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我的“知青”生活:憶真實 尋真理 鼓士氣 奔夢想 2014-
送交者: 樂聖 2014年06月02日07:11:20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我的“知青”生活:憶真實 尋真理 鼓士氣 奔夢想

2014-06-02 15:58:14  來源:紅歌會網  作者:王仙鋒
點擊:1500   評論:1(查看)
分享到:3

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美。

憶真實尋真理鼓士氣奔夢想

——我的“知青”生活感悟 王仙鋒

(前言;我的學歷不高,也不曾輝煌,更沒有大文發表。幾年前,我還是不多言語、兩點一線的普通職工,為何有了今天的衝動,甚至有高歌吶喊的激情,是因為這個時代、這個社會,特別是我們新一屆的中央領導集體,七名常委中四名都是曾經的知青,這很自然讓我對自己曾經的知青記憶有了多多追思。)

青年,無疑是推動歷史發展的生力軍,而革命的知識青年則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急先鋒、是時代的弄潮兒。在歷史的各個時期都能迸發出翻天覆地、震聾發聵的巨大力量和聲音。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就湧現了1700多萬這樣的人——知識青年。

新中國的成立標誌着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在百廢待興中他們以摧枯拉朽之勢滌盪着舊意識遺留下的一切污泥濁水。舊思想、舊文化、舊觀念遭到了摒棄,而被新思想、新文化、新觀念所代替。當年就是在一貧如洗的廢墟上,掀起了轟轟烈烈、氣勢磅礴的社會主義建設大高潮,新生的共和國巨人般地矗立在世界東方。

一、憶真實——那年月

 

很幸運我出生在那年那月,有個很好的社會大環境。

一九五九年是年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長的第十個年頭,我很幸運出生了,全家很高興。接着是震驚世界的三年自然災害,也是國家生死存亡的考驗期,更是需要同仇敵愾抗擊各種反華封鎖入侵要自強不息的關鍵卡口。媽媽說當時我奶水不夠,是餵小米粥,吃百家飯長大的。那時候日子雖然很苦,和爸爸還是分居兩地。可是,我們從沒有感覺孤單無助、沒有膽怯緊張,大家都是吃集體食堂,互幫互助,精神凝聚力特強,精力可旺盛了,根本不存在社會治安和特權腐敗問題。社員幹部很親熱,猶如一家人,媽媽當時是生產隊會計,晚上多有開會,路上是很安全,媽媽出工勞動時,我被生產隊指定的老奶奶帶着。那時村村有小學,隊隊有赤腳醫生,家家有民兵,大家只有一個心願,那就是“國家要翻身富強,民族要獨立解放、發展、壯大,就必須自強不息,奮發圖強,自力更生,堅決跟黨走!”“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終身務農的奶奶那常常忙碌喜悅的身影和音容相貌伴隨着我一生,紡花車前腳蹬着烤熱的磚頭,右手搖紡車,左手握着雪白的棉絮,隨着搖動的節奏,上下不停拉出的紡線,身旁臥着貓和我,她悠閒自得哼哼着;“嗨嗨咪,嗨嗨拖,老人愛吃菜包膜,小兒勤吶,愛死人。小兒懶,惹人不耐。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國家人民地位高……”國家創辦五七幹校和幹部下放生產勞動,我爸爸來到了洛陽市的孟津北窯公社,小小年紀的我,只看到爸爸和他的同事們很親熱樂觀,白天各忙各的,收工後,他們會相約去捉鱉撈魚,家裡還養着幾隻雞,常常看到他們興沖沖在我家聚餐,盤點着他們捕獲的魚和老鱉,那情景如今想起來還那麼親切貼心。那時無產階級專政下的共產黨員國家幹部真好!

