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奇异恩典
万维读者网 > 彩虹之约 > 帖子
书介:《按部就班:平信徒如何得到神的引导》
送交者: 诚之 2008年06月12日06:54:28 于 [彩虹之约] 发送悄悄话

书介:《按部就班:平信徒如何得到神的引导》
Step by Step: Divine Guidance for Ordinary Christians (Resources for Christian Lives)
By James C. Petty

作者:Raymond Cannata 牧师 (Redeemer Presbyterian Church of New Orleans)
诚之获作者授权翻译(请勿任意转载)

“神对我一生的旨意是什么?”作为跟从耶稣的人,我们渴望有一个清楚的答案,这也是本书讨论的起点。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答案是清楚的:“神的旨意就是要你们成为圣洁”(帖前4:3),但是要把这么广泛、概括性的陈述,应用在我们生活具体实际的决定时,却是极具挑战性的,甚至会令我们感到困惑。我们在一些重大决定,诸如与谁结婚,上什么的大学,从事哪个行业,或者加入什么样的教会,如何得到神的引导呢?还有每天的闲杂琐事,诸如选择衬衫,打什么领带,在哪里享用午餐,以及怎样利用我的修闲时间,又怎么说呢? 我们如何让圣经中所显明的神的旨意和日常生活中的决定,发生关联呢?本书就是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的。作者将本书的十八章分成四部份:神的引导的应许,认识神的引导,经历神的引导,以及寻求神的引导。前三个部份将“引导的神学”(the theology of guidance)加以展开(11页),而第四部分是个案研究,说明如何运用七个步骤做出明智的决定。

第一部分:神的引导的应许

第一章(“神会引导我们吗?”)讨论从神而来的引导的必要性,特别是在现今世界中,做决定是很复杂的。这是个非常实际的问题,了解神的旨意绝不只是纯粹的理论探讨。“当我们寻求神的引导时,我们不是像个学生安稳地坐在图书馆,思索人生的重大问题……我们更像个飞行员,试着让一架满载乘客的商务客机着陆。对一个飞行员来说,即使是最好的飞行员,最迫切需要的是了解当时的方位、气候、能见度,以及当地的空中交通状况。 想到与控制塔台的通信也许不可能、不可预测、不清楚,不只是会令人感到不安,简直就是一部恐怖电影的题材……我们与人的关系,我们的工作、健康与安全,有可能因一个错误的决定而受到影响”(18页)。家庭、职场、经济和我们的文化道德风尚上的改变,都强调引导有其必要性。虽然已有许多基督徒领袖和作者提到这个议题(作者在他的研究中评论了三十五本有关神的引导的书),大多数人是“用非神学的方法,论及他们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们的书并未提供圣经的严谨研究,也没有深度触及更广的神学原则。”(26页)。作者显然有意填补此神学空白,且不忘同时处理这些实际的问题。

第二章提到“神如何引导我们?”并比较“关于神如何引导我们的三个主要学派”(29页)。
20世纪最普遍的观点认为:“神对每个基督徒的人生有一个具体明确的计划。神的引导就包括认清那个计划”(29页)。这个计划是通过仔细观察“环境、属灵的感动、内在的声音、个人心思的平安,以及他人之劝戒的组合”(30)来辨识的。虽然神主权的旨意必然包括我们生活的细节,这个观点的提倡者“嵌入一个隐藏的前提——如果有这样的计划,神要我们知道它,也会启示给那些寻求的人,[而且]神对每个人生命中主权的计划,是为了给个人作为引导的来源与模式”(30-31页)。我们可以知道这个计划,如果“我们的日常生活状况……与内在圣灵的感动以及神的话一致的话” (31页,引述F. B. 迈尔)。

第二个观点,“传统灵恩派观点”,与第一个观点类似,但主张“神直接、口头地与个人、家庭和教会对话,让他们知道祂对他们的计划”(32页)。

相对于这些看法,第三种观点被称为“智慧的观点”(33页)。此观点认为“虽然神对每个基督徒有一个独特的计划,但这个计划是绝对隐密的”,而且“神的引导与辨识这个隐密的计划,并且用它来作出决定无关。”(33页)。这个智慧的观点主张,神给我们对事物的洞察力(insight),好让我们用神启发的智慧来作决定。

第三章(“神的引导与神的应许”),作者问到:“创造天地的全能上帝,真的应许为祂的被造物提供引导吗?(37页)。他提醒我们:“我们的宇宙如此浩瀚,每个银河系(许多都含有亿万的星球)只相当于地球上的一粒沙土”(38页)如此浩瀚宇宙的创造者,怎么可能会关心我们生活中的闲杂琐事呢?

