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彎刀
萬維讀者網 > 競技沙龍 > 帖子
05-06 NBA半程總結(西部)
送交者: letmk 2006年02月22日17:55:51 於 [競技沙龍] 發送悄悄話


西部


Dallas 41-11

小牛的成績這麼突出,Nowitzki的MVP呼聲也很高——也配得上。但與其說這是德國人的球隊(Nash和Finley走後,這麼叫似乎很順),不如說這是AJ的球隊。不僅球隊刻着他的深深烙印,而且Nowitzki其實只是球隊戰術中比較重要的棋子,但並不是進攻運轉的樞紐。

沒有貶低Nowitzki的個人表現的意思,但如果說沒有Shaq、TD,或者AI、Nash,或者KB、James,他們所在球隊的打法有着根本不同的話,小牛有沒有Nowitzki,打法也都是一樣的。不過因為他的能力最強,加上防守的錯位(那找得到7尺的大個子能跟着他跑?),所以他的作用也最大,但他頂多只是最好球隊中的最好球員,而不是最好球員帶出了最好球隊。

而且這其實是好事,你看KB那麼風光,但是球隊那麼艱辛,到頭來還影響自己的MVP票選。當然這和因為小牛的板凳深有關,但是換個教練,在big three只剩一個之後,完全也可能選擇多多單打Nowitzki。而AJ則是打着這個頭號球星的幌子,其實不是這麼做的。

回到AJ,自從去年最後階段接手教練以來,他可謂風光無限。拿了幾次當月最佳教練,第一年完整執教就做了全明星教頭。他和老Nelson特點的不同,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師從Pop強調防守以外,另外一個重要的不同,是他總是把冠軍放在嘴邊。倒也不是說就吹噓奪冠,但是一切訓練比賽的要求都是衝着冠軍去的,如果有球員什麼做得不好,他就會直說,你這樣不是一個冠軍隊員的打法。而Nelson即便在02-03連勝的時候,也是低調行事,降低球員和球迷的期待。

AJ的做法管不管用還有待考驗,但是絕對是教練中的異類,NBA中除了Phil、Riley、Brown這些大佬之外,就數他性格十足,表揚和批評都不藏着。作為菜鳥教練,這麼快地給一支球隊打上自己的風格,在NBA實屬少見。而且這點也應該符合性格張揚的Cuban的口味,Nelson提早被趕走恐怕也跟這很有關係。

籃球贏球最終就是比對手多得分,但是手段是靠比對手少丟分,還是多得分,這是兩個不同的理念。AJ上任後,就改變了多年來Nelson留下的進攻為主的風格。首先目的是不讓對手束縛得分,從Nowitzki開始,誰不防守誰就下去。

二是在進攻端大量減少三分出手次數,追求命中率,不該投的不瞎投。這不僅是進攻手段的改變,其實也是對對手反擊和長籃板的考慮。而對對手的三分則是看管得很嚴,加上他們人人都很快,防三分換防的也快。內線防守基於人員的配置,能做到怎樣就怎樣,不過現在用Diop首發,Dampier替補,一來給予前者信心,並刺激後者;二來後者實際還是強一些,對付對手的第二撥現在看來效果不錯。

再有,堅決不允許哪個球員利用大量出手來找手感(也許Nowitzki除外),不把球放在哪一個人手裡。但是這和以前Nash控制的那種傳球型全隊籃球不同,他們反而是講究不同時刻、看個人狀態的分別單打。從Nowitzki、Terry、Harris,到Howard、Daniels、Stackhouse,人人都能單吃對手,常常隊友一個簡單的擋人,持球人就是突進去或者出手,這也是去年季後賽Terry他們能光彩照人的原因——像Horry那樣的明顯只是X factor,Terry這樣的卻真正的是很多場次的實際戰術核心。所以對手要對付小牛,不能光把眼光放在Nowitzki身上,也不要以為看住了了他就成功了。

