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因明看神系列之一——思考神、經歷神
送交者: 問問問問問 2010年04月29日11:49:22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這篇文章討論的主題是如何認識神。需要首先說明的是,這裡我採用了神的名詞,是為了方便基督徒朋友閱讀。但是這裡的神,是泛指終極真理而言。當然對基督教朋友來說,這個終極真理就是三一神。

如何認識神?有兩種途徑。一種途徑是思考神,一種途徑是經歷神。從人的理性出發,通過理性的方式研究經典,從經典文字中認識神,此之謂思考神。這是認識神的一種途徑。另一種途徑是親身經歷,這種經歷是不可言傳的,按照基督教的說法,是跟神一種屬靈的接觸。我相信在基督教里有點功夫的朋友應該明白這是怎麼回事。這是認識神的第二種途徑。

這兩種途徑哪一種高?後者高。其理論基礎何在呢?讓我從“認識”上娓娓道來。

我們知道,人的主觀意識和客觀環境一接觸就產生認識。我們可以把主觀意識比做一把尺子,而客觀環境比做一匹布。那麼主觀意識對於客觀環境的認識就可稱之為“量”,正好比尺子量布。

有兩種量:一種是直接印象,比如說我們看見一個西瓜,這個西瓜什麼顏色、什麼形狀、多重、什麼味道等等等等,所有信息綜合起來給我們一種西瓜的印象,這叫現量(現實印象)。

如果路人甲沒見過西瓜,而是聽路人乙說西瓜大概是綠色的皮,皮上有花紋,比白蘭瓜大一點,味道跟糖類似,水分象梨一樣多,等等。如果精細的話甚至可以給出西瓜的化學成分。則路人甲雖然沒看過西瓜,對西瓜也有個大約的認識,因為這種認識是從比較分析而得,故稱比量。

現量和比量相比,現量遠比比量要深刻。譬如路人甲沒有吃過西瓜,那麼即便他把西瓜的化學成分寫得清清楚楚,也絕沒有吃過西瓜的現量生動深刻直接。那種啃瓜皮吃的臉上趟汁的感覺,更是化學分析所分析不出來的。

我們從思考中認識的神是比量,而從經歷中認識的神是現量。所以“經歷神”是比“思考神”更高的認識。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常說,理性是局限的。到底局限在哪裡呢?就局限在這裡。因為理性所得的永遠是比量。而這個世界很多東西是超越比量不可從比量獲知的,比如藝術、詩歌等,當然還有神。神不可以邏輯分析得到。這就是佛經上所謂的“不可思議”(不可思維不可議論),又說“言語道斷”。

可是從另一方面說,現量雖然高於比量,卻不能違背比量。好比前面講的路人甲,聽路人乙用語言描述過西瓜(比量),今看見路人丙手裡拿個東西,皮是黃的,形狀長而且彎,則可從比量斷定此絕非西瓜,又因跟香蕉的比量類似,故信其為香蕉。由此可知,比量也有比量的作用,並不能一概否定。就好比兩層樓,以比量的第一層為基礎,建立第二層的現量。

很多基督教朋友在這個問題上出了偏差,他們常用現量來否定比量。比如說,沒有聖靈做工人不可能認識神。這就是用現量來否定比量。所謂“聖靈做工”,這是一種親身經歷,是一種現量。但現量不可以跟比量相違。好象前面說的路人甲,通過比量否定了路人丙手裡拿的“假西瓜”。而路人丙則斷言此為西瓜,理由是“沒有西瓜大嬸的引導你怎麼能認識真西瓜呢?”豈不荒謬?

得罪地說,用現量來否定比量,是歷史上問題信仰的拿手絕活。一貫道常標榜神童做詩,某某功最擅長講打坐中的異像。我當年跟某功弟子交流的時候,最常見的回答是:“要用先天的純真去讀經”,“要一個猛子扎進去”,“梨子的滋味要親自嘗嘗才知道 ”,又講種種治病的見證,此種皆是用現量來掩蓋比量排斥比量。今天看到基督徒朋友也勸我放下理性的武器,排斥比量而一味張揚現量之妙境,不禁啞然失笑。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9: ZT 關於Heidi Baker
2009: 關於我這個heidi baker
2008: 王力雄:上帝不再寂寞?
2008: 我現在看見春天的花卉就發呆
2007: hebai,上帝絕對是不好哄騙的,因為神無
2007: 教會中的人大多都沒搞清楚什麼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