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警惕中國社會心態危機蔓延!
送交者: 清涼.爽膚 2014年09月20日17:47:04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從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至2000年,中國人的社會心態總體呈現為對未來抱有樂觀主義的積極態勢。2000年後,尤其2008年後,社會心態中的負面 感受增多,2008年北京奧運會可作為判斷社會心態演變的一個節點。也許是過去忽略了某些東西,很多負面的社會心態我們此前並沒有明顯意識到,而現在一下 子感觸良深,深為所困,所以醞釀出一種整體性的認識:負面社會心態危機蔓延。

最近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很多人在回憶上個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起步階段,那時儘管經濟、個人生活條件並不富裕,但大家都沉浸在相對輕鬆愉悅、對未來理 想憧憬的氛圍中;並且由於當時對文化大革命已進行了深刻反思和批判,人民身上的精神枷鎖砸碎,所以說那個年代令人懷念和嚮往。

上個世紀90年代的基本心態相對平和。鄧小平同志南巡帶來了中國經濟的高漲,所有人都在追逐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沒有停下來、靜下心來感受社會心態到底發 生了什麼變化。無論是生活條件改善的人群(先富起來的人),還是改善相對少的人群都沉浸在追逐之中,對於追逐帶來的後果和差異,沒有直觀感受。大家處於 “瞎忙”的狀態,甚至還樂此不疲,對於階層之間的對立和矛盾尚未有所感知,所以總體來說社會心態惡化還未出現。

2000年後,問題開始出現。一方面,中國社會發生巨大變化,變化帶來的階層間差異為人們所感知。草根階層不滿情緒開始蔓延,對中產階級,尤其對精英階層的憎恨開始增多。

2004年,不和諧之聲初現,我國開始提倡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但那時國家致力於2008年奧運會的召開,當時許多社會心理學專家一致認為中國社會基 本情緒的基調是積極的、向上的。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一洗百年來中華民族屈辱,為我國帶來的機遇有目共睹,對於國家凝聚力和國際形象提升有相當大的幫助。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中,中國政府4萬億一攬子計劃,讓世人感受到了風景這邊獨好,整個社會心態的消極部分被遮蔽。總體上,人們都未嚴肅 意識到中國社會心態的危機和負面情緒悄無聲息的蔓延。

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的喜悅過後,各種不正常社會心理逐漸增多,社會心理學家開始意識到社會矛盾的出現,並指出中國社會心理開始出現消極的心態,比如浮躁、喧囂、忽悠、炒作、炫富、裝窮、暴力、冷漠……

中國人過去保守,不願接受新事物,在今天社會流動的帶動下,對他人、他文化的接受已極大改善;對於個人生活失意變得比較平和,前提是未受到不公平待遇,確 實是自己能力有限;關於競爭意識,敢為人先的意識是30多年改革開放帶來的。改革開放讓中國人的社會心態發生變化……

時不我待:個體病態到社會病態演變原因

從過去某些個體病態到現在的社會病態趨勢的演變,有其社會深層原因。拿焦慮這種社會心態來思考,我們發現,中國現在是“恐慢”:趕超別人,以不被別人趕超 為邏輯。事實上,從1840年西方列強靠船堅利炮打開中國國門之後,中國人的焦慮就開始了,因為我們開始發現我們不如別人。梁啓超、李鴻章、孫中山都是這 種心理,要改造中國,時不我待;毛澤東時代,中國革命的勝利一方面改變中國歷史的走向,另一方面加深了領導人的焦慮,因為他要向中國人民證明選擇社會主義 道路是正確的。因此要趕英超美,“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人何時會焦慮?那就是危機的出現。危機有兩種,一種是通過努力和奮鬥,會化解危機;第二種是已經看到結局,個人能力有限不能化解危機,就只能消極等待。改 革開放最成功的地方是調動了所有人的積極性。但與此同時,與個人利益捆綁在一起的個人壓力,和唯恐被人拉下的焦慮開始傳導到其他人身上。

除焦慮外,現在社會還有很多病態心理,但很多社會病態相互之間很難區分。焦慮和浮躁可以分開,但實際上,浮躁和焦慮又有關聯。有些病態心理之間的含義讓最 嚴格的社會心理學家也很難區分和界定。多與寡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讓社會心理變得積極和健康。從國家層面來看,國家和公眾,以及社會媒介開始對心態失序高 度關注。國家將培育社會心態寫進“十二五”規劃,人民日報更是以《“心態培育”,執政者的一道考題》為題發表了關注社會心態的系列文章,所以這些都是值得 思考的問題。必須意識到的一點是,中國社會的消極心態是伴隨着巨大的社會轉型出現的,這是社會轉型的伴生物。從這一角度來講,造成這些病態的深層次原因就 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其一,社會轉型的速度太快,使得我們對生活改變的期望值越來越高。以個人住房的平米數來看,一些人在十年內完成了從50平米到100平米的轉變,甚至期待 更寬敞的居住空間。社會變遷速度的加快使得我們降低了對獲得改善的滿意度,同時提升了我們的期望值,眼光越來越高,不滿卻越來越深。