小牛現在成為了強隊的一個標誌,就是表現不怎麼好的時候也贏球,而不是火箭這樣的,大家看得到這一陣氣勢如虹,成績就肯定好;過一陣沒有士氣了,不出意料肯定在輸球。不過,小牛季後賽能否走遠,Nowitzki還是要挺身而出。常規賽再怎麼打,季後賽越往後頭,越要靠球星,不能總做虛的引子。另外,內線的防守和集體籃板,常規賽做得不錯,但是季後賽碰到馬刺這樣的能不能撐住是個關鍵問題。


Phoenix 35-17

太陽的進攻與以前的小牛和國王等等還有着根本的不同,那些隊雖然也是傳球多,出手快,但是還是遵循傳統的籃球理念,太陽則是完全拋棄。NBA進攻目的就是找到更加open、更加合理的出手機會,但是球在球星手裡,籃下優先,快攻不跳投這些準則還是有不少的。

而太陽,真正的只追求“只要是open的,就是合理的”。他們有球星,但是不是說球優先交到球星手裡,而是誰open就給誰,而不是傳統的球星拿球自己干,包夾了再分球;特別是這賽季小斯不在,不需要也沒有內線單打,真正是共享出手機會,誰空就給誰。為了open,快攻二打一,可以一個人突進去,另一個人站外面等分球投三分,這在任何球隊都是讓教練抓狂的,而他們則常常是這麼設計的。只要open,時間還有20秒也不管。只要open,隊友沒有落位也不要緊。

而支撐他們這樣打球的重要條件,就是所有的球員都是能跑能跳的,從內線的小斯、彈簧人,到外線的Nash、Bell,無一不是在本位置上是快速的。另外就是每個人都是傳球好手,Nash就不說了,新來的Bell、House之類的都能傳,Diaw更是新一代內線助攻高人。

這樣的進攻能打成,除了Nash的組織,Marion這些人在運動中的籃板是個關鍵,你沒有進攻籃板不要緊,但沒有防守籃板,什麼都白給,而且防守籃板是他們發起快攻的第一步。

另外一個就是,NBA現在對外線突破中的犯規抓得嚴,但是對內線拿球慢慢推進的犯規吹得松。太陽進攻時可以利用前者,而防守時則放心大膽地包夾——他們是真正的‘包’和‘夾’,而不是一般的兩個人一個主防,一個旁邊等着不讓你做下一步的動作什麼的。你一不注意,我就上前抱住你的球了。

而且,他們的包夾是無時不在的,不是常見的說攻防各兩個人,內線兩個,外線兩個,共四個人,防守方放棄一個,兩個防一個,剩下的第四個人就空了。也就是說姚明靠着Kurt Thomas,Wesley在同側三分線外等着,等Nash上去包夾姚明了,姚明分球Wesley三分。這是一般的inside-out的打法和對付包夾的對策。

但是太陽往往不是這麼明晰的,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可能會讓另側的Diaw放棄Howard,轉而包夾姚明。由於姚明和Howard不在同側,不敢亂傳,怕失誤。又或者T-Mac溜底線,從一側到一側尋找機會,Marion跟着T-Mac跑,跑到一半,經過姚明時,突然上去包住姚明,這時姚明根本沒有反應過來,為了怕球被拍掉,趕緊向另一側超遠距離傳球,這時很容易造成失誤,而且即便隊友拿到了,腳下位置也不好。總之他們的包夾是隨興的(指對手看起來,對他們自己是早有安排的),目的是逼你失誤或者跨越球場傳球。

配套的另一點就是防守不犯規戰術,讓你投,只要你出手,無論進不進,我就拿到了下次進攻的機會,你沒進,我能進;你進2分,我進3分;你3分,那我5秒鐘就還個3分。與JVG那種對手每得一分,他都要掉根頭髮相反,他們對於對手得分一點不在乎(不是說他們不防守,而是防守這個行為完成後,他們就進入了自己進攻的下一個環節),不怕你得分,只要我也能得分。

