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粉纓
萬維讀者網 > 戀戀風塵 > 帖子
楊文凱:日本的侘寂之美及其自我超越
送交者: 芨芨草 2021年10月09日06:08:26 於 [戀戀風塵] 發送悄悄話

:日本的侘寂之美及其自我超越


侘び寂び,是日本文化傳統美意的一大特徵。如何理解以茶室象徵的朴之美,如何認識滲透着和精神的侘寂之美,是入日本文化堂奧的必由之路。
然治學可以無西,但是西洋與洋在藝術精神和美趣味上是差異巨大。自古以來,自然美人感,人會把種感動轉、表在文化上。作者在表現對象上追求血氣方的最端、最完美的形是西方的美。典型的式就是古希臘雕塑,展出永恆的形不的美,材料上常常使用固的大理石,是西方的古典美。
日本人來,眼前盛開的漫的花確令人感到美,不是打心靈的美。與豪的盛宴相比,日本人在宴會之後殘留的淡淡哀和曲人散後的惋惜留戀中更能感到美。紫式部的《源氏物》描寫了最高血出身的世美男子光源氏,從受到才色兼的各種女性青的高光刻,到上了數之後走向了榮光盡失的人生,作者在程展了“物之哀”的美理念,成日本文學的最高代表。
筋肉健的年人,確實擁目的肉體美,是古希臘雕塑的臻尚追求。但是,日本人對這些人的全盛和至美並不太看重,毋寧說對人生入壯年或老年後,看到了生命的陰翳逐漸濃重的同也展示出人生的富有和多這樣的人生才是最高的美。
所以,沒有經歷過高峰而直接奢侘寂之美是無聊的,因最初的枯萎等同於無生命狀。只有走盛開與放、展現過爛漫與豪之後,在盛光之中透露一陰翳,然後在由盛而衰的慢慢轉換過程中才可以感受到至尚至美,就是日本人的美意——“寂”的前生是繁盛而不是乏,“侘”的背景中沒有豪華則談不上清美。代,京都智院有豪華絢爛的金箔障壁畫《櫻楓圖》,也有谷川等伯的《桃山金屏》,而到大德寺的《松林轉為淡淡的水墨調子——因盡情描繪過燦爛,所以一的墨色中才看得出色。
日本的庭院之美,亦在有心無意之。把庭院打得乾乾淨淨搖動散落幾片枯葉,這樣才有餘韻。庭院裡的山石只能展一部分,那些著名的“枯山水”以有限的空了無限的山海和宇宙。狹窄的空間讓內部得更加深邃,在表面看不的內部才是極盡豪的所在。而歐洲的花園往往有廣的空,種植的木按左右稱排列,院內的池塘和其他配置都遵循幾何學法,大小一目了然,眼中看到的就是一切。
在歐洲,庭院和殿都是展示性的,主人會把自己有的所有收藏,如畫、器皿等都掛在上,以展示自己的好和富有。在日本,主人即使多寶藏,但在一不染的房里只會根據客人的喜好、合季的特點,掛上畫一,點花一,而且室內用的花與庭院外盛開的不重複,主人更會清晨院清水灑庭,客人奉上的茶碗也是最高的物品。一切看似無心隨意,客人如果沒有一定的教養是無法辨體會的。與凡事都追求百分百自我呈的歐洲文化相比,藏性的日本文化或有些乏的感,但與其盡所有地完美展示,不如以省略的方式做象徵的表才是日本人的趣味,在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下功夫,才是日本的美。
藏、短的表方式,在短歌、俳句等文字藝術,在、歌舞伎等舞台藝術中都有體,空構成往往比作更受重其中,日本的茶道之精深、茶室之朴就是最典型的文化式,也是侘寂之美的行為載體。
茶道起源於中國,又在日本形成了獨特的內。室町代,不少人嚮往田園生活趣,求心神上的安逸,以冷峻、恬淡、美。茶人村田珠光等把種美意“茶”中,使“清寂”之美得到廣泛播。村田珠光提出“敬清寂”茶道精神,千利休改了一個字,以“和敬清寂”四字宗旨,文字簡潔而內涵豐富。“清寂”也寫作“靜寂”,種美的意就表在“侘”字上。