隨着時間的推移,爸爸又回到了洛陽市委,我也有小學上了中學,當了紅小兵加入了共青團。那時的我,真是無憂無慮,天真單純。上小學時做過備戰磚,挖過防空洞,去農村參加三夏拾麥穗,當時叫“顆粒歸倉。”放學後,學校還布置拾牛糞,我們還主動去撿碎銅爛鐵碎玻璃,然後賣了作我們的班費,每到三夏各級幹部頭戴草帽,手握鐮刀和農民一起搶收麥子,上中學還有進工廠學工的機會,生活真幸福!那時只有一個心眼就是要做“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三好生,長大要做對國家有用的人。記得我們三姐妹曾經對爸媽說,將來我們長大了,一個去工廠,一個到農村,一個當兵,我們家工農兵就都齊了。課堂上老師講給我們的是王傑雷鋒邱少雲劉胡蘭,誰是最可愛的人,社會上我們聽的是“東方紅”“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不忘階級苦”“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全民皆兵”“備戰備荒為人民”“朝陽溝”“人歡馬叫”“人定勝天”“我是公社小社員“小小針線包”“我愛北京天安門”“火車向着韶山跑”“白毛女”“紅燈記”“沙家浜”“路邊有顆螺絲帽”等,由於我家住在市府院,經常看到敲鑼打鼓向市委送喜報的隊伍,今天是這個單位技術革新取得了什麼新成就,明天是哪個單位技術改造有了新突破,又有哪個單位舉着大紅喜報,赫然寫着產量提高了多少,還有的是什麼群策群力新發明了什麼等等、、、、、真是感到欣欣向榮,熱火朝天,你追我趕,生氣勃勃,我的祖國真是一日千里啊!在這樣的氛圍中,我怎甘落後,也被選舉成了班幹部,參加全校的數學竟和英語競賽。看着一屆屆哥哥姐姐們,喜氣洋洋身佩大紅花,手持光榮證,坐在敲鑼打鼓的大卡車上,一批批幸福的上山下鄉投入建設,我真羨慕!

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1975年光榮降臨了,我也邁入了上山下鄉的行列,媽媽單位製作了一個深紅色大木箱送來,叔叔阿姨送花布鞋襪,老師、同學送筆記本、鋼筆、訴衷腸。如同結婚辦喜事一樣,我家突然門庭若市,喜氣洋洋,客來人往。記得爸爸只送我一套《毛選》並且說;“閨女啊,如果你能把這套書學好了,這輩子爸爸就不用擔心你什麼了。”還叮嚀我“任何時候要相信組織,相信黨。在家靠家長,出門靠組織。”我就這樣回到汝陽老家先做了一年多的回鄉知青,又當了兩年多的下鄉知青。

初識勞動確有王銀環的味道,腳下彎彎曲曲的山路上,碎石子會讓我跌倒,看着比我還小的社員都能肩挑背扛穿梭自如,把同樣的扁擔給我,我卻走不了兩步,歪歪扭扭只好用兩隻胳膊當肩膀,重量還要減少,手上肩上都摸出了血泡,隊長社員和爺爺奶奶可心疼我了,看我實在完不成任務,就主動幫我,許多次出工挖梯田,隊長就讓最強的幾個勞力帶我,他們耐心熱情的邊干、邊講、邊做給我看。很快我手上血泡成了老繭,肩上挑的分量也增加了,社員們很高興,讓我當保管,當記工員,還讓我到學校帶過課,我也積極參加一切農業生產,修路,造梯田,挖水溝,築石壩等,還成為了縣級知青模範,喜報和獎品縣委直接寄給了我父母,爸媽可高興了手拿獎狀獎品告訴我;“看看,這是縣裡獎給你”記得那時,村民收工後還到隊部開會,隊長會即時傳達和分配第二天的生產計劃和上面政策精神,我們村雖然很偏僻,只有十來多戶村民,六十幾名社員,還都是旱地、山地,可是“學大寨,趕大寨”“戰天鬥地,改造荒山,奪高產”的激情氛圍,使每個社員都憋着一股勁,和全縣其他生產大隊小隊競賽,公社裡有計劃,大隊有安排,我們每天有任務。那是有目標、有理想,很有序的一種狀態。記得一次晚上開會,隊長說,明天五點半敲鐘去水庫會戰。我睡覺時就把鬧鐘定在了五點,可是,五點半了,沒有聽到鐘聲,又等十分鐘還沒有,我就不知天高地厚走出了門,天還沒有亮,也不知道害怕,貿然跑到大鐘前,鐺!鐺!鐺!擂響了鐘聲,哈!哈!隊長社員出來了,集合了,看到站在大鐘下的竟然是我,真是又驚有喜,嘿!從此隊長逢人就說,開會就講,大隊黨委和軍代表都找我,還讓我寫入黨申請。毛主席就是那時離去的,全村上上下下可悲痛了,身戴白花,手拉手泣不成聲到大隊開追悼會,我對天安門、金水橋、毛主席是那樣的神往。唉!有生之年一定要去北京,見見偉大領袖毛主席。可是突然……成了終生的遺憾!我們常常會舉起右手說;“我向毛主席保證……”今後我們向誰保證呢???還有心中的依靠嗎??也是在那時我寫了一生中的第一份入黨申請書!