另外不僅進攻快,而且防守也快,積極地防守,先包夾,先“出手”,不給你做思考的時間,逼你必須趕緊做出決定,而不是看進攻來見招拆招。對方中鋒本想做動作,單打或分球,但是他們根本不給你時間考慮,上去就圍住,你傳給外線,我就輪換,但是不丟投籃準的。

一般球隊防守是能換防就換防,直到搗了幾次後,最後實在腳步跟不上傳球的速度了。而進攻方會利用這點,有時故意不把球先傳給投球好的人,等輪換幾次後再傳給主要得分手,而太陽有時則有意無意地給你的干苦力的人比較不錯的出手機會。我就賭,但是也得讓你賭。

如果對手不適應,很容易一下就被打蒙,幾個投球不進,再加上決策不快速,就容易失誤。今年許多暴勝,譬如對熱隊,對火箭,都是一開場沒三分鐘就把對手撂倒。與其說不適應他們的進攻,不如說更不適應他們的防守,匆忙出手或者莫名地就丟了球,然後被打反擊。大家看姚明也分了幾個球,但那不是常見的吸引包夾,等待三分手邊上的防守隊員落空時的空位分球。

這種打法的壞處,首先自然是消耗體力。其次手感不好時怎麼辦?還有如果不能三板斧打倒對手,被對手吃透了,慢下來,讓太陽球員失去了自己的節奏,他們的球就不好打了。

而且他們的防守也有問題,首先是防守籃板要保住,其次如果對手如果能跟得上腳步,抑制住他們的快攻,他們比較難受。另外犯規多怎麼辦,特別是包夾時的接觸,被裁判吹得多,他們

所以總的來說,我覺得他們對付其他任何球隊都會比較有用,唯獨對付活塞會比較難看。因為一來活塞不打內線,二來活塞的內線能搶爆進攻籃板,三來活塞也是人人能跑,不怕你快速進攻,看看全明星比賽,就知道活塞對於這種高速攻防轉換的比賽節奏特別適應,很會造對手失誤,反打自己的快攻。

而對於其他球隊,要對付這種防守,擋拆要做的堅決,特別是內線速度慢的大個(也就是Shaq、TD、姚明他們),如果單打不順利,要及早提到高位做擋拆,讓外線倚在身後出手,或者突進去後,自己出手或者反交給內線。而不要做的是常規inside-out的打法,因為rush open正是太陽希望你投的。另外,象馬刺的雙塔戰術可能就比較有用,對於破內線的包夾會是一個辦法。另外太陽的頻繁輪換,總是可能慢一步,進攻方必須要突破,一來抓住輪換時的空隙鑽進去,二來Ginobili這種狡猾的,可以看準輪換球員的路線,反跑向你,造你犯規。

總的來說,我看過的比賽,現在許多隊伍碰到太陽隊,更不適應的不是他們的進攻,反而使他們的急如暴雨般的非常規性質的防守。ESPN有個折算的應該是更反映實際效率的防守數據,太陽隊就排在第一,這也不完全是空穴來風。

去年,我還認為太陽的進步更多是Nash的功勞,看到今年,不得不給予這個教練記功。先不說他做了什么正面的,單是太陽這個打法,在任何一個隊,只要有教練,就會被“糾正”過來,因為這完全不符合過去的NBA打球經驗。而Nash能在太陽成為MVP,除了自身能力,一大半功勞要歸功於這個教練,因為他是真正地解放了Nash。很多時候教練沒有做什麼,讓Nash和球員自己在場上做決定,但是他這個“不為”,本身就是巨大的作為,頗似街球的進攻,能夠讓球員自由發揮自己的進攻才能。而進攻中,又不是和街球那種單挑,而是通力合作。

像大家常說的,太陽的半個教練就是Nash,其實可以反過來說,太陽的MVP就是這個教練,雖然他不在場上,甚至看起來是不在指揮。

現在小S傷勢恢復不錯,太陽隊的呼聲很高,我倒對他回歸後的狀態,特別是和全隊的磨合,弄不好會是前年的Webber。而更重要的是,我認為對付太陽的核心,是破掉他們的這種防守模式,如果不懼怕他們的防守,即便小S健康回來,他們的勝率也不會更高到哪裡去。


