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轉貼:第一批因AI失業的人出現了
送交者: 求真知 2024年04月08日15:07:04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第一批因AI失業的人出現了

Original 離蔭 視覺志 2024-04-07 05:16 北京



AI界的天,每天都在變。


2月16日,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發布文字生成視頻的大模型Sora。


只需要使用者給出幾句簡單的指示,Sora就能根據文本生成一段60秒的視頻。


視頻中的場景逼真,基本沒有重複,能始終保持畫面連貫性,旁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很難分辨出這是由AI生成。


Image

1.gif



3月10日,硅谷一家AI初創公司Pika lab,宣布自研的視頻模型目前已可同時生成畫面和聲音。


此前,人們看到的AI生成的視頻都沒有聲音。


在國內,商湯科技2024年的年會上,團隊通過AI技術,讓已經逝世的創始人湯曉鷗的數字人現身。


無論是面容、聲音、衣着,還是說話的風格,都和湯曉鷗在世時的表現別無二致。


Image

Image

      圖源:@商湯科技SenseTime   


在此前不久,“商湯如影”平台僅使用十幾秒的歷史素材,就製作了錢學森的AI數字人,同樣十分逼真。


Image

Image


AI的發展速度遠超想象,我們仿佛置身變革的風暴中心,舉目四顧,無比茫然。


Image


Image

AI狂飆


一年前,一段威爾・史密斯吃麵的視頻在互聯網上瘋傳。


在還未改名的Twitter上 ,這段由 AI 生成的視頻播放量突破800萬。


視頻中的威爾·史密斯面部畸形,用詭異的動作往嘴裡塞着麵條,仿若某種類人生物。


Image

4.gif



當時,幾乎所有人都以為AI不過如此,美國娛樂網刊 The A.V. Club 更是稱其為 “AI 開發的自然終點”。


但僅僅一年過去,Sora生成的視頻中,人物的神態、動作乃至於皮膚紋理都毫無破綻,甚至食物上都留有咬痕。


Image

Image


這意味着,Sora已經脫離了對現實的模仿,而是成了“世界模擬器”。


它不只能學習如何處理畫面,還能理解現實世界的物理規律。


最近,OpenAI請來一些藝術家試用Sora,哪怕是一些超現實的場景,Sora都能呈現出驚人的效果。


Image

Image

      Sora生成的藝術作品截圖   


除了改變藝術領域之外,AI技術早已讓許多領域都產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清華大學醫學院腦機接口研究團隊與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聯合,於2023年10月成功進行全球首例無線微創腦機接口臨床試驗。


腦機接口,就是通過採集人的意念,經過算法處理、信號分析,將其轉化為機器可識別的指令,並支配氣動手、機械臂、輪椅等外部器械,實現腦機聯合。


一位脊髓損傷,四肢癱瘓14年的患者,在術後經過三個月的康復訓練,已經可以在腦機和氣動手套的幫助下,抓握起礦泉水瓶,靠自己的意念喝水。


Image

Image

      圖源:清華大學官網   


3月20日,馬斯克創立的神經連接公司Neuralink也宣布,一位同樣是四肢癱瘓的患者,腦機接口植入不到兩個月,已能通過意念操控鼠標,在線玩遊戲、下象棋。


AI技術應用在醫療影像領域,更是可以“救命”。


拿“癌症之王”胰腺癌來說,發病早期沒有任何症狀,普通的平掃CT篩查很難發現,需要用增強CT等特殊手段輔助檢測才能確診。


等到病情發展到中後期出現明顯症狀,再去進行進一步的篩查時,已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所以難早篩就成了全球胰腺癌治療的頭號難題。


阿里達摩院聯合全球十幾家頂尖醫療機構,使用AI技術建立數據模型,可以很好地識別出平掃CT中肉眼難以識別的細微病灶特徵。


Image

8.gif



平掃CT+ AI篩癌,可以大大提高癌症的早期篩查準確性,極大縮短篩查時間,實現早發現早治療,提高患者生存率。


目前,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已批准約420種涉及成像的算法,主要用於癌症治療,這些算法的準確率可達80%至90%。


