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再談奧林匹克精神――與跛行者先生商榷
送交者: 林思雲 2004年08月12日08:12:33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再談奧林匹克精神――與跛行者先生商榷

林思雲

首先,我覺得跛行者先生對體育有一些誤解。跛行者說:【說得直白一點,體育不過是一種娛樂一种放鬆,比起政治、軍事、經濟這些國家大事,地位微不足道。】

如果體育真是“一種娛樂一种放鬆”,那麼日本足球隊在自己國家娛樂放鬆好了,怎麼跑到中國的首都去“娛樂放鬆”了?而且他們這一個“娛樂放鬆”,還把全中國搞的一片緊張,萬餘荷槍實彈的警察出動街頭維持治安。因此把體育理解為“一種娛樂一种放鬆”,恐怕有些問題吧。

現代體育的內涵有兩個:第一是健體強身,就像毛主席的教導那樣“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健體強身意義上的體育,中國自古就有,現在風靡世界的太極拳,就是被世界公認的中國體育。據說足球還是中國發明的,宋代著名的奸臣高逑就是一個頂級足球高手,只可惜他早生了500年。如果高逑現在為中國足球隊效力的話,大概能把日本隊的門網都灌破了。

現代體育的第二內涵是競技,也常被人們說成是“比賽”。但嚴格地說,“競技”和“比賽”是不一樣的,“競技”的着重點在於參與,而“比賽”的着重點在於結果。奧運會邀請全世界每一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前來參賽,就是為了體現“重在參與”的精神。如果從“重在結果”的比賽角度來看,世界上很多國家不要說金牌,他們連獎牌也拿不到,這樣又何必請他們來濫竽充數呢?

當然世界上也有“重在結果”的純粹比賽,比如職業拳擊賽,它不象奧運會拳擊賽那樣,邀請每個國家的運動員前來參賽,而是只請有實力爭奪冠軍的選手前來參賽。奧運會冠軍的運氣成分很大,分組運氣好,遇到一些弱的對手,就容易得到好的名次。而職業拳擊賽就沒有運氣問題,它不採用人為地分組比賽,而是採用挑戰制,誰都有資格向拳王挑戰,消除了運氣問題,這樣就非常公平了。

在奧運會拳擊賽上,經常有人抱怨裁判不公;可是在職業拳擊賽上,我們就聽不到對裁判不公的抱怨。因為職業拳擊賽的勝負不是靠裁判來判定,而是靠自己的拳頭來判定,比賽一直進行到一方把另一方打得爬不起來時才結束,“誰倒地不起誰輸”的勝負判定法,非常的公平。

我們不把奧運會拳擊冠軍稱為“拳王”,是因為他這個冠軍運氣成分很大,不一定真的就是世界上最厲害的那個人;而我們把職業拳擊賽的勝利者稱為“拳王”,因為他這個世界第一是靠實力,而不是靠運氣得來的。如果你不服氣他是世界第一的拳王,你可以向他挑戰,打倒他你就是拳王。

不少人抱怨這次中國隊輸給日本隊的上帝之手,日本隊贏得不公平,甚至有人說日本隊卑鄙地偷走了中國隊的獎盃。應該說這種看法的人不理解競技體育的宗旨。亞洲杯和奧運會一樣,不象職業比賽那樣重視比賽的公平性,而是“重在參與”,比賽有點不公平也無所謂。因此奧運會對那些對比賽不公的投訴不太重視,大家積極參與了就是成功,金牌是不是公平並不是最重要的問題。其實奧運會金牌真正公平的沒有幾個,大多都有或多或少的不公平,重在參與嘛。

中國歷史上也存在職業拳擊賽那樣的純粹“比賽”,《水滸傳》裡面描寫的楊子榮與索超比武,金庸小說里描寫的“華山論劍”,都是要比出誰的武功天下第一的純粹比賽。但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重在參與”的競技體育,因此很多中國人一提到體育競賽,就自然而然地把它和比武擂台賽聯繫在一起,以為奧運會就是世界比武大擂台,大家競賽的目的就是要比試出誰是世界第一,誰是世界第二,誰是世界第三,這就完全誤解奧運會舉辦的意義了。