Denver 28-26

都知道Karl在一個地方呆久了,肯定會出問題,但怎麼從超音速到雄鹿,再到現在的金塊,發作期有逐步提前的跡象?好像他對金塊的情況不滿,加上總經理的合同問題也沒有解決,很多該做的交易,該處理的球員,都頓在那裡了。早就沒打的
Lenard也沒沒有處理掉,高價簽來卻必須排在第三的Watson一度挺有市場,也不見動靜,自己需要的SG也不動手找。

金塊應該是和火箭、山貓一起受傷病困擾最多的了,本來的內線三人轉,牌面上也可以和活塞的叫叫勁,可惜第一場比賽Nene一個賽季就廢了,而Martin和Camby也是傷病不斷,並且都有老傷。能有現在的成績,一個與Anthony的成熟息息相關。經過被James甩開,並被Wade趕超,Anthony今年開始注意個人和球隊的關係了,打法上也增加了突破,光是最後贏球都有好幾個。不過,他出道時和James對比,最大優勢就是投球技術好,可是到現在三分居然只有2成多一點,實在太有失技術型前鋒的名頭。另一個就是Najera、Buckner、Elson這些苦力們的玩命。

另外隊中有個特殊的球員Miller,原來有全明星的架勢。可現在,說他不行,偏偏各項還不錯;說他行,作為主力PG,關鍵卻要看那個cancer Boykins的,他也沒有什麼意見。總之就一溫吞水,金塊成績上不去,除了傷病,就在於他這個位置。

基於本區的羸弱,森林狼已經垮了,爵士也有不少問題,金塊拿到本區冠軍不是難題,不過以現在的狀態,看不出有多大的前途。真正的壞消息,是一堆的傷病加大合同,夏天Anthony續約也是頂薪,這讓後面幾年的前途很不明朗。


San Antonio 40-12

兩次衛冕失敗後,Pop今年可以說是絞盡腦汁,往年沒見過的舉動都有了,而平常不允許的一些打法也默認存在一會兒。所以判斷今年的馬刺,也不能用老眼光去看,不要因為一時的勝負,就給馬刺下結論。

馬刺上半賽季的熱點自然是Parker的大踏步提高,長期禁區內得分NBA第一,命中率也在前列,也順利進入了全明星。但是客觀說,他的天分有限,除了速度快點,沒有其他優勢,或者說難聽點基本都是劣勢。沒有中投,突進去如果沒有擺脫對手辦法基本不多,易失誤,視野不開闊。最重要的其實還是一個籃球智商的問題,TD 就不說了,Ginobili也是看似瘋狂,其實深明自己和隊友的職責,Pop能夠把Parker用成這樣,我覺得是非常見功底的。

馬刺的核心自然是TD,如果按照在球隊的重要性,Ginobili該排在第二位。最後贏球看他們倆的,但是一場比賽馬刺隊的順利與否,還是要看Parker這個點有沒有被對手看住。許多球隊對付馬刺的招數,也就是從不讓Parker突破開始,他學習了一個賽季的中投新招到底有沒有用,將是馬刺的衛冕征途中的一個關鍵。

馬刺的防守和籃板還是一如既往的好,因為Parker的異軍突起,進攻命中率也排在聯盟前列。他們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雖然三分出手次數在NBA排在中游,但是比起他們的對手,他們的出手居然每場多了4個多,象三分大戶太陽、勇士這樣的碰到他們也就出手10次的樣子。這也是偶爾看球的,常會驚呼怎麼馬刺反而成了三分球隊,這是因為他們對於三分的防守十分成功(題外話,這也是JVG需要學習的,為什麼火箭總是補了內線漏了外線)。