茶道之茶,稱侘茶”。邀三五同好,坐幽寂茶室,品茶閒談,不世事,無無掛,無,修身養性,化心靈,有一番意境。千利休的“茶禪一味”、“茶即禪”點,可以視為茶道的真所在。
室町幕府解體,國武士集崛起。從田信、豐臣秀吉到德川家康,群雄爭,社會動盪。唯有寧靜的茶室可以慰藉武士的心靈,使他們暫時忘卻戰場的廝,拋開生死的煩惱所以,代,茶道是武士的必修,靜下心來點一碗茶成了武士日常生活中的內容。
想,國武將戰場上以命相搏的激烈爭鬥之前,體會短的安寧需要大的精神集中力和心靈修養。在不知道自己的生死、不知道是否國的刻,先一碗茶來求並回味瞬的冷靜與安寧,然後趕赴戰場生命,是武士的最高境界。在數小後即將迫近死亡的當下,卻能不慌不忙地以超越勝負的冷靜,將自己置於拂去一切念的境地,確需要極高的修養。田信、豐臣秀吉等人激代,通出武將的精神修養和人格魅力,也是部下以命相托追隨不渝的理由,就是國茶道的內涵。
相比之下,如今的茶道已是流於形式的表演了。在沒有爭沒有迫感的代,如何理解茶與武士的關係、自我抑制與完全燃的關係;如何感受到冷靜的表面下流淌的激,彷如火山岩漿在內部涌,而表面卻滴水不;如何理解茶道所含的種靜與的關係,無疑是解日本文化的必修
日本人的清寂文化和侘寂之美,生於一切皆流、萬物寄無常的境和土壤,其背景是日本以草木和紙張為構造物原型的植物性文明。文化評論家大信曾指出:日本文明是與植物互相力而得以持的文明,幾乎沒有宏大壯恆古的墟。由於日本的夏日炎而潮濕,冬天又有冷與寒氣,再加上地震、火災、亂等,日本的建築容易損毀,所墟很在大地上存。
與此相,與岩石等達成力而建築起的文明,留下了壯大的墟的史,比如中國北方的城、中部的石窟和塔寺,巴比的空中庭院跡,敘利的帕亞遺跡,埃及的金字塔、希臘的神殿、羅馬形角斗、柬埔寨的吳哥古蹟等……些巨大的文明墟或者文化古蹟,以化石狀存在千百年,經歷了無數個世雨洗禮和光淘漉,迄今依然靜靜地寧臥着,具有倒性的史氣和精神力量。
對這些壯大的墟和景,日本文化找到了比和膜拜的象,也有了走出自己的園地的可能。已故著名日本畫家平山郁夫(1930-2009)就是“走出去”的行派代表人物之一。伴隨着歐洲文化以及中文化的深入了解,年的平山郁夫生了探究日本文化源泉的願望,萌了沿着玄奘的足跡去走佛教東漸之路的想法。1968年,他首次前往阿富汗、中地區,開始了對絲綢之路的探之旅。此後40年,平山夫幾乎每年都會前往印度、伊朗、敘利、中國的西藏、敦煌、樓等地旅行寫生,路之旅次數超150次,作旅行記錄的素描冊多達600本。
平山郁夫沿着古代絲綢之路橫考察、旅遊、寫生,足跡遍及幾十國,留下了豐作成果,也拓展了日本文化以世界背景的自我根之路。平山郁夫自詡為“敦煌的戀人”,立了“文化十字構想”,世界遺產餘力,揚絲路文明投入了生精力。為戰後日本代表性的藝術大家,平山郁夫於日本文化的侘寂特西方藝術精神的差有着深刻理解,但是他最後出的結論是,日本文化是分子,應該洲文化和世界文明作分母,才能准自己的位置和分量。
如果把侘寂之美與遺產聯系在一起,即意味着接受殘和不完美,以美的眼光去看待光的饋贈墟和文化遺產,是人類經歷過月印,任何抹去印和留痕的企等同於消弭生命經歷過桑。保留不完美、修復破,學會在缺陷中發現,才是日本人的美之道,也是平山郁夫不餘力保世界遺產的文化背景吧。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8: 虞美人 花影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