村裡的學校也簡陋,沒有圍牆。記得只有兩排教室,校長也是老師。我代課的那些情景同樣刻骨銘心。曾有一節數學課,要給四年級同學講線段,事先重視不夠,到了課堂只好臨時找來線頭,還在另一端系上粉筆,看着書本就給學生左右比劃。現在回去,遇上當年聽課的學生,他們還打趣地學我講課時的樣子,哈哈真樂。你只要踏踏實實為他們做事,他們就會始終記着你的好。農閒時,隊長就安排修路,修渠、平整梯田,組織社員開會學習是常態,晚上十里八村還有露天電影,我們唱着山歌,挑着提燈或手電筒去看,也有唱大戲的。大隊有自己的演員戲班子,我們村就有一個文藝隊演員,當然是不脫產的。他的媳婦就是同台搭檔,戲唱得好,人樣也長得俊,還是婦女隊長。按輩份我叫他們叔叔嬸嬸,田間休息時他也會情不自禁地給大家來一段,很快活的。

隊裡有兩個參軍的青年,一個五保戶,一個五類分子,那兩家軍屬可光榮了,門頭端端正正掛着紅紅的“軍屬光榮”大牌,每逢節日各級村委和學生都慰問他們,送肉送糧送兒子的喜報,五保戶的吃穿用,隊裡是都全包的,當然,大爺老奶也不甘閒着,總是主動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叫各盡所能,自我革命吧。彼如剝玉米粒、花生,看菜園,挑選種子,給牛加飼料等。大家都把遊手好閒看做一種恥辱,至於那個五類分子,平日和我們一樣出工、記分、分糧油,是沒有任何區別的,只是開會選舉,他沒有發言權和選舉權,隊長告訴我,他不僅是地主富農,關鍵他還當過土匪,黨的政策是只對他本人,他家其餘六口人和其他社員一樣,我記得他的大孫子還是基幹民兵哩。

勞動累也快樂收穫着

 

