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從夏業良教授議中國和印度誰的發展成功了?
送交者: 百分之一 2014年04月27日06:11:24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夏業良說他提倡自由民主、法治、個人自由和自由市場競爭,也是《零八憲章》的首
批簽名者之一。就這樣一個人中國還在2002年聘他任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北京大
學外國經濟學說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長。
2009年,夏在其新浪博客發表《致中宣部長劉雲山的一封公開信》,認為劉領導下
的中宣部鉗制思想和言論自由,並提出了尖銳批評,並表示有種你就來開除我。夏在
文中特別提到了劉雲山的中專生學歷,說其“以此學歷,長期在團系和黨務部門工
作,究竟讀過多少像樣的書,何德何能,竟然要控制全國的意識形態?”。

2013年,北京大學停止續聘夏,與政治有關嗎?學校說他的教學反映很差,學生批
評夏講課跑題,偏離課程內容,在與教學無關的話題上浪費大量時間。有的意見言
辭比較激烈,如“上課講經濟學,不要扯淡”、“本末倒置”,“太水了”、“講
廢話超多”等。

無意中讀到夏的一篇文章“辛格的自信與印度模式的底氣”,該文登載在2010年7月
《上海證券報》,有4人在網上發表了評論,“印度並沒有有這麼多中產階級,印度
社會不過是8億赤貧的人為2億所謂精英服務的社會,去印度3年給我的直觀感受”;
“印度人的自信,或許換個詞更為貼切: 自戀”;“中國練的是花拳繡腿,內功虛
弱,印度練的是內功,招式建立在內力之上,的確有長期競爭優勢。”;“去過印
度麼就滿嘴跑火車……現在都是什麼專家教授,太讓人氣憤了!”。

讀了夏的文章,我感覺幸虧中國開了這位經濟學家,正如劉備所說言過其實的人不
能重用。夏的文章是談中國和印度對比,他解釋了為什麼印度總理辛格2010年3月在
出席倫敦20國峰會之前,接受媒體專訪時敢自信地比較中印兩國的經濟前景,原來
辛格認為印度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更有可能取得長期勝利,辛格“說相
比之下,中國這個迅速增長的大型經濟體則具有潛在脆弱性,中國人擁有某些優勢;
但從長遠來看,我更看好印度作為一個正常運轉的民主國家對法治的承諾。我們的
體制行動緩慢,但我相信決定一旦做出,便能更加持久”。

2003年7月哈佛教授Tarun Khanna和黃亞生在美國的非常有影響力的雜誌《外交政策》
發表了一片文章,提出印度會超過中國,他們最根本的觀點就是印度的發展模式比
中國好,印度的制度比中國優越。他們也承認兩國未來發展都面臨着問題,但是他
們認為中國面臨的問題比較難以克服,印度面臨的問題比較容易。所以他們的結論
就是印度是能夠超過中國的。夏告戒說兩種發展模式孰優孰劣,目前仍無法評判,
但“龜兔賽跑”的新寓言開局似乎已呈現在世人面前。

夏說從發展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中國模式”是以政府主導的外向型和投資拉動的
經濟增長為特徵的,比較注重中產階層的消費需求;而“印度模式”則是加速服務
業和信息產業向傳統工業和農業的滲透與反向刺激,側重面向低收入群體的社會大
眾消費能力提升。真是這樣嗎?

在全世界的比較中,大概就是中國和印度的比較最有意義和最有可比性了。因為中
印兩國都是人口大國,起點比較相近。中國有13億人口,印度是12億人口。新中國
成立於1949年,印度獨立於1947年。當時兩個國家都很窮,但印度情況比中國略好
一些,因為中國連續經歷了數十年的動盪,印度則相對穩定,70年代末,印度的外
匯儲備有83億美元,是中國的187%。兩國在改革開放中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發展模
式,應該也是兩國制度不同的結果。不管什麼模式,中國和印度都面臨基數極其龐
大的貧困人口。中國的發展得益於較高的投資率、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快速發展、大
量外國直接投資的引進、出口導向為主的外向型經濟的發展以及以引進設備為主的
體現式技術進步的貢獻;而印度更重視服務業的發展以及技術創新的貢獻和國內消
費的拉動,儘管與中國同為人口大國,但印度顯然沒有中國那樣突出的勞動密集型
產業。簡單一點,就是中國選擇了先發展低技術含量的製造業,是有煙產業;而印
度更多地關注高技能的勞動力(IT和服務業的發展)的無煙產業。