然而,圣经的回答(诗篇8:3 - 4)是:神的确眷顾我们!并且神的确为我们提供个人的引导。作者在这里很小心去避免二个极端。一方面,我们不应该像异教徒一样,“神化”神的旨意。然而,作者强调,“神不只是启示祂一般性的心意,然后随我们自然与其联结,或实用性地计算最有益的结果”(41页)。神的确会亲自为信徒提供引导。第三章的其余部分,暂时回避讨论神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而是集中讨论圣经怎样描述神在救赎历史各个不同的阶段(犹太民族的祖先,律法之下,诗篇和先知书,福音书中,和五旬节以后),如何引导和带领祂的子民。在本章的结尾处,作者对罗马书12:2作了一个简短的评论,作者暗示这是他要走的方向: “了解神的旨意是心意更新变化的结果……神的确对我们维持一个观点,就是要去察验和分辨神的旨意。这种知识不是幸运签饼,而是一种教育(48-49页)。

第二部分: 认识神的引导

“神的引导和神的计划”是第四章的标题,它对准圣经上神的眷护(God’s providence)的教义。
作者引用古典改革宗神学对神的旨意的两个面向的区分:神的计划──或祂“预旨的旨意”(decretive will),与神的诫命──或祂“告诫的旨意”(preceptive will)(56页,参考查尔斯•贺治)。圣经常常使用 “神的旨意”这个词,提到祂主权的计划。涵盖的经文包括弗 1:5, 11;雅4:15;罗15:32;与彼前 3:17。对信徒而言,神的主权的真理是令人鼓舞的,因为它向我们保证:(1)“神确实对你的生命中有一个特定的计划,(2)你人生的每个事件和选择,都不可抗拒地、且主权地在每个细节中实现出来(59页),也就是说,你不可能错过它! “对在基督里的人来说,只有一个计划,就是计划A”(59)。没有计划B。作者考察了圣经对神的主权的教导,论证神对环境(太10:29 – 31;创50:20)、好人,义人、歹人和政客(箴21:1;罗 9:17;徒2:23),以及救恩与审判(弗 1:5;约15:16;约6:37, 39;罗8:28-30)的掌管。

在整个考察中,他谨慎提醒我们神的主权的真理,在信徒的生命中应如何起到谦卑和敬拜的作用,而不是要给我们一个不负责任的借口。他也主张,神的知识是参透一切的, “这种未来的知识,为了我们自己的好处,并没有给予我们……这些资讯会伤害我们。我们无法处理这么毒的东西(71页)。 我们不可能在下决定前认清不可测的神的主权计划,我们也不应该尝试。 我们必须作的,反而是“努力找出适用于我们处境的圣经原则”(75-76页)。我们必须搜集做出智慧决定的必要资讯,然后作出决定;此决定会被我们对神的眷护的认识所强化。神的眷护就像“我们作决定的护栏。我们在巨大的生活中奔驰,经常要面对各种转折与崎岖。然而,我们可以有信心,神已经为我们设立了生活的界限。尽管我们会面对许多危险,也会做出许多愚蠢的决定,祂还是会用祂的双手,小心地托住我们。 要到天上,我们才会知道,我们有多少次碰撞到神计划的护栏,也被祂恩典的心意所保护。”(77页)。