後來到了洛陽市郊的古城公社。這兒的農民更加熱情,不僅教我學種菜、插秧、育種。還讓我擔任大隊的知青的隊長,民兵排長,婦女代表;還讓我擔任記工員,負責給社員分菜,澆地,管倉庫,練習打靶拼刺刀。嗨!我當時都能打八環了,因為我出勤多,工分高,年終分紅我總是很自豪。我把吃不完的稻米、香油送回家,家人也時時去看我,我的身體至今都是家裡最棒的!農忙時,我和男女老少個個像打仗一樣緊張。晚上要加班開會、澆地。天昏蒙蒙亮,隊長就敲鐘了,隊員們分赴個各地塊收割,打茬、點種子,我就忙着滿田野的找人記名、寫工分,回去再把每個社員的出工情況,合計校對分別填入他們自己的工分本本上。那時我們大隊還派有專人到市區掃廁所,定期拉人糞尿農肥。社員家家戶戶都安裝有小喇叭,中央的新聞、戲曲、文化、毛主席的最新指示,都會通過那小小的喇叭,隨時隨地的傳達到各家各戶。政令暢通,政通人和不是空話,而是當時的現實。記得有一個男知青剛下鄉後,毛病可多了,抽煙、喝酒、嘴巴饞,自由散漫不受約束,偷雞、摸狗、愛打架。他的姐姐、媽媽很是頭疼,隊長就反覆找他談話,還多次找到我,對我說;“你是隊長,批評他了嗎?怎麼幫他的?又有社員家的雞少了。快去,再找他好好談談。”有一次他和別人打架,可遇到對手了。他的門牙被打掉了,唇也打裂了,躺在宿舍不能動,隊長社員看着是又氣又急又心疼,紛紛送飯、餵藥地關心他。經過大家的幫扶,後來他不僅打架少了,煙也不吸了,出工也漸漸多了,還主動拿起了課本,學起了木工。他的家人看到他的變化,高興的說對我們說;“變了,他終於變了!要知道今天早點讓他下鄉就更好了。”

二、尋真理——農村勞動感悟

 

我下鄉經歷雖然不長,可感悟不少,樸素的勞動意識,艱苦勤奮成了我日常的行為特徵。非常理解黨中央提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發展農業、“縮小三大差別”的深刻意義和高瞻遠矚。當1956年毛澤東主席在河南《郟縣大李鄉進行合作化規劃的經驗》(編入《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時改為《在一個鄉里進行合作化規劃的經驗》)中看到,中小學畢業生參加合作化工作後,解決了合作社的會計、記工員問題促進了農村生產發展後,高興的指出“一切可以到農村中去工作的這樣的知識分子,應該高興地到那裡去。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毛主席是多麼渴望提高農村和全民的知識文化水平啊!也只有毛主席能這樣貼切、這樣真實的去想,並付諸行動和落實。正是這樣也讓我們同時記住了毛岸英。

有資料記載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正確的依據。“根據1953——1983年平均每億元投資增加勞動力的統計,輕工業為1.6萬人,平均每人6250元;重工業為1.5萬人,平均每人2萬元。”(摘自“中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研究文集”)。第三個五年計劃(19661970年),基本建設投資850億元,重工業比例占51.1%,輕工業占4.4%,按照均衡投入到1968年底應該投入了510億,按照輕、重工業比例能安排23.94萬人,重工業能安排86.87萬。(摘自“探索知青上山下鄉”)

通過這些歷史數據,我們可以還原社會主義公有制在計劃經濟時期,實行“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號召,無疑是最科學、最英明、最正確的抉擇,也讓多餘的勞動力(知識青年)有了施展才能的天地,為“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宏偉藍圖,填充了實質內容,為五年計劃的落實創造了條件,打下了堅實的理論思想基礎,有了人力方面保障。農業的發展是國民經濟基礎的基礎,基礎打不牢別的就無從談起。

馬克思曾經說:“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美。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勞動,他也許能夠成為著名學者、大哲人、卓越詩人,然而他永遠不能成為完美無疵的偉大人物。”(摘自馬克思《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

中國的知識青年們,他們雖然稱不起是偉大的人,和無數革命先烈比起來相距甚遠,但是他們在中國發展的建設道路上稱得起是中國人民的脊梁,他們為祖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呈現出了無私的光芒,他們把學到的知識帶到了貧困落後的農村,同時又吸取着勞動者樸實、艱苦奮鬥、任勞任怨的精神食糧。在我經歷的知青生活歲月里,就充分得到了無盡的力量。