不過兩次慘敗給最大對手活塞,給Pop的觸動應該是最大的,也暴露了一個重要的弱點——進攻籃板,這個東西敵有我無,一來一去,比分就拉開了。
本來Mohammad的籃板不錯,但是他對於協防保護的意識比起Rasho差很多,而這是馬刺防守的根基,就是不論TD和另外一個人誰被帶出去了,另一個人能夠保證在弱側仍然能夠 保證內線防守。而且他身材矮,對付Shaq這樣的正面防守不行,Rasho標準7尺,在場上時還能舉着雙手,站立不動防一下,Mohammad如果不起跳試圖蓋帽,Shaq就是暴扣。另外因為生小孩問題,Mohammad缺席了不少訓練營,現在還在補課。
不過他的籃板能力不是Rasho能比 的,特別是搶進攻籃板很是賣力,是比賽僵作時候的一個武器。不象Rasho做的,都是預料之類的東西,基本不會太差,但是也不會有驚喜。所以到季後賽,他 的機會應該還是不小。加上去年總冠軍他立下了不小功勞,全明星賽前狀態也不錯,所以我想後半程Pop會給他更多機會。
另外,我覺得馬刺沒有怎麼利用Oberto是個失策,我覺得他具有不少Rasho和Nazr兩人的優點,既不保守,也不魯莽,傳球視 野還不錯。不知道這個一般的球隊狀態,加上TD的腳傷,Pop會不會多給他一些機會。
而重用Finley,有點為了用而用的意思,不像去年Barry,表現不好了就冷板凳,減少上場時間,最後反而在不經意間立了一些功。Finley自己也感受得到Pop的厚望(雖然從不直接給壓力),反而有更加用力過猛的感覺,希望這不會影響季後賽。而Horry和Van Exel因為傷病,也一直沒有找到感覺,對於常規賽不重要,到季後賽還是需要他們的。

不過馬刺衛冕的首要關鍵,還是和去年一樣,在TD的腳上。如果他和Ginobili能夠保持健康,我個人還是看好他們是最大的熱門,儘管活塞和小牛這麼火,太陽也是小斯回歸在即。


LA Clippers 30-21

Cassell場外吵歸吵,場上的作用還是顯而易見的。基本到哪裡,哪裡就贏球,而且他作為老隊員和見過世面的,不僅給以Brand這樣的信心,關鍵時刻的能力也是10幾年錘鍊的。去年快艇開局也還可以,但是沒有Cassell這樣的來穩住陣腳,後來就沒有頂住。Mobley沒有Cassell出彩,但也算中規中舉。不過雖然來了Cassell和Mobley,三分還是聯盟倒數,居然只有太陽的1/3多點。雖然都說三分投不死人,但是如此缺乏三分還是少了一個重要的進攻武器。

換來Radmanovic,不知道是不是確認Maggette這個賽季好不了了。算起來他們的主力陣容是相當強大的,但是替補太弱。現在Wilcox走了,內線更少了一個蠻幹型的。

而說快船,不得不提Brand這個MVP候選人之一,攻防兼備,有里有外,但是季後賽面對TD、小S這樣的肌肉棒子,或者Dirk這樣的標準7尺,他能不能應付是個關鍵。


NO/OAK 29-23

黃蜂隊這個賽季絕對是NBA中的驚奇,幾乎所有人都看好他們墊底,我賽季前算是看好他們的,也只是“斗膽”預測了30勝而已。這裡,Scott和Paul當記頭功,而David West也是“最快進步球員”的熱門人選。唯一的遺憾是去年連續獲得當月最佳新秀的JR Smith,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就不行了。

Paul作為新秀,對於球隊的帶動和影響力,已經超過了AI、James這樣的狀元,直逼Shaq和TD。在現在這個奇缺傳統PG的時代(有的都是Marbury、SF3、Davis、Arenas這樣的combo),他的出現無疑是NBA的福音。而且,他具有那種少有的領袖氣質,我想着與他的無私也有關係,總想着自己數據統計的人,很難那麼服人。

而Scott根據人員特點,選擇快速靈活的小球,特別是兩個小個PG經常同時上場,給對手製造了不少麻煩,譬如火箭就吃了不少虧。加上全明星賽前氣勢打出來了,沒有Paul也能連勝。不過,他們還是挺危險的,總得分比丟得分還少,這說明了他們的運氣,但是和早先的雄鹿一樣,他們能一支有這樣的好運嗎?


