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凡人》第七章《拿但業-心無詭詐的使徒》(Nathaniel-The Guileless One)(4)
腓力對他說,他“就是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耶穌”是當時猶太人中常見的名字-耶書亞的亞蘭文拼法,也就是舊約中的約書亞 ,其義為耶和華是拯救(“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里救出來”太1:21)。腓力用了“約瑟的兒子”作為耶穌的姓氏-耶穌巴約瑟,(如約1:42節里,耶穌稱呼彼得為西門巴約拿,意思是約拿的兒子西門。在耶穌以及更早的時期,猶太人沒有姓-譯注)來稱呼耶穌,正如他的朋友拿但業可以稱為巴多羅買一樣。在當時人們就是用這樣的方式來辨稱普通的人。(與希伯來文化相比,現代的姓氏也有一些類似處,如Josephson-約瑟夫遜或Johnson-約翰遜等,從歷史的沿革來看,父親的名字演變成姓氏還真不少見-見譯註)。
從腓力的話語裡似可聽出一些令人吃驚的意思,“你想不到吧,那個拿撒勒人,木匠約瑟的兒子正是彌賽亞。”
他的偏見
46節經文讓我們對於拿但業的性格會有個深入的了解。儘管他是一個熱愛讀經而且努力追求神之道的人,也儘管對於神的話語勤奮學習,誠心信靠和樂於委身,但畢竟還是人,所以難免會有偏頗之處。所以他的回答是,“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嗎?”
他本應這樣說,“我讀過聖經,就像彌迦書說的,彌賽亞應當是從伯利恆(彌迦書5:2)出來的,而不是拿撒勒。”也或者會這樣說,“咳,腓力,沒有搞錯吧?彌賽亞總得同耶路撒冷有關啊,因為他要在耶路撒冷掌權啊。”不過他內心深處其實有着一種地域偏見,因此他說,“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嗎?”
這就不是出於理性的推理或聖經的思考,而是出於狹隘或偏執的觀念,顯示了拿但業對於拿撒勒有一種地域上的偏見。事實上,迦拿也同樣算不上是個聲名顯赫的通都大邑,就算到了今天,情形也並沒有什麼大的改變。除非你想要去看看為紀念當年耶穌變水為酒的故址,大概不會有人想要去那兒。迦拿就是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而拿撒勒至少還是地處交通要津,也是從地中海到加利利地區旅人們的必經之地,也是往返於與黎巴嫩和耶路撒冷間商旅的主要線路之一。而迦拿則不然,它只在小岔路上。因此各方面都及不上拿撒勒並不能解釋拿但業的地域偏見,他對於拿撒勒的不認同似乎反映了當地人與拿撒勒之間的某種衝突。
-選譯自約翰 麥克阿瑟《十二凡人》第七章《拿但業-心無詭詐的使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