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ZT]唐崇懷: 信心的話、知識的話、智慧的話
送交者: 誠之 2007年10月31日03:44:14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信心的話、知識的話、智慧的話
------教牧信息的再思
作者:唐崇懷

一、 引子

在教牧證道的運作中,講台上所發出的信息一般都會被教會和信徒認定是神的道。正因為這緣故,講台的事奉一般都被稱為證道或講道。但這"道"到底包含了什麼呢?今日有些教會根本着對聖經文字或原文的一些了解和發現,擅自將神的道分辨為口述的話(rhema)和原形的道(logos)。更堅持講道應注重活潑的話,放棄道的深沉思考和道的傳統的宣告。這正是本文反思的中心。

二、聖經中話和道的釐清

1. 聖經用詞的解析

無可否認聖經中希臘原文Rhema一字多數指口語的講述。但很明顯的,當聖經講述到道的作為時,並未將道看作為抽象沉冗無能的言語,何況我們所熟悉的希伯來書四章12節中所說的那活潑、有功效、比一切兩刃的利劍更快的 “道”和那叫人得重生的不能壞種子---上帝活潑長存的“道”,二者都用Logos一字,不用Rhema一字。為此,可見若單以聖經的用字作為信仰和神學理念的根據,難以推卻斷章取義,另有私心之嫌。

2.  福音派分歧的緣由

五旬節教會和靈恩運動雖常引人非議,然而在教會及神的救恩歷史范籌中,沒有人可以輕忽他們所得着的厚恩和憐憫,都是神賜教會的另樣恩典,為要成全聖徒堅立教會。這些現象大致上都可說是可接受也是可喜的。因為無論在聖經或在教會歷史中,這些都是神作為的見證,它亦為教會帶來了不少的祝福和復興的景像,是神大能活力的印證,也是神眷顧祂子民的明證。

主流教會為何對五旬節和靈恩運動多有異議和抗拒,其中原因未必都是對他們異樣的運作方式反感,而是因為這些運動,如同任何改革更新運動一樣,它們都常會在運作以外去尋找他們的理論根據。五旬節教會和靈恩運動在這件事上也常會尋找聖經里的經文或教訓作為他們的信仰、教義和運作基礎。這麼一來他們就難免容易存着求證心切的態度,而曲解或誤解聖經的真理和教訓。這正是一般極端之淪為異端的途徑過程:將聖經中的陳述
(De????ion)當着教義的必然(pre????ion)。 硬將神的道分為Rhema 和Logos正是這些實例之一。因為這麼一來,他們就是無形中利用了聖經的陳述和特例,作為信念的自由和理論平台,更進一步的以自己對聖經經文的局部或片面理解來提出和堅持自己的創意解釋,再定章立義,自成一戶、分裂教會,真是可惜。

3. 聖經真理的肯定

其實教義的奠定, 一般看來雖像是教會裡人的運作,但它仍然是聖靈在教會有機性前提下活潑運作的肯定。為這緣故,我們的信仰和教義雖是穩定不變,但絕非是死板陳腐。福音教會都會以初期教會第一至第五世絕大公議會的教義議決為正統信仰的衡量標準。但本乎十六世紀宗教改革的驗證,我們看到教會在神的保守和引導下可以,也必然不斷的本乎聖經和聖經的解讀更新自己(Semper Reformada)。這是正統教對福音的委身,也是福音教會不變的態度。

福音教會的立場非常明顯,就是在解讀聖經時,毫無保留的將自己委身於“以經解經”的原則中。這原則的實際運作就是說是在解經時,信徒應當以對聖經各部的理解來解讀全部的聖經,更以整部聖經的領悟來解釋各部各節。只有在這種的信念中人才不會走差,也不會輕易的以個人的經驗和局部的見解、亮光和發現來奠定信仰和教義的基礎,將“道”分為冗沉和活潑的類屬層次。

聖經里的道在人的語言中,也在人的講述中傳遞了給人,成了人腳前的燈和路上的光,給人及時的幫助和引導。然而那安定在天的道卻不會以個人的理解和體會來帶領教會和神的全體子民。人也不能以所得着的話(Rhema)來比作神的道(Logos),因為叫人重生是道,不是話[1]。為此,對主流教會來說,若真要將神的話以"道"和"話"來分,那麼我們只能說"話"是神給個人的亮光和啟導;而話的應用仍得遵照聖經來制約,規範和指引。因為我們的神是活的,更是長存不變的,祂的話是靈,也是生命(約6:42),祂的道是活潑永存有功效的。(來四:12)。

