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瞧瞧,這就是神學家的,最正宗的啊!
送交者: 新歌 2015年07月02日21:01:35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雅和博經學三學、三諦與三路

--選自王志勇《雅和博經學證道十二頌》


     針對現代社會中盛行的靈命和道德上鬆懈和放縱,雅和博經學結合改革宗神學對成聖的強調,繼承中世紀靈修傳統,對照佛教所主張的戒定慧“三學”,把《海德堡教理問答》中所闡明的《羅馬書》中所啟示的“三諦”(“罪諦”由律知罪;“義諦”因信稱義;“聖諦”分別為聖)與靈修“三路”結合在一起,再次恢復“苦修神學”(Ascetical Theology)。這種苦修神學的中心思想就是:與基督同生共死;基本的操練方法就是: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從主。在雅和博經學所 提倡的苦修神學中,我們鼓勵基督徒通過禁食、默想、禱告等靈修方式來攻克己身,就是佛教所常說的“身口意”三業。通過這種靈修的操練,基督徒不僅在頭腦上 明白上帝的旨意,並且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嚴於律己的習慣和美德。這種苦修神學分為“煉路”、“明路”與“合路”三大靈修階段。當然,這三大階段並不是截然分 離或對立的,而是互有滲透,但在重點上確實有所不同。[1]

因此,雅和博經學的核心是修道運動。我們繼承初期教會和中世紀教會修道運動的精神。這種精神的核心就是效法基督(imitation of Christ),順服上帝顯明的的旨意,也就是上帝的誡命。修道運動強調通過苦修來克制人內心的貪慾,從而陶造像耶穌基督一般的品格,這種運動所生發的神學就是“苦修神學” (ascetical theologypraktike),包括兩大方面,一是強調通過以實踐行動的生命(active life)戰勝惡念惡行,以悔改行動改變生命,以上帝的誡命塑造混亂的生活、轉化情緒及建立德行;二是以默觀生命(contemplative life) 來體證上帝、宇宙、人性和聖經,以祈禱、禁食、閱讀、施與等靈修方式使人更加能夠自製,對付貪吃、貪色、吝嗇、自憐、沮喪、驕傲等等罪惡,從而使人達到內在的統一和內心的純潔。

佛 教在修行上具有很多閃光之處,特別是戒定慧三學具有超越佛教本身的普世性。《三藏法數》界定說:“如來立教,其法有三。一曰戒律,二曰禪定,三曰智慧。然 非戒無以生定,非定無以生慧。三法相資,一不可缺。而皆稱為學者,學猶飾也。器不飾,則無以成美觀。人不學,則無以成聖德。故依此而修者,必證聖果也。一 戒學,戒者禁戒也,謂能防止身口意所作之惡業,故名戒學。二定學,定者禪定也,謂能攝散澄神,見性悟道,故名定學。三慧學,慧者智慧也,謂能斷除煩惱,顯 發本性,故名慧學。”我們在戒學部分強調在耶穌基督里認罪與悔改,在定學部分強調在耶穌基督里稱義行義,在慧學部分強調在耶穌基督里不斷得見上帝,以上帝 為樂。

中國教會在遭受政治逼迫的狀況下,很多人重視為主受苦,但是缺乏自覺的靈修,因此既沒有在苦難中學習上帝的律例,也沒有在屬靈的品格上大有增進。“我受苦是與我有益,為要使我學習你的律例”(詩119:71)。另外,也有很多人提倡、注重靈修,但卻忽略上帝的律法,忽略屬靈品格的塑造,最後走向極端神秘主義的路子。因此,我們吸收傳統基督教所提倡的“苦修神學”,同時結合清教徒對上帝的律法和個人的品格的強調,參照佛教的修道過程,提出“雅和博經學靈修三路”:

1) 戒律:戒學、罪諦與煉路。佛教強調的持戒,就是防非止惡,也就是約束自己,離棄罪惡。這是最基本的修行,但也是最難的修行。大多數人都是在這一階段裹足不 前,甚至自欺欺人,不願意對付自己的罪惡,幻想有另外的方便法門。不管是佛教徒,還是基督徒,大多數修行者都在持戒方面不能痛下決心,所以就無法定下心 來,真正認識上帝和自我。