夏陳述了印度模式的理由:印度2000年當時的總理瓦傑帕伊提出印度要成為“知識
大國”的主張,主旨是把握經濟全球化和發達國家人力資源短缺帶來的機遇,使印
度未來發展以面向全球的服務型知識經濟為主,走一條有特色的發展道路。印度計
劃委員會認為,決定國家經濟發展的因素正在迅速發生變化,發展的決定因素正在
由資本資源轉向知識資源,由製造業轉向服務業。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科技迅
猛發展,使得以知識為基礎的產業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知識已經替代了資本
成為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 印度政府預測,下一波經濟全球化浪潮將出現在服務
業上。在未來的15年中,發達國家的低人口增長率和老齡化趨勢將導致人力資源的
大量短缺,這對那些能夠提供技能和外包服務的國家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機遇。 所以,
我們看到印度在在知識經濟的服務出口和國際軟件外包市場,印度是非常成功的。

當對比時,中國製造業技術含量低不說,還導致嚴重環境污染,連我們自己都會質
疑中國這麼做值得嗎?鄧小平叫咱們摸着石頭過河,怎麼摸不到印度的那塊石頭?
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上世紀80年,而印度是90年,中國能做什麼?我們只有勞動力低
廉的優勢,再就是一黨專制有決策大權,資金和技術都指望別人。我們只能撿別人
不願意做的,但中國必定實現了從農業轉向了製造業。別人也是先發展農業,然後
實現工業化,同時發展服務業。中國只不過是學別人走傳統發展路,唯一不同就是
一黨專制,中國特色。中國這個模式使廣大民眾的收入從貧困逐漸得到提高,惠及
各個階層,決非是夏所說的比較注重中產階層的消費需求。今天,工業是中國經濟
發展的主要動力,宗國力的整體提高也非常得益於製造業的發展。當初中國如果先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在國際市場上與主要發達國家競爭,很明顯中國沒有這個能力;
中國選擇了先發展低技術含量的製造業,在國際市場上銷售,並沒有與發達國家競
爭,關鍵是為眾多低技能的勞動力製造了工作機會,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學習,製造
業的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高,現在也向高新端發展,使發達國家備感壓力。

印度的模式是夏所說的“側重面向低收入群體的社會大眾消費能力提升”嗎? 印度
的思路是把自己整合到發達國家發展中的一環,而不像中國面向全世界即有廣度又
有縱深度,他們也是利用自己的優勢,更多地關注高技能的勞動力,更多地發展了
IT服務業,這意味着印度大量的教育和技能水平較低的勞動力被忽略了。雖然印度
IT產業的發展很成功,但是IT行業僅能僱傭1~2%的勞動力,大多數的家庭難以提高
其收入。所以,印度的發展是集中在幾個方面如軟件業、製藥業,而不是全方位。
1970年代韓國的製造業比印度低25%,而到了2011年,韓國的製造業出口卻幾乎超出
印度的2.5倍。沒有很強的製造業,就不能使大量的貧困人口走出貧困,真不敢恭維
夏這位經濟學家,《零八憲章》的首批簽名者就這水準。世界強國都是製造業強國,
我想一個國家不可能跳過工業化來實現現代化,沙特可以,印度可能也能這樣做,
因為他們能賣到他們需要的東西,核潛艇也能租,中國肯定是不行的。

中國和印度與他們過去相比,他們都成功了。他們相互比,無法說誰成功了,因為
相互目標不一樣。中國的經濟發展是按鄧小平說的 三個有利於:是否有利於發展生
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看好印度的人
說印度的制度比中國優越,中印之間的制度應該是各有千秋的。我認為一個制度如
果沒有適應性,不能不斷的變化和演進,很難說有優越性。中國是制度問題,決定
從上往下,具有高效性,缺乏監督性,一旦有問題不太好糾正,好在今天中國大躍
進發生不太可能了,社會必定透明性也有進步了。印度也是制度問題,只有監督性,
沒有高效性。所以,中國和印度就長期發展而言,誰能成功就看誰能就國家發展平
衡這個關係。

夏教授也很有中國特色。夏教授沒有思想自由嗎?他有,但夏教授是要個人行為自
由,我想怎麼做就怎麼做,8小時之外你可以,8小時之內就成了“講廢話超多”。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慈禧太后的書法繪畫作品 組圖
2013: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哪位家長以習近平
2012: 《華爾街日報》:薄瓜瓜駕保時捷在美國
2012: 十八大前的權鬥真相(1),溫薄兩家世
2011: 艾未未到底應該誰來管
2011: 中國人心中的中國
2010: 經典笑話的啟事
2010: “吾丁: 倪萍精神”一文讀後感 - 國人
2009: 泛酸的洋學生永遠搞不懂的問題: 毛澤東
2009: 鉗工: 左藍、翠平、晚秋的革命與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