在考古領域,AI也展現了自己的鋒芒。


2000年前,維蘇威火山噴發,將一座古老的圖書館掩埋。


後來,人們在當地發現了一個快被燒成灰的上古捲軸。


因為火山灰和時間的侵蝕,捲軸一碰就會碎,所以一直無法打開和破譯,只能供人隔着玻璃櫃遠觀。


Image

Image


2019年,科學家給捲軸拍攝了三維CT影像,但因為用於書寫捲軸的墨水與捲軸材質的密度相同,因此無法在成像中進行區分,加上缺乏有效的分析手段,捲軸破譯工作始終停滯不前。


Image

Image


AI飛速發展之後,有人建立機器學習模型,讓AI分析掃描出的墨跡,甚至利用模型把三維CT平面二維展開。


世人才知道這個上古捲軸里,原來記載了古希臘哲學家對於快樂的思考。


Image

11.gif



像這樣的捲軸,在200多年前,人們一共發現了近800個,是了解那個時代的唯一途徑。


從沉積兩千年的火山灰燼中復活一座古老的圖書館,這個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被AI的力量撬動了一角。


在輔助駕駛、氣象等領域,AI也都在聲勢浩大地改變整個行業。


世界銀行估計,改進天氣預報和早期預警系統每年不僅可帶來價值1620億美元的收益,還可以挽救約23000人的生命。 


科技部副部長吳朝暉曾經說:“人工智能將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標準。”


一切仿佛都在提醒我們,未來將是一個屬於AI的時代。



Image

“無處可逃”


AI像一個龐然大物,突然入侵所有人的生活,有人為它的宏偉壯觀歡欣鼓舞,就有人在它投下的陰影下瑟瑟發抖。


Sora發布演示視頻之後,焦慮和恐懼蔓延開來。


有博主稱自己看完Sora演示視頻後,呆坐兩小時緩不過來,有老闆發文“整個素材行業都因它到來消亡”。


有人做了一張圖,將好萊塢山上的經典標識改為“SORAWOOD”,寓意影視行業王冠上最閃亮的那顆明珠,也將被AI輕鬆收入囊中。


Image


在集體焦慮的催動下,新的財富密碼正在生成。


Sora尚未對公眾開放註冊,網上就有大量課程湧現。課程價格從幾十塊到幾百塊不等,銷量普遍不低。


但很多人發現,這些課基本上只是公開信息的整理,或是簡單的科普掃盲,只能算是“割韭菜的鐮刀”。


Image


一位叫“李一舟”的售課者,打着清華博士的標籤,一年內賣出約25萬套《每個人的人工智能課》,拿下約5000萬銷售額。


但真正讓他賺得盆滿缽滿的,並不是過硬的AI技術,而是他在直播間反覆重複“還有最後一個名額”“最後10個名額,搶不到就要999了”“再過30秒下播”等飢餓營銷的話術。


售價199的課程,每節時長不長,教授的內容十分基礎。


Image


大家的焦慮,讓“AI導師”們賺得盆滿缽滿。


面對AI的入侵,有人因為焦慮敞開了自己的錢包,也有人因憤怒或恐懼,拿起武器對準無形的敵人。


他們認為,AI從出世的那一刻,就背負上了原罪。


拿AI繪畫產品來說,在產品的起步階段,為了保證AI的學習能力,往往需要“投餵”大量圖片進行訓練。


在許多畫手看來,這個過程是把圖片拆分成細小的單元,再由AI拼湊生成圖片,甚至有人用“屍塊”稱呼AI產出的作品。


他們認為,自己嘔心瀝血創作的作品,很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餵”給AI,成為縫合材料的一部分。