此 處所涉及到的關鍵是對付罪的問題。這在基督教中就是罪諦,所強調的是悔改。這種悔改不僅是真信心的標記,也是基督徒生活中不斷操練的功課。在罪諦部分強調 三大教義:一是人生的愁苦,二是上帝的律法,三是聖靈的光照。佛教四聖諦首先所強調的就是苦諦,就是人生的愁苦。強調對欲望的淨化,煉淨自己,避免罪惡, 這一階段主要是對付自己的邪情私慾,不斷地向罪而死;這一階段的特徵是自願性的“苦行”(austerity)。當然,我們所強調的“苦行”並不是聖經中所反對的那種“苦待己身”:“這些規條,使人徒有智慧之名,用私意崇拜,自表謙卑,苦待己身,其實在克制肉體的情慾上,是毫無功效”(西2:23),而是保羅所說的“功克己身”:“凡 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你們也當這樣跑,好叫你們得着獎賞。凡較力爭勝 的,諸事都有節制。他們不過是要得能壞的冠冕。我們卻是要得不能壞的冠冕。所以我奔跑,不像無定向的。我斗拳,不像打空氣的。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 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林前9:23-26)。因此,我們在煉路階段所強調的是對於自己的罪欲和罪習,潔淨我們自身,預備好我們自身,使我們能夠成為合乎主用的尊貴器皿。

這一階段可以稱之為“感覺修”,就是培養我們對罪的恨惡,使我們徹底擺脫對罪中之樂的嚮往和留戀。如果我們仍然是“跟着感覺走“,就表明我們的靈命仍然處於黑暗階段,這一階段的突出特徵就是逐漸拜託感覺和情慾的羈絆,越來越能憎恨罪惡,越來越能向罪而死。

2) 禪定:定學、義諦與明路。佛教強調,六根涉境,心不隨緣,名定。“六根”是指人通常都具有的眼、耳、鼻、舌、身、意六大感官,眼是視根,耳是聽根,鼻是嗅 根,舌是味根,身是觸根,意是念慮之根。人在社會環境上通常的實踐活動都是涉及到這六根的運作,“緣”就是指身心對外界的感觸。“心不隨緣”是指人要“隨 緣”,對周圍的環境保持敏感。但是,人的真誠心不變,清淨心不變,平等心不變,覺悟心不變,慈悲心不變。順境裡頭不變,逆境裡頭還是不變,始終保持自己的 本心。這就是真正的禪定:外不着相,對於一切變動不居的現象都要放下;內不動心,對於各種來來去去的感覺都要看破。這種禪定的功夫就是“思維修”。《六祖壇經講話·坐禪品》:“禪定者,外在無住無染的活用是禪,心內清楚明了的安住是定,所謂外禪內定,就是禪定一如。對外,面對五欲六塵、世間生死諸相能不動心,就是禪;對內,心裏面了無貪愛染著,就是定。參究禪定,那就如暗室放光了!”

在基督教中,這種禪定的功夫就是成聖的操練。基督徒的成聖首先是從稱義開始的。義諦所強調的是歸信,就是在耶穌基督里因信稱義,同時也要因信行義。我們在禪定階段強調在理性上得蒙上帝的光照,明白上帝的旨意和事理,並且在生活上躬行遵守,積極行善,不斷地向義而活。“凡信耶穌是基督的,都是從上帝而生。凡愛生他之上帝的,也必愛 從上帝生的。我們若愛上帝,又遵守他的誡命,從此就知道我們愛上帝的兒女。我們遵守上帝的誡命,這就是愛他了,並且他的誡命不是難守的。因為凡從上帝生 的,就勝過世界。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勝過世界的是誰呢?不是那信耶穌是上帝兒子的嗎?”(約壹5:1-5)。

