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為什麼那麼多在德國的中國人常常認為自己被德國人歧視?
送交者: business_angel 2014年09月01日04:17:22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我從小在德國的一個小城市長大,身邊也沒有其他中國人,因此我認識的中國朋友很少,身邊接觸的都是德國人。當我成年後來到柏林時,自己才慢慢的開始接觸更多的中國人。我發現,每次和他們談話的時候經常會聽到他們抱怨,說在哪天發生了什麼事,最後加一句: “又被德國人歧視了“。每當我聽了這些話後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他們碰到的事我也都碰到過,但我怎麼就不覺得是德國人在歧視我呢?我在德國的19年時間裡,從小學一直到大學,接觸過了無數的德國人,我想通過我的親身經歷說一說自己的看法。希望對讀者在解讀這個題目時有一些幫助。

前幾天我坐長途大巴從杜塞多爾夫回柏林,在路上還和一位德國女士發生一起爭吵。我坐在大巴前面入口的左邊第一排,同時在我左邊第一排的是一位戴眼鏡的德國中年女士,我身後坐着兩個東歐籍的中年婦女。那晚正是世界盃荷蘭對西班牙小組賽的比賽。大巴上沒電視,司機也沒放收音機,因為有些乘客不喜歡足球。我倒是挺期待這場比賽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只能拿出我的智能手機,準備在上面看。因為手機的屏幕小,看不太清楚,只能把聲音調響一點, 但不能太響,那樣會打擾別人,因此我只把聲音調高了一點點,夠讓自己可以聽到。

突然,那位戴眼鏡的女士轉過頭用一種不是很客氣的語氣對我說,手機聲音太大,打擾她了,能不能關小點。“已經很小聲了,再小聲,我就聽不到了“。 :我這樣回答她。“如果你不關小聲點,那請你到後面去, 因為你打擾我了“。她用一種命令式的口氣和我講。我聽後感覺非常不爽,立即回復: „為什麼讓我到後面?如果你覺的被打擾,你自己可以到後面去?再說了,我身後兩位女士喋喋不休了幾個小時,必定也打擾你了,你為何都一聲不吭,讓她們到後面去,反而要求我去後面。你這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我非常討厭你這種雙重標準的做事方法“。„你太狂妄了“: 她生氣的回答我。“對你這種人我一直都這樣“ :我再次回答她。當我說這句話的時候我都沒有正面望着她。之後她也沒出聲了。

這是我前段時間的經歷,所以還記得很清楚。我估計,假如很多我們同胞遇到類似的事,他們很有可能會覺的德國人專門欺負或歧視我們中國人。其實是不對的。我認識的很多德國人都有一種普遍的“教育或糾正他人“心態,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公共場合。在德國人家裡你會經常看到這麼一幕,即便是孩子或是父母,如果哪一方發出響聲影響到對方,他們都會說: “請你小聲點, 你影響到我了“. 我去德國朋友家的時候也經常聽到德國父母對他們的孩子說: „我不管你在你的房間做什麼,只要你不影響別人就行了“。德國是個自由國家,任何人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非法的除外)。但它的前提是,在你做事情的時候不能影響到別人,這樣就不對了。很多德國人從小就受過類似的教育,可以算得上是普及性很廣的常識禮儀,每個人不僅是在家裡,即便在公共場所也應該遵守。做任何事不能只顧自己,還要考慮到是否影響到了別人。持有這種心態的德國人很多。剛開始的時候我也很不適應,感覺德國人太斤斤計較,很麻煩,什麼事都要管。後來我才明白,這是德國人的一個特點。很多人都自覺的遵守。有一次我在柏林機場看到一位中國女士插隊,我潛意識的直接對她說: „大家都在排隊,你怎麼可以隨意插隊呢?“ 她凶神霸氣的回答: “這是我的事,要你管?“ 什麼事都沒有絕對的。中國人里也有很多不隨意插隊,插隊人隊伍當中必定也有德國人。這也是一種文化上的差異。如果你事先知道,就不會誤以為德國人是在針對你個人。他們對任何其他國家的人都一樣。

這是我想說的第一個原因,為什麼在德國的中國人經常認為被德國人歧視, 是因為他們並不了解德國人的這個特點。它是有必然的因素而導致的結果。我認識的中國朋友裡面,很多都不在德國長大,他們平常很少或不願意和德國人有太多的接觸,更不用說常常到德國人家裡做客。所以他們對這方面的文化差異沒有親身體會,更談不上深入了解。在很多情況下都是靠自己的直覺做判斷。往往這種錯誤的直覺正好建立在缺乏對其他文化的認識之上。

