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Nouwen:Bread for the Journey, April, May, July
送交者: candle 2005年05月11日07:42:57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指向神的路標
我們任何認識神的愛、神的寬宏、神的恩慈、神的赦免?借着我們的父母、我們的朋友、我們的老師、我們的牧者、我們的配偶、我們的子女--他們都向我們揭示神。我們了解他們,因此知道他們只能揭示神的一小部分。神的愛勝過他們的愛;神的良善勝過他們的良善;神的美勝過他們的美。
剛開始,我們會對這些人失望。我們一時以為他們會給予一切所需的愛、美、善。漸漸的,我們才知道,他們無非是指向神的路標。


神的寬宏
神是富足的主,不是匱乏的主。耶穌用很多餅餵飽眾人,而且剩下十二筐的零碎(約6:5-15),祂也讓門徒捕了很多魚,船幾乎要沉下去(路5:1-7),這一切都向我們顯明了神的富足。神給的不僅足夠而已,祂給的遠超乎夠用:更多的魚和餅過於我們能吃的;更多的愛,遠超乎我們敢求的。
神是慷慨的施予者,但是我們要全心、全力、全意愛神,才能目睹、得享神的寬宏。我們若說:“主啊!我愛禰,但是禰先要想我表示禰的寬宏。”就仍然離祂甚遠,經歷不到神真是要把生命與其豐盛賜給我們。

施有時,受有時
分辨何時要發揮注意力,何時要接受注意,是很重要的。我們通常只付出、付出、付出,不求任何回報。我們會認為這是寬宏、甚或英勇的標誌。但是這無非是以驕傲逞的態度說:“我不需要別人幫助,我只想付出。”當我們不斷的付出,卻不領受,很快就會油盡燈枯。只有細心注意自己在身體、情感、心理、屬靈上的需求,我們才能一直喜樂地付出。
施有時,受有時。兩者要等量齊觀,才能活出健康的生命。

施與受的尊貴
“沒有人過於貧窮,以致沒有可給予的;沒有人過於富裕,以致沒有可領受的。”若有人想要投身和平工作,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這段話是有力的指引。若把世界劃分為兩個陣營——施予的與接受的——和平就永無指望。人真正的尊貴在於付出,也在於領受。不論是個人、國家、族群、宗教團體,都是如此。
真正的和平跡象在於施與受的不斷交流。我們付出的時候,絕不要忘記問自己:我們付出,但可以從對方領受什麼?我們領受的時候,也絕不要忘記問自己:我們領受,但可以給對方什麼?

領受之重要
領受通常比付出還要困難。付出很重要:付出洞見、付出希望、付出勇氣、付出諫言、付出支援、付出金錢。尤有甚者,付出自己。沒有付出,就沒有情同手足的交誼。
但是領受也一樣重要,因為籍這領受,我們向給的人表示,他們有禮物可饋贈。當我們說:“謝謝你,給我希望;謝謝你,讓我實現自己的夢想。”對方會覺得自己所贈予的既獨特又珍貴。有時,給的人只能從領受的人眼中看出自己所擁有的恩賜。


敢於倚賴
如果有人送我們一隻手錶,而我們從來沒戴過,這不能說我們真正接受了那隻表。如果有人替我們接受了那想法。如果有人替我們介紹一位朋友,而我們卻不理不睬,這位朋友會覺得自己受冷落。
領受是門學問。領受,意味着容許別人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也意味着我們敢於倚賴別人。我們能有內心的自由說:“沒有你,我就沒有今天。”從心底領受,是謙卑與愛的表態。很多人受創至巨,因為他們付出的沒有被接受。讓我們作個會領受的人吧!


以傷口聆聽
與受苦的人深相契合,不見得一定要談論自己的苦難。談論自己的創傷,對正在痛苦當中的人沒什麼幫助。負傷的治療者聆聽受苦的人,卻不談論自己的創傷。當我們經過痛苦的低谷,就能以愛心全神聆聽愁苦的朋友,卻不提說自己的經歷。通常,最好不要讓受苦的人把注意力放在我們身上。我們要深信,敷過的傷口能讓我們全心全意聆聽別人的苦,那就是醫治。

先料理自己的傷口
我們自己的孤單、憂愁與恐懼可以成為別人的祝福,特別是在我們受到好的照料之後。只要我們的傷口仍然淌血未癒合,就會嚇走人。但,當別人細心照料我們的傷口之後,傷口就不會再嚇倒自己或別人了。
當我們體會,別人與我們同在,可以是醫治的經歷,也就能發現自己的醫治恩賜。我們也能藉着傷口與受傷的弟兄姐妹進入更深的契合。

時間如何治癒傷痕
“時間會使傷痕癒合”。人常這麼說。如果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們會逐漸忘記受傷的傷口,好像什麼也沒發生的活下去,那就錯了。那不是真正的癒合,只不過是忽略實情。然而,如果“時間會使傷口癒合”的意思是說,在艱難相處中依然不輕易分裂,使雙方更了解彼此是如何受傷的,那麼這句話就屬實了。“時間癒合”不是指被動地等待,而是積極地處理我們的痛苦,並且相信我們能夠寬恕、能夠複合。


負傷的治療者
無人得免受傷。我們都是受傷的人,身體上、情感上、心理上或屬靈上。主要的問題不在“如何隱藏傷口?”讓自己不難堪,而是“我們的傷口如何為別人所用?”當傷口不再是羞恥的源頭,而變成醫治的源頭,我們就成了負傷的治療者。
耶穌是負傷治療的主。因祂的傷痕我們得醫治。耶穌的受苦與死帶來喜樂與生命。祂的卑微帶來尊榮;祂被棄絕,卻因此建立了愛的群體。身為跟隨耶穌的人,我們也可以讓自己的傷痕成為別人的醫治。


個性為主所用
我們的個性——無論是浮躁、沉着、內向、外向——都已經定了型。不過,我們每天如何“利用”自己的個性卻變化多端。若注意聖靈在心中的帶領,就能漸漸學習如何使用自己的脾氣,塑造美好的品德。浮躁的個性可以為天國大發熱心,沉着的個性可以在危機中鎮定自若;內向可以加深生命的反思,外向能發揮有創意的事工。
我們要把個性當作是神的恩賜,用來幫助我們使屬靈生命更深遠。

被交付
耶穌被交付給世界。祂蒙揀選、祝福,然後被破碎,交付世界。耶穌的生與死就是人的生與死。神的愛子從太初被揀選,在十字架上破碎,以致祂一人的生命卻能倍增,成為世世代代、各地各方人的生命之糧。
我們身為神的心愛子女,要相信自己的渺小生命也被神揀選、祝福、破碎、交付別人。我們也要成為世人的生命之糧。我們的破碎若置於神的祝福之下,還是能世世代代結出果實。這就是眾聖徒的經歷:死了,卻仍舊活在後世人的心裡,這也能成為你我的經歷。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跟思齊聊兩句:信心軟弱還是心地剛硬
2004: 基督教要道初階 卷下第21課 洗禮
2002: 從信息角度看創世紀開篇
2002: 高大安:衝破怪圈見真實(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