這是對自己長期以來努力的否定,更是一個冰冷機器對自己尊嚴的踐踏。


他們紛紛換上“反AI”的頭像,發表禁止AI使用自己作品的聲明,在互聯網上展開了一場賽博遊行示威。


Image


藝術家們紛紛創作嘲諷和抵制AI的作品,加入這場“尊嚴保衛戰”。


Image

Image


在受到嚴重衝擊的影視行業,抵制同樣在發生。


去年,Sora還未出世時,好萊塢編劇和演員就掀起一場大罷工,好萊塢影視業63年來首次全面停擺。


罷工的浪潮之下,艾美獎頒獎典禮延期,大熱影視劇IP《阿凡達》《復仇者聯盟》等項目進度陷入停滯,《芭比》等大熱電影的主創在宣傳活動中離場以表聲援。


Image

Image


在派拉蒙、華納兄弟、迪士尼公司等影視行業頭部公司外,好萊塢演員和編劇舉起標牌,大聲吶喊。


除了要求改革分成制度之外,他們主要要求影視公司規範對人工智能的使用。


編劇擔心影視公司為了節省開支,使用AI批量製造拙劣的劇本。


“我不想自己辛辛苦苦寫就的作品養肥了AI,我也不想去修改它們邏輯混亂的初稿。”


編劇斯圖茲曼更是怒罵AI是一個“剽竊機器”。


演員們擔心,隨着AI生成影像的出現,只要他們被迫出售過一次肖像權,就會被無良的影視公司反覆使用,而他們將對這些狀況束手無策。


Image

Image


對AI的恐懼,攀上好萊塢的山巔,也流淌過硅谷的格子間。


2023年3月29日,馬斯克與上千名科技界、商界人士聯名,呼籲所有立即暫停研製更強大的AI至少6個月。


他在公開信中寫道:“我們就應該讓機器用宣傳和謊言淹沒我們的信息渠道嗎?我們是否應該開發出非人類的頭腦,讓它們最終在數量上、智力上超越我們,淘汰並取代我們人類?”


但誰也沒想到,呼籲暫停AI研究後不到兩星期,馬斯克緊急購買了1萬個GPU,用於自己的推特公司的AI項目,還聘請了多位AI人才。


今年,Sora公布的AI生成視頻下,馬斯克發布了一條評論:“gg humans。”