由於中國的特殊歷史背景,中國老百姓很容易誤解奧運精神,因此向老百姓宣傳奧運精神,是中國政府的重要任務。不過現在中國的奧運宣傳資料,有不少都是用中國人的概念來詮釋奧運會。看到一個奧運宣傳資料,講的是舊中國奧運會的屈辱歷史。1932年中國人第一次參加洛杉磯奧運會,因為南京政府不肯出錢,後來張學良私人出錢贊助,劉長春等人才參加了洛杉磯奧運會,結果一塊獎牌未得空手而歸。文章這樣說:“中國人第一次出現在世界體壇上,得到的不是榮譽,而是令人痛苦的屈辱和譏諷。”

這種奧運宣傳資料,明顯是用中國人的概念來詮釋奧運會。首先,政府不給資助,選手個人籌錢參加奧運會,是西方國家的慣例,也是真正的奧運精神。南京政府不出錢贊助選手參加奧運會,本來是符合奧運精神的正確做法,卻被人們批評,大家反而讚揚現在中國政府親自組織培訓運動員,不符合奧運精神的奪金牌體育政策;第二,奧運會的目的是重在參與,邀請中國選手參加奧運會,即使沒有奪到獎牌也應該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怎麼會奇怪地感到“痛苦和屈辱”呢?按照奪不到獎牌就是痛苦和屈辱的想法,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是一塊獎牌也奪不到,那麼這些國家來參加奧運會,豈不是痛苦難當,沒臉見人嗎?印度和中國一樣是人口大國,印度得到的獎牌數不超過中國的零頭,但也沒聽說參加奧運會的印度運動員感到痛苦和屈辱。

上述這樣用中國人的概念來詮釋奧運會,很容易讓老百姓對奧運會產生錯誤的認識,特別是把奧運金牌與國家威望聯繫起來的宣傳,是一種有害的做法。1985年中國足球隊在北京意外輸給香港隊,失去了世界盃參賽權,這讓北京球迷無比憤怒,認為這讓中國人丟臉了,因此引發了一場打砸燒的球迷暴動,這就是金牌教育的結果。上次中國隊進入世界盃決賽,央視播放了一個球迷激動的話語:“我這時感到作為一個中國人真自豪。”按照這位球迷的思維,中國隊贏了他才感到當中國人自豪,中國隊輸了他當中國人就不感到自豪了,這樣的思維對於中國體育的正常發展,實在有害。

跛行者先生說的現在奧運會變格為商業競爭,行賄醜聞,服藥醜聞等問題確實存在,都是不容否認的事實,但不管怎麼說,在奧運的旗幟下,把全世界各國的人們聚集到一起,進行一次和平友好的比賽和交流,這是奧運會最成功的地方。除了奧運會以外,還有什麼東西具有這樣的號召力,能把全世界各國的人們聚集到一起呢?

跛行者先生說:【政治對體育是泰山壓頂,反過來體育影響政治,千難萬難。】這個觀點似乎有點問題。政治是有國界的,而體育是無國界的。不是體育影響不了政治,而是體育根本就不想影響政治,體育就是希望搞成一種與政治無關的東西。用體育去影響政治,就像用小說來反黨一樣,是政治迷的想法。

體育和藝術一樣,是無國界的,是屬於全人類的,而不是屬於哪個國家或民族的。以前毛澤東時代不讓中國人聽西方音樂,說那是資產階級的靡靡之音,聽了靡靡之音我們的政治覺悟就要下降,就有亡黨亡國的危險。現在已經沒人認為聽音樂會影響人們的政治覺悟,更沒有人認為西方國家試圖用音樂來影響中國的政治。

體育和音樂、繪畫、文學等藝術的性質是一樣的,是超越政治、超越國境的存在。我看一場美國電影,並不代表我支持美國入侵伊拉克;我看一本日本小說,並不代表我贊成日本參拜靖國神社;我聽一首台灣歌曲,並不代表我擁護台灣獨立。我們能夠區別電影、小說、歌曲是與政治無關的東西,為什麼就不能區別體育也是與政治無關的東西呢?不要把體育和政治聯繫到一起,恐怕是中國搞好體育的最最要緊的事情。

隨便聊聊,如有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印度把西藏放在碟子裡獻給中國?
2003: 香港的宗教自由是中共無法逾越的障礙
2002: 統一,我們能得到什麼?
2002: 太陽最紅,毛主席最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