這一階段可稱之為“思維修”,就是使我們的思想意識得到潔淨,不為這個世界上所盛行的異端邪說所惑,更加發自內心地渴慕聖潔。在這一階段強調深刻地研讀聖經,聽受先聖先賢的教訓,效法他們的腳蹤;這一階段的特徵是有意識的“默想”(meditation),在這種默想中,我們特別強調默想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死里復活與駕雲再來,從而使我們不斷地效法耶穌基督,並且在耶穌基督里不斷得勝。思維修是我們從對付我們的感覺和情慾轉向對付我們的思想意識。此類思想意識包括各種哲學、道德、宗教、政治、律法、經濟、社會等等的思想和潮流,使得我們能夠從上帝所啟示的真理的角度來高瞻遠矚,洞察幽微,“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弗4:14)。

3) 智慧:慧學、聖諦與合路。佛教強調,心境俱空,照覽無惑,名慧。聖諦所強調的成聖,就是完全歸於上帝。在合路階段,我們強調與上帝的圓融合一,捨棄自己, 愛主愛人,時時以上帝為樂。這一階段的靈修超出人的努力和理性,需要上帝特別的光照和引領。這一階段的特徵乃是深刻的“默觀”(contemplation),就是在心靈深處常常享受上帝的同在,得見上帝的榮耀:“我們眾人既然敞着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象從鏡子裡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林後3:18)。

這一階段可以稱之為“意志修”,從根本上擺脫各種罪習對我們殘餘的影響,使我們的意志完全降服在上帝的意志之下,正如主耶穌基督在客西馬尼院裡的禱告所展現的那樣: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因此,真正的智慧決不是自以為比上帝更有智慧,而是自覺、謙卑地降服在上帝的智慧之下,發自內心地承認: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 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賽55:8-9)。

通過感覺修、思維修和意志修這三方面的修行, 我們才能真正落實前面所說的“仁教”,開啟後面所提倡的“法治”與“德政”。不管如何提倡愛主愛人,如果不能攻克己身,我們就仍然是自己的邪情私慾的奴 隸,所謂的“愛主愛人”不過是自欺欺人的宗教和道德口號,既不能夠改變自己,也不能影響別人。“法治”的關鍵並不是律法與制度,而是人的心靈甘心樂意地接 受上帝的律法的統治。因此,聖經中最大的啟示之一就是聖靈把上帝的律法刻在人心中,也就是賜給人內在的遵行上帝的律法的能力,這才是法治的根本。“德政” 的關鍵並不是外在的善行,而是個人內在的心靈的品格,這種品格也是與個人的靈修密不可分的。

因 此,雅和博經學的核心就是“心學”,也就是個人心靈的體證,這種體證是以個人的心靈為主體,以合乎聖經的敬虔的靈修為根本的。這種對靈修的重視也是我們在 耶穌基督身上所看到的。他在正式進入公開的社會性侍奉之前,首先就是禁食禱告,在心靈深處勝過撒但在飲食、權力和榮華三大方面的試探和誘惑,然後從這種內 在的個人得勝走向世界,迎接世界的挑戰。即使他在繁忙的侍奉過程中,他也經常離開眾人,自己到一個地方禱告,在內心深處面對個人的孤獨和掙扎,把自己完全 交託給父上帝,然後坦然面對全世界。基督徒要效法耶穌基督,一是要學習耶穌基督的公開的教訓,二是要學習耶穌基督私人的靈修,後者甚至比前者更重要,而且 這也是許多基督徒一直忽略的。



[1] 參考劉錦昌:《基督信仰的靈修觀》,增訂版(新竹: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聖經書院,2012)。See Reginald Garrigou-Lagrange, The Three Ages of the Inner Life (Rockford, Illinois: Tan Books and Publishers, 1989).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有誰能發發慈悲,救救雅歌,幫助他明白
2014: 請本壇支持加爾文預定論者回答這個問題
2013: 宣教士: 揀選與棄絕
2013: 慕道30年!何白見證:叩門的,就給他開
2012: 廿二名牧者聯署文告:指同性戀不是罪亦
2012: 天人交戰 :推薦書籍:《做個大丈夫》
2011: 和諧大統一: 祖國五教唱紅歌比賽。
2011: 出5
2010: ZT 卡卡每周150封求愛信不為所動 拒婚
2010: 宇宙山川或依靠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