Memphis 29-23

Gasol這個賽季進全明星,不僅僅是沾了球隊成績的光,他個人對全隊的影響是有了飛躍的進步。他現在在內線的穿針引線的作用,值得姚明去學習,儘管他本身的技術特點和姚明有很大不同。他比姚明早來一年,不知道明年姚明是否也能開竅?全明星比賽後許多人都笑他,其實他因為流感,差點都上不了場,作為第一次全明星,能夠拿到最多的12個板,我覺得很不錯了。

灰熊的特點還是注重防守和多人籃球,不過Gasol等核心主力的上場時間比起前兩年要提高了,保證了主力的穩定,另外,三分的戰術是個重要武器。不過Stoudamire的受傷是個很大的損失。他這種30來歲的老球員,經驗和在更衣室的作用,不是數據能體現的(也是我覺得湖人需要找到的一個)。

經過二月初的連敗後,他們現在又穩住了陣腳,而能夠抓住第6名,從而對上金塊,是他們闖過第一輪的重要前提。


LA Lakers 26-26

上半賽季除了活塞衝擊72勝之外,最轟動的莫過於KB在一月份的爆發了,場均40多,再加上三節62分(12月)和81分的兩場瘋狂比賽,加上與Shaq的恩怨的化解,以及新廣告的出台,使他的人氣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但是球隊的成績卻並不比去年同期好,不過好在有Phil在,球隊還是穩定的。KB本人也應該看到了這點,一月份爆發後,很多場次注意了防守和助攻,試圖把隊友融合進來。

其實湖人說起來年輕,但更多是Bynum、Wafer這些上不了場的球員拉下的平均年齡,而先發五人和Cook、George等主要替補其實正當年,正是要出成績的時候,光從年齡結構來說,唯一欠缺的是一個30+的不需要是核心,但是經驗足的球員(譬如以前的Harper)。

這個三角進攻就和中國特色一樣,什麼都可以往裡裝。到底是怎麼回事,也許湖人球員也沒有幾個明白的(當然cctv的解說顧問們都很熟悉)。咱是三角的門外漢,不過也知道關鍵在於Odom的使用。我覺得Odom屬於需要正面鼓勵的人,而Phil還是一貫的敲邊鼓,利用媒體來刺激的辦法,對KB有用,對他反而是負面影響更大。Odom雖然不如Pippen,但他的特點其實完美符合Phil的要求,目前傳言的Francis等人,我覺得只會把球隊變得更糟。而Brown被Phil告知,忘記得分,走大Ben的路,也能進全明星,也能露臉,不知道他是否能夠轉型成功。

而其實,比較湖人的人員,和小牛的人員,我真不覺得配備差很多。KB超過Dirk,內線Mihm和Brown用好了也沒那麼差,Odom小牛沒有,對比Howard絕對不差,Parker雖稍弱於Terry,其實特點也比較符合現在的湖人。而George怎麼也是三連冠混過來的,加上走上坡路的Cook,比起現在的Van Horn和Stackhouse,我要是教練,不一定就選擇後者。這兩個都是關鍵時刻就choke的主,現在的水平和實際的貢獻也早不是當年被當作franchise player培養的時候了。另外加上顯現了一些潛質的Bynum,我不覺得小牛的成功湖人學不來。

和別的隊可能有別的想法不同,KB和Phil無論如何都要殺進季後賽。後半程主要在主場,對手也不算很強,還是很有希望的,所以與國王、黃蜂甚至火箭的幾場比賽很關鍵。特別是如果擋不住國王的上升趨勢,那就拉黃蜂下水。


