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為什麼台灣離中國大陸越來越遠?
送交者: 鄭永年 2004年04月06日10:20:52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較之1996年和2000年的台灣總統選舉,中國大陸在2004年台灣選舉的整個過程中,顯得相當的理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較為熟練地運用了國際壓力,求助於國際壓力相當於為台灣構造了一個國際“鳥籠”,不讓台灣跳出這個“鳥籠”而正式獨立。第二個進步表現在技術層面,這尤其是在領導層對台灣反應的技術。

  1996年的導彈危機和2000年中國總理朱鎔基的強烈反應都在台灣產生了非常消極的反彈,實際上輔助了李登輝和陳水扁的選情。這次則不一樣,包括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總理溫家寶在內的高層領導人一直訴諸“軟性”回應,而讓官僚階層扮演硬的一面。

  但也應當看到,台灣在過去四年裡的確大大地向獨立邁進,這次選舉的結果更表明台灣已經走上了獨立的不歸路。

大陸的台灣政策出了問題

  很多人或許會說,這種發展趨勢和大陸的台灣政策毫無關係,只是台灣民主化和本土化的使然。民主化和本土化當然很重要,但台灣現在這種現實的造成也表明大陸沒有能夠遏止台灣向獨立方向發展。也就是說,大陸的台灣政策存在着很大的反思空間。

  很顯然,如果台灣政策不能有效遏止台獨,那麼政策肯定出了問題。要防止最壞的情況發生,即台灣的正式宣布獨立,大陸方面必須糾正以往的政策。

  如上所說,在以往四年,大陸一改以往直接對台灣施壓,逐漸求助於國際壓力來影響台灣。很自然地,在這個過程中,大陸和台灣的直接關係方面出了問題,結果就是把好處送給了民進黨,而把“中國包袱”(China burden)加給了反對黨。

  為什麼可以這樣說呢? 在政策層面,“一個中國”是大陸和台灣交往的唯一原則。這表明,大陸不能同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的執政黨即民進党進行任何直接的和有意義的接觸,否則就會被認為是向“一個中國”原則的妥協。

  既然不能和執政黨接觸,只好用傳統統一戰線的方式和在野的國民黨和親民黨等黨派接觸。這個過程產生了非常複雜和微妙的結果。

經濟利益的政治好處流向民進黨

  不和民進黨接觸並不表明大陸要斷絕和台灣的關係。實際上,在以往四年,兩岸的非官方關係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進步的速度之快是不能與國民黨執政時代相提並論的,主要表現在兩岸的投資貿易上。就是說,在經濟整合方面,兩岸已經有相當的成效。

  但必須要指出的是,第一,這些都是通過所謂的民間管道進行的,如“大三通”不行就來一個“小三通”。第二,所有這些經濟利益的政治好處都流向了執政的民進黨。

  陳水扁可以宣稱這些經濟好處是在不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下取得的。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而又能取得越來越多的經濟好處,這是陳水扁政府的一項成就。

  從大陸的角度而言,發展經貿關係是為了經濟上的整合,從而間接地遏止台灣往獨立方向行走。但是,這種想法實際上是實現不了的,經濟上的邏輯很難應用到政治。在實踐層面,這種經濟上的整合不僅沒有拉近兩岸關係的距離,反而產生了相反的效果。

  陳水扁從2000年的“未來一個中國”論到今天的“一邊一國”、“公投制憲”,不能不說是在往獨立方向發展。而反對黨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國親兩黨希望兩岸三通,在經貿關係上有更大的動作,但對很多台灣人來說,民進黨的穩健做法,即在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前提下和大陸發展經貿關係是可以接受的。

  這種穩健不僅沒有影響到台灣和大陸的經濟關係,而且也不用犧牲他們日漸成長的台灣意識。當然,台灣的企業家,主要是大企業家想儘快進入中國市場,以避免他們在中國大陸市場上的邊緣化。但是,普通選民為什麼要認同這些企業家的想法呢?

把“中國”包袱加給了反對黨

  另一方面,傳統統一戰線的政策反而把“中國”概念的包袱加給了反對黨。黨與黨的接觸是中國共產黨的傳統,這種傳統也一直在使用於和台灣反對黨的接觸。

  但是,大陸並不了解“中國”的概念已經在台灣越來越成為一個負面的包袱。任何政治力量一旦被認為是中共統戰的對象,馬上就會被視為是中共的同路人,從而很快就會在政治上被邊緣化,繼之就要在政治舞台上消失。

  實際上,台灣的反對黨並不想和中共有太多的接觸,以保持他們所謂的台灣認同;沒有這個認同,他們就會很快在政治上被淘汰。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公投問題上,國親兩黨曾一度表現得比民進黨還要激進,只有在美國表示了反對有損於兩岸穩定的公投之後,才回到了從前的立場。

  筆者上周已經在專欄文章強調,反對黨越來越傾向於拋棄“中國包袱”。很顯然,大陸領導層一直在想方設法地為國家的統一而努力,無論是兩岸的經濟整合還是統一戰線策略都具有良好的願望。但不可否認,現實的效果並不佳。

  國家的統一是最大的政治。如果不想求助於武力手段來達到國家統一的目標,那麼就要在諸種非武力手段之間進行非常好的協調。沒有協調的手段都有可能事與願違,在為獨立的政治力量加分的同時遏止有利於統一的因素的發展。

  兩岸政策不是兒戲,任何政策都不能孤立地決定,孤立地實施,否則就會對國家統一這個最大的利益產生負面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壞的決策最終會導致失去台灣,這是需要大陸的決策者進行深思熟慮的地方。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將美國經濟拉出泥潭,只有侵略伊拉克
2003: 我們將親眼目睹一個帝國的形成
2002: 瀕於惡化的中美關係
2002: 中國“糞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