圣经也使用“神的旨意”来指神的诫命。因此,第五章谈论“神的引导和神的道”。神的道德旨意已经启示在圣经中,期望我们遵行。作者引用了许多经文,包括帖前4:3;彼前2:15, 太6:10,与约4:34。他强调圣经的全备性,说到:“祂的道(圣经)是完全的,充分的,好让神的每个儿女完全有能力,完成他们的信仰与生活(88页)。为回答那些主张“在圣经之外(并不与圣经有矛盾),神透过一些诸如生动的影像、异梦、特殊的环境,以及主观的平安感,启示祂的具体旨意” 的人(90页),作者论证到,这些“是神的眷护的工作,而不是祂旨意的启示”。“虽然他们本身不构成神的引导, 但它们提供神的引导的处境”(90页)。惟独圣经才启示了神的旨意的准则。我们所需要的,不是新的启示,而是将神在圣经所启示的祂的旨意,应用在我们自己具体生活情境的智慧。

第六章 察验“神的引导和‘神对个人的旨意’”。此概念在一般基督徒的教导上,是被当作“‘神完美的旨意’或‘神旨意的中心’或‘神特定的旨意’”(96页)。如果神的道德旨意被视为一个圆靶,“神对个人的旨意则被视为圆靶的中心。那是我们在神的引导所要发现(击中)的“旨意”。如果我们偏离圆靶的正中,但仍击中圆靶的目标区域,我们并没有犯罪──但是我们错过了神为我们所预备的最好的”(97页)。

作者坚定地认为这个观念是不符合圣经的,并且对此提出许多质疑,它至少驱使信徒远离圣经,而去追求难以捉摸的中心。有些人诉诸于布置“‘羊毛’(士6:36 - 40)作为神化神旨意的手段”(101页),或“倚靠预感、印象、环境、直觉的感觉、打开的门,和其它不可靠的方法,来辨识神的旨意”(102页)。所有这些错误的道路,会使我们不再在我们的生活中,智慧地应用圣经。

我们应该把焦点放在神所启示的旨意上,包括“所禁止的事的范围”──在各种情况下,所有的罪都必须“禁戒”,以及“神积极之诫命的应用范围”──这需要智慧和辨识力,以理出优先顺序(103页)。本章继续考量必须应用神启示的旨意的五个生活领域──金钱、才能、时间、婚姻和饮食,以及报酬,作者引用大量的经文,如林后8-9章,罗12:3 - 8,彼前4:10 - 12,弗5;15-18,林前7章,罗14,以及林前8-9章。

本章通过回顾耶稣最基本的诫命 “彼此相爱”的纯一性,以及为什么“人生的全部是这个诫命的外显”来总结(116页)。虽然有些信徒,也许在一开始会对这种缺乏针对性的看法感到失望,他们更喜欢直接了当,要神在和谁结婚,从事什么职业,等等,给他们直接的引导,然而,作者向我们保证,“神渴望在这些事情上引导我们……是透过帮助我们建立与基督、祂的旨意,祂的国度的联系”。他也提醒我们,“如果我们不了解这种联系与我们生活处境的相关性,我们就还未真正地了解我们的处境[以及]我们大概还未准备好接受任何其它的‘引导’”(116页)。

第七章(“神的引导和基督徒的自由”)把讨论加以延伸,考量另一个领域,是我们必须把神启示的旨意加以应用的──基督徒的自由。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情况是属于这个范围呢?是靠遵循“排除的过程”。如果圣经没有禁止一个决定,也不受圣经智慧性应用的管制(关系到神积极的诫命), “那么,我们就知道它属于一个更大的决策范围,所有的选择在神的眼中是看为好的、合理的、正确的。”“在这个区域中,神给我们很大的自由,让我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安排我们的生活”(122)。这应该让信徒从“确定他们所做的每个选择是‘照着神的旨意’,这个以恐惧所驱动的需要”中得到释放。那态度本身是不合乎神的旨意的!”(124页)。

在这个基督徒自由的范围内,我们可以确信,神会以祂的眷护来帮助我们──“我们可以称之为引导,小写的引导,不是神的引导”(126页)。但除了在动机的范围内,所谈到的圣经的引导之外(例如:林前10:31),在这些问题上的决定,要留待信徒自己的选择。