其二,改革紅利的不均衡性。先富共富的初衷是:一部分先富,帶動不發達不富裕實現普遍的富裕。儘管可能存在焦慮、物慾、拜金,但是沒有仇富、暴力。為何有 病態心理的出現?原因就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中,人和人、群體和群體間的差異被拉大。富裕起來的人(剛富起來的“一代”),對獲得的財富非常看重,有顯擺 的心態。

其三,社會發展形態的不同。相比歐美國家,歐美老派資產階級也會有炫富,但在公眾場合反而比較低調。他們沒有身份的焦慮感,很悠然、很從容。他既沒有要追 趕別人的動機,也沒有怕被別人趕上的焦慮。我認為這是社會發展的形態不同造成的,中國正在向現代化邁進,而歐洲已到達後現代社會。美國社會學專家英格爾哈 特認為只有我們真正占有物質後,才能生出超越物質的概念。革命中能夠捨命的人往往並不是物質匱乏的人,比如俄國的十二月黨人是俄國的貴族。正是因為對物質 沒有焦慮,所以才能操縱對物質失去的恐懼。

其四,生活態度的不同。西方發達國家的人在很多生活態度上比我們積極、從容,沒有不安和焦躁。

我們的教育必須改變,否則,中國人會成為世界上最物慾、沒有精神追求的人群

我們只是剛剛得到富裕,所以說“貴族經歷三代才可以從容應對”。因而一方面我們要接受三代現實,另一方面我們要重視消極社會心態,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非常重要。怎樣把價值觀中積極健康的心態傳遞給人民,尤其是年輕一代?我認為我們的教育必須改變。否則,中國人會成為世界上最物慾、沒有精神追求的人群。 路透社與艾普索斯民調公司在2010年發布的一項世界上23個國家對金錢態度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第一。其中你認為金錢是否能改變一切?中國占66%,美 國人只有33%。該調查的結論是:看來東亞國家對物質的看重強於歐美國家;發展中國家對物質的看重強於發達國家;不幸的是,中國又是東亞社會,又是發展中 國家,所以中國是第一。如果我們不改變,不重視精神的改造,中國社會的變革和轉型就不會對人類做出精神上的貢獻,只能是GDP的堆積。

200年前的歐洲同樣經歷社會轉型,但有兩個方面沒有我們表現得嚴重。首先,現代化程度是不同的。他們的現代化是原生的,當他們在邁向物質豐裕的過程中, 沒有更富裕的榜樣在前面,不需要趕,他們沒有趕的心態。我們處於起步狀態,趕的焦慮會比別人多。第二,整個西方世界的變遷不同。無論是歐洲、美國、日本都 已經完成變遷,最大規模的變遷涉及到的人口分別是3億、3億、1億,而中國是13億。因此,在中國社會失衡大一點,性質嚴重一點,是可以理解的。社會學家 費孝通先生最早意識到社會心態危機,他在1993年香港中文大學作了題為《中國城鄉道路發展》的演講,首次提出在對生態秩序研究之外,社會學應該研究心態 秩序。他當時提出,中國人能否做到“安其所,遂其生”?必須要意識到整個社會轉型帶來原有社會秩序的猛烈衝擊,以及心態危機。

中國社會只要繼續沿着現代化道路前進,大體實現現代化,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實現相對的公平,我們很多消極的社會心態,如焦慮、浮躁就能夠得到更好解決,實現費孝通先生的“安其所,遂其生”,我們才能解決精神上漂的問題。(轉自凱迪社區)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中共元老評林彪:功勞最大,下場最慘
2013: 不殺薄熙來他東山再起
2012: 真沒想到薄公這麼敢幹,假若他執掌中國
2012: 咼中校:官方主導的反日狂潮失控 被極
2011: 吃了美國飯,屁股坐在美國佬那邊很正常
2011: 嘻嘻和石岩的對詩我超喜歡,每次都細細
2010: 有誰還記得或者知道馬爾維納斯戰爭?
2010: YDX: 韓寒與芙蓉姐姐的區別
2009: 崇毛分子的致命之傷是觀點自相矛盾,出
2009: 華盛頓大學中國政策項目主任和教授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