我招工回城了,又有了新工作。由於下鄉的經歷,使我不僅了解了農村,農民,土地,更重要讓我懂得了農業、農民和糧食。直到今天,我才明白我為什麼沒有絲毫輕視和看不起農民的緣故,更沒有不親近和遠離他們的意識,就是因為事實讓我越來越懂得了毛主席的教育路線、方針、政策。他當年為什麼說“農業是國家的命脈”“沒有農業的大發展,就沒有工業的原材料。工業的產品賣給誰。”

“中國革命戰爭的勝利,是農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更何況我們日常的點點滴滴,吃、穿、住、行哪一樣能離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和農業呢!在工廠再苦再累,也比不過農田付出汗水和勞動量,工廠的環境還是好過農村的。對黨旗上那黃色的鐮刀、斧頭認識升華了,把工人農民的感情和階級屬性拉近了。

隨着時間的推移,社會的變遷,我更加深刻體會到自己生長在毛澤東時代的幸福,生長在那樣氛圍的幸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重要,是毛主席的偉大啊,毛澤東思想的真科學,沐浴了我們的成長,重溫他的《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知識分子必須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論十大關係》《要逐步縮小三大差別》《在本世紀末要實現四個現代化》《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等都倍感親切,那是顛無不破的真理!

三、鼓士氣——消費與勞動創造

 

是上山下鄉讓我貼近了土地,體會了艱辛,看到了社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田間勞作耕耘,看似簡單中溫藏着的偉大,是勞動創造一切啊!沒有簡單實際的勞動,財富是不會從而降。是勞動創造了一切,是勞動有了一切。我們從呱呱落地的那瞬間,就決定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絕對的消費者,那麼你的消費從哪裡來?誰提供給你消費?消費的財富是怎麼源源不斷來到你身邊供你花天酒地消費的?這難道就不該你深思考究嗎?!看看現在的北大荒農場,大西北當年的建設兵團,他們都是當年的共產黨員,戰鬥英雄,革命功臣,毛主席的兒子毛岸英,都可以身先士卒,去農村勞動,首批帶頭到農村去的都是在校的優秀黨團員們,他們都能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我們這些娃娃學生們,為什麼就不能上山下鄉呢?憑什麼就該心安理得只享受消費啊!大家如若都不去參加直接的簡單勞動,那麼還能有源源不斷的財富供你消費享用嗎?土地啊是我們的命脈,農民就是我們的衣食父母。這就是真理,誰違背了是天理不容的。毛主席的偉大,就在於他非常尊重農民,尊重戰天鬥地在第一線,能始終直接參加勞動創造的大眾。更能看透、弄懂、處理好消費與勞動創造、農業、工業、國防的有機聯繫,能科學處理好各種關係。我也懂得了再好的科學技術最終也要靠廣大勞動人民去實現,才能轉化為生產力。真是沒有比較就沒有鑑別啊!

那時我還清晰記得《閃閃紅星》裡潘冬子媽媽入黨的那一幕,冬子媽神聖凝重地舉起右手,握緊拳頭,低沉的面對黨旗宣誓,然後轉身對兒子說“從此媽媽就是黨的人了”“那我就是黨的孩子”,《紅燈記》李鐵梅的“聽奶奶講革命”“打不盡豺狼我決不下戰場”,《智取威虎山》楊子榮的“深山問苦”“共產黨員”,兒時的這些記憶,早就註定我是黨的孩子,我要終生做毛主席的好學生!