第三部分:经历神的引导

第八章 “神的引导与神的智慧”,通过再一次重申“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属灵的辨识力(discernment)是认识神对我们的生命,及特定处境之旨意的关键……本书的目的是要指出,我们对神的引导的需要,圣经对此的回答,会归结到一个涵义非常丰富的字:‘智慧’”(135页) 。为了表明圣经对此论点清楚的依据,作者思考“新约中五个关键的章节,是教导我们如何明白神的旨意的(136) :歌罗西书1:9 - 10,腓利比书1:9 - 11,罗马书12:1 - 2,以弗所书5:15 - 17,以及雅各书1:5 - 7。

作者将智慧定义为:“明白神的诫命,并且把神的诫命应用在各种处境,以及人身上的道德技巧” (144页)。从神而来的智慧“比所有预言或直接默示的启示,更加地神奇和超自然”,因为,在赐人智慧时,“神用祂的优先顺序,祂的敏感、祂的工作事项,和祂的爱,逐渐地更新变化罪人的思维,好让我们能像他自己一样来思想”(149页),这种智慧的方式,远比其他尝试辩明神旨意的方法,更为优越。作者认为其它的方法不仅有误,而且是有害的。实际上,“有些人说神是以心里的感动,活泼的想法,内在的声音、异梦,不寻常的环境,以及‘羊毛法’来引导他们,已经将圣经一再强调的,要我们获取神的智慧和辨识力的需要,排挤在外”(152页)。

第九章(“经历神的引导”)换个实用的角度,提出“六种堪称为神的引导的经历”(155页)。 “首先,圣灵借着把我们的心专注在以具体的行动,来关爱和事奉特定的人,来引导我们”(155页)。 “其次,神通过帮助我们辨识优先顺序引导我们”(157页)。“神透过属灵的辨识力来引导我们的第三种个方式,是透过道德和属灵的悟性”(158页)。“神给人属灵辨识力的第四种方式是帮助我们知道该说些什么”(161页)。“第五,我们可以借着‘靠圣灵带领’经历神的引导(162页)。 “第六种与神的引导相关的,是围绕在神学家所称的‘圣灵内在的见证’”(163页)。作者从圣经中展开这些观点,并提供有用的例证和应用。

神的眷护(God’s Providence)的教义在第十章 “神的眷护:神引导的左手”再度被提出。本章是有用的,不仅在重新强调神的主权对生活事物的掌管,而且特别在帮助信徒找出在神眷护的范围中,更多的影响我们决策的主观因素上,有很大的助益,而这些主观因素要受圣经中神启示的旨意所衡量。 “本着智慧寻求神的引导的方法──而不是设法保护我们的生活免受印象、预感、异梦和环境的影响──允许我们充分地享受它们。 我们使用它们作为神对我们的眷护,而不作为启示或属灵的引导。关键的差异是不把它们作为神引导的手段。它们应该被作为它们本来所是的来看待,即:神眷护的工作”(173-174页)。换句话说,异常的情境、个人的感觉、印象和异梦,既不应该盲目跟从,也不该完全忽视。相反地, “我们应该衡量这些材料,正如我们也会衡量任何从朋友,新闻报告或者一通电话,所得来的想法一样。”(174页)并且我们衡量一切的标准是神在祂的话语中所启示的旨意。

如果神是透过智慧的方式引导我们,我们应该关心的下一步便是“如何变得有智慧”(第十一章)。得到智慧的过程,神为我们规划了五个步骤。“要变得有智慧,我们必须:(1)认识神,被祂改造, (2)立志越来越分别为圣给神,(3)殷勤、持之以恒地寻求智慧,(4)从智慧人那里学习,并且(5)参与神要我们每天不断要作的决定”(186页)。这些步骤主要是从箴言书中发展出来的,与此同时,也与耶稣基督的智慧息息相关(林前 1:30;西 2:2)。

