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再讀《羅馬書》有感(進深篇)(一)
送交者: 852 2004年01月21日08:22:41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再讀《羅馬書》有感(進深篇)(一)


引子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以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7)

羅馬書第一到第五章,講得是得救之道;羅馬書第六、七、八章,講得是成聖之道。這樣的區分只是為了述說起來方便,嚴格講,得救和成聖是不能分開的,是一件事的兩面。得救靠得是聖靈,成聖更是靠聖靈。什麼是成聖?簡單的講,就是成為聖潔,活出基督的樣式。神對以色列人說:“我是把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耶和華,要作你們的神,所以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利未記11:45)神呼召我們,是要作我們的神,因為神是聖潔的,我們也要成為聖潔的,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我們若仍舊活在舊造之中,就不是聖潔的。

我們在成為基督徒以後,以前的一切都丟掉了,所賴以生存的坐標系統改換了,從以自己為中心變成了以神為中心,生活要按照神的坐標系統來衡量,那麼一切的一切都不同了,會頭暈眼花,一時找不着自己的位子,也不明白到底要作什麼和不作什麼。好像人進入一個陌生的地方,連方向都要從新確定;又好像進入一個不同的國家,語言不同,制度不同,不知道該如何行事為人了。好在我們的神知道,給了我們一本聖經,又有神的靈在我們裡面,作隨時的幫助和指引,好比有了地圖,又有了一個好嚮導,只要我們聽從他,跟隨他,就能走在正路上。聖靈不僅是我們的嚮導,還是我們的老師,更是保護者,他賜能力給我們,讓我們能在這世上走天上的路。

在進入正題以前,先引用一段從書上抄來的文章,我自己從中得到很大的啟發,因此希望能和大家分享,使我們能對這不容易的成聖之路有點感性的認識。這段引文是出於《神的形像》一書,作者是保羅·班德醫生,和楊腓力。這裡對盲人復明以後的適應期有很精彩的描述。

“人一生當中,到了某個時間――通常在滿周歲時,身體就會發生很大的改變。一個嬰孩對世界的領悟,原來多半靠觸覺,如今一變而為靠視力.觸覺在先,它能訓練視覺,知道視覺細胞能認清東西的行狀、距離和遠近為止。這個學習的過程是每個人必經的――除非他是瞎子。

瞎眼的人,沒有這種轉變,除非他能恢復視力。在本世紀初,由於白內障手術所行的奇蹟,這種事已經常常發生。天生的盲人,原本是活在一個觸覺的世界中,現在突然能看見了。有些因為長期盲目,中央視力已經萎縮,但周圍的視力仍使他們頭一次能看到世界。當他們的眼能看見的時候,他們所見到的世界,與想像中的往往大不相同。

一位有先見之明的作家,麥若。翁孫登(Marius Von Senden), 他遇到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他有機會觀察一些成年人如何適應初次感官所經歷的改變,也就是我們大部分人在牙牙學語使所得到的經驗。他那本驚人大作《空間與視力》,就是敘述六十六位病人的遭遇。

翁孫登的結論是,有關空間、運動和行狀等的基本觀念,是新有視力的人所無法理解的。比方說,有視力的人早已經知道空間與距離的某些假定。一棟“看得見”的房子,必然就在附近,步行可即;反之,需要坐火車、乘飛機才抵達的地方,當然很遠。但是對於盲人而言,遠近是靠肌肉之張力來決定。走一里路才能抵達的大樓很遠,因為是靠許多步走出來的,但乘車坐飛機去的地方則很近,因為很少用到腿的肌肉。

這些病人的視力一旦恢復,就會對眼前五花繚亂的世界不知所措。以前,他們對大小有很強烈的觀念:橘子一手可拿一個,面孔可用兩手捧住。外科手術後,一切都變了。研究員問一個十六歲的少女,“你媽媽有多大?”她伸出兩手的食指,指出大約一本書的寬度,因為她母親站在房間的那一頭,只占住她視野的一小部分。而太陽呢?當然像一毛銅幣――太陽比地球大?誰會相信!

經過幾個月的訓練,這些病人才慢慢地學習到空間、距離和視界的意義。然而對於上下的距離,久久不能習慣。因為他們對過去摸不到的東西,完全沒有概念。大樹和高樓都很高,但他們對於高過一丈的東西,也就是他手杖所碰得到以外的高度就一無所知了。有個病人,對樓下街頭的種種活動很有興趣,就從公寓的陽台走出去,摔死了。天空中的飛機,或坐上電梯不必花力氣就可以來去的事,對於他們是無法解釋的奧秘。

盲人是靠肌肉改變來察覺運動,所以不能一下就學會單用眼睛來觀察動作。醫生在一個八歲的男孩子面前搖手,問他說“你看見手動了嗎?”孩子雙目緊緊注視前方,莫名其妙。他只“見到”亮暗的交織出現,但兩眼卻不知追隨那動的手轉動。這醫生的報告上說:“他試着去明白這’動’字和那個姿勢的關係,但是辦不到。他眼睛並不追隨那動着的手。”後來讓他摸到那隻手,孩子高興地叫起來:“手在動!”