第二個原因: 很多同胞自身語言不過關,有時候聽不懂德國人在講什麼或內容上理解有誤,就索性把它看做一種針對中國人的歧視心態來對待。現實中有很多德國人喜歡開一些針對中國政治 (包括眾多其他國家) 的玩笑,我們的同胞卻常常誤以為這是德國人對中國 (人) 的不尊重,不禮貌。其實這也是錯的。

德國的“卡巴萊小品“ (德文: Kabarett) 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卡巴萊小品“在德國很受歡迎。它是以一種諷刺實事,愚弄當今政客或社會名人的脫口秀。主題圍繞着當前最關注的政治新聞,政策或醜聞,一般都是單人的脫口秀,也有自己伴奏,唱歌或者兩人一起表演的。欣賞這種節目還要具備一個前提: 你平常要關注德國新聞和對政治有一定的了解,要不然很難聽懂。對於我們華人來講,即便語言過關,也不一定能懂得欣賞,更不要說那些語言不過關,也對德國政治不感興趣的同胞。

可以這麼說,在德國如果沒有被媒體或“卡巴萊小品“當做笑柄,那你還不算是一號人物。幾乎所有德國社會知名人士都曾經被當成笑柄。如果有一天德國人不在愚弄政客時,那才是大新聞。試問,剛從國內來到德國念大學的留學生怎麼會了解“卡巴萊小品“?就因為這種文化差別的存在,而我們很多同胞對此又不了解,難免會產生誤解。德國人調侃政客或諷刺政策是一種習慣愛好,很多德國人都具備這個特點。所以每當德國人批評哪個國家的元首或政策的時候,別把它誤以為是一種歧視或侮辱。通常而言,欣賞“卡巴萊小品“的德國人文化底蘊都很高,絕對是知識分子,對政治有濃厚的興趣,也有自己獨立的看法。而我發現,每當德國人諷刺中國國家領導人或中國政策的時候,我們的同胞普遍反應都過于敏感,有種被侮辱,被歧視的心態。其實這是多餘的。我之所以這麼肯定的講,是因為我以前上大學的時候也經常諷刺德國政治人物,我的德國同學也不會覺得我在歧視他們。相反,他們更是火上加油。

記得我在上大學的時候,我有一位學長。 我們倆關係很好。他非常熱愛中國,天天看新聞,每當他讀到任何關於中國的(負面)新聞,他都會試着調侃我一下,意圖讓我難看。有一次他笑着對我說: „你們中國人行啊,因為你們,我們超市的牛奶價都天天上漲。我這個窮學生快連牛奶都喝不起了“。我淡定的回答他: „這對德國來講是好事啊。你想,那麼多中國人喝德國產牛奶,這說明你們質量好,我們相信你們。我們中國人願意花更多的錢買德國出產的牛奶,說明你們有競爭力。雖然對最終消費者不利,但是對那些牛奶廠家而言,他們可開心死了,天上終於掉餡餅了。你自己也是學經濟的。你應該知道這個基本原理。假如你是一家乳業公司,你寧願把牛奶低價賣給德國超市,還是以高價賣給中國或者其他國家?答案不用我告訴你了吧?所以,你也不要在我面前裝模作樣。最終還是德國人在賺中國人的錢“。之後他也就笑了笑, 沒有在繼續了。倒是我不想錯過這次機會,反調侃了他一下。我對他說 :“你下次再想挖苦我,最好事先多做準備,多看書。要不然每次讓你碰釘子,我都不好意思了“。在大學的四年裡,我無數次和我的德國同學針對中國爭辯過,我沒有一次處下風。很簡單,我天天看德國媒體上的中國報道,除此之外還看了眾多德國作家寫的關於中國的書籍。理性的德國人喜歡用知識和數據理論,那我就用更豐富的知識和更多的數據反駁你,而且還出自德國專家,最終讓你無言以對。儘管我也不可能讓我的所有同學都“回心轉意“,因為我和他們遵守一樣的遊戲規則,接受不同觀點。和德國人辯論時,我也從來不手下留情,但是絕對不能說髒話罵人。即便有理,一旦說髒話,有理也變成無理,甚至會遭到所有人的鄙視。