第四部分:寻求神的引导

本书的第四部分阐述了“合乎圣经决策的七要素”,是用一个“案例研究,Don和Glenda的故事,举例说明在特定、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如何作出智慧的决定”(187页)。此案例研究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但也包含从其它真实案件而来的元素,以涵盖更广的议题,而这些议题是来自真实生活中的决定。”(187页)这个过程的第一步是“分别为圣”(第十二章)。简而言之,“要让神引导,我们必须属于神”(193页)。本章从反思罗12:1 - 2开始。“献上自己,是指我们不再效法这个世界的动机和目标,而是用神给我们的新的志向与生活方式,来取代旧的(193页)。这意味着神的国必须成为我们作决定时最优先的考量(太6::33),而不是自我实现。当我们把我们的信仰和动机交托给主,我们就被更新变化,而能察验神“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第二步是搜集“资讯”(第十三章)。作者提供圣经中“搜集资讯”的例子,并且嘱咐我们要“亲眼目睹那个我们必须信靠神,做出决定的情境”(201页)。这不仅牵涉到认识自己(Romans 12:3),也牵涉到“找出关键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任何特定情境下,都是需要回答的(202页)。然后是第三步:“祈求”(第十四章)。 “在圣经中,圣灵清楚地显明,我们受邀向神呼求祂的的引导”(213页)。对用智慧的方法做决定的思路来说,祷告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智慧和洞察力不会因我们发命令就会到来”(216)。虽然祷告得到回应,是祷告最主要的好处,但当我们祷告时,可以得到透视,培养坚忍的心,并在创意上成长 。“神的参与常常会驱除眼光狭隘的障碍,是由[我们的]恐惧所产生的”(216页)

“谘询”(第十五章)或参考他人的意见是下一个步骤。作者引用箴言的许多经节,来说明寻求谘询的重要性,并且说明这个模式如何延续到新约使徒和初期信徒的生活中。虽然在我们的文化中,男人对拒绝参考他人的意见,是很普遍的,但是我们还是需要他人的忠告。“如果我们要对我们做的决定有信心,我们需要别人的建议,因为大多数愚蠢的决定,在愚蠢的人看来,都是“很清楚的”,并且,“在一些令我们困惑的决定上,我们也需要别人的建议,因为我们自己都还不清楚”(223页)。

谘询必须和默想神的话(第十六章)一起配合,对默想神的话的人,神的应许是亨通(书1:8-9)。我们不应该把默想误认为是忧虑或对情境的幻想,也不该“停滞在默想或决定的思考阶段,犹豫再三,迟迟没有结论”(233页)。然而,要做出明智的决定,仔细考量是基本的步骤,除非是紧急状况,我们没有时间默想。在那些情况下,“我们的准备和默想必须事先完成,或者就干脆不要。”(231页)。

第六步是“下决定”(第十七章)。我们可能在感觉还没准备好的时候,就因时间所限,被迫要作决定。而“作决定有可能使我们冒犯错的风险,然而,每当我们让这个想法控制我们的顺服时,我们就是在事奉自已,而不是在事奉神”(241页)。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鲁莽行事── “仅仅为了下决定而做出棘手的决定,并没有什么好处”(242页)。而且,“当一个决定还不是很成熟,且神已在此事上给我们额外的时间,我们就必须学习耐心地等待,并寻求关键的智慧或资讯” (242页)。第十八章(标题是“期望”)问到:“做为基督徒,我们对我们所作的决定能有什么期望?”(251)。首先,我们可以确信,“神的眷护使万事(包括我们的决定)互相效力”(251页)。如果我们用祷告的心,使我们自己能与神国度的工作保持一致,我们也能确信,我们的生命会结出荣耀神的果子。Don和Glenda的故事进展,贯穿在这七章的下半当中,以实际而有趣的细节,给我们很好的榜样,让我们看到如何应用这些原则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本书结尾有一个有用的附录,评估我们的优先顺序。

这是我读的“改变生命的对策”系列的第五本书,由基督徒辅导和教育基金会的人员所写。如同这系列其它的书一样,《按部就班》这本书同时富含教义与实际的帮助──这种脚踏实地的教牧神学,是今日教会迫切需要的。到目前为止我读过的有关引导方面的书,它无疑是最好的。在这个主题上,很难想象能找到比它更平衡的处理。我热烈地把这本优秀的书籍推荐给诸位!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7: 差别在一个是以神为中心,一个是以我们
2007: 谢苗兄提醒。
2006: 彩虹网友精彩对话回顾10:基督教是唯心
2006: 彩虹之约精彩网文回顾242: 离开家乡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