Utah 25-27

看着這兩年的爵士比賽,我覺得Sloan應該退休了,因為這不是Sloan的球隊。你看Brown在紐約那麼掙扎,也可以看到他的努力和印記,來年換些人,可以看到一絲反彈的跡象。而現在的爵士,給Sloan創造的環境是不錯的,人員也算齊整。但是他不僅沒有突出核心的球員和明確的打法,甚至還不時與這個那個球員鬧意見。

而探花秀Williams的表現不盡差強人意,而且隨着賽季的進行,不僅沒有進步,反而頗有點江河日下的味道,這既有自己的問題,也有Sloan的問題。其實AK47和Okur的表現也都算準全明星級別的,不應該打得這麼困難,加上Boozer的復出算是一個振奮劑,殺進季後賽還是有希望的。但是這樣一支不是爵士隊的爵士隊,即便進了季後賽又如何?


Golden State 24-28

只靠三分的球隊太難走遠了,他們比起去年的太陽還要誇張,人家好歹還要AS坐鎮內線,他們有時候是場上5個人都可以,也都準備投三分。而且人家太陽的三分一來准,二來open多,投得多沒有問題。勇士則是以Davis為首,常常無厘頭的拔起就投。

我本來預測他們到全明星時開始不行,沒想到一月份就已經垮掉了。他們看起來就是一群愛打籃球的孩子,只靠興趣和天分打球,還根本不知道球到底該怎麼打,更別說面臨挫折時的崛起了。而兩個家長,Montgomery只會教聽話得象幼兒園孩子的大學球員,對於這些調皮搗蛋的職業球員根本無力,只會不斷強調和Davis或者其他球員沒有矛盾;至於Mullin,在沒有確定孩子們真正成才的情況下,就把紅包全部發送出去了,下面如何建設這個家庭呢?

一群既沒有個人成績(全明星),又沒有集體榮譽的球員(季後賽),居然都拿着高薪,別說今年了,下面幾年這個球如何打?看看Mullin下面有什麼化腐朽為神奇的招數了,否則彎區的百姓還是看棒球和橄欖球吧。


Sacramento 24-29

一個婚姻,反覆了一兩年,雙方都在挑來挑去,最後還是選擇了對方,這就是Peja和Artest的故事。可惜這耽誤的時間,兩支球隊都失去了大好的時機。好在都還有一點追趕的機會。步行者要往上趕,國王也在做着末班車的夢。

到目前為止,Artest的表現還是不錯的,場上賣力干,場下也沒鬧新聞。而Bibby也默默干着,繼續當他的沒有進過全明星的最好的球員。而教練Adelman吵了很久的合同問題,現在反而平靜了,看來Petrie和他都是職業的典範。

和湖人剩下的三次交手,以及三月初的東部旅行,將是決定他們本賽季命運的關鍵比賽。


Minnesota 23-29

就像現在媒體說的,兩個Kevin,到底誰先走?

夏天不續簽狂人是對的,基於前兩年發生的事情,換走外星人也無可厚非,但是高價換來一個在快艇就不怎麼樣的Jaric?而且,他的工作態度從來就有疑問,在賽黑國家隊也有事情。賽季進行到一半,莫名的把表現個人最好的帥哥換走,換來一個不是KG需要類型的Davis,並且吃進Blount的大合同,這個交易看不出任何哪怕牌面上的目的性。

總的來說,McHale和Isiah相反,後者是到處找deal,前者是等到媒體和球迷都呼籲再不有所動靜,Garnett就要走了,出來做點事情,但共同點是沒有什麼明確的想法。以KG的能力和打球的風格,怎麼會吸引不到一兩個好的球員投靠?Malone、Barkley,甚至Ewing、Miller,他們這些帶着遺憾離去的前輩們,好歹到最後球隊都還是有希望的,大部分時候也是強隊,哪象森林狼這樣,賽季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KG除了全明星介紹儀式上給球迷們傳遞快樂之外,留給大家越來越多的是憂鬱的眼神。