第三個原因。我們很多的同胞其實在內心裡也有點“瞧不起“德國人的心態,認為他們死板,沒有中國人靈活,聰明,沒什麼可以值得學習的。他們總以為德國人必須都要恭恭敬敬的對待每個中國人的義務,只要提出一些不同的觀點就斷章取義,認為這個德國人對中國有惡意,對中國不了解,歧視中國,所以不屑與對方進行溝通交流, 感覺與對方交流就是一種認錯的行為。如果你本身對德國人就持有拒絕和冷淡的態度,你總不能還要求他們對你無條件友善,熱情吧?這種態度也是不可取的。就因為很多德國人對中國有誤解,你更有必要與對方進行交談,讓他們更加了解中國。你不和他們對話,就不會知道他們對中國的偏見是怎麼產生的。他的依據是什麼。如果能知道德國人是怎麼想的,不是很好嗎?我接觸過的大多數德國人還是比較理性的。如果大家在對某些事上的觀點不同,你要把你認為正確的觀點耐心的,合情合理的講給他們聽。他們不一定都贊成,但也會接受不同觀點。首先你自己必須要具備一定的知識,對德國人的思維邏輯和辯論方式要了解。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擁有語言上的表達能力。

還記的有一次,也是發生在大學期間。我和一位學法律的朋友在我學生宿舍的陽台上談論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他的言辭比較尖銳,不留餘地。他強烈指責中國政府在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上做得不夠,同時也破口大罵中國企業如何不遵守“遊戲規則“,接着又說了一大堆從法律角度看問題的大道理。聽完之後,我也耐性的把我不同的觀點一一說給他聽。雖然他最後沒有完全接受我的觀點,但他表示理解,確實在很多事情上都需要一段過程才能完成。我記得在談話中我還對他說了一句很重的話, 大致意思是: „我擔心你今後會成為一個專業白痴, 考慮問題總是從你個人的專業角度去看,而忽視許多其他相關要素“. 儘管我們之間經常會有類似言辭上的爭議,卻不會因此感覺被歧視。這位同學現在在美因茨攻讀國際經濟法。我們也一直有聯繫。

每次和德國人發生爭執或者受到不友善待遇都把它當做是一種歧視來對待是非常可笑,也是非常無知的。歧視這個詞在德國特別敏感,最好不要常常掛在嘴邊,因為它是有法律責任的。我在德國生活了19年,有過無數次各種各樣和德國人爭鋒的經歷。在中學的時候也被同學嘲笑過,諷刺過。心裡雖不好受,但也沒有那種被歧視的感覺。我總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對我客客氣氣的吧?再說,先犯錯的有可能還是我自己。沒辦法,德語不好,也沒能力和他們辯論。只能先忍了。當我上高中的時候,由於我的德語水平逐漸提高,也積累了一些知識,慢慢的學會了如何和他們爭論。上大學期間更是如此。

雖然在德國人里也有不講理,對任何外國人都有敵意的。這類人當然另當別論。我倒是對那些認為每次都是自己被德國人歧視的同胞非常反感。他們總喜歡去扮演一個受害者的角色,把責任都推給德國人身上。不知道他們有沒有反省過,是不是有時候自己犯錯在先。自己為什麼不做的更自信一點?我認識很多學漢語的德國人,因此他們也對中國歷史和哲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並且會利用課外時間去學習。有一次,他們其中一人還和我講莊子夢蝴蝶的故事,讓我感到非常意外。試問,有哪個到德國留學(導遊除外)的中國學生在課外時間主動研究過德國歷史?反正我一個都不認識。難道這一點我們不用向德國人學習嗎?很多留學生同胞可能反問,我們平常還要上班,哪像德國人有那麼多的空餘時間? 這又是一個誤解。據數據統計,60%以上的德國大學生課外都做一份兼職工。德國人喜歡通過知識或數據來辯論和交談,而我們經常用直覺來代替知識和數據。出發點不一樣,怎麼可能沒有誤解?至於為什麼那麼多在德國的中國人常常認為自己被德國人歧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主觀因素造成的,而不在德國人那裡。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274:9, 萬維網友還是有水平的!
2013: 飯總得一口一口地吃,反動派總得一個一
2012: 薄飯最怕有人說薄熙來將會東山再起搞政
2012: 貪官污吏倒薄的黑色恐怖籠罩神州大地時
2011: 毛不是純粹原教旨的馬克思主義者。
2011: 山東由來多豪俊,幾多豪傑甘白刃!——
2010: 蜀帖龍: 反對湯唯飾演毛澤東初戀女友
2010: 墓葬和墓碑不會因為要區分而寫“魏武王
2009: 『天涯雜談』女碩士赴加,變冷血狼女
2009: 文革是轟轟烈烈的民主運動,反文革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