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神舟五號:高科技發展的新模式
送交者: 曹聰 2003年10月28日10:01:00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成功發射後,引人關注的一個話題是,航天事業的巨大投入能給中國經濟帶來多大實惠。其實,中國人民已經開始享受到航天科技帶來的利益。

  比如,通過通信衛星進行的遠程教育,已經成為中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據初步統計,目前全中國已建成地方教育電視收轉台1500餘座,衛星地面電視接收站9000餘座,教學放像點7萬多個。西從帕米爾高原,東到黑龍江烏蘇鎮,學生們可以同時聆聽一位老師的講課。

  另外,從1987年起,中國就開始進行太空植物搭載實驗。現在,用經受太空輻射的種子培育出的蔬菜,包括大如排球的茄子、壘球大小的西紅柿、70公分長的黃瓜等,已經擺上百姓的餐桌。中國也期待其日益成熟的火箭發射技術、衛星返回技術、測控技術等,能直接參與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和衛星出口。

完全可以轉為民用

  當然,中國更期待航天產業能拉動整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

  首先,各國航天事業都經歷了從單純的國防目的,直到為經濟建設服務的階段,如資源調查、氣象觀測、通訊、大地海洋觀測、救災、全球定位等。作為當今世界經濟中發展迅速、競爭激烈、回報豐厚的航天產業,其投入和產出都非常高。以美國為例,航天事業的投入和產出比是1比8,甚至是1比14。美國航天計劃所獲得的技術,已經為美國增加了2億美元的利潤。

其次,作為一項大科學工程,航天、尤其是載人航天集成了大量的關鍵技術,涉及火箭製造、發射和回收、測控,還有生命保障系統。這將很好地帶動新材料、生物科學、精密加工、通訊等科技領域的提高,拉動一批高技術企業的成熟。

第三,航天技術完全可以轉為民用。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將帶動一大批元器件企業的技術升級,從而成為經濟的支柱產業。

應該承認,上面所說的,在很大程度僅僅是預測和展望;同時,這也代表着從國防技術向民用技術轉移,即從包括航天技術在內的軍事技術向其他工業技術的滲透模式。

  但是,美國等發達國家已經對這種模式作出了反思,反思的結果就是逐步減少民用技術對軍用技術的依賴,讓民用高科技不斷走上新台階。

  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之前,美國在與國防有關的科研方面的投入,占科研總投入的50%以上。這一狀況從1987年開始改變,即使在“星球大戰”計劃吸引全世界眼球的關鍵時刻都是如此。到2001年,美國國防科研的投入僅占全部科研投入的17%。但是,這絲毫沒有削弱國防實力。在兩次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美國國防實力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國力是建立在整體科技水平之上的,正是由於美國的基礎研究水平遙遙領先,由於成千上萬個類似英特爾和惠普的民用高科技企業既承擔貼近市場的技術,又為保持競爭優勢而從事具有長遠意義的研究開發,從而能夠源源不斷地提供尖端技術以裝備軍事工業,才使得美國成為當今唯一的超級大國。

發展模式還要轉變

  與美國、歐盟以及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目前的整體科技實力和工業基礎仍然落後。但是,這種差距與其說體現在具體技術和工業上,倒不如所體現在發展模式上。

  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兩彈一星”項目是軍事任務,很少考慮到民用效益。改革開放後的軍轉民,標誌着中國高科技發展模式的一個進步,但質的飛躍可能在於提升民用高科技的水平,從而實現民轉軍。1986年,曾參與“兩彈一星”項目的四位科學元老提出中國高科技研究與發展計劃(即863計劃),初衷就在於此。

  放眼當今中國,由市場拉動的產業進步較為明顯,而需要技術推動的產業還缺乏足夠的動力。這樣,從某種程度上說,高科技的發展似乎後勁不足,國防科研水平的提升仍主要依靠自身的巨大投入來實現。在載人航天的研究方面,雖然中國有200多家科研機構和3000多個廠家參加協作,但依然是為載人航天這一任務服務。如果中國能夠完成高科技發展模式的第二次轉變,無疑將使高科技發展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真正提高國家的整體競爭力。

·作者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台灣--看你能挺到幾時
2002: 誰最應該留任下屆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