒太大感覺。大部分內容我在其他媒體都接觸過。這種專欄評論不是學術文獻,篇幅不可能太長,也不會描述的過於細膩。他只是反映出專欄作者在這個時間段就某個具體熱門問題的實際看法。時效性很重要。不要期待類似評論會起到多麼大的影響。



歡迎關注公眾號: 新華二代在德國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貿易戰下川普完成戰略部署--巴爾的摩黑
2019: 香港人每天上街“鬧”,原來都是一個訴
2018: 許章潤的智慧在哪裡?
2018: 丟了包子,洪洞縣還有更好的貨色嗎?
2017: 印度入侵一貫自貶為豬要進養豬場的公知
2017: 習掌柜的偉大成就, 南海種島走活了一
2016: 1949年後中國丟失多少國土?看完我哭了
2016: 丘岳:談論美國的總統大選
2015: 彼德:台灣課綱調整要洗誰的頭腦及政黨
2015: 春秋戈:如此對待令計劃,習近平究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