對只靠摸來明白他周圍世界的人,連最普通的行狀也是他完全無法分辨的。研究員在一為女病人面前擺了一排六個不同種類的水果,醫生在自己面前也擺一排完全相同的水果。他從自己一排中拿起一枚蘋果,說:“把這個拿起來。”病人卻盯着她面前的一排水果,盡力想用眼睛去區別六個水果的行狀,最後猶豫不定的伸出手,揀了一個只有蘋果六分之一大的梅子。醫生讓她摸摸自己手中的蘋果,她立即就拿起蘋果來。這個奇異世界中大小不同的尺寸,紊亂的色彩,搞不清的形狀,的確是很難叫盲人一下用視覺接受得了。

一個敏捷機警的二十歲病人,通常也要一個月的加緊訓練,才能用眼來區別圓的、方的、三角的行狀。一個病人誤將蘋果當鑰匙,一片麵包當作手。另一個想要討老師歡喜,決定以顏色作為線索,當她學到火柴合是黃色的後,不管是蘋果、香蕉、書套,凡是黃色的東西,她都叫它火柴合。

假如分辨圓的或方的,還要一錯再錯的學上好幾個禮拜,你就可以想像要分辨人的面孔,對他們來說是多麼的困難了。一位剛恢復視力的先生,對他太太不說話,或是他未能摸到她臉上最細微的斑紋,就要花好幾個月才能辨別出自己太太的臉與別人的不同。

一個少女與一隻小貓連玩了三個星期,每天玩四個小時。後來見到院裡的一隻母雞,立刻高興地尖叫:“我的貓!”確實那個東西也是小小的,灰灰的,一樣會動。她又把書架當成了壁爐,稱噴泉為樹,“因為它又大又圓。”有些東西在她乍視之下,會大吃一驚:地上一件黑大衣,她會當作一口井。煙囪冒出的煙,好像把天裂成兩半,白狗身上的黑點,看來像是一個個的窟窿。

一個正在接受訓練的婦人,一次大哭起來說:“怎麼回事呀?我覺得沒有從前那樣快樂了。我見到的事樣樣都不對勁。我瞎眼的時候還好過得多!“她無法適應這個不能理解的世界,她若不碰不摸,就不能分辨刀、叉、湯勺的不同。(後來她很高興,因為終於又瞎了。)幾乎所有的病人都經過這種混亂慌張、令人泄氣的日子,因為要重新學習認識這世界,他們有如被人突然放在另一個星球上,而地球上的一切物理定律在那裡都不再適用一樣。

對於重新獲得視力的人最困難的,是去了解空間是整體的,或者二度空間的透視等進一步的觀念(直到五百年前,藝術家才懂得用筆塗陰影之法)。一個女孩在能看見之後,才發現自己過去從未想到她的狗是整個的,有頭有耳,有腿相連。就像寓言中說瞎子摸象一樣,她從未能同時摸到動物全身,因此無法想像狗是一個整體的東西。

為了解釋深度的觀念,研究員把病人領到高地上。起先風景對他毫無意義。那大片綠(森林)或一條藍(河),並不能告訴這個新得視力的病人,那是什麼東西。他們從未摸過那麼遠的東西,如何能懂得?通常要花更多的年月來訓練這些病人,幫助他們認識圖畫或相片上的東西。臉的形像,在真的血肉之中已難區別,何況是在二度空間,有明有暗的一張紙上?

當然,這些人中大半最終都能適應這個有光彩,有大小形狀的世界,並且會發現不同層次的視界和美景,是他們過去所無法捉摸的。但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過一段頗為憂慮的時期。有的幾個月,有的若干年。病人在危險舉動時,比如為着房內雜亂的角落下樓梯,就會不知不覺地緊閉起雙目來,覺得這個世界玩弄了他們,與他們預期的完全不一樣。或者,比較正確的說法,是他們身上其餘的各種感官捉弄了他們,沒有提供他們一個正確的概念。”

上邊這段長長的引文,說明兩個系統轉換時引起的混亂和挫折。對於我們基督徒來說,有何嘗不是如此,我們從自我中心的坐標系,轉換到以神為中心的坐標系,價值標準完全不同了,這個適應過程可就更不同了。堅強如使徒保羅都叫出“我真是苦啊”,我等普通人就更不用說了。成聖是一輩子的功課,羅馬書第六到第八章給出了一個比較系統的過程,這裡邊有很深的奧秘,不同的時期讀起來,有不同的感覺,像我這樣一個初學者,願意把我的一點心得與眾弟兄姐妹分享,也從大家那裡得到鼓勵,共同走天路。


保羅。班德;楊腓力著;高慶辰譯,神的形像,(In His Image),更新傳道會, 台灣,1999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南懷瑾:論語別裁:雍也第六:百無一用是
2003: 7。除了耶穌,別無拯救 (試寫歌詞)
2002: 頌聖十六字令十首
2002: 讀經日記——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