上山下鄉的啟迪。是那場轟轟烈烈“知識青年上山下運動”讓我趕上了,給了我人生最寶貴的啟迪。毛主席說;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知識分子必須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我深深體會到,我們所做的一切,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看到廣大農民群眾艱苦樸素,憨厚實在,勤儉勤奮,那麼節約,他們會把自己吃剩的和刷鍋水,端去餵家畜,再把家畜的糞便積累,添加封存經過數天,再一鍬鍬翻起,裝車送到田地里,他們呵護糧田就像呵護他們的孩子,世世代代遵循着二十四節氣的輪迴,呵護着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源源不斷的供應着我們各種消費,這種偉大是何等的樸實無華,無聲無息可歌可泣啊!是那場轟轟烈烈“知識青年上山下運動”讓我趕上了,才把這最高貴精神在我心中渾然紮下了牢固的根,也牢固奠定了勞動者最光榮,勞動者最偉大的觀念!更是那場運動,讓我理解了那年代我黨為什麼要實行“高積累低分配,多勞多得”的政策。現在想想那時我們黨真不愧是光榮、偉大、正確的中國共產黨!這樣的黨為什麼能歷經坎坷,遭受重創,而百折不撓,就是因為我們選擇了《共產黨宣言》、選擇了科學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選擇了偉大非凡的毛澤東思想!讓我們重溫“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只要我們永遠遵循、牢記這些真理,我們就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風雨五十五年春秋摸爬滾打後,曾經年輕的我,在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運動史上,也算濃墨重彩留下了自己寶貴的記憶。當年青春年少,風華正茂,而今已是兩鬢斑白,步履蹣跚。追憶當年的這些激情歲月,昂揚風貌,猶如昨天,是幸福,是驕傲,是自豪!那段戰天鬥地的生活經歷,是我成長路上的階梯,也是我人生旅途中的前站熱身。

四、奔夢想

 

自從1919年5月4日,中國的一批批熱血青年就懷揣偉大的共產主義夢想,高舉着反帝反封建的愛國和共產主義大旗一路走來,他們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了國家的繁榮和富強,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積極進取,勤奮工作。1921年7月1日,又誕生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他代表着工農大眾的根本利益,高舉着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懷揣着偉大的共產主義夢想一路出生入死,風塵僕僕,拋頭顱撒熱血,前赴後繼的走來,回顧歷史,我們是具有偉大夢想的民族,今天更是奔夢的時代,十八大後,習主席提出的夢想,更讓我們牢記歷史,繼往開來,他回歸踐行着群眾路線,強調着道路問題和黨風的重要,《國際歌》又重新在耳畔響起,反轉基因的步步成效,查獲一批批有毒種食品和轉基因種子,嚴整軍紀,都宣誓着奔夢的決心,我是個大事做不來,小事不放過的人,我會牢記在那場轟轟烈烈“知識青年上山下運動”中的收穫,胸懷大局,立足本職,堅持我們紅歌團的宗旨“一個高舉,四個歌唱”堅實的走下去,用抓鐵留痕精神,懷揣共產主義美好理想去奔夢。

毛主席說;“讀書是學習,實踐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回顧自己的一生,正是有了上山下鄉的經歷,才鑄就了我不屈不撓,堅忍不拔,不怕困難的性格,正是和農民農村的親密接觸,才讓我更加體會財富來的艱辛和不易,我也更懂得尊重每一位勞動者。上山下鄉是一種經歷,更是一種財富,執着向上,不懈追求,是我的特質和精神追求,正是那段不尋常的人生經歷,使我們知識青年對生活有了某種深刻的認識,人的生存價值,生存意義,對苦難的承受能力,適應能力和不易發掘出的潛力,並最終必將其升華為感悟和拷問,願為我們生活提供種種啟示,使之成為正能量的一部分。

在改開的今天,有許許多多當年的知識青年,能成為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為國家的發展建設作着突出貢獻,更有大批的知識青年走上了領導崗位,成為國家的首腦頂級領軍人,現中央常委中的四位就是鐵證,是上山下鄉運動的偉大實踐造就了他們,當年更多的知識青年則在普通工作崗位默默奉獻着,有三千七百多萬人參加的,轟轟烈烈的,史無前例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必將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也將同時在社會科學和人文領域裡,提供前所未有的價值,因為他不僅給落後的農村帶去了知識和勞動力,帶去了文明和青春活力,更在與農村農民土地生產的交往中,改造了自己,磨練了意志,加深了感情,更為今後的人生世界填補了缺憾,增長了知識。