三、教牧的講壇關切

1. 靈恩派和五旬節教會的誤解

在靈恩派[2]和五旬節教會的體系中,根據林前八12將教牧講壇上的證道內容分為三類:信心的話(word of faith),知識的話(word of knowledge)和智能的話(word of wisdom)這三個詞都可在聖經上找到,可惜的是因他們本乎對Rhema的解讀提供了和傳統和主流相異又不相稱的意義,大有誤導之嫌。

a. 講台上信心的言語

這些派系人的講壇信息曾有一段時期特別注意個人信心的訴求(faith claim),此乃源於五旬節第一波的教牧,特別以哈金(K. E. Hagin)、肯恩(E. W. Kenyon)為首。認定只要以強烈的信心,向神迫切祈求,神必然會將各樣的恩賜,特別是財富等賜給求告祂的人。哈金提出蒙恩的四原則:說出來、使出來、領受到、傳出去(Say it, do it, receive it; tell it.)。這種理念發展到最後竟成了成功神學(Theology of Prosperity)或財富神學(Theology Wealth)的本源。以聖經的話是神當面的應許,講道時應教導人向神訴諸苦情,追討應許,效法古人的信心成果。

他們更一步的以同節經文堅持知識的言語為理解某種特殊事情的鑰匙,是至上的聖經的解讀性知識,它也是聖靈的特別恩賜。

很明顯的,這誠然是以人為本的講道。他們的講壇內容只是借用現成聖經中的一段文字為跳板,又以個人經驗為根據,啟發人對盛世的渴慕,並鼓吹人的信心,作為討神的歡喜的工具。他們將神視為完全被動,無尊無榮的奴僕,任人差使。歸根究底,對他們而言,講道的要訣就是要挑起人的內在信心,讓他能用信心,成就神的工作。

b. 講台上知識的言語

這些人又進一步的以林前十二8經文認定聖靈會將知識的言語賜給某些人,作為理解特殊事情的鑰匙,是至上的聖經解讀性知識,也是聖靈的特別恩賜。

所謂知識的言語就是他們所特別注重,聖靈給人的“一句話”。[3] 這句話是神給人的個人引導。對教牧來說,當教牧得着了這句話,他就是蒙聖靈賜祂知識的言語。在靈恩派和五旬節教會的圈子裡,知識的話可以由讀經、作夢、或異象,或頓悟中得着;也可在日常生活談論中開了竅,憶思往日由聖經經文所得的啟示亮光。所以,對他們來說,“這一句話”非常重要,其信息權威可與聖經的話同等或更高。正為這緣故,五旬節和靈恩派常將教牧的權威絕對化,不可責疑。

很明顯的,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人的宗教生活中,奇異的亮光和感受未必都是從神而來。異教徒,精靈學者和通靈的人亦會有不少這種經歷。從精神醫學和教育心理學的觀點來看,人的腦神經大至有八成還未受用,所以頓悟可是人的常情。為此在教牧事奉的過程中,我們應注意事奉和事工的情感和信仰心態。免得淪於神異經驗和精神運作的陷井中。

神給教會的這本聖經都是神所默示,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為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善事(提後三15-16)。 既是如此,那麼我們為何要輕易放棄這確實的恩賜去追求那些無定不實的糠粃。聖經中知識的話是由的信心和信仰作發出點,接着也因人對神真道的思考和研討而入門登堂。這才是主的善良、忠心,有見識僕人的標記。我們總不能天天求一句話,因神所應許和賦予我們的,不是一皮袋水而是源流不息的活水江河,由腹中流出,直涌到永生。所以講台的證道不應以個人見證和個人體會來作為信徒生命和生活的導向。

c. 講台上的智慧的話

靈恩派和五旬節教會對智慧的話又有另一層的誤解。他們把它看為一種特別高超的啟示,是神所賜給他所眷愛的人的一種完美無疪的啟示,向他開啟神的奧秘。得着這啟示人可作先知講預言,宣告神心意中 “必要快成的事。”他們時時以這智能的話作為至高無上,帶有絕對權威的宣示(宣告),其份量甚至可以高過於聖經權威。對他們來說,智慧的言語超過了知識的言語,是作先知和使徒的印證,也是教會信仰路線的導向。在五旬節教會和靈恩派的圈子裡,這是無上尊榮的恩賜和地位,教會也以此奉立人為先知、使徒,也是他們自稱為使徒教會的原因之一。

其實,深層一點的觀察和分析,我們不難能看到他們的致命點。當人登上這個地位時,不論他們過去是多少謙卑和順,但在歷史的例證里,讓人看到的卻是這些先知的日後的殞落和他們預言的落空。因此,當人不再尊重聖經經典性的絕對性時,等着他們的只是那無可救藥的失落和敗壞。彼得的醒言警語正是對他們的當頭棒喝,因為當神顯出祂的大能和信息時,這些人只得轉過來吃自己所吐出的;妄說預言的人、不以神的道為本的,它們的結局必是自己的不潔;就是洗淨了還得回到泥里去輥(彼後二17-22),何等可憐。有些靈恩派的人,靈性和生活脫節,就是有多次被“道”“擊倒”、“聖笑”等特殊經歷,起來後,生活行為依然故我,真是令人痛心。