Image


humans意為“人類”,而gg是電競術語,多是失敗方在一場對局結束之後發送,表示對對手的欣賞,類似比武結束的行禮。


這個單詞的意思是“打得好,我認輸”。



Image

AI潮水下的普通人


無論你對AI持什麼態度,都不得不承認,AI正在讓這個世界變成另一番模樣。


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改變正在悄然發生。


一場電話會議過後,文字記錄自動生成,還標註好不同的發言人。


使用者在電腦上輸入一個主題,導入準備好的資料,AI就能一鍵生成PPT,還能不厭其煩地修改。


20.gif



原本一天的工作量,使用AI不到一小時就能完成。


幾百萬字的書籍,AI在不到一分鐘內就可以生成大綱,並附上每章的內容簡介,方便人們隨意查閱。


對普通人來說,AI仿佛就是生產力的象徵,但變化的車輪滾滾向前,必然會滋生一些陰暗面。


AI生成的內容讓人難分真假,甚至可能逐漸讓人失去辨別真相的能力。


去年4月25日,甘肅平涼市公安局崆峒分局網安大隊在巡查中發現,某平台賬號中發布了一條標題為“今晨甘肅一火車撞上修路工人 致9人死亡”的“新聞”。


如此駭人聽聞,“新聞”的點擊量很快超過了1.5萬,但經過調查發現,這只是犯罪嫌疑人洪某利用AI軟件ChatGPT炮製的謠言。


Image

Image


1月23日,美國共和黨黨內初選期間,新罕布什爾州大批當地選民卻紛紛表示,他們這兩天收到了美國總統拜登打來的電話。


電話中的“拜登”要求他們不要給自己的競爭對手投票,從聲音到口頭禪都和拜登本人別無二致。


Image

Image


這也是有人利用AI生成的虛假內容。


眼前事變得難分真假,過去事也變得縹緲。


去年,有人在網上發布一組照片,記錄了 2001 年美國西部小鎮卡斯卡迪亞遭遇9.1級地震後的景象。


照片略顯模糊,帶着二十多年前照片特有的質感,記錄下了震撼人心的場景。


人們驚慌失措,建築物被地震摧毀成廢墟。


Image

Image


這組照片甚至記錄了當時的美國總統小布什訪問災區的場景。


Image

Image


這些AI生成的圖片,讓許多人懷疑起自己的記憶,並且在猶豫中接受,一段扭曲的歷史,就這麼被插入不知情人的腦中。


AI換臉技術,讓女主播深陷黃謠之中,只能無助地看着自己被偽造的“色情視頻”滿天飛。


Image

Image


福州一位老闆接到好友的視頻,說是自己的朋友在外地競標,需要借他的公司走個賬。


老闆確認視頻通話中人的聲音和相貌都和自己朋友一樣,就轉了賬,沒想到對面的好友竟是AI生成。


僅僅10分鐘,他就被騙了430萬。


許多人的飯碗,直接受到AI的威脅。


2023年,知名公關公司藍色光標發布通知,宣布無限期全面停用創意設計、方案撰寫、文案撰寫等外包支出,為全面擁抱AIGC打下基礎。


Image


許多遊戲開發公司都在使用AI產品,裁減美術團隊,有的原畫師的稿費從2萬/張降到4千/張,有公司原本有38個原畫師,但一下裁掉了20個。


許多畫師不得不給AI“打工”——AI生成角色圖,畫師只負責修改。


2024年剛開年,全球最大的外語學習社區多鄰國突然裁掉了幾千名合同工翻譯,這些人原本的工作被AI替代。


Image

Image


英國智庫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的AI狂潮已經影響了11%的英國員工,如若企業進一步整合人工智能技術,下一波人工智能浪潮將影響59%的工作崗位。


一條條新聞,仿佛都在宣告着人類面對AI的潰敗。


對普通人來說,關於AI的資訊鋪天蓋地,讓我們心情複雜,牴觸有之,焦慮有之,恐懼有之,擔憂亦有之。


但無論持何種態度,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認,我們早已跨過了時代變革的起點,置身一個新的時代。


追憶過去已無意義,未來則被迷霧籠罩。


凱文·凱利曾經預測,我們將在5000天后迎來嶄新的巨大平台,世間萬物均可以與 AI連接,現實世界與數字化完美融合。


屆時,數百萬人可以共同參與一個項目,叫做鏡像世界的虛擬空間覆蓋全球,人們哪怕說着不同的語言也可以彼此溝通協作,巴別塔在那片虛擬的大陸上重新矗立。


但另一邊,有無數的科幻作品,早已勾勒出一幅AI讓人類陷入生存危機的圖景。


電影《機械姬》就通過台詞發出警示:“將來有一天,人工智能回顧我們,就像我們回顧非洲平原的化石一樣,直立猿人住在塵土裡,使用粗糙的語言和工具,最後全部滅絕。”


Image

Image


但無論人類是悲觀還是樂觀,對未來是充滿希望還是絕望,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潘多拉的盒子已經被打開。


從盒子中奔湧出的驚濤駭浪,將淹沒無數舊的事物,包括回頭的路。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3: 屁半仙的革命導師。
2023: 川猴奮起千鈞棒?
2022: 民族是想像的共同體 傳統國家是虛幻
2022: k以前也經常幹這事:告別以後又跑回來
2021: 周恩來評傳 第十三章 畢汝諧 (作家
2021: 轉貼:西安秦俑民宿
2020: 老猿憂中華354-國人之“口惡”
2020: 包賺不虧的“口罩生意”已經成了燙手山
2019: 楊帆炮打假博士(潔本)
2019: ZT)聽說天朝以前1000多年都是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