四十年往事讓我記憶猶新,我們的知識青年好榜樣邢燕子,董佳庚,薛喜梅、程約漢、侯俊等,真是風雷激盪已謝幕,“今又換了人間”一路風塵追趕時代的知青漸漸都已步入老年,他們終於放慢了腳步,沉下心來,想對自己對社會有個交代。論及當年,欲述又止,心中有一團火啊,火苗滅了,灰燼中依然星火灼灼。呻吟欲述不平,待出口時卻是當年豪情歡歌,一回首,全是人間真情在,怎麼能不說。能趕上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浪潮,那是我們今生今世的福分啊!

年5月4日習近平強調,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核心價值觀承載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其養成絕非一日之功。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取向,青年不僅僅要有書本知識,更要有德,明辨是非、敢於當擔,成為每個人的基本遵循,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人生。在追憶知青上山下鄉的旋律,總觸景生情,頗多感慨。是當年愛國、奉獻、服從、擔當,拉開了我們人生的序幕,融進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血液,植入了共產主義胚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一代又一代青年在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歷史洪流中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青春樂章。

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光榮歷史已載入史冊。始終與祖國和人民共命運、與時代和社會同前進。行百里者半九十。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近,我們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鼓舞士氣為之奮鬥。

光陰荏苒,物換星移。時間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在謀劃人生、創造歷史。青年是標誌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於青年。

我們還原下鄉插隊史,就是要弘揚知青愛國主義、艱苦奮鬥、無私奉獻、勇挑重擔的精神為主旨,開展知青文化活動,繼承知青團結友愛的集體主義精神,使我們晚年更健康快樂、美好幸福的生活。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開拓、奉獻,執着的信念、優良的品德、豐富的經歷,同全國人民一道,擔負起歷史重任,讓知青精神在新時代放射出更加奪目的光芒。

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着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主張以德治國、以文化人;強調“君子喻於義”、“君子坦蕩蕩”、 “扶貧濟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時代價值。我們生而為中國人,最根本的是我們中國人精神特質,充分體現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升華。

去年12月26日,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習主席說:站立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着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台,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動力。中國人應該有信心。我們要虛心學習借鑑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們不能數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別國的發展模式,也絕不會接受任何外國頤指氣使的說教。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貴在勤奮、貴在有恆。“天下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成功的背後,永遠是艱辛努力。要把艱苦環境作為磨鍊自己的機遇,把小事當作大事干,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堅韌不拔、百折不撓。就一定能老有所為,勇於奉獻,敢於擔當!

一個人的能力是微不足道的,但他匯入時代的潮流就立刻變得洶湧澎拜,勇往直前。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黨的號召,國家的安排,時代的需要,我無怨無悔,倍感自豪,我會踏着無數革命先烈的足跡,完成他們未盡的偉大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最後讓我用馬克思的話結束我對“知青”生活的感悟吧;

“歷史承認那些為共同目標勞動,因而自己變得高尚的人,是偉大人物;”“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雖不顯赫一時,但將永恆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摘自馬克思在17歲時寫的《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

相關文章
網友評論共有1條評論(查看
請先 登錄 還沒有註冊?一鍵登錄
點擊查看全部評論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老王社長(王希哲)告連線網友書
2013: 重審谷案、平反薄熙來、徹查溫家族
2012: 薄明顯是被陷害的
2012: 西岸,既然台灣能夠施行多黨制,兩院立
2011: 內部人士的講話提供了證據:長江大旱是
2011: 德孤: 與其公訴茅于軾,不如公投毛澤東
2010: 引起美西戰爭的美艦“緬因號”爆炸事件
2010: 英子: 十大被百姓忽悠的政府原話
2009: 中國在朝鮮做的非常漂亮
2009: 六四平暴。打出了軍威,打出了國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