2. 福音派歸正神學教牧講壇的要訣

主流福音派對講台信息的尊重是無庸置疑的。宗教改革時布靈格(Bullinger)曾明確的宣稱神的道就是神藉福音使者在講台上宣揚出來的話。為此,在歸正神學的證道神學思維中,神的道就是被宣揚的道。福音派之所以被稱為福音派,原因乃在於他們的教牧在講台上只講述福音----神的道; 他們的教會是傳福音的教會。其它的,不論禮式儀文、見證音樂等只能是繞着道的宣揚的輔助運作,沒有道的傳揚就沒有神同在的印證。在此我們大致可以看到歸正教會講壇的幾個要訣。

a. 神的道是絕對以神本的

我們的神是樂意將自己啟示給人的神,所以當神差祂兒子耶穌基督到世上來的時候,他是以道成肉體的樣式到來,目的乃是要對人說話,讓人因這道可以知道何謂道路、真理和生命,能來到父神面前(約十四:6)。神的道是出於神,本於神也得回歸於神 (賽五十五10)。這道在宣揚的過程中叫人接受救恩,生命得着飽足,生活得着充實而享受作神兒女的豐盛生命。總之,道是教牧一切事奉和事工的總歸。

b. 道的體現和臨在

我們的信仰肯定了神的超越性和臨在性(transcendence and immanence of God)在耶穌道成肉身中的體現。這體現又在神的特別文載啟示中以默示的運作,體現在神所賜給教會的聖經。換句話說,聖經是神道的載體,說的明確一點,聖經就是神用人的文字講述的道,我們只能藉着聖經了解神的心意和諭旨。聖經正是將神這超越又臨在的『道』帶給我們,讓我們在閱讀和解析中,在聖靈的引導和感動下可以進入真理、認識真理。我們也以神道的默化領悟神的心意,並可在適當的時候,在講台上,本乎神的名將這道傳揚出來。

為此, 教牧在以祈禱傳道為事的架構上,就得細心查考聖經察看那晨星的出現,作無愧的工人,絕不可隨意解說神的道;並將所交付我們那純正言語的規範交付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這是講壇事奉的要訣──借着敬虔的讀經禱告,將從神領受的道,本乎聖經分給信徒,建立德行。因為神的道的臨在只體現於它所賜予教會的這本聖經和本乎聖經的宣揚中。

c. 講壇信息中道的三種體現模式

前文所述林前十二8-9中的信心的言語,知識的言語和智慧的言語,在歸正神學的以經解經的架構中的解讀,帶給我們的絕不是靈恩派和五旬節教會的那種人本、主觀、利己性的狹隘理解。相反的,歸正神學從聖經的整全啟示和保羅神學的架構中,看到神的道在傳揚中含蘊了三種體現的形態:

i. 道的知識言語形態---知識的話
在歸正神學的以經解經的架構中,這“知識的言語”應當是指神的普通啟示和對普啟的正確解讀。講壇信息不能離開神的普通啟示。普通啟示就是神的創造作為和祂在人類歷史過程中的蹤跡。人在神作為的感召上不但可對神產生讚嘆,也啟發而起敬畏的心。我們的問題乃在於沒有聖靈的感動和教牧的解說,我們不但不能明白,更常會誤解和誤用神的在創造和歷史中的作為和普通啟示。

正為這緣故,講壇的信息乃是教牧本着聖經看察驗解經,藉由這些普通啟示而得的知識,並將一般知識在聖靈的帶領下融貫理解,讓人可以因此得到神的感召,來敬奉這位又真又活的神。

所以講台上的信息,不能胡塗,更不可胡鬧,信口雌黃。應當循規蹈矩,文雅可人,有聖靈的膏抹,將一般啟示中的知識,藉着聖經的啟導轉化為神所賜的真知識。

ii.道的智慧言語形態---智慧的話

聖經中所說的智慧和一般的智慧不同。智慧在聖經中含有兩方面的意思:智慧是神道的人格化,帶有人格性的本質在呼招人;智慧也是一種生命的體現,不但叫人親近神、敬愛神,更讓人了解神的心意、活在祂的旨意中,支取和見證神的智慧,大能、全在和正義。有智慧的人不是為已而活,而是為能將自己當作活祭獻給上帝,為神而活。