Houston 22-31

關於火箭真是沒有多少說的,一來大家都已經談得太多,二來MM一起打了還不到一半的比賽,戰術和節奏都沒有成型。現在評論JVG合不合格,MM有沒有前途都為時過早,MM在場時16-8,就是對他們期待值的基本數。就和JVG說的,“We’re a good team with MM, it’s that simple.”只不過前面欠賬過多,大家對火箭的任何一場輸球都懷有深仇大恨,也不想想熱隊被太陽羞辱的還更多。

最近一段時間打的還算不錯,關鍵是Alston這個PG打出來了。這個賽季James確實火,但是他不是讓隊友更輕鬆的PG,他的攻擊性強,如果成功,肯定是有助於球隊贏球,但是他對球隊運轉的梳理,是比不上Alston的。反而有時候,他的比較強的攻擊力,讓SG不知如何處理,而火箭有T-Mac,是和他的特點衝突的,畢竟他又不是AI,乾脆兩個活一肩挑。同理,如湖人的Parker,他算是湖人這個賽季的驚喜,也是成績還可以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他沒有把球隊揉在一起的能力,從長遠說不是解決湖人進攻過度依靠KB的辦法。

一句話,現在沒有什麼可以改變的,除非KG親自上門,因為大家看到的不是真正的火箭隊——不管MM組合到底是有前途還是沒有前途。就短期目標而言,後半程火箭對手的勝率是全聯盟最高的,進季後賽困難還是相當地大。


Seattle 20-33

如果年年都能複製,就不叫神奇了。除了教練,關鍵的人員都還在,但是心氣和運氣都已不在,所以去年的西部第三,只能是曇花一現。加上球隊關於球館威脅搬家的事情,這是一個看不到前途的球隊。唯一讓人關心的是啟用新人,那麼象Evans、Murray這樣的可能是別的為季後賽拼搏的球隊需要的球員。


Portland 18-33

賽季還沒有開始,開拓者隊就宣布了要重建,所以打到現在的成績,也在預料之中。McMillan夏天接手開拓者,告訴管理層的就是必須要讓球迷知道,我們要等幾年。而不像當初超音速底下和他說的要慢慢來,外面對球迷又說要進季後賽,弄得教練很是被動。

到目前為止,除了Patterson對教練表示不滿之外,球隊還算平靜。不過,Telfair、Outlaw、Webster這些新星們總不成長,加上Randolph和Miles兩個大合同,球隊要想重新成為強隊還是任重而道遠。

順便說句剛過去的全明星賽,儘管是表演性質,但是看看這個比賽的MVP,除了很罕見的Rice當選外(我記得MJ那年還拿了三雙來着,不過為了捧新星給了他),還真都是star of stars,基本上最牛的都拿過一兩次。這個MVP只是一場比賽,和本身牛不牛沒有必然聯繫,但是你看歷史,還真是一個參照,從8、90年代的Magic、Bird、Isiah、MJ、Malone、Stockton、Barkley、Pippen,到這一批的Shaq、TD、KG、AI、KB,乃至今年的James,而Wade不出意外以後也肯定是今年的比賽我就覺得他不比James表現差,基本上一個時代主要的風雲人物,都要露一兩次臉,而今年MM真是錯過了大好機會。

而關於NBA的分區問題,從理論上來說總有一支隊伍排第一,這是1的概率。剩下14支,和第一名在一個分區排第二的概率為5/14,獨立算的話排第三的也是5/14,這樣前兩名或者前三名火拼的幾率太高了,而不是Stu Jackson說馬刺對小牛屬於意外現象。我覺得可以保證三個分區冠軍進季後賽,但是這三個球隊和剩下成績最好的球隊放在一起,按成績排列出前四名。這樣既不會出現一個實際的老大、老二半決賽相遇的情況,也不會出現故意輸球,搶占第6名的情況。而假設一個分區有最強的三支隊伍,他們會分別排在1、2、5位,也不會提前相遇。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奧獎前瞻系列一:杯酒人生
2005: google for your reference: 圍棋文化
2003: 教堂地下室的中美之戰(一,二,三)
2003: 火箭小牛馬後炮
2002: 奧林匹克和中國足球,誰先玩完?(奧運