換句話說,教牧的講壇信息應本乎聖經的啟示,將神的心意傳遞給人。這智慧的言語的果效是使人能謙卑、溫和、忍耐、順服,剛強、善良、信實等聖靈的果子。有了智慧的言語,才能本着神的默示,領受得救的智慧、謙卑領悟和體會福音的奧秘就是基督;更能剛強獨排眾議的只知道基督並祂釘十字架,傳揚祂,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可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西一28)

iii. 道的信心語言形態---信心的道

人的敗筆常是以自己為出發點,接着以自己為中心來達到以自己為本的人生目標。當這種模式應用在宗教上時,人的一切就無可救藥的敗落了。當講壇的信息目的只是挑起人的信心(自信心),又以人的信心當作信仰時,神只是一種信仰的象徵性標記。如此一來,信仰也就成了一種宗教心理。那麽,證道和輔導、宣道和社工也不過只是大同小異罷了。

其實,講台的信息目的是信仰的宣告、闡解和感召;不是啟發信心和聽道者的自信機制,而是宣告神的諭旨和真理的釋放,讓人服在神面前,認罪悔改,歸向基督。為此,信息的內容應是信心的道(羅十8),這道就是神讓人可以來到他面前思考基督,接受基督,信仰基督。彼得之所以被稱為彼得的原因,就是在於他在耶穌面前有對基督信仰的宣告。

林前十二9的信心常被人誤解為彰顯恩賜能力的信靠作為,但在語境和文脈的察驗下,這里的信心應以信仰作解。因為沒有信仰的信心只是一種以人為本、主觀性、適時性和暫時性的意識心態。真有這種信心的人,就算能行異能、醫治疾病,能排山倒海行作大事,至終還不是形如鳴鑼響鈸,於人於已無益。唯有出於對基督信仰的宣告的信心,才能使人得生命,並因信基督而活;可在神前稱義成聖,得蒙保守直到基督的日子;能與神同工,行完當跑的路,成就從主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徒 廿24)。

五、結語

本文開始針對當代靈恩運動和五旬節教派對神的道的闡解作了一些教牧性的反省,目的無非是為釐清道和話的同異,並本着聖經真理駁斥那些妄自解讀聖經及貶低聖經權威的人。接着從教牧講壇的關切來評論靈恩派,五旬節教會以及那些有形無形在這些思維架構中陷入人本模式的聖經理解中的教牧,最後才本乎聖經來闡解歸正神學體系中講壇事奉和事工的關切要訣。
很明顯的,在整個反思的過程中,我們所得的結論是教牧的講壇事奉和事工不當以個人的主觀、主觀經驗和利害關係為根本,相反的應遵照聖經的教導按正義分解真理的道。
美國、洛杉機 2005.11.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筆者如此說活乃假設循五旬節和靈恩派的解經原理,以聖經的文字為至高權職。就是在他們的釋經架構中,我們仍得將Logos作為比Rhema更大更力,因為Logos含隱了Rhema,而Rhema是由Logos而來。其實在歸正神學的思維中,Logos和Rhema無別,都是人的語言來描述神的心意,換句話說,就是接受五旬節派的立場,我們乃要承認神個人的引導絕對不能越過神的救恩啟示和聖經的經典性權威。如此我們才不致於落在以個人靈感和經驗來取代聖經的啟示靈感,並在聖經以外另立權感。

[2] 靈恩派本為五旬節教會的一支。本來應稱為靈恩運動較為合理,因其本源就是一種運動,但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因為過份標榜靈恩和他們獨有的恩賜和表現強調神跡、 異能、使徒和先知預言等恩賜,結果除了主流教會的疏離外,亦受到五旬節教會的反感和反彈,結果不得不自成一派,本文是本乎這種發展,視靈恩運動為靈恩派。

[3] 這是一般信徒靈修時的態度。雖不能說是完全錯誤,但從神學聖經論的本質來說是一種不健全的信仰。雖然我們需要神日日和步步的引導,但神的話不但是腳前的燈,它異竟是路上的光。神的道雖然對個人有特殊的指示和引導,但這絕對不能離開神整全的真道。 近日來,以台福神學院院長劉富理牧師的讀經慣例:向神每日求一句話運動為例,說來雖是非常實際,但從信仰的整體來說可真有斷章取義之敗筆。因為每人一句,而句句不同來作方法引導時,教會豈不爭吵分裂才怪。這種超主觀性個人主義的聖經解讀都是靈恩派的根底。不應鼓勵。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AMISH事件的震撼(八)
2006: zt愛一個人可以不必說出口
2005: 彩虹之約精彩網文回顧90:胡思亂想
2005: 彩虹之約精彩網